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 ) 呜咽( ) 点缀( )
澎湃( ) 咀嚼( )
篱笆( ) 酣然入梦( ) 苛捐杂税( )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 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
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
③ 饥饿 —— 吃饭难
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 第 13--19 节 (2) 第 23 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 仰望
山路难行 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 山峰 由远及近 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积累、联想
1、背诵第22节。
2、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
(1)顺序一样(时间)
(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
【课外拓展】
天籁之音———读《老山界》
刘白羽
收到出版社送来的陆定一散文《老山界》,编者要我在文后写些话。
定一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熟人。从延安以来他对我总是很关爱。他是中央领导人,当然是政治家;可是我在延安读过他的很优美的散文,不是一般的优美,
而是十分的优美,比如这篇《老山界》,看来他也是文学家。他为人温和,喜欢笑,而且笑得开朗,在会议桌上也常常说几句逗乐的话。可是在他认为是原则问题时,态度又很严厉,并不拍桌子瞪眼睛,但是他那种气势是十分怕人的。 不过,我只见过两次。我所以先谈人,是因为文学是人学这个缘故吧!
《老山界》写的是红军长征时期,跨越一座有三十里高的大山。这是很难写的,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感受,把那悬崖、绝壁,跋涉、饥饿,写得有声有色。他是写情写景的好手,通过部队拥挤缓慢的行动,写巍然攀山路的艰难,特别是对夜行军的描写更为精彩:“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一下就把高山的陡立气势写了出来,不但那样险,而且那样美。
我是经历过战争的人。现在当我游览惊人动世的名山大川时,总会想起战争中行军在无边旷野里偶尔发现的景物,比现在所见的名胜要美。那是怀着一种憧憬心情感受的美,那是凭着两只脚,荡着灰尘,走得又累又乏,才能赢得的代价。现在我不可能寻觅得着了,这一感觉从《老山界》中却可以体会得到。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英雄主义的散文。它通过艺术形象把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通过的第一雄关、险关的豪气、壮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千古万代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希望在开创新世纪的今天,有更多的人能读读这篇散文。想一想创造新世界的第一步是多么艰难困苦,不仅为现在自己身处的光明辉煌和强大胜利而自豪,而且应当凝聚无比推动的力量,使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之巅发射出强烈光芒。我不知写作这篇散文的人当时有没有想到这美好远景,但他们爬山攀崖的每一步的确在写着创世的历史。从艺术上说,作者在夜宿的那一段,就写得出神入化:“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冒着坠下万丈悬崖,粉身碎骨的危险,还是裹了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睡着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从这千难万险忽然一转,得到神来之笔,达到这篇散文的最高艺术境界。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是什么声音?
我读了几遍,沉思甚久,才恍然大悟到这是天籁之音。我多少年探索、追求,想把天籁描写出来而不可得,可在这里却如此静静地描绘出来。这是我对这篇散文的评价,这是天籁,只有通过这艰难困苦,经历过残酷、剧烈的战争境地,才能融汇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