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30篇(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30篇(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音乐教案 篇1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三、课堂练习

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祖国颂》的合唱片段。

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

四、总结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 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目录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

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感,增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提升音乐的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大附点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三、教具

钢琴、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演唱一首歌曲送给大家,大家仔细的聆听,歌曲传达着怎样的情感呢?

歌曲《望乡》部分

学生:歌曲啊传达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评价学生并引出课题、板书

环节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先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同学们体会和感受一下,歌曲传达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抒发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深情、思恋的情绪,对大海的和故乡的怀念的情感。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单介绍歌曲。

2、复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二段

教师,并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点。

学生: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在海边经历。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表达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真挚的情感。

教师评价并引出发声练习

3、发声练习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声需要注意的地方,评价学生的发声练习。

4、模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在大海边,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学生:海浪声、海鸥的叫声、轮船的汽笛声。

教师引导学生用轮船汽笛的“呜呜”声,随教师钢琴模唱旋律。

5、视唱歌谱

教师带领视唱歌谱,并解决附点十六分节奏难点。

6、朗读歌词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歌曲的每乐段的情感特征,有感情层次的朗读歌词,并评价。

7、演唱歌曲

教师:接下来,大家跟随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大家的歌声真是太深情优美了,这么优美深情的声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给歌曲进行自选形式的表现歌曲,我们看看哪一小组最棒。

教师巡视并指导

环节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结束的很快,转眼间又到了下课的时间,那么大家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大家今天的收获真多呀,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我们一生都不能忘却的地方,人啊就像风筝,故乡就像线,心念故乡,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走多远,都记着自己的故乡,记着自己的根在哪里。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大海啊,故乡

1=F3/4

附点十六分

高中音乐教案 篇4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主讲: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

(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志存高远、为梦想努力的积极心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学唱等教学手段,深入剖析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流行音乐中的弱起、切分节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畅、完整、生动的演唱歌曲,能够结合自身、体味作品的对于未来的憧憬。

【难点】流行音乐中弱起、连续切分节奏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设置情境,点击课件,伴着舒缓的旋律,展示各种职业的工作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以后理想的职业,与同学们们分享。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联系顺势引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叙述、自信的情绪,速度中速。

2、再次聆听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听完歌曲后,又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讲述了遇到挫折困难不怕输,要勇敢面对才有美好的未来。

3、教师询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旋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开始教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气沉丹田、轻声高位的去练习,保护好声带。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或哼唱。

3、视唱乐谱

(1)注意旋律部分多处弱起节奏与切分节奏的处理,可先击打流畅拍子再加入旋律。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独立唱旋律,注意弱起、切分节奏的处理。

(3)旋律部分还有多处倚音、跨小结连音线,教师采用“慢练—回归原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唱谱。

4、理解歌词

(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结合歌词的意境去体会旋律中“从迷茫到坚定”的态度。

(2)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说一说自己有关“从迷茫到坚定”故事。

5、完整演唱

(1)将歌词加入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轮流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加入表现记号演唱。(师:请你们按照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加入你认为合适的表现符号来设计演唱。)

2、教师利用课上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每人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在未来开启时,看看是否不忘初心。

(五)小结作业

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成长过程,这路上可能有艰辛、困难或者巨大的打击,也有幸福、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走前,不忘初心,拥有美好的未来。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下课。

高中的音乐教案 篇6

内容分析:

《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听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十七年》,使学生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唱京剧。

参考教具:

多媒体、锣、鼓等。

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互动。学法:欣赏、记忆、听辨。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介绍剧情,提出问题:演唱者在京剧的行当中属哪个行当呢,与上节课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相同吗。(学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2、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生:男性人物,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图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视频。)旦:女性人物,可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等。(举例、展示扮相图片。)净:俗称“大花脸”,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架子花脸等。丑;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展示扮相图片。)

3、介绍脸谱,播放《说唱脸谱》。(展示扮相图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十七年》视频,让学生分辨角色属什么行当。复听《雄心壮志冲云天》,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5、京剧的唱腔和伴奏(见书p64页)。

(1)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举例说明)

(2)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3)展示锣、鼓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感受鼓、大锣、小锣、拨,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走男女台步,自创亮相动作。

6、念白:

(1)念是指人物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吟诵诗句,音乐性较强。白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生活用语,口语性强,生动活泼。韵白有声调,有节奏、无韵律的长短句。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与《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帮助。

(3)节选《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让学生听、想、学、演。

7、现代京剧:

今天欣赏的京剧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狭义上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表现在“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引进交响音乐”等。

8、播放中西混合乐队演奏《雄心壮志冲云天》。(出示现代京剧乐队照片)

9、学唱京剧,体会京剧的唱腔、行当、伴奏、韵味以及表演艺术。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

10、结束语:

京剧作为从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流行音乐”,在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武打技艺、服装设计、化妆等多种艺术门类。然而,我国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频频提速,各种“快餐文化”应时而生,冲击着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如何使京剧艺术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让我们的“国粹”变为流淌的音符呢,请同学们听过《说唱脸谱》、《粉墨人生》、《苏三说》、《onenightinbeijing》、《刀马旦》、《折子戏》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以文字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