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蜜蜂》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小蜜蜂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起飞的样子。

2.能手脚协调地动作和学习听指令游戏。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音乐《小蜜蜂》,黄、红、白各色的花朵。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

(2)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

(3)教师总结: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手臂平举形成飞的样子。

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2.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老师一起来表演小蜜蜂飞。

3.学习儿歌《小蜜蜂》。

4.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1)学小蜜蜂飞,学蜜蜂采蜜。

小朋友排好队,两臂侧平举,学习蜜蜂飞,学蜜蜂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边飞边唱儿歌。

(2)小蜜蜂一起去采蜜。

小朋友排着队两臂侧平举,学习蜜蜂飞,飞到黄色的花朵边,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然后在飞回来。

到黄色的花朵上采蜜。到红色的花朵上采蜜。到白色的花朵采蜜。

(3)游戏规则:要飞到花朵的边上做动作才能返回。

5.游戏结束,放松活动

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那么长时间的蜜,都累了吧,让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蜜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顺序记忆歌词,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

3、通过演唱歌曲,懂得爱护小蜜蜂,学习小蜜蜂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借助图谱顺序记忆歌词。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小蜜蜂。

2、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歌》,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蜜蜂的叫声,创设情境。

师: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

2、师: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将相应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没有听出全部歌词,教师再次范唱歌曲)

2、幼儿看图谱,学说歌词。

3、根据音乐学说歌词一遍。

4、根据音乐哼唱歌词。

5、幼儿跟音乐初步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师: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怎样表现出小蜜蜂劳动时心情呢?我们要用愉悦的心情去歌唱赞美劳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

师:现在呀,你们就是一群小蜜蜂,想和我一起去花园里采蜜吗?小蜜蜂会怎么到花园里去呢?又是怎么采蜜的呢?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蜜吧!来舞起来吧!看谁的舞蹈跳的最好。

1、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边唱边表演。

四、结束部分。

1、你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儿要爱护小蜜蜂,要像小蜜蜂一样不懒惰,爱学习,爱劳动,做个勤劳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蜜蜂》教案 篇3

一、教材出处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二年级第四册第三课《飞呀飞》。

二、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节奏简单,有规律。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是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乐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三、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2、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蜜蜂》,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采用谜语、游戏、聆听、模仿的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四、教育重点:

用赞美、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蜜蜂》

五、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的节奏及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幻灯片1)课前播放音乐歌曲伴奏《小蜜蜂》。(创设课前环境,进入音乐氛围。)

一、导入

1、猜谜语

师:(幻灯片2)念谜面→“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生:猜一猜→蜜蜂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它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2、唱旋律、打节奏

师:(幻灯片3)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小蜜蜂是个很勤劳的小动物,每天忙着采蜜,是益虫,如果它遇到了困难我们就应该帮助它。(幻灯片4)你看,几只小蜜蜂飞来了,还送来了一封求救信,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幻灯片5)

(1)听

2/4

54︱30︱2342︱10︱︱(强调休止符0)

(2)唱

2/4

54︱30︱2342︱10︱︱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幻灯片6)

(3)打

2/4

xx︱xo︱xxxx︱xo︱︱师:小蜜蜂很感谢同学们对它的。帮助,为了答谢你们,小蜜蜂请我们聆听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幻灯片7)同学们在听的时候,动动脑筋,想一想这首歌曲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播放歌曲)

生:开心、愉快;勤劳的小蜜蜂、蜜蜂、快乐的小蜜蜂?

总:同学们都非常的棒,给歌曲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这是一首德国的儿童歌曲,(幻灯片8)名字就叫“小蜜蜂”。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教师范唱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看,找一找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旋律?有没有我们已经学过的旋律?(教师范唱)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第一句和第三句是一样的,第二句是重复的。

曲谱:

2/4

54︱30︱2342︱10︱

3453│2342│3453│2342│

54︱30︱2342︱10︱︱

2、学习歌词

(幻灯片9)

(1)教师念第一段歌词,学生跟念

歌词:嗡嗡嗡,飞吧小蜜蜂,我们绝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这句是难点,多花时间练习)

嗡嗡嗡,飞吧小蜜蜂。

(2)学生自学第二、第三段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

(3)(幻灯片10)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配乐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幻灯片11)师:同学们的节奏念得真棒!那请同学们把节奏变成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自己最优美的歌声展示出来!

(学生把歌词代进去,跟着琴声演唱,指出不准确的地方加以改正。)

(2)有感情的全曲演唱。

三、创编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第一段的创编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同学们自行表演,老师从中挑选几位表现不错的学生上台表演,及时评价,及时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演的非常棒!为了整齐,我们统一跟着老师做动作!动作要求—在教室里围成一圈,手臂抬起夹紧,五指并拢。

动作—第一句:绕着圈子走;第二句:停下来摇手;第三句:同第一句

四、总结

师:同学们跳得可真好!跳的这么好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把小眼睛闭紧了,1、2、3,睁开眼睛看看!(老师戴上蜜蜂头饰)。

同学们,你们好,看看我是谁呀!我是小蜜蜂,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到学校的花园里去玩,小蜜蜂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挂饰,请同学们自己把蜜蜂挂饰戴在你的头上。跟着音乐飞出教室到外面去跳跳舞,采采蜜吧!再见!(幻灯片12)(播放音乐做动作出教室)

小蜜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的旋律高低变化。

积极参与跳地垫游戏。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蜜蜂》。

录音带、录音机、5种颜色的地垫。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小蜜蜂》,并请幼儿回答:

--小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为什么小蜜蜂喜欢在花间穿梭?

请幼儿模仿小蜜蜂的飞舞动作及鸣叫声,也可一配合歌曲自由表演。

学唱新歌《小蜂蜜》。

--教师先唱歌曲2到3遍。

--教师边唱谱子边按谱上的音符高低在白板上画出黑点,再将黑点连起来,画出旋律线。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小蜜蜂》。边看图中花的高低位置变化边唱歌。

--请幼儿边唱边照着白板上的线条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条,也可一让幼儿轮唱。

跳地垫游戏。

--在地板上连接5个不同颜色的地垫当作Do Re Mi Fa So,再带领幼儿随着歌曲的恶意界玩跳地垫的游戏 。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蜜蜂》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学前准备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那么,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

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 (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蜜蜂》教案 篇7

一、教材简说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关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关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

读音方面,注意讶读第四声,与牙的声调不同。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派字右边不是瓜。

敲字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写美观。

派字右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写好看,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谈字右边是个炎字,书写时应注意:上边一个火字的捺变成了点,由此可以给学生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众等例外),一个字中不能存在两个捺,如果出现了两个捺,要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变。在总结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生字,如淡、迷、食、双、林、这等。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的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建议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后再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

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

注意发现: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2.课后读读想想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常常与往常两个词,要引导

区分词义,学会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可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1)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3)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4)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往常、常常这两个词语,还拓展了对相关近义词的辨析、运用。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一些花丛、园子、小房子等。画完后可展示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有条理地说一说。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交流自学笔记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自读自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看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

3.对话朗读擂台赛。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六)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小蜜蜂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小水桶拎半桶水并送到目的地,不洒水。

2、遵守游戏规则,努力完成任务。

重点难点:

练习用小水桶拎半桶水并送到目的地,不洒水。

活动准备:

盛有半桶水的小水桶4只。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室外场地,请幼儿围坐一圈。教师示范拎水进行的动作,请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握住桶把,手臂与身体自然隔开,身体稍稍倾斜,稳步前进。

二、幼儿继续围坐一圈,教师创设游戏情境,一起玩小蜜蜂送蜂蜜的游戏:幼儿扮演小蜜蜂,水桶里的水作为蜂蜜。先由一名幼儿从自己的位置出发,拎着“蜂蜜”去找一个朋友,把“蜂蜜”送给他,然后两人交换位置,由被送到“蜂蜜”的小朋友出发去找自己的朋友,以次类推。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练习拎水的动作,努力做到不洒水。

三、幼儿学会了拎水的动作后,课题再将他们分成4组,排成4个纵队,进行比赛。看一看哪一组能最快完成送“花蜜”的任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