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中学数学教案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 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

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

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

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篇2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8℃~-5℃

北京:-6℃~6℃

深圳:15℃~25℃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中学数学教案 篇3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

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

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

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小结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六、

活动延伸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习,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 小狗 小乌龟 小猫

2+3 4+0 9-3 8-1

5+4 4+3 6-2 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 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还剩下几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2、写算式。

(1)师: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减法,为什么?

学生列式。(板书:8-3-2=)齐读算式。

(2)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3)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练习巩固

师:聪明屋里还有很多聪明题, 需要我们小朋友来解答,请你们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

1、课件出示燕子图、猪八戒吃西瓜图。(请学生复述图意,再在课本上列式计算,并说算理)

2、课件出示小棒图和三角形图。(方法同上)

3、算式(折叠卡片)。——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 6+4+0 4+3+2 2+2+4

8-5-3 9-5-4 10-6-2 8-0-6

4、应用。

聪明屋里的商店里也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表格。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 你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交流)

2、 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连减。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 篇6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 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 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 篇7

活动目标:

1、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乒乓球(每人一个)、圆形卡片(每人一个)、奶粉桶一个、长方形纸若干、胶棒、橡皮泥若干

2、 布置一个小超市(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动过程:

1、 认识球体。(玩一玩)

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乒乓球和圆形卡片)请小朋友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让你的乒乓球和卡片离开你的桌子。

(1)、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样吗?(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它们的不同。

我们看乒乓球,从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状?(圆的)

从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及各个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状?(圆形)

从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圆形的,而且它可以随意滚动。 我们再从不同的方向来看这张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样吗?(不一样)

卡片只能从两个方向看,它是圆形的,而且不能随意滚动。

(3)、教师小结球体的特征。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就往哪边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4)、寻找球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东西像球体?

2、 认识圆柱体。

(1)、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件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我们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那这两个圆一样吗?(。来源教案网)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小结圆柱体的特征。

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寻找圆柱体。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平时见过的什么东西像圆柱体?

3、 玩一玩。

(1)、长方形纸 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2)、橡皮泥 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变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

4、 延伸活动,找一找。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从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和玩具来。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