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优秀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计算方法,并逐步得出结论。例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没有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得失,有很多不足,同时也有很多困惑。 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法的问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因为有了牢固的旧知,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新知即可水到渠成。比如,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通分,一次性计算”,这一特殊计算方法,对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约分,一次性计算”,启发特别大。

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分别是:

课堂上,自己放得不够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偏少 比如,刚刚提出一个问题,我便会急着让学生回答,或宣布小组合作讨论等。这样就会造成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我也会急着去暗示或公布答案,唯恐学生不会,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包办代替、急于求成,都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2

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但是让我头疼的是有大部分同学经常有出错的现象,不是方法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粗心,要不就是计算时的乘法口诀弄错,要不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当你给他稍做提醒,他马上醒悟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问题,计算不扎实和粗心大意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加强训练和纠正。 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力,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首先我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知识,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中,我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其次,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找错改正,学生印象更深。同时也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和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巧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练习量的不够。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处理“新知感受”与“运用练习”两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导致练习量的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二是学生的基本的口算能力还比较差,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看来,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篇3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了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的内容,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设疑激趣,复旧引新。

本节课的四则运算是同级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知识经验。在上课伊始,通过出示四个口算题45+8-2324-8+1027÷3×73×6÷9,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但是为什么要按照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闪烁着渴望的目光。通过这样的激趣引入,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2、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例1的教学,学生能够尝试用三种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步列式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第三种算法的出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体现。虽然开始大部分同学不理解,但是通过简易的讲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学生说:“先走了3人,又来了5人,实际是多了几人。”学生非常轻松地说出答案,然后再联系例1进行说明,学生对这一算法都能够正确的理解。

例2的教学,学生也同样用用三种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对于第一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我又用线段图辅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

在这两个例题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表现在只会列式,但对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还是停留在只会做不会说的层面。

2、学生计算能力欠缺。通过练习的反馈,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不细心、马虎,有的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错数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数位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

再教设计:

1、减少师生之间一对一地对话,增加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习题设计少而精,精选练习内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