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语文教案:忆读书【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七、布置作业: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染、晕、紫、昏、鸦”,学习多音字“晕”和“着”。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重点:
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师:播放有关四季的图片,问学生这些图片都是哪个季节的?
生:举手自由发挥。
师: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六课,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一样!(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生:齐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不懂的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贴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生答)
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举手朗读,之后再指出一名学生朗读。
师:这两位同学读的好不好?那谁能说一说,春天最美是什么?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第一句话。(黑板板书:黎明)
师:很好,那请拿起你的笔,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师:在读的过程中,谁发现了一个多音字?
生:“晕”是多音字,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红晕,还有一个音是一声,晕倒。
师:你真聪明!(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那我们把这个多音字带入这个自然段中,再来读一读。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去读的?(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请一个组的学生读,读完,相互学习生字“染、晕、紫”。
师:你们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
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喜欢夏天的原因。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夏天确实美,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夏天的美!
(师读第一句话,随意点学生接着读)
师:听他们读完,让你感受到夏天最美的是——夜晚。(黑板板书:夜晚)
师:(课件出示萤火虫动态图和本段填空)是啊,看,夏天确实很美!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多音字谁发现了?
生:“着”是多音字。
师:是啊,这情景着实迷人,迷在哪里呢?咱们班女生来读一读!
生:男生评价女生,之后男生再读。
师: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给给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那谁能用欢快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生:举手读本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树叶飘落的动态图)看,树叶开始飘零,我似乎感觉到了一丝丝寒意,此时,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季节?(手指着秋天卡片)
生读:秋天!
师:接下来,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进入秋天的黄昏!
师:哪位同学愿意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读一读?
生:两位或三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这段中的四字词语)
师:你找到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生:急急匆匆、成群结队、比翼联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师:那么秋天最美是——(贴卡片:黄昏)
生:秋天最美是黄昏。
师:讲解句型“在高空中比翼连飞,尤其叫人感动”这个句子,并叫同学用“尤其”造句。
师:是啊,秋天那么美,叫人感到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让我们再回到秋天最美的黄昏,全班齐读。
生: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完,相互借助工具书学习“昏,鸦”。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多么美丽的画面,真的叫人心旷神怡,这么美的秋天,哪怕秋雨绵绵,也叫人觉得温暖了。秋去冬来,我们就可以穿上厚厚的雪地靴去滑雪了,多么有趣!让我们一起进入冬的世界!
(课件出示冬天图片)
师:冬天哪一个时刻最美呢?我请这个组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冬天最美是早晨。(师贴卡片:早晨)
师:是啊,落雪的早晨当然美(随手拿出水晶球),边说边指着学生往下读。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多么美四季呀!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四季之美吧!(播放录音)
师:老师是伴着音乐读的,你们也想这样读吗?(播放音乐)
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美美的读)
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谢谢你们。
(若时间允许,试着背诵)
六、小练笔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四人小组写一写!
生:四人小组,派代表读。
七、播放一首跟四季有关的歌曲。
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笔下的美丽四季(指着板书,让学生说出四个季节不同的最美时间段)。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四季之美
春天 最美是黎明
夏天 最美是夜晚
秋天 最美是黄昏
冬天 最美是早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题
师:孩子们,十一假期刚过,你们去旅游了吗?去了哪里?生:……
师:老师也去了一个地方,出示:圆明园图片——这是哪儿?圆明园。
你想怎样形容眼前的景象?生:残破,荒凉,一片狼藉……
为什么这样的地方还是吸引着很多人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圆明园的文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看到课题,你一定有特别想了解的问题,你想了解什么?
生:谁?什么时间?怎么毁灭?为什么毁灭?
师:“毁灭”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这个词,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
2、概括印象。
圆明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呢?
生:博物馆,艺术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板书:瑰宝,精华,博物馆,艺术馆,举世闻名)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感悟“辉煌”
1、师:为什么人们对圆明园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走进文章的2、3、4自然段。
(出示研读提示)
提示:
1、同桌为一组,选取2、3、4中的一段重点读,兼顾其他两段。
2、给本段取一个小标题吧。
3、想一想:从哪些语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生分组研讨,师巡视,指导方法。
四,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1)布局
生1:独特的布局。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圆明园面积实在太大了(结合资料分析)。
(出示5,布局)
生2:理解“众星拱月”一词,“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出示6,众星拱月)(生演示)
(介绍历史背景: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于乾隆时期修建完成,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的精心修缮,历时150多年。专供皇帝及宫中后妃享乐的地方。)
师:如此巧妙的结构布局,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是——(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与众不同,……)
如此巧妙的布局,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出示6,中心句)
2)建筑
生:风格各异的建筑。(出示7,第3段)
7个 “有”字列举出了圆明园中的多处景观,写出了建筑风格各异的特点,让我们大饱眼福,更感受到作者由衷的赞美和自豪。
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吧。(生读)其他人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
师: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些精美的建筑?(出示Ppt)师生配合读。
你的心情如何?(生:惊奇,赞叹,愉悦,兴奋,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是啊,这里的景色真是让人过目难忘,因此,我们才由衷的赞叹:(拉出中心句)
3)收藏
生:珍贵的收藏。(读句子) “上自”“下至”两个词表明时间特别长,由此感受到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哪个年代的都有,可见数量太多了。
师:(出示9,上自一句)资料显示,这其间一共有67个朝代,大约2400多年,你能算出收藏的文物有多少吗?所以我们说,(拉出中心句2,博物馆,艺术馆)
4)小结:如此风格各异的建筑,如此不可计数的文物,他们的价值呢?(板书:不可估量)
是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民族的财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也就是说,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直面“毁灭”
师:然而,文章的最后告诉我们: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座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1860年的一天,化为一片灰烬……
1)我们走进第5段。(出示10,毁灭段)生读。
2)师:孩子们,你们想一想,英法联军拿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
生:拿走了金银珠宝,运走了青铜礼器,毁掉了皇家园林……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真实的资料,——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师:此时,你的心情如何?生:…………
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读这段话。生齐读。
3)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更加了解,英法联军是怎么毁坏圆明园的,(生:……)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残暴的画面哪!(播放视频)
再读课文。(师提示重读词语:统统、凡是、任意、……)
4)师:假如历史可以重演,假如你就是大清帝国的皇帝,假如你就是驻守城门的将军,假如你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见到如此场景,你会怎么做?生:…………
可是,历史不会重演,当时的情况是:
出示资料: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
师:孩子们大家想一想,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因为英法联军的残暴吗?
生:还有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老师知道大家的心情很不平静,让我们再读这段话。(第5段全)
5)师:就这样圆明园化成了一片灰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在板书上擦除)“世界上最的地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擦)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擦)。这把大火带给我们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板书:损失)
6)回扣中心句。
师:此时,你一定明白了文章开头这句话的含义,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齐读)
7)写法指导
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五、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作业:
1、在班级论坛里写下课后思考
2、观看纪录片《圆明园》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教学重点:理清记叙顺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具:PPT,黑板、音频播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
1、导入语:板书题目作者
(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古代北宋诗人)
(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读几遍,多次品味,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徐志摩(现代诗人)提问读发言
表达过读诗,也就是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外国)
指出读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
而20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她都说了些什么呢?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冰心是什么人?提问发言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著有《繁星》、《春水》两本现代诗集。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著有《小桔灯》、《寄小读者》(书信),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被称为“世纪老人”。
展示图片:暮年之际仍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灯下看书的冰心
字词梳理(个别读。齐读,注意字形):悬念:笸箩:酷爱:消遣:天罡:地煞:繁琐:堆砌:水浒传:津津有味:索然无味:怒发冲冠:义愤填膺:为人处世:
根据意思猜成语:个别问,齐读
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无病呻吟: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津津有味:津:唾液;味:兴趣。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
人情世故:人情:人之常情。世故:处世的经验。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听录音,边听边整体感知
1、标段落序号(15个自然段)
2、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个问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
3、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文章主题?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个问,分析,学生答不上来时,可稍微分层次给他们,然后概括段意。
主旨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回忆自己幼时读书的经历。读书好,多读书。
第三部分(12—13)谈“读好书”
第四部分(14—15)点明文章主旨。
三、精读课文
解题:文章题目是“忆读书”,那作者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样读书感受?(个问)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两个“哭了一场”——小说的情节安排上给作者非常大的心理触动,哭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书中人物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爱古典诗词,十分动人的。
(5)《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5)《西游记》精彩(情节对比)《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对比)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语言风格对比)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记得写副板书1
(6)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比较)
(7)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过渡语:看黑板,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一些书的评价?(对比)
情节对比、人物形象塑造的对比、语言风格的对比,表达作者对书的好坏的评判。
过渡语:那怎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情节要精彩,人物形象塑造要如生,语言要质朴,饱含情感——这也是作者评价好书的标准!
副板书2
探究: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齐读)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指导儿童读书的话,结合课文,说说哪些话体现了这九个字所表达的一些意思。(合作探究,同桌讨论,发言)
读书好:强调“好”,好处、帮助,那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找出文中表达读书有好处的句子。——对写作有帮助;助写作板书
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快乐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学做人、增知识
书看得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欣赏美
——开卷有益
多读书:强调“多”,多多益善。从数量上来说,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文史经哲——博览群书
读好书:强调“好”,读书要读好书,追求书的质量。“书看得多了,要会挑选、比较”价值不大的'书可以不读。——择善从之
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层层递进!箭头指向
(全班再把这句话齐读一遍,注意重音的把握)
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小组讨论,发言)
(齐读第11节)这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个问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与前文是一个总写与分写的关系。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全文总结:
(1)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作者评判书好坏的标准,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六、知识拓展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们只看到辉煌的结果,忽视了辉煌背后付出的艰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到彩虹。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回忆童年,像梦一样)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白发苍苍依然要有一颗奋斗的心,要充满活力与生机。)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3、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誉为“文坛祖母”。
二、 初读课文,扫读词语障碍。
(见预习提纲)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作者写了几个阶段的读书事例?按照什么顺序记叙?
明确: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部分先分说,后总说。可分为2层:
第1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①、2-5段: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 → 越来越懂 → 越来越爱读
②、6段: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对自己的作文很有帮助。
③、7段:读《水浒传》,并将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突出了水浒人物有个性。
④、8段:酷爱古典诗词,能背《满江红》、《声声慢》
⑤、9段:11岁时,看《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广泛兴趣。
⑥、10段: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的不同感受。
第2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个阶段:幼年、少年、老年;时间顺序
2、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其中哪句最重要?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最重要。
四、感知课文,分析解答。
1、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明确:例:①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③段“津津有味”“含泪上床”;
④段“咬牙”“居然”;
⑤段“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⑦段“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2、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有哪些好处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明确: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4、读《三国演义》时,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哭”是快乐吗?
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
明确:比较、选择。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明确: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五、小结。以“本节课我知道了……”为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一)第2段到第5段
1. 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 “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1) 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 我决定咬了牙……
4 “……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三)填空组词(或成语):
人情 故 然无味 津津有 一知 解 兴亡盛 不能自 风 雪月 气愤填
官 民反 无病呻 自作 情 心动神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二)阅读5、6、7、11段:
请从这4个文段中归纳出读书的四个作用。
分别是:激发情感、帮助写作、扩大知识、提高修养
合起书本,分组(4个学习组)抢答:
--请说出下列书籍的的体裁与作者,作者的国籍或朝代:
A、《聊斋志异》 ① ② ③
B、《三国演义》 ① ② ③
C、《水浒传》 ① ② ③
D、《茶花女遗事》 ① ② ③
E、《红楼梦》 ① ② ③
F、《西游记》 ① ② ③
G、《精忠说岳》 ① ② ③
H、《封神榜》 ① ② ③
I、《冰心选集》 ① ② ③
3、“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什么意思?
答:
4、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最好合起书本):
①气愤填胸 ②风骨 ③无聊 ④若有所失 ⑤人情世故
5、回答练习第三题的问题。
--略。
(三)阅读12至结尾,回答
1、“同时,书……比较”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朦朦胧胧 ②消遣 ③索然无味 ④无病而呻 ⑤自已
⑥风花雪月 ⑦修身
3、“唯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答:
5、找出选文的中心句子
6、用“||”将12段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7、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小结:
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四、作业:抄写。(正楷 钢笔 黑色)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