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优秀12篇】

化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以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优秀12篇】,仅供参考。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篇1

1、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 为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习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高中化学教案 篇2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演算。[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 ?? ? 2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例如:

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氢气的式量229,密度比空气的小。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小结]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积比为2 :1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c.密度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1.b2.b、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3)混合气体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篇2: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16:3

4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

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

人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篇3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敦产生了这场劫难呢?笔者推出了今天的课题――空气污染。学生这一节课听得非常专注,深深地明白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三、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旧知识引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化学课采运旧知识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知识也具有层递性,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做好新课的课前情绪准备工作。运用这种导入方法的形式灵活多样,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中情况加以引出。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对知识进行演示实验,一边提了复习的问题,然后通过总结归纳上节课的所学,引出新课。提问复习法,教师可以设计好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对其进行灵活多样的提问,让学生在一步步追问下,不知不觉走入新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练,做一张十分钟的小试卷,来引入新课。还可以通过对于新课知识预习情况提出几个问题来进行新课的导入。错误总是容易让人警醒,还可以通过讲解错题来导入新课。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有一个亮人耳目的导入,一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堂,用最熟悉的生活常识来引入课堂,从旧知向新识来引入这五大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来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导入方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课,可谓一举多得。

高中化学教案 篇4

为您服务教育网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2.能力目标。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资料搜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 2.空气中的SO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

[课堂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幻灯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板书]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课堂引导]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

[自学辅导]学生按提纲回忆已学知识,分段阅读教材,对比归纳,学生代表发言。学习提纲:

1.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S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O2SO2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 ③与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①与水化合; ②与碱反应; ③漂白作用;

为您服务教育网 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拓展延伸1]

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 [教学引导]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探索]小结学生讨论,可参考设计如下实验供学生动手探索: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2.在通入SO2的蒸馏水中滴加石蕊试剂。[拓展延伸2]

从上面的实验和以前学习的知识了解到SO2、CO2通入石灰水中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问学生:如何鉴别SO2、CO2两种气体?

[教学引导]利用SO2的气味、漂白性、还原性等进行鉴别;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验可参考如下设计。

1.收集SO2、CO2各一瓶,闻气体气味; 2.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3.分别将SO2、CO2气体通入酸化的KMnO4溶液中。[拓展延伸3]

SO2可使紫红色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作用吗?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SO2,在SO2中硫是+4价,它可以在反应中升高,也可降低,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知识迁移]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程式: SO2+KMnO4+H2O—— SO2+Cl2+H2O——

[知识应用]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分析,SO2有哪些用途?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织物都可利用SO2来漂白,但某些不法商家却利用SO2来漂白食物,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辨别是否添加了SO2?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探索]品红溶液通入SO2再加热到沸腾。

[观察分析]SO2与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归纳小结]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是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的漂白作用与氯水漂白作用是有区别的;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用几分钟时间给小组成员归纳要点,由学生代表陈述,其余同学补充)。

[作业]课本第83页习题;《化学学材》第55页第1~10题。

[教学反思]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高,有较高的参与度,通过师生的教学互

为您服务教育网 动,较好地解决了课本的难点和重点。建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多些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拓展延伸问题应再精简些,否则课堂时间略显不足,课堂讨论难以充分。

[本课特点]在本小节的教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对凡是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评,如本节有关SO2与CO2的性质对比,因而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可用于典型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了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氮的氧化物有几种?其中氮有几种价态? 2.氮的氧化物中属酸酐的有哪些? 3.NO、NO2的互变关系如何?

[讨论、小结]1.氮的氧化物有5种价态 N+12ON+2ON+32O3N+4O2N+42O4N+52O5 2.N+32O3(亚硝酐)HN+3O2;N+52O5(硝酐)HN+5O3 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对比NONO2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拓展延伸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 3NO2+H2O2HNO3+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拓展延伸2]大气中的NO、CO、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试利用已学知识分析汽车尾气中含NO、CO、NO2的主要原因。

[分析讨论]从汽车汽缸中的气体过量与否分析,可考虑总结如下: 空气不足: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烟(C);C+O22CO 空气过量:N2+O2电火花2NO;2NO+O22NO2 [拓展延伸3]NO2与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根据已学知识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可参考以下方法: 1.将两种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水溶液的颜色; 2.利用AgNO3溶液鉴别。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教学点拨]从3NO2+H2O2HNO3+NO;2NO+O22NO2两化学反应综合考虑,归纳小结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H2O反应的两个总反应: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分组讨论]填写课本第80页表格。

为您服务教育网 [拓展延伸4]例:将一充满NO2和NO的混合气体倒立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水上升到14处,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多少?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试管中气体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差量法计算。3NO2+H2O2HNO3+NOΔV=2 [课堂讨论]保护环境——如何防治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资料搜集]参考问题: 1.当地城市的大气状况调查;

2.近几年当地城市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情况对照; 3.当地城市的SO2的成因调查; 4.改善本地城市大气环境的合理化建议。[作业]《化学学材》第56页:能力拓展题。

[教学反思]在实验探索的环节及资料查询上,可考虑课前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效率。

[本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NO2和NO对比等内容;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重点设计实验探索和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篇5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必修1》课本或教参,自己整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网络关系。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根据2018年江苏考试说明,化学计算的分值约占总分的12%。因此,值得重视。有些同学 【考纲点拨】

由于水平和时间关系,往往放弃计算,其实不是明智之举。近年来,计算考查难度下降,步骤简单,或许计算的数值有点繁琐,但计算的思维确实简单。

考查热点:

Ⅰ以NA为载体的计算;

Ⅱ守恒计算,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Ⅲ多步计算寻找首尾关系,多见于氧化还原滴定;

Ⅳ反应热和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和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Ksp等。

【自主研究例题】

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金属镁及其多种化合物。其中Mg(OH)2是制备镁盐、耐火材料和阻燃剂等的重要原料。已知:①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5.610-12;

②Mg(OH)2(s)=MgO(s)+H2O(g)△H= +81.5kJmol-1。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从海水中获得Mg(OH)2工业上选择 NaOH作沉淀剂

B.Mg(OH)2能用作阻燃剂主要因为分解吸热且生成MgO覆盖可燃物

C.工业上由Mg(OH)2制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2)已知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下:

pH 8.0 8.0~9.6 9.6

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5℃时,Mg(OH)2的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所呈现的颜色为。(3)达喜是中和胃酸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碳酸盐。现进行如下实验确定化学式:

实验一:取该碱式盐3.01 g充分灼烧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1.30 g;

实验二:再取该碱式盐3.01 g使其溶于足量的盐酸中,产生CO2的体积为112 mL(标准状况);

实验三:向实验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1.74 g白色沉淀。

①达喜中Mg2+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②计算达喜的化学式。

【高考链接】

【例1】(2018江苏高考第5题)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1molL-1的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 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 键数为4

【例2】(2018江苏小高考第23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 g沉淀不溶。(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促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B.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C.c(CO32-)=0.01 molL-1,c(NH4+)c(SO42-)

D.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例3】(江苏2009高考第20题)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⑴已知:2NO2(g)= N2O4(g)△H= 52.70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填字母)。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⑵25℃时,1.00g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 N2H4(l)+ N2O4(l)= 3N2(g+ 4H2O(l)的△H= KJmol1。

⑶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 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

molL-

1、c(N2O4)=0.0120 molL-1。计算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⑷现用一定量的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制得1.00L已达到平衡的N2O4 和NO2的混合气体(17℃、1.01105Pa),理论上至少消耗Cu多少克?

【例4】(江苏2018高考第20题)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例5】(江苏2018高考第14题)某有机样品3.1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g,经过滤得到10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A.乙二醇 B.乙醇 C.乙醛 D.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例6】(江苏2018高考第13题)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

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

【例7】(江苏2018高考第20题)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l)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若溶液中,则溶液中 =。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 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自我检测】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g CO2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NA

B.11.2L乙烯、乙炔的混合物中C原子数为NA

C.1 L1 molL-1Na2CO3溶液中含CO32-离子数为NA

D.1mol乙醇和1mol乙酸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6g碳与3.36LO2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分子数一定为0.3 NA

B.6.9g钠与足量的CO2和H2O(g)混合气体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C.25℃时,0.15mol/L的Na2CO3溶液中,Na+数目为0.3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氯仿中含有C-Cl数目为0.3NA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有0.1NA个Fe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NA

C.60g二氧化硅中SiO键个数为2NA

D.在标准状况下,Cl2和H2的混合气22.4升,光照后原子总数为2NA个

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 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② 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 NA

③ 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

④ 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⑤ 10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数大于0.1NA

⑥ 含有N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A

B.1mol CnH2n含有的共同电子对数为(3n+1)NA

C.1mol CO2与1mol 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D.1mol/L的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NA 7.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 CH4(g)+4NO2(g)=4NO(g)+CO2(g)+2H2O(g)△H=一574 kJmol-1

② CH4(g)+4NO(g)=2N2(g)+CO2(g)+2H2O(g)△H=一1 160 kJmol一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CH4(g)+2NO2(g)= N2(g)+CO2(g)+2H2O(l)△H=一867 kJmol-1

B.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C.若0.2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 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8.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与1.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0

C.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33.3%

D.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66.7%

9.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K、沸点为588K。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如下:

(1)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50 80 100

溶解度(g/100gH20)74.4 81.9 91.8 106.8 315.1 525.8 535.7

从FeCl3溶液中获得FeCl36H2O的方法是:。

(3)捕集器中温度超过673K,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4)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为2.7时,Fe3+开始沉淀;当溶液pH为4时,c(Fe3+)= mol/L(已知:Ksp[Fe(OH)3]= 1.110-36)。

(5)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克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V 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SO2转化为SO3是在接触室(如右图)里进行的,中部是一个热交换器,它是由导热性能良好的管状材料(如铜管)制成。温度低的气体A从管外流过,上层催化剂反应后的热气体从管内流过,通过导热材料进行气体与气体的热交换。实验室里有很多实验也需要进行热交换(除直接加热外),如在进行气体和气体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玻璃导管,气体和液体热交换时,通常使用(填仪器名称),请你举一例有液体与液体热交换的化学实验(填实验名称)。

(2)某温度下,2SO2(g)+ O2(g)2SO3(g)△H=196 kJmol-1。开始时在10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molSO2(g)和10.0mol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196kJ。此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___________;(3)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g)和1molO2(g),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a。若保持温度不变,以下列量作为起始量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SO2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填字母)。

A.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2molSO3

B.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

C.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1.8molSO2、0.9mol O2、0.2mol SO3

D.向体积为0.5L的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0.5molO2

E.向体积为0.5L的容器中充入2molSO3和1molN2

(4)某学生设想以右图所示装置的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O2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5)若通入SO2的速率为2.24Lmin-1(标准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应维持50%,则左侧水的流入速率应为 mLmin-1。

11.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

(1)已知25℃时,Ksp(CaSO4)=7.1010-5。在1L0.1molL-1CaCl2溶液中加入1L0.2molL-1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Ca2+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1。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已部分脱水的生石膏的组成(xCaSO4yH2O),做如下实验: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加热,经测量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则x:y=_________。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时间段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工厂生产印刷电路板后所得废液进行探究(生产原理:2Fe3++Cu=2Fe2++Cu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探究目的]

从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资料获悉]

①3Fe2++NO3-+4H+==3Fe3++NO+2H2O

②有关金属离子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Fe3+:2.7~3.7 Cu2+:5.2~6.4 Fe3+:7.6~9.6

[探究思路]

(1)先确定废液的组成及各金属离子的浓度;

(2)选择合适试剂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实验探究]

取几滴废液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后,滴加KScom溶液出现血红色,可知废液中除含有

Fe2+、Cu2+外,还含有Fe3+。

甲同学取10 mL废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61 g;乙同学另取10 mL废液,加入某试剂将pH调至4.0,使其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Fe2+、Cu2+仍留在废液中,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冷却后称重得0.32 g。通过计算可知废液中c(Fe3+)= mol/L,c(Fe2+)= mol/L,c(Cu2+)= mol/L。

[交流讨论]

如何回收1 L废液中含有的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丙同学认为应该先向废液中加入w g铁粉[w =c(Cu2+)1 L 56 gmol-1],使之充分反应置换出铜,过滤,得金属铜。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并进行尾气处理,即可达实验目的。有些同学认为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请你评价丙同学的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不一定填满)

该小组同学根据讨论得到的合理方案进行操作,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方案内容略)

[拓展延伸]

请画出1 L废液中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与废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图像计算,当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g。

高三化学胶体教案 篇6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第一节

胶体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 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 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 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制某些胶体。渗析是一种分离操作,通过多次渗析或把半透膜袋放在流动的水中,可以使胶体得到更好的精制。

2.为什么有的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就成为高分子溶液,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散质颗粒太小与溶胶粒子相近,表现出溶胶的某些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高分子溶液可纳入胶体研究范畴。另一方面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又具有某些真溶液的特点,与胶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高分子溶液一般不带电荷,溶胶粒子则带电荷。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是它的高度溶剂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粒子不带电也能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当蒸发溶剂后,再加入溶剂仍然自动溶解。胶体溶液则不能由自动分散来获得,胶粒一旦凝聚出来,一般很难简单地用加人溶剂的方法使之复原。

3.胶体较稳定的原因:①胶体中胶粒体积小,被介质分子碰撞而不易上浮或下沉,凝析;②胶体中胶粒带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不易凝析出来。

4.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习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例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在1 nm-100nm之间 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 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 D.胶粒是运动的[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A)CaCO3和Na2CO(B)NaCl和KNO3

(C)CCl和水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答案]D [例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溴水和汽油

(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C)乙二醇和甘油

(D)鸡蛋清和甘油

[解析l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I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例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

[解析]从分散系角度来分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的分散质微粒是Fe3+和Cl-离子。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其中的分散质氢氧化铁构成的胶粒,分散质的直径要大一些。但两者加热蒸干、灼烧后,都会得到氧化铁。

[答案]C。

高中化学***教案 篇7

高中化学***教案

【篇1:化学人教版必修一45分钟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的性质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氯是比较典型的非常重要的非金属的元素.(2)本节内容是学习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3)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4)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巩固。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盐酸,氯化钠以及氯化钠跟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

生活中见到的***,漂***用于自来水消毒也有等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教学目标: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了解cl-检验方法,认识氯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提高化学学习的自觉性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5)通过去***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重点, 难点

重点:***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

难点:***和水,naoh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5课时安排(1个课时)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中有丰富的盐类资源,如果把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起出来铺在地球表面可以使陆地升高150米。这些盐类主要是nacl,占77.75%,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富集在海水的中元素——氯

思考,回忆之前已掌握的知识。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2页,阅读教材中的科学史话,”***的发现和确认”并思考制取***的化学方程式。看书,思考,了解***的物理性质 ppt(根据舍勒制***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还有氧化产物?

mno2 + 4hcl(浓)? mncl2+2h2o +cl2 ↑)强调反应原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

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cl2↑

引发学生思考制备***的原理,巩固学生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ppt内容)”根据反应原理,你能设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吗?”

那么实验室是怎样的制取***的呢,我们来学习制取***的实验装置(翻到下一页ppt),大家可以看到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图,指着图片, 这个是发生装置,是固体跟液体加热,因此叫固+液(加热)型,以后看到反应是固体跟液体加热的,发生装置一般就是这个。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这个是净化装置:先用饱和食盐水吸收***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看到先洗气后干燥、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气体收集用向上空气法,可以说明什么呢?..尾气用naoh吸收。看看装配仪器的顺序及注意事项,ppt内容…

接下来同学们看一下这条新闻,思考***的物理性质。等下提问哦… 板书:二、***的物理性质(色,状,水溶性,密度,毒性):

(ppt内容).强调氯水跟***的区别。一个是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物和***的有毒性。

【讨论】***有毒,我们该怎样正确闻气体的气味呢?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就像书上的图片那样。【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的化学性质,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很容易得到电子说明什么呢?强氧化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ppt(推测…….),那到底***的性质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来证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与钠,铁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当然***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比如cu,mg等。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na fe,cu,与***反应的现象,翻到下一张ppt…….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过渡】***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ppt内容,可以看到氢气在***中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板书,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点燃=2hcl.当氢气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时,现象:爆炸,瓶口有白雾生成, h2+cl2=光照=2hcl.形成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这也是工业制盐酸的方法,可以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与h2, p等非金属发生反应。【注意】烟和雾是不同的,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叫烟,由小液滴形成的叫雾。【讨论】: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ppt: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提问: 1)打开自来水龙头为何有刺激性气味?

(2)***溶于水为何有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下一个内容***与水反应。板书: ***跟水反应 cl2+h2o==hcl+hclo..***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跟次氯酸,我们来了解一下次氯酸的性质, ppt内容:(弱酸性 1.酸性:h2co3 hclo(***+碱 == 氯化物+次氯)

比较漂***,漂白液,漂***的有效成分,是不是它们都含有clo-,那么它的漂白作用应该跟clo-有关?我们来看看漂白原理:

日常 :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工业: ca(clo)2+2hcl = cacl2+2hclo、漂白液、漂***、漂粉精的漂白作用都是因反应生成有hclo.所以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那么,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干燥的***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吗?

前面我们学习了***与氯水的区别?一个是纯净物,只含有***分子,一个是混合物,那新制氯水跟久置氯水的区别?新制氯水中含有的成分:分子有哪些。离子有哪些,久置的呢?

ppt内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区别)得出: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并盛放在棕色瓶中,防止光照分解。***与水的反应以

【篇2:高一化学***教案】

《***的性质》研究课教学设计 [研究目标] 1、运用有效教学观念,从关注教学的预期目的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探索在物质性质教学中运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利于学习的实际问题,以激励学

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和谐互动,不断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赞扬、鞭策声

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工业制取漂白精的原理,了解次氯酸的性质。2、过程方法:按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探究原因,观察分析;反思创新的教学过程,培养学

生思考化学问题的习惯,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与水的反应;***与碱液的反应; [教学难点]

氯水的成份;次氯酸的性质。[教学方法]

1、用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融知识学习与

方法掌握于一体。

2、在氯水成份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的有效性。[教学程序]

1、巧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用“如何逃生和控制污染?”的具体问题,展开对***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2、从学生的分析、推测与实验验证过程中,一步一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对问题的顺利解决作为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二、教学反思

什么样的教学可以称为“有效教学”?经过学习、思考与实践,我的体会是: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与过去的常规教学方式相比,本节课不仅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反思预言、到知识与能力创新,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好地将知识的学习溶入到了对知识的探究和假设预言的过程中,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是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我们的教学关注点,即,获得知识的过程比一个所谓的结果重要得多!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如何在授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学得越多越无能(指现实生活中的低能现象)。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点,就是将课前的情景引入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知识的学习,及时得到应用,前后呼应,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有效性。“学以致用”,这是每个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共同追求,也是知识和科学的真正价值所在!第一节《***》(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得以和谐、充分的发挥。[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前后关系

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本高一)中,卤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的典型的非金属单质,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节对***的性质、制法等进行的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是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氯碱工业等打下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理解***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亲历科学的历程。培养探究性及反思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运用知识的意识。③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3、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与水的反应以及与碱的反应。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水的成分及性质。突破方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反思猜测;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初中阶段所学的氧气、氢气、酸、碱等性质,对非金属有一定的了解。高中第【篇3:***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

***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

***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与金属、非金属和氢气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次氯酸的性质

[教学重点] ***与金属、非金属和氢气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次氯酸的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㈠***的物理性质

(1)颜色cl2是黄绿色气体

(2)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3)溶解性常温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

(4)密度比空气重

(5)毒性有毒

㈡、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 cu 在 cl2中燃烧 现象:铜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水溶液为蓝色(浓度大时为绿色)方程式 :cu+ cl2 == cucl

2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烟。

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雾。

[小结] ***不但与铜反应,而且能与金属钠、镁、铝、铁等几乎所有的金属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的为最高价的金属氯化物。2、与氢气的反应

氢气在***中燃烧

现象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

方程式为: h2+cl2==2hcl

如果将cl2与h2混合光照将如何?

答:***和氢气混合光照时发生爆炸![思考题]

1、点燃h2(在o2或cl2中)之前应如何做?为什么? 2、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 3、与h2o的反应

(1)***溶于水,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演示实验] 漂白实验

(2)hclo的性质及用途

a)不稳定性2hclo〓2hcl+ o2↑ b)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消毒 c)弱酸性:酸性小于碳酸

[思考] hclo有什么用途?答:hclo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织物。4、与碱溶液的反应

(1)***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 o

***与石灰乳 ca(oh)2 反应

2cl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2h2o

漂***的制取:2cl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2h2o 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 ca(clo)2 +co2+h2o〓caco3+2hclo 2hclo 〓2hcl+o2↑

讨论:在使讨用漂***时加入少量盐酸或食醋可加快漂白速率,为什么? 本节课小结:

1、***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氯水是一种混合物; 2、***能与金属、非金属(氢气、p)发生反应;***能与水、碱溶液反应

3.氯水很不稳定,酸性小于碳酸,但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织物。[课堂思考练习]

1.为什么自来水必须先

高中化学教案 篇8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的著名理念,这是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新课改的深入给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取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在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只有放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和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主要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现代高中化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都跟化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教师的引导把化学知识放入生活的海洋中去验证、去理解,体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个案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与经验。

理论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些蕴含着化学知识的现象,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找出这些现象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化学知识,还要在化学知识学习中找出生活的影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去认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探究与思考。

个案分析:在学习关于“臭氧的性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下了一场雷阵雨之后,我们呼吸到的空气是非常清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雨水能够洗去空气中的灰尘,使空气得到了有效的净化。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臭氧的作用,通过雷电作用,部分氧气转化为了臭氧,而臭氧不只是有消毒与杀菌的作用,还能净化空气。这就是我们在雷雨天气后感到空气特别清新的化学方面的解释。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理论分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科技信息等在内的很多信息跟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在化学知识中检验这些信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学习的新鲜感,还能提高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个案分析:先给学生展示一张铝锅的说明书,可以看出使用说明上明确表明了在铝锅中不能盛放那些含有酸性与碱性的食品。然,也不要盛放那些腌制的东西。说明书上还说,在铝锅遇到相对难以清除的污渍的时候,要先用温水浸泡大约2小时左右,再选择软毛刷清晰顽固污渍,坚决不能选择钢丝球。把这个说明书介绍完之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可以给学生提示用“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学生提出“铝能够跟酸、碱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用化学角度去思考信息点,从而养成化学思维方式。

3.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谚语。

生活谚语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同时还对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有些谚语中蕴含着化学知识与原理。所以,可以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引入一些谚语,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离生活很近,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精神。

个案分析:在农村有个流传很广的谚语就是“雷电发庄稼”,或许很多农村学生熟悉这个谚语,城市学生不熟悉,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引导学生去分析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空气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氮”,通过氮与雷电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出现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物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氮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明确氮元素的性质。

此外,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对教材中生活元素的充分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探寻各种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对这些主题进行认真的提炼,让学生进行拓展与二次延伸,通过教材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重金属回收相关的调查报告,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任务与调查设计,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化学知识点。

三、将高中化学课堂“延伸”接触生活,培养创新思维

生活其实就是学习的一个课堂平台。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创设情景,延伸学生联想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启迪他们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旦学生利用上所学的知识,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无限激发,有更强烈的跃跃欲试之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课堂的延伸、学生知识思维的激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尤其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应该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脑,挖掘他们不同的潜在能力。要积极鼓动他们亲自实验、揣摩、推理、创新等,放手地让学生研究。

由此可知,让学生主动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是有创新性、建设性地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生活实践活动与材料,接近现实生活,模拟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慢慢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各类简单问题,同时学生也能温故思考课堂所教的化学实际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消除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缺陷,最大程度地激活化学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把整个教学任务的要求标准转化成学生内在实际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们真正地在生活里学习化学、享受化学、享受生活,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个案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点,提高学生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经[J].化学教育,2015( 4) .

高中化学教案 篇9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性强)(还原性强)(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酸化KMnO4。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e

2KMnO4K2MnO4+MnO2+O2↑

第三节

硫酸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

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

新课 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新课进行: 第三节

硫酸

一、硫酸

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 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

硫酸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

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⑵

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调:①C12H22O11 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硫酸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教学小结: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作业 :P137

二、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新课进行: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硫酸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

Na2SO4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Na2CO3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稀硫酸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现

化学方程式 Na2CO3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硫酸钙

CaSO4·2H2O 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硫酸钡

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新课的延伸: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

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

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

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作业 :P137

一、课堂巩固三、四

作业

课后小结: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篇10

高 三 化 学 组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4·H2O、H2SO4·2H2O和H2SO4·4H2O都很稳定,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浓硫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也没有氢气产生。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锌粒两小颗,注入浓硫酸2毫升,并不发生反应。微微加热试管,闻到有二氧化硫的气味。继续加热,试管中液体变成浑浊。进一步加热,闻到有硫化氢臭味。

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3Zn+4H2SO4(浓)

3ZnSO4+S↓+4H2O

4Zn+5H2SO4(浓)4ZnSO4+H2S↑+4H2O 6.浓硫酸跟非金属的反应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木炭一小块和少量硫粉,各加入浓硫酸2毫升。振荡,不见有反应发生。小心加热到沸腾,这两支试管里都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检验。

C+2H2SO4(浓)

CO2↑+SO2↑+2H2O

S+2H2SO4(浓)

3SO2↑+2H2O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目的:认识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用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量筒。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氯化钡。

原理: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它不溶于酸,而许多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亚硫酸钡、磷酸钡等能溶于盐酸,所以用可溶性钡盐和盐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准备和操作:

1.钡盐的生成在五支试管里分别盛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磷酸钠溶液各3毫升,分别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振荡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它们分别是硫酸钡、亚硫酸钡、碳酸钡和磷酸钡。

2.硫酸钡的鉴别待这些试管中的沉淀沉降后,倾去上面的液体,各加入浓盐酸2毫

升,振荡。发现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其它三支试管里的沉淀都溶解了。注意事项

1.必须把沉淀上面的液体倾去,否则盐酸被冲稀,沉淀的溶解现象就不明显。2.亚硫酸盐如果保存不妥,会有部分被氧化成硫酸盐,这样生成的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就不会全部被溶解了。

3.也可以用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钡①。

(三)氨的制取和性质

目的:认识实验室内用强碱与铵盐反应制取氨的方法;了解氨的主要性质。用品:圆底烧瓶(150ml)、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干燥塔、集气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钟罩、玻璃筒、石棉网、铂丝、贮气瓶。

氯化铵、消石灰、氢氧化钠、生石灰、棉花、酚酞试剂、浓氨水、浓盐酸。原理: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都能发生下列反应:

NH4++OH-NH3↑+H2O 将混和物加热,氨即挥发出来。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氨不与空气反应,但在纯氧中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氨跟酸化合能生成盐。

准备:

1.制备碱石灰先称取新鲜的生石灰8克,放在研钵里研细。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3克,称好后立即埋入已研细的生石灰内,充分混和并研成粉末,即得碱石灰,制备好后要放入密闭的容器或干燥器内。

2.装置氨发生器将氯化铵2克和消石灰5克混和均匀后平铺在试管的底部,装置如图7-77。操作:

1.氨的制取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和物,即有氨气发生。因氨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为了防止氨气扩散到瓶外,在集气瓶口塞一些疏松的棉花。用玻璃棒蘸一些液盐酸放在瓶口处,如有白烟生成,表示氨气已收集满。

(四)铵盐的化学性质

目的:认识铵盐的一些化学性质。

用品:玻璃管、双曲管、酒精排灯、酒精喷灯、酒精灯、玻璃棒、坩埚。氯化铵、pH试纸、硫酸铵、硝酸铵、氢氧化钠、铜片。

原理:固态铵盐加热时极易分解成氨和酸。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氨与酸一齐挥发,如果酸是非挥发性的,则仅有氨逸出。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有强氧化性的,则分解出来的氨有一部分被氧化为氮和氮的氧化物。铵盐和碱作用,氨即挥发出来。

准备:

1.制备长试管取一支长约30厘米、内径约2厘米的玻璃管,把它的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封起来,制成一支特长的试管备用。

2.弯制双曲管取一支长约35厘米、内径约1.5厘米的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先弯成夹角约120°、一臂长约12厘米、另一臂长约23厘米的曲管。再把12厘米长的一臂在6厘米处向相反方向弯成约120°角,即成。

操作:

1.铵盐受热分解在长试管里盛氯化铵2克,用酒精排灯在试管底部加热。不久氯化铵即开始分解,一部分氨和氯化氢气体从试管口逸出,另一部分在试管口附近内壁上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固体。为了观察分解产物,这个实验可以用曲管进行。在一支双曲管中部盛氯化铵2克,两端各放湿润的pH试纸一条,然后用酒精排灯加热氯化铵(图7-88)。一分钟后,上端的pH试纸变成黛绿色,pH约为8;下端的pH试纸变成桔红色,pH约为6。这是因为氨的密度较小,扩散速度较快,先从向上的一端逸出。氯化铵的密度较大,容易从向下的一端逸出的缘故。这个实验如果用石蕊试纸则不易鉴别。

加热分解硫酸铵,在试管口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显现碱性反应。加热分解硝酸铵时,用量要少,因为生成的硝酸对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5NH4NO3=4N2+9H2O+2HNO3

2.铵盐跟碱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盛少量氯化铵固体,加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在火焰上加热,用手掌在管口扇动,可以闻到强烈的氨味。这是铵盐的特殊反应。3.铵盐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在坩埚内盛氯化铵晶体一小堆。将光洁的铜片在火焰上灼烧到表面上产生黑色的氧化铜薄层后,立即插入氯化铵晶体里,即见有白烟发生,这是升华的氯化铵(氯化铵在520℃时升华)。拿出铜片,黑色的氧化铜已去除,仍变为紫红色的铜。这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后生成的氨的还原反应。

2NH3+3CuO

3Cu+N2↑+3H2O 这个实验说明在金属焊接上用氯化铵作焊药以除去金属表面上氧化物薄层的作用。

(五)铵根离子的检验

目的:掌握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量筒、天平、砝码、玻璃棒、试剂瓶、滴管。***、碘化钾、氢氧化钾、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消石灰。原理: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会发生下列反应:

NH4++OH-NH3↑+H2O 这是铵盐和碱的特有反应,可检验铵根离子,当铵离子很少时就要用铵试剂检验,它是碘汞化钾(K2HgI4)的碱溶液,跟铵离子反应会生成黄色沉淀,铵离子多时,生成红棕色沉淀。

准备:把11.5克***和8克碘化钾溶于水中,配成50毫升溶液。加5%氢氧化钾50毫升,混和均匀,静置过夜。待微红色的沉淀下降后,倾出清液,就是铵试剂,贮于棕色瓶中备用。操作:

1.用碱检验铵根离子在三支试管里分别盛氯化铵、硫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各3毫升,各加入氢氧化钠1毫升,振荡后加热,可以嗅到有强烈的氨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检验,有白色的浓烟发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红色变成蓝色。

取碳铵(碳酸氢铵)、硫铵(硫酸铵)或氯铵(氯化铵)少许放在手掌中,加少量消石灰,混和后搓几下,可以闻到有强烈的氨→←味。这是检验铵态氮肥最简易的方法。

2.用铵试剂检验铵根离子在试管里盛水2毫升,加氯化铵溶液1滴,摇匀。再滴加铵试剂1~2滴,振荡,立即出现红棕色沉淀。

(六)过氧化钠的性质

目的:认识过氧化钠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用品:玻璃棒、蒸发皿、滴管、球形干燥管。过氧化钠、酚酞、硫粉、盐酸、石灰石。

原理: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离子(O2-2),它具有不稳定性和氧化性。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它跟水、硫和二氧化碳等实验表现出来。

操作:

1.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 在一支干燥的试管里放入一小匙过氧化钠,向试管里滴入3毫升水,待有较多的气体放出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反应完毕,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呈碱性。

2.过氧化钠跟硫的反应往蒸发皿里加入1~2克过氧化钠,再加入等体积的硫粉,用玻璃棒轻轻地混和均匀并堆成小丘状。将蒸发皿置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内,用长滴管向混和物上滴1~2滴水后迅速离开。混和物猛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火花和烟雾。

3.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 在平底烧瓶里放几块小石灰石,干燥管底部垫上一薄层石棉绒,也可用玻璃绒,再加入1~2厘米厚过氧化钠,要装得疏松些。如图8-8装置。向烧瓶里注入2N盐酸20毫升,迅速将放有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连同单孔塞装在烧瓶上。

手摸干燥管球部,待感觉到发热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向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反应完毕后取出干燥管中的固体,加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如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按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方法进行)证明固体中另一生成物是碳酸钠。

注意事项:

1.用保存完好的过氧化钠(市售品是淡黄色小颗粒状固体),如发现已变质(呈白色),则不能再用。

2.在混和过氧化钠和硫粉时,动作要轻而迅速,以防爆炸或过氧化钠吸湿引起燃烧。

3.在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2N为宜。因二氧化碳的产气速度与产气量受盐酸浓度控制。4.过氧化钠不要事先装好,以防变质。

其它实验方法:

1.将钠块放入坩埚中加热制取过氧化钠,用刚制得的产物跟水反应,实验效果更好。

2.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用大试管代替烧瓶,用半截试管加上带短玻璃管的单孔塞代替干燥管。

(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目的: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用品:试管、小烧杯、酒精灯。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原理:碳酸钠很稳定,加热到熔点(857℃)以上才缓慢地分解。碳酸氢钠却不很稳定,在150℃左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温度越高分解越快。

2NaHCO

3Na2CO3+H2O+CO2↑

利用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操作:在两支干燥的试管里各放入约占试管容积1/6的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按图8-9装置两套仪器,并往烧杯里倒入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同时开始加热,不久盛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处有水珠出现,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盛碳酸钠的试管内,除刚加热时因空气受热而从导管口逸出几个气泡外,没有变化。实验终止时先移去烧杯后再熄灭酒精灯。

(八)碱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

目的:认识焰色反应并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碱金属离子的方法。用品:酒精灯。铂丝、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蓝色钴玻璃。

原理:当金属(或它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就被激发,在从较高能级(激发态)跳回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原子的结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就不同,焰色也各异。

操作:把铂丝的一端熔入玻璃棒,另一端弯成环状,平时保存在试管内(如图8—10所示)。使用时先用浓盐酸浸渍铂丝,再用蒸馏水冲净,在酒精灯无色火焰中灼烧,观察火焰是否有颜色。如果火焰显色,则应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火焰不再显色为止,这表示铂丝已洁净。

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再用洁净的铂丝分别对蘸些水后粘上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粉末,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注意事项:

1.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隔着蓝色钴玻璃去观察。因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灯焰本身和钠杂质所产生的黄色光。

2.钠的焰色反应灵敏度很高,因此盐酸、蒸馏水以及其它试剂中的微量钠都有反应,必须要求火焰的黄色显著,才能确定钠的存在。

3.应将沾有试剂的铂丝放在煤气灯氧化焰上灼烧。其它实验方法:

1.如果没有铂丝,可用废灯泡中的电极丝或300瓦的电热丝(镍铬丝)。2.最好用煤气灯,火焰近于无色。酒精喷灯、酒精灯也可以,但酒精要纯。3.预先削好六支铅笔,露出的铅笔芯(石墨)顶端要削成平铲状。在酒精喷灯上灼烧,烧尽铅笔芯表面的有机物。冷却后分别蘸取锂盐、钠盐和钾盐的溶液或固体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

4.在烧杯中燃烧酒精,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粉末撒在火焰上。5.在透明胶片上用水基彩色笔均匀地涂上天蓝色,或用天蓝色染料配成溶液泡胶片晾干,都可代替蓝色钴玻璃。

高中化学教案 篇11

【关键词】学案 导学法 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导学案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学案导学”学案编写的原则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导学案”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编写好学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对象是学生,设计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学生怎样学的”,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其导学性。

3. 探究性原则: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对问题的充分探究下,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4. 层次性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了解)――深化(理解)――运用(巩固)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5.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操作运用

1.提前分发,做好预习。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上课前,教师收齐并浏览。这样可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及时检查,不断反馈。课堂讲解时,不断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上课注意力经常分散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下课后立刻收齐,教师抽查,发现有空缺的或填写错误的,及时要求学生修改,并给予必要的批评。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就不会再分心,听课更加专注,笔记会更加完整。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听课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3.定期整理,及时巩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定期整理学案,装订成册。一般以一章内容结束作为一个整理的周期,如章节内容较少,可合并整理。如发现学生的笔记有遗失,则要求尽快弥补。另外,开始时可每周利用一段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学案,和学生一起巩固,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复习的习惯,最终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定期整理和复习学案。

4.认真练习,认真反思。要用好学案最后设置的精选习题和学习反思。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后的习题,认真填写学习反思和体会,在收获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尽快地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将问题解决。教师也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1. 部分学生有照抄其他同学学案的现象。使用学案导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或认识不足、或学业负担过重,而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办法,致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学案导学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使学生参与学案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学案编制的水平有待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由以前编制“教案”转入“学案”编写,这里既有一个理念更新的问题,又有一个编写学案的技巧性问题。目前编制的学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个性化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是前提,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备课也是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重要一环。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篇12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第5讲 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一、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1、化合价:它是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其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或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表示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核素组成符号: X 式中各字母涵义是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X表示元素符号。

4、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 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代表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5、电子式:在原子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表示分子(或

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注意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6、分子式:可表示①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②物质的量的组成(原子数比、质量比、百分比),③物质一个分子,④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分子晶体中存在真实的分子;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真正的分子,其分子式实质上是化学式。

7、结构式:原子在分子中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结构式不能表示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构简式:以原子团形式表示结构式,CH3CH2OH或CH3CH2OH或C2H5OH。最简式(实验式):原子个数最简比的式子。

二、表示物质变化过程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变化的式子,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实验事实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明反应条件。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电离成离子过程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能表明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其系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效应有差异,所以书写时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5、电极反应式:表示在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的式子。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电离能:元素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1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通常叫做电离能,又叫做电离势。由气态+1价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2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I2)。以下I3、I4等可以依此类推。逐级电离能逐步长高。

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第1课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等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离子符号:表示各种离子的符号。如OH-、SO42-、HCO3-、NH4+等等。

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S为例):

【例】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的结构

[解析]由所给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该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为铝离子,结构稳定。其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 A

[方法技巧]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以Cl和Cl-,Na和Na+为例

Cl Cl-Na Na+

第2课时 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

1.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为H2O2。(最简式)n = 分子式。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CO2,SiO2,KNO3。

有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组成,也叫分子式。如CO2

3.电子式:用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4.结构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及分子中各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如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

5.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如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6.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中原子个数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如乙酸的最简式为CH2O,过氧化氢的最简式为HO。

7.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例】(2018上海卷,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的表示、化学键、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技巧点拨:在分析电子排布式的对错时,可以首先写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一一对照,得出答案;也可以依次验证电子数目的正误、填充顺序的正误、填充电子数的正误进行判断。

[方法技巧]

1.原子的电子式:

原子的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周围画多少个小黑点或小叉。如:Li,︰Cl

2.离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简单的阳离子(一般指单原子形成的阳离子)是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此时若原最外层没有电子,其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如钠离子写成Na+、钡离子写成Ba2+;复杂的阳离子是原子团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形成的,其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以及它们的成键关系,而且要用[ ]将原子团括起来,并在其右上角标明所带的正电荷数,电子式中的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减去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值。如:

[H︰N︰H]+

②阴离子:简单阴离子,一般最外层是2个电子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最外层电子,并用[ ]将其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中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如:[H︰]-、[︰Cl︰]-

复杂的阴离子,其电子式要根据各原子的成键关系画出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然后用[ ]将它们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

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如:SO42-写成 [ ]2-

3.单质分子的电子式: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分子的组成判断出成键电子数和各原子的成键关系,再画出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如H2写成H:H;Cl2写成︰Cl︰Cl︰

4.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原子间的单键即为一对共用电子,若为双键则有两对共用电子,依此类推。一般来说,8减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原子的成键数目(H例外)。写电子式时,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原子之间,未成键的最外层电子,也应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在共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都达到了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如:HCl写成 H︰Cl︰,CO2写成 O ∷C∷ O;至于含氧酸的电子式,一般来说先由酸的元数确定其结构中所含-OH的数目(一元酸有一个-OH,n元酸有n个-OH),然后再根据含氧酸的分子组成来确定其结构式或电子式。如:HClO写成H︰O︰ Cl︰

②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若有多个阳离子或多个阴离子,书写时要使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并注意对称、规范。如:NaCl写成Na+[︰Cl︰]-;MgCl2写成[︰Cl︰]-Mg2+ [︰Cl︰]-;

5.游离基的电子式:

游离基是由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原子所形成的活性基团,它显电中性,电子式中的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如:-OH写成O︰H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共价化合物:如H2S的形成,H+S+H H︰S︰H 离子化合物:如CaCl2的形成,︰Cl+ Ca +Cl︰[︰Cl︰]-Ca2+[︰Cl︰]-

第3课时 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事实,要配平(即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还要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生成须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则须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时要清楚反应物的量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所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要符合客观事实,等式两边要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如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遵守电子转移守恒原理详见第4讲。

3.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发生电离的过程的方程式。要能正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准确区分强、弱电解质;清楚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之分,有一步电离和多步电离之分,书写时要注意可逆符号。详见第32讲。

4.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2)反应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再表示分子个数,所以可以用分数或倍数。

(3)⊿H表示反应热的数值,无需注明+或-号,但要有单位,且要与反应系数成比例。

(4)需注明测定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则指的是温度为25℃,压强为101kPa

5.电极反应式:表示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式子。要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电解池的阴、阳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详见第36讲。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

【例】(2018山东卷)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___ ____、______ _____(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I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om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_____________。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_____。

[解析](1)由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易知,反应中Cu、O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从能够吸收SO2和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可用b、c来回收。(3)Fe3+有氧化性,可氧化I-,而改变反应途径;Fe2+有还原性,可被K2S2O8氧化而改变反应途径。(4)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Fe(OH)3不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Al(OH)3;利用Fe2+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稀硫酸、KMnO4溶液来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答案](1)Cu、O(2)b、c

(3)2Fe3++2I-2Fe2++I2

(4)a.Al3+ + 4OH-== AlO2-+ 2H2O

b.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化学用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Na+ B.C.D.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

3、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

A、硫 B、砷 C、硒 D、硅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SO42==== BaSO4

B、氯化铝溶液与氨水溶液反应:Al3+ + 3OH====Al(OH)3

C、***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l2+ 2OH = 2ClO+ H2O

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 + OH==== AlO2 + 2H2O

5、已知同温同压下,下列三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a、b、c表示。则a、b、c的关系()

①2H2(g)+O2(g)=2H2O(g)△H=-a ②2H2(g)+O2(g)=2H2O(l)△H=-b

③H2(g)+ O2(g)=H2O(g)△H=-c

A、ab,b=2c B、a=b=2c C、a

6、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7、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8、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化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9、t℃时,将100 g某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2.5 g晶体;再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7.5 g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若A是CuSO4,则7.5 g晶体中含水2.7 g

C.t℃时A的溶解度为75 g D.原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40%

10、向下列分散系中滴加稀硫酸,先生成沉淀继而沉淀又溶解的是()

A、Fe(OH)3胶体 B、H2SiO3胶体 C、NaAlO2溶液 D、Ba(HCO3)2溶液

11、将40ml1.5molL-1的CuSO4溶液与30mL 3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 和 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l-+2H2O Cl2+H2+2OH-

B、向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

Ca2++2HCO3-+2OH-CO32-+CaCO3+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a2++3ClO-+H2O+CO2 CaCO3+2HClO

D、氢氧化铁溶于碘化氢溶液: Fe(OH)3+3H+ Fe3++3H2O

13、为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现取10mL血液样品稀释后用草酸铵[(NH4)2C2O4]处理成草酸钙沉淀,将此沉淀溶于过量的稀H2SO4中,然后用0.5molL-1KMnO4溶液(生成Mn2+、CO2、H2O)恰好消耗1.6mL,则该病人血液中含钙量为()

A.2.4 g/L B.8 g/L C.6 g/L D.12 g/L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Cl,Na+,H2PO4,PO43,SO42

②使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3+,MnO4,NO3,Na+,SO42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S2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15.在4M2++nH++O2 =xM3+ + yH2O的离子方程式中,计量数x和n的值分别是()

A.4, 4 B.6, 4 C.8, 2 D.10, 1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4NH4+ + 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 + OH-+ HCO3-CaCO3 +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2Fe2+ + Cl2 2Fe3+ + 2Cl-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F2与NaOH溶液反应: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二、填空题

18.体积比为1∶1的氢气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生成体积比也为1∶1的水蒸气和氮气,并且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则这种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A的式量大于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N和H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如何混合,N和H的质量比总是大于14∶3,由此可以确定A为,B为,其理由是;若上述混合物中N和H的质量比为7∶1,则在此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

2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HCO3与Ba(OH)2溶液混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HCO3)2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矾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一定条件下,NanRO3和NaI在硫酸介质中反应,发生反应生成NaR、I2和Na2SO4。已知该变化过程中,0.1mol的NanRO3参加反应时共转移0.6mol电子: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写出该反应配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

(2)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_____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_____ A.2H2(g)+O2(g)=2H2O(l);△H1 B.C(s)+1/2O2(g)=CO(g);△H2

C.CH4(g)+2O2(g)=CO2(g)+2H2O(g);△H3 D.C(s)+O2(g)=CO2(g);△H4

E.C6H12O6(s)+12O2(g)=6CO2(g)+6H2O(l);△H5

F.NaOH(aq)+HCl(aq)=NaCl(aq)+H2O;△H6

G.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H7

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H8

23.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

(1)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0.3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如果得到的NO和NO2

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

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8天津理综卷26)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

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5.加热2.436gRCl2mH2O晶体,使之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1.14gRCl2,把这些RCl2溶解于水配成200mL溶液,取出50mL RCl2溶液恰好和20mL0.3mol/L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通过计算确定:

(1)R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2)m的数值

参考答案:

1、C2、A3、C4、D5、C6、D7、B8、A9、B10、A11、D12、B13、B14、C15、A16、D17、AC

18、N2O;N2O + H2 = N2 + H2O

19、N2;NH3;纯NH3气体中,N和H的质量比为14∶3,在纯氨气中混合任何比例的氮气都将使N、H质量比大于14∶3;1∶4;20%

20.(1)2AlO2-+3H2O+CO2=2Al(OH)3+CO32-(CO2不足时)

AlO2-+2H2O+CO2=Al(OH)3+HCO3-(CO2过量时)

(2)HCO3-+Ba2++OH-=BaCO3+H2O(当两物质为1︰1时)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当NaHCO3过量时)(3)Ca2++2HCO3-+2OH-+Mg2+=MgCO3+CaCO3+2H2O(当两物质量之比为1:1时)

2Ca2++2HCO3-+4OH-+Mg2+=Mg(OH)2+2CaCO3+2H2O

(4)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21.(1)+5价(2)7个(3)RO3-+6I-+6H+=R-+3I2+3H2O

22.(1)量热计(2)DE FH

23.(1)氧化剂、酸 NO、NO2(2)0.6NA 0.9mol 4.48L

(3)3Cu+10H++4NO3-=3Cu2++NO+3NO2+5H2O

(4)该反应式含两种还原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还原剂的用量都可以发生变化

24.⑴ NaI NaClO AgI ⑵ 2I + ClO + H2O = I2 + Cl + 2OH I2 + 5ClO + 2OH = 2IO3+ 5Cl + H2O ⑶ 2Fe3+ +SO2 +2H2O =2Fe2+ +SO42+4H+ ⑷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5.(1)镁;Mg(2)m=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