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数一数》教案【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尝试正确使用数量词。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童谣图片五张(如图所示)。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理解童谣内容。

(1)观察、讲述图片。(教师在幼儿观察讲述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

(2)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童谣。

(1)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图片学念童谣。

(2)幼儿自主根据图片的提示念童谣。

3.迁移经验创编童谣。

(1)讨论创编要求。

★指导语:先在心里想一想,然后试着像我们刚才念的童谣一样说出来。

(2)进行想象,创编童谣。

资料链接:

数一数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数一数》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2、初步让学生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3、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提问:开学了,你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啊?

数一数有几个?

你能用小圆点表示出这个数吗?

2、现在还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

谁会提一个问题?

二、指导看图,巩固深化

1、师: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一块去郊游!

2、引导数数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给一分钟时间)谁来说一说?

3、逐一在图上数出1~10种物体的个数。

4、打开书10幅图说说图意

提问:7、8、10个圆点分别表示哪种东西的个数?气球下点几个点?画圆点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符号代替圆点?

三、 总结提升,发现乐趣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还可以数一数,你能数出来吗?

2小练习:在本子上画出相应的圈。

你家里有几口人?

今年你几岁啦?

你书包里有几本书?

你这一排有几个同学?

师:希望小朋友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数一数教案 篇3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

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数一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

〖教学设计

(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1.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

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

1.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

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

(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

(四)练习

1. 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

(五)总结

1. 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

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1. 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

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

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

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

〖编者点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以小见大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渗透了一种比较事物的具体方法。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内涵丰富。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学挂图《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数一数》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二、观察画册《数一数》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家园共育:

儿歌有明快的节奏,念起来顺口,容易记住,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数数的兴趣。家长在教孩子学习口头数数时,可以用一些简短的数数儿歌,如《数字歌》等。

附:

数一数

一头象,两只虎,

三只熊猫四只鹿,

五匹马,六只鸭,

七只小侯八只兔,

九条金鱼十只鼠,

大家都来数一数。

十个手指头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字歌

一一一,一只小鸡叽叽叽;

二二二,二只小狗汪汪汪;

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

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

五,五只布谷咕咕咕;

六六六,六只小鸭嘎嘎嘎;

七七七,七只蟋蟀唧唧唧;

八八八,八只青蛙呱呱呱;

九九九,九只斑鸠啾啾啾;

十十十,十只蜜蜂嗡嗡嗡。

《数一数》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手口一致地点数1。

观察活动室,能正确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活动准备

神秘袋、杯子、铅笔、书、小皮球。

“1”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将杯子、铅笔、书、小皮球放入神秘袋内。

2老师请幼儿轮流从袋中取出一件物品,并说出该物品名称。例如一个杯子、一支铅笔、一本书、一个皮球等。

3当幼儿说出该物品时,老师同时举起“1”的数字卡,说明1的数字和数量。

4出示神秘袋内所有物品,请全班幼儿数数每种物品的数量。

5与幼儿一起观察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1。例如垃圾桶、饮水机、白板、厕纸架等。

6请小朋友取任意的`一件玩具,放在筐中。

活动评价

能点数1的数量。

活动建议:

户外活动时,每人捡一片落叶,复习巩固对数量1的理解。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懂得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并掌握了数位顺序表。但是在数数时每次到整百整千的数时容易出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