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01-23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手段与媒体:
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资料。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有哪些特性?
二、导入新课
演示:
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三、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图2.4-1噪声的波形。(见教材)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2.3-5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结。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
学生阅读44页的表,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三)、噪声控制 :
学生实验: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用闹钟作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或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或用棉花塞住耳朵,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学生阅读课本图2.4-4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的实例。
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环境保护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小结:
1.噪声的来源 。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噪声的控制 。
4.环境保护 。
(五)课后作业: 见学案。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噪声定义和危害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噪声的控制采用学生自主演示实验并讨论教具和媒体:录音机、磁带、闹钟、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盒、耳塞、废旧磁带、口琴、短笛、棉花、大屏幕投影室、有关噪声来源的录像带、有关噪声危害的录像带、有关控制噪声的录像带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启发式教学,播放录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情景。
一、噪声
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由此说明:此声是一种噪声。
2、让两位学生分别吹口琴、短笛,发出刺耳的`高低不平的尖叫。
3、组织学生说出以上活动的共同特征并加以讨论:什么是噪声?
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5、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教师归纳为以下几点:
a、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b、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c、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d、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进一步提出:教室里有无噪声?主要来自哪里?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大家刚才都说到噪声以及它的主要来源,现在听一段录音,(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调节不同的响度,大家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进而提出: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
1、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2、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噪声,你对它的感受如何呢?
3、学生自由讨论:说出有代表性的感受,说明噪声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它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爱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会学乐学。
『设计理念』
1、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
2、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给学生以充分自由,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走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激励者。
3、架设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让教学富有生活情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材分析】
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资料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实验探索 交流讨论 演示验证 应用举例 测评小结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有哪些特性?
思考、回答
使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以备本节使用
●导入新课
今日说法:由一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中的主要内容。演示:
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学生说法
体验中去比较、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现象往往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
●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图1.4-1噪声的波形。(见教材)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结。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阅读26页的表,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三、噪声控制
学生实验: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用闹钟作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或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或用棉花塞住耳朵,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学生阅读课本图1.4-4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的实例。
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环境保护的教育
测评与小结
课堂小测试
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请学生小结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控制
环境保护
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
观察、直觉思维、理解。
讨论5分钟,举手发言,讲述噪声的来源。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
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操作、观察、分析。(5分钟)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
做5分钟测试
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噪声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去发现噪声控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反馈,共同矫正。
最后的归纳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本节重点内容进一步巩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师]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 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5)小商贩的叫卖声。
(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
(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录像,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师生共同活动: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问题2: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3: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4:
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题
第三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二教学过程 设计
1.将课前刻印好的本课阅读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或板书在小黑板上)。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阅读
讨论
教学过程 设计
(2)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3和第三段课文。读后连续组织学生讨论提纲中的(5)和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教师归纳后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本章知识
阅读
三。思考与作业
四板书
第三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 物理学角度:
2. 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怎样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五说明
[知识提要]
1. 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噪声可分为两种:物理噪声和环保噪声。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环保噪声。
2.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受到损害的是听觉系统;其次是慢性损伤,如果人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听觉疲劳不断加深,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听力下降。
3.防治噪声的三条基本途径: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它的传播 c.防止它进入耳朵
物理练习
一。填空题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____________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图1-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
可知图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乙是
的波形,理由是 。
3. 居民区,清晨有一家饭店大声播放优美动听 甲 乙
的流行音乐,这种音乐______(填“属于”或“不属 图1-5
于” )噪声。
4.有效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防止噪声的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5.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地震来临之前,常常会看到一些动物烦躁不安甚至恐慌,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它们听到了来自地下的震动声,但此时的人却一无所知,原因__________ _ _ _ 。
二。选择题
1.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公园里悠扬的音乐,人们在音乐中起舞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教室里教师讲课时的声音 d.在会议室里人们发表讲话时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车辆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发出的震耳的歌声
3.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 )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4.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5.假如跟你住对面楼的邻居经常大声播放音乐,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户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使声音跑出去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6.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
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 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琴声,伴随着老年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个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表现十分开心
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实 验 探 究
下面是小明的一则日记:
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街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仿佛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回到家里,放下书包,躺在软软的沙发上,觉得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劳。当我打开录音机欣赏那优美的轻音乐时,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别提有多舒服了。“小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爸爸的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的心里不解,心也凉了半截……
(1)针对日记,请提出几个与声音现象有关的问题。
(2)小明的爸爸不允许小明欣赏轻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都能两全其美吗?
应 用 创 新
1.一个年轻人在迪斯科舞厅做服务生,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听力明显下降。你能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吗?
2.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三、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