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羊的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小山羊的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山羊》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爸爸疼妈妈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自私自利的特性,不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针对这一特点,我开展了《小山羊找快乐》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小山羊找快乐》。

2、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快乐的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

2、《幸福拍手歌》光碟

3、《小山羊找快乐》故事光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播放《幸福拍手歌》光碟,教师和孩子一起歌唱,让孩子感受快乐气氛,引出《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小山羊找快乐》。

1、教师播放《小山羊找快乐》光碟,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熟悉故事情节,认读词语:小山羊、妈妈、乌龟、小树。

3、教师:小山羊在找快乐的路上,都做了什么事情?小山羊找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山羊妈妈说小山羊已经找到快乐了?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得到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三、说一说:我的`快乐

1、教师:你在幼儿园里帮助过别人吗?你觉得快乐吗?

2、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用一个例子表现自己的快乐。

3、教师:你觉得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每个人感觉到的快乐都是不一样的,快乐在你脸上,在你心里,你看不到它,但是可以用心感受到快乐。

三、活动延伸

帮助别人会让人快乐,课后小朋友要做个有心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反思

1、孩子对事物的了解都是比较直接的,通过课前准备的光碟,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让幼儿听故事并讨论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帮助别人的经历,进一步强化幼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美好思想。

3、设计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这一环节,全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我想增加一个幼儿表演环节,让幼儿自创帮助别人的情境,幼儿进行自导自演。我想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小山羊 篇2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当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情怀与语文本体的字词句篇,共同生成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语气。

2、练习复述故事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

3、认字5个,写字8个。

4、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从而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字卡、头饰、小黑板等。

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练习复述,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2、出示词语,练读,相机识字、写字。

3、自由练读课文。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三、从“犹豫”入手,解读“守约”与“失约”

1、理解“犹豫”。

2、小山羊为什么犹豫了?你喜欢谁?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及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小山羊遵守约定的美好品德和小灰兔随意失约的错误行为,并进行语言训练。

3、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预设:(1)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小山羊不会等小灰兔了。(2)可能会有学生说小山羊会等小灰兔的。相机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对待不守约定的朋友。

四、拓展延伸,口语交际训练。

你想对小山羊或小灰兔说些什么呢?

附(一):板书设计:

小山羊和小灰兔

(犹 豫 )

讲信 用

附(二):作业设计:

1、课后自由组合,演一演这个故事。

2、把你想对小山羊或小白兔说的话写到日记本上。

小山羊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尝试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丰富幼儿相关的动词,理解这些词的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小山羊卖苹果的课件;幼儿尝试用的各种物品(礼盒、竹子、水桶、米袋、等)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自然到入课题

(1)小朋友,秋天到了,听说小动物们的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课件图片1果园)

(2)这里都是什么水果啊?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说这些苹果怎么样呢?

(3)

这么多的水果是谁种的呀?(点击鼠标,出示小山羊和两筐苹果)哦,原来是小山羊种的啊,他听你们说水果这么好,准备摘了两筐去卖掉了。

2.在启发性的提问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1)可是这么两大筐可不好拿啊,我们帮小山羊来想想办法吧!

幼:可以先抱走一筐,然后再来抱一筐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能不能一次都拿走呢?

幼:我看到有一根木头,可以挑的。

师:我们让小山羊试试,(点击鼠标,让木棒放于小山羊肩上,然后移动)这样拿东西就是挑,(让幼儿学一下)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为小山羊拍手加加油!

师:你还看见过哪里有这样挑着拿东西的?

幼:我看见卖豆腐的人是挑的。

幼:……

(2)小山羊挑着苹果到了市场上,出示第二幅图片,放下苹果筐。

师:小山羊等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因为小动物们不知道啊,我们来帮小山羊做个广告吧。(请幼儿先结伴讨论)

幼:又大又红的苹果啊,大家快来买啊

幼:我的苹果又好又便宜啊,一块钱一斤啊,错过了就没有了

幼:……

(3)我们帮小山羊做了这么多好听的广告,看看有没有小动物来买了。

(录音:你买什么呀?点出小兔和口袋)

师:哟,小兔来了,还拿了什么工具啊?

师:小山羊真高兴,拿了苹果给小兔。(点动两只苹果装入口袋)这么一大袋苹果小山羊该怎么拿呢?

幼:可以放在肩上背

幼:可以抱着

幼:……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看看小山羊用了我们的哪个办法?(点击鼠标,移动口袋至小兔胸前,然后一起移动)

师: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用抱的办法拿过什么东西啊?

幼:我抱过被子。

幼:我抱过娃娃。

幼:……

(4)点击鼠标,录音:我也要买苹果出示小猫和一只篮子

师:小猫耳朵真灵,它拿了什么工具?(点动两个苹果到篮子里)

师;小猫会怎么拿篮子呢?

幼:可以拿根木头撬的

幼:可以拎的

幼:……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我们看小猫用了我们的什么办法?(点击鼠标,移动篮子到小猫的手里,然后一起移动)哦,它是拎的。

(5)师:卖了一筐苹果,看看天快黑了,准备回家了,可是还有一大筐怎么拿呢?

幼:可以请小动物一起拿

师:可是小动物也有东西的,不行啊

幼:分过来一点,然后挑回去

师:你们准备怎么分呢

幼:分四个过来

师:为什么呢?

幼:这(☆)样就一样重了。

师:那我们让小山羊来试试(点击木棒,挑回去)

3.小山羊想谢谢小朋友,请我们去做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想刚才的好办法,去试试用什么办法拿,然后和好朋友说说,幼儿在音乐声中去搬东西,教师边协助幼儿边问问幼儿用的办法。

《小山羊》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爸爸疼妈妈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自私自利的特性,不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针对这一特点,我开展了《小山羊找快乐》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小山羊找快乐》,感受快乐的意义。

2、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

2、《幸福拍手歌》光碟;

3、《小山羊找快乐》故事光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播放《幸福拍手歌》光碟,教师和孩子一起歌唱,让孩子感受快乐气氛,引出《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小山羊找快乐》。

1、教师播放《小山羊找快乐》光碟,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熟悉故事情节,认读词语:小山羊、妈妈、乌龟、小树。

3、师:小山羊在找快乐的路上,都做了什么事情?小山羊找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山羊妈妈说小山羊已经找到快乐了?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得到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三、说一说:我的快乐。

1、师:你在幼儿园里帮助过别人吗?你觉得快乐吗?

2、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用一个例子表现自己的快乐。

3、师:你觉得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4、师:每个人感觉到的快乐都是不一样的,快乐在你脸上,在你心里,你看不到它,但是可以用心感受到快乐。

【活动核心】

帮助别人会让人快乐,课后小朋友要做个有心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反思】

1、孩子对事物的了解都是比较直接的,通过课前准备的光碟,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让幼儿听故事并讨论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帮助别人的经历,进一步强化幼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美好思想。

3、设计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这一环节,全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我想增加一个幼儿表演环节,让幼儿自创帮助别人的情境,幼儿进行自导自演。我想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小山羊》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搜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要求中的多种形式(读、填、议、演),采取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方式,自选内容分小组自主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有意识地积累“随手一扬(扔、抛)”、“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等词语。

4、在阅读中,议一议小动物们的行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习做生活的主人。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准备:师:教学挂图,苦瓜、辣椒、柠檬各一个生:到菜市场观察苦瓜、辣椒、柠檬,并亲口尝尝它们的味道,向周围的医生、厨师或家长询问它们的用处,了解怎么做才更好吃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谈话引入课题师: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吃过哪些味?你在吃这些味时会有什么表情?(生自由回答)。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的课外作业,你了解得怎么样?师拿出苦瓜、辣椒、柠檬,生自由说。大家都说得很不错,它们在厨师小山羊手中,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味道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厨师小山羊》这一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

三、再读课文,议议、填填、演演。生自由选择一二自然段、三四自然段或五六自然段与自己的伙伴一块按下列的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学习的段落,并认真观察相应的图。

2、读后填一填下表:谁

在哪里

摘什么

怎么吃

味道

怎么做

3、 议一议两种小动物的行为,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4、演一演你学习的故事,在表演时,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想像加上运用,进行对话。

四、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1、各小组汇报填写内容及议论小动物们行为的结果。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小猴

刺猬

小兔咬

随手一扬

随手一扔

随手一抛柠檬

苦瓜

辣椒做柠

又酸又香

炒成

狼吞虎咽

烧麻辣

津津有味

(好喝)

(好吃)

(好吃)檬茶

别有风味

一扫而光

豆腐

胃口大开

厨师小山羊在板书过程中,可让生对“随手一扬(扔、抛)”“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津津有味、胃口大开”等词进行解释说明。

2、抽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现了课文意思,动作是否准确等。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小山羊为什么能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生自由说,师板书(酸的、苦的、辣的,聪明、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等)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你知道这三种植物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2、如果你是厨师小山羊,你还会怎么做出好吃的来?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附板书:小猴

刺猬

小兔咬

随手一扬

随手一扔

随手一抛柠檬(酸)

苦瓜(苦)

辣椒(辣)做柠

又酸又香

炒成

狼吞虎咽

烧麻辣

津津有味

(好喝)

(好吃)

(好吃)檬茶

别有风味

一扫而光

豆腐

胃口大开

厨师小山羊(聪明、爱动脑筋、会想办法)

《小山羊》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体验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山羊图片、白象图片,课件,山羊和大象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山羊和白象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其特征。

——小结:山羊的特征是长着一撮白胡子;白象的特征是长着长长的鼻子。

二、欣赏儿歌。

1、激发兴趣。

山羊年纪小小的,却长出了老爷爷才有的`白胡子。大象的鼻子最长,像根擀面杖一样,又长又大。

2、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整地欣赏儿歌。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三、学习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教师分组请幼儿表演儿歌。(可以分成山羊组和白象组)。

四、表演游戏。

教师出示山羊图片,幼儿念儿歌第一句;教师出示大象图片,幼儿念儿歌第二句;教师出示老狼图片,幼儿做害怕动作,并说“老狼老狼,去,去,去”。

活动应变

1、儿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用提示的形式与幼儿进行儿歌接龙。例如:教师说:羊羊。幼儿说:小山羊,年纪不大胡子长。

2、教师可以准备一根擀面杖,让幼儿认识,激发幼儿的联想。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游戏看图表演。

2、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例:象,象,大白象,耳朵大大像扇子。猪,猪,小粉猪,身体圆圆像气球。将仿编儿歌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表示,制作成图册,例:绘画一头粉色的猪,故意突出猪的身体部分,然后在旁边绘画一个气球,帮助幼儿记忆句子:猪,猪,小粉猪,身体圆圆像气球。

区角活动

语言区:

1、把山羊和大象的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看图表演儿歌,帮助幼儿复习儿歌。

2、摆放制作的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图册,说出对应的儿歌内容或动物特征。

环境创设

主题展示区:张贴大象和山羊的卡通形象。

家园同步

1、家长帮助幼儿复习、仿编儿歌。

2、带幼儿到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随机教育

如果幼儿在活动中说出其他动物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现场随机编成一句儿歌,丰富和增加幼儿的知识。

《小山羊》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

1、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懂得小山羊为什么不能和小老虎做朋友,自

己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和人接触。

2、学习词汇:玩耍、危险、挑。

教学准备:

小山羊、小老虎图片

故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小山羊和小老虎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请来了谁呀?(小山羊和小老虎)

2、小山羊长得怎么样?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老虎的尾巴长得怎么样?它是怎么叫的呀?我们也一起来学一下。

3、有一天小山羊和小老虎碰到一起,小朋友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猜想。)

4、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个故事就知道了。今天老师要给

小朋友讲的故事名字就叫《小山羊和小老虎》小朋友们认真听哦,听听故事里面都说了什么?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故事里讲到了谁?

3、故事里说小山羊和小老虎碰到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结合挂图,老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提问:

1、小山羊和老虎是怎么碰到一起的?它们一起做了什么事?

2、小老虎回到家后对妈妈说了什么?它的妈妈对小老虎説了什么?小老虎又怎么说?(学习词语“玩耍”)

3、小山羊回到家后对妈妈説了什么?妈妈又是怎么説的?(学习词语“玩耍“)

4、小山羊听了妈妈的话怎么样?妈妈想到了办法吗?

5、第二天小山羊去和小老虎玩了吗?小老虎想和小山羊玩吗?它是怎么找到小山羊家的?

6、小老虎找到小山羊的家,小山羊开门了吗?它们说了些什么?

7、最后,小赡养还是不开门,小老虎是怎么做的。?

8、小老虎闯进去,它们是怎么对付小老虎的?(帮助幼儿理解“挑”)

四、讨论:

1、小山羊能不能和小老虎做朋友?为什么?

2、平时,我们小朋友要注意什么样的人不能跟他说话,不能吃他们给的东西,更不能跟他走?

四、活动总结:

表扬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中利用头饰及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孩子倾听故事的兴趣还是很浓。在活动开始,我就抛出问题:“你们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不能做朋友,”他们都觉得不能,我就让他们带着“能不能做朋友”这个悬念倾听故事。在倾听了两遍故事后的提问中,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其中幼儿还是理解不了“挑”,我解释了,不知到他们能否领会。最后,孩子认识到了老虎和山羊是不能做朋友的,也联系到自己不能随便和陌生人交流,做朋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