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惊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优秀1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因斯坦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文中的父亲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涉及到有关爱因斯坦的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知识,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讲,只有讲了,学生才能明白父亲的话的由来。教师可以打出幻灯,如:
●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即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人评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光、电、热”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1915年到1917年,爱因斯坦又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
●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列第一。
而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正是因为年幼的她不知道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她只是以她的眼光来看爱因斯课,说他是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么,读这篇课文,接触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又会给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不会整理:“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的“蓬乱”一词,可看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衣服的不合身,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走到街上来,说明他的不讲究穿着。——当然,从以上字句里,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工作狂。因此,从表面的“不会整理”,也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教学到尾声,可以再次回到这些话上来,再引导学生思考到“不拘小节”。事实上,“不会整理”是一个缺点,但是,人不是神,人总是有缺点的。名人也有很多缺点,缺点不可怕,关键是你有足够的优点,当你有了足够的优点,缺点也可爱。因为人们是在你的优点下看缺点的。你的优点不够亮,那么人们可能是在你的缺点下看你的优点,优点也就不“优”了。
勤于思考:“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杉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一边……一边”“一面……一面”最能体现无时不处于思考中的爱因斯坦。前文讲到的爱因斯坦向小女孩道歉,极有可能的情况是,爱因斯坦真的以为是自己撞上了小女孩,因为他边走路边思考,分不清是小女孩撞了他,还是他撞了小女孩。
谦和平易: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却先于小姑娘说:“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从他对小女孩的一声极其自然的“对不起”中,我们多少能够感受到他对这句话的践行。打断小女孩的话,谦虚地说“哦,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当小女孩说“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他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只好”“再教教我”都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谦和平易。整个事件中,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大科学家,和小女孩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正印证了他说的:“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真诚守信:一个大科学家,答应了要照着小女孩的样子来打扮,就在路边等着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并且,一向衣衫不整的他,花了不少时间按着小女孩的要求穿戴得整整齐齐。这里,我们不妨来读一读爱因斯坦的话: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的人,而他,居然为了一个女孩,付出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扮,这里面也包含着他的童心,包含着他对孩子的爱。
必须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爱因斯坦的礼貌、谦虚、风趣、守信不是面对成人,而是面对一个小女孩;二是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在这个层面上讨论课后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似乎显得有点多余。
文中的小姑娘是配角,教学时不需要花太读的力气,可以花少一些的时间让学生感受一下小女孩的形象。
独立见解:当爸爸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她并没有盲从,而是“纳闷”,是怀疑。并且能够将这种怀疑当面对人说出来,正是小姑娘的这种[品质,使得“爱因斯坦深陷的眼窝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天真坦诚:面对爱因斯坦本人,她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肯帮助人:当爱因斯坦请她教他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又一个地方值得一练。值得一提的是,一篇不过千把字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这么一个丰富的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注意人物的细节:一个动作——如耸肩,一个眼神——如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一个话语——如“对不起”“小教授”……都能使人物更丰富更丰满。值得一练的地方是关于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灰白蓬乱头发。”
这句话紧紧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三言两语,将爱因斯坦的外貌勾勒出来。这个时候,只要出示一下爱因斯坦的漫画头像,学生马上能够清晰、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简练和准确。告诉学生,用漫画的简练来抓住人物特征,进行速写,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接着,可以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姚明、刘翔、周杰伦的漫画头像,让学生进行语言描述,当堂练笔。
一定要让学生去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这些经历充分说明,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所谓天才都是勤奋得来的,这就难怪比爱因斯坦大上32岁的爱迪生发出“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的感叹。当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这分经历的时候,内心是会升腾起一种力量的。
这种力量的升腾,或许比这篇文章的教学,更重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
[小女孩看的是表面,学生对小女孩同龄,也许会赞同小女孩的看法。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去感悟爱因斯坦不注意生活小节背后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读议感悟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对文本语言的反刍和又一次的解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深刻了。]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前“三议”是理解文中人物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这第四议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受文中人物的影响,学生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会有些分歧,通过辩一辩的形式,让学生思想碰撞,在辩的过程中交流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在进一步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有许多,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精神品质,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洗礼。爱因斯坦在治学、做人方面有许多名言,让学生收集有关名言,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第一学时预设:
第一教时
重点:
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爱因斯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
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冲chòng女孩一笑趿tā拉撞着zháo
踱duó步教jiāo我谈些啥shá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1、抄词(学生之间善意提醒怎样写对写美)。
2、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预设(为第二稿):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认识爱因斯坦的平凡)。(虽然放入教学重点,但未想出好的方法。)
教学措施:紧扣课文,自读探究,适当拓展,角色体验,经过五种渠道来建立:
1、学生(作为读者)读文时初步建立的印象;
2、小女孩父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3、小女孩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4、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
5、小女孩母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由到,再到,最后。这其中文章着重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往。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学习课文,去走进爱因斯坦,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先请大家读课文,读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段落,请你边读边思考,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体会。
二、全方位、立体式地走进爱因斯坦,建立其形象
(一)作为读者,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读文(三次交往中的一次),写体会;
2、对话交流,相机感情朗读
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①第一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宽容、坦荡的情怀,有礼貌、不拘小节等)
注意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②第二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欣慰、天真、平易近人、幽默、有礼貌、谦虚、不耻下问、诚实等)
注意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但愿你肯教我。”
A、你认为爱因斯坦他会对付的是什么?
他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B、你还能找出有关事例来说明吗?
(出示材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有一次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C、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所以他有这么一句名言(出示):
D、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幸运。——爱因斯坦
③第三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知错就改、虚心、热情、忘我工作、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等)
④小结:爱因斯坦这一人物特点。
⑤课文写到了哪几种人物?
下面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
(二)作为小女孩的爸爸,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齐读。(板书:最伟大)
4、议议: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兴奋?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三)作为小女孩,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板书:有趣,童话中的人物)
2、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不可能伟大)
3、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谈不上伟大)
4、小女孩心目中的“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
她能这么说,又反映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能这么做,又能说明什么?(板书:天真直率乐于助人)
(四)作为爱因斯坦,感受他自己心中的形象
1、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板书:并不伟大)
1、引用拓展材料(爱因斯坦自评):
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的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
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爱因斯坦
讨论: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3、师: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五)作为小女孩的母亲,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板书:令人尊敬)
三、齐读全文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通过当五种角色,我们认识感受了爱因斯坦,他……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平易近人直率
诚实谦虚乐于助人
童心平等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 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最伟大的人
父亲
我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
板书设计:
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穿戴、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爱因斯坦(谦虚、慈爱)
(率真、可爱)小女孩
课题17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授课人李敏惠学校合肥瑶海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13866749115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细读此文,既可以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的普通之处,又可以真切体味到爱因斯坦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伟大一面学情分析:爱因斯坦其科学成就之巨,学生知之甚少,对理解伟人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文本中表现人物情感和品质的对话,一定要引导学生扣住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设计理念: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创设情景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描写和对话进行“自读体会,写下感悟”,让学生充分的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用“一面……一面……”“只好”练习说话。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品词品句,通过多种合作阅读方式,读读划划写写,自主个性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生活细节、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精神品质。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情感与态度:1、通过合作阅读学习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理解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爱因斯坦的故事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设计步骤学生活动教学策略一、抓段首句,理清思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12岁的小女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每一段的第一句,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相机归纳小标题:相撞——相遇——相邀——相处(板书:撞—遇—邀—处)研读段首句,思考概括小标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小标题,理清思路,整体感知。二、提示学法、自读领会一)提示学法:爱因斯坦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抓住文中典型的生活细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表现和对话具体内容去感受并领悟吧。(板书:抓住细节 关注对话)或一个字或一句话,会读书的同学总能从一字一句的细节之处发现些什么,同学们,拿起笔,,划一划,写一写,读一读,把你从字字句句中读出的感悟写在书上空白处。出示学习方法:1、划一划:用“——”划出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用“~~~~”划出爱因斯坦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用“……”划出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2、写一写:写出你从句中读懂的爱因斯坦。3、读一读:读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其中的情感。二)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自读感悟,在细节处写下自己的感受提示学法,教师引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感悟,渗透学法。三、交流反馈、细读感悟一)全班交流:学生反馈划出的句子,并自由述说从句子中获得的感悟。▲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1、 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2、 连衣服也穿不整齐。3、 工作室乱的一塌糊涂。(从外貌及动作及室内凌乱中体会爱因斯坦专注于思考问题,不拘于生活小节。)▲ 爱因斯坦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谦逊诚恳)▲ 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还读懂了哪些?被撞还道歉(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第二次对话(对孩子的爱心和自己的一颗童心、又友善又调皮又很乖的老顽童)第三次对话(谦逊、平易、童心)最后一句话(互教互学乐在其中,一对忘年交)(相机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平易、专注、谦逊、有爱心、有童心等)▲ 适时予以朗读指导。二)抓住生活细节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充分把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说出来,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适时引导,形散而神聚。四、引导质疑、议论升华1、“纳闷”是什么意思?小女孩纳闷什么?2、质疑: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组内讨论并写几句话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小结:本文通过典型的事例,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让我们深深感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细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讨论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巧妙质疑,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加深体会。五、朗读表演、积累内化一)让我们再次通过我们的朗读和表演来表达我们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家的敬意。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方式:1、分角色朗读课文。2、情境表演课文(也可以是部分内容)。二)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分角色朗读或情境表演。通过朗读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六、拓展延伸、迁移巩固爱因斯坦故事交流,如《仅仅是一把糖果》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凡而伟大。读故事,体会平凡而伟大。借助课外阅读巩固中心。七、板书设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撞 平易、专注、谦逊 处有爱心、有童心 遇 邀 平凡而伟大 教后反思: 备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一、启发谈话,初识爱因斯坦。二、初读课文1、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二读课文,正音、随文解词。3、 三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主要内容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使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作业1、 用钢笔描红、临写。2、 完成课后作业题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三、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四、总结延伸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思考 不拘小节
谦逊诚恳 友善调皮 有童心
“伟大”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 短而硬胡子 穿着描写 又肥又长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眼睛深陷里 裹在被单里
蓬乱的头发 趿着拖鞋
(穿着上很不讲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四、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五、总结延伸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 坐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3.理清线索: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过几次相遇?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几次相遇有何不同?(越来越亲近,由偶然相遇的路人成为忘年交的朋友。)教师相机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品
学习第一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学生圈画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读出爱因斯坦的语句。
b.这些语句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什么品质?为什么?
c.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3.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投影仪相机出示有关语句,练读悟写。
4.这一段还写了谁?(小女孩及其父亲)引导学生读出有关语句。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些语句应怎样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出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小女孩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学习第二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设问:第二天小女孩遇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
投影仪出示:
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①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②第一段哪些句子也写出衣衫不整?学生回顾读,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注意有详有略的写法。
③第一段中有一段文字的意思和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差不多,哪一句?
a.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在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b.指导造句: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呢?请你造几个句子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是爱因斯坦、小女孩、旁白),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4.选出一组表演好的向全班表演。
5.整体评议:表演好在哪儿,把人物的哪些方面给演出来了?还有需要改进的吗?
学习第三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讨论听懂了什么?本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教师引导:
a.联系文中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为什么变?
b.小女孩怎样教?为什么需要教??
3.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从这一段中哪些语句也可以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