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正确对待金钱;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2-0067-03
[作者简介]付巧云(1968―),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一中政治教师,中学特级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例如:货币的本质、职能,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金钱的作用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方法
调查法、举例法、谈论法、小组探究法。
四、教具实验
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意图
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怎么获得?金钱应怎样使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金钱观与本单元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是联系三课书基本内容的纽带。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货币打交道。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使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这一问题可操作性强。对金钱的看法,在社会上可谓众说纷纭。收集社会上关于金钱的观点和行为表现,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六、探究活动
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古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二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近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三小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第四小组负责收集外国人的金钱观;第五、六小组做问卷调查并汇集调查结果。
2.各小组各负其责,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把整理的结果制作成幻灯片,不是简单地汇集收集的观点、事例,而是要汇报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以备课堂展示之用。
3.第五、六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写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4.全班探究课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制作一期板报。
5.每个小组的成员对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态度、贡献进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诗朗诵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是天使;取之无道时是魔鬼。
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正常需要的金钱是天使,满足欲念膨胀的金钱是魔鬼。
金钱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靠勤劳聚起的金钱是天使;作为培养庸人的温床时它便成了魔鬼。
金钱适度时是天使,失度时是魔鬼。
金钱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当金钱能够拯救人的生命时,金钱站在那儿就成了天使;当金钱葬送了人的灵魂和生命时,金钱就化作了魔鬼。
古往今来,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认为钱能通神;有人说金钱是魔鬼,也有人说金钱是天使。那么,金钱到底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同学们调查探究后的看法。
(二)学生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第一小组: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
一清二白、藐视金钱:杨震鲁褒
崇尚金钱 例子:和
正确对待 例子:孔子袁枚张说
俗语、名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
2.第二小组: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
当然,对于金钱的看法也有很多种。在这里,学生把它们分成了两组:
(1)被金钱片面的表现所迷惑
(2)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
3.第三小组:金钱观与消费观的典型事例
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居里夫人、华罗庚、王衍、捐献者)
错误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夏洛克、盗贼们)
小组感悟:我们应养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理解金钱的意义与价值,合理利用金钱,不要被金钱束缚,做金钱的主人。消费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的限制,同时还取决于地方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避免盲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4.第四小组:外国人的金钱观
美国人的金钱观――举债消费、寅吃卯粮
日本人的金钱观――崇尚现金、忌讳借债
犹太人的金钱观――立足于挣钱而不是攒钱
教师小结:
西方人与中国人金钱观的区别:(1)重视程度的差别;(2)表述方式的差别;(3)衡量标准的差别;(4)消费时间的差别;(5)理财手段的差别。
5.第五、六小组: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每个人的金钱观都不一样,造成差异的因素有年龄、成长年代、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家庭环境、个性、受教育程度等。大多数人都会被金钱左右,或喜或悲。我们应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要让金钱发挥其正确的职能,服务于我们,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调查收获:在本次实践课的小组活动中,本组同学搜集相关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来制作问卷,并用问卷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汇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很好地完成了调查报告。这期间同学们积极完成任务,团结互助,其过程更培养了我们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了我们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使我们认识了正确的金钱观。
(三)探究评价
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作业
总结探究成果,出一期黑板报。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于普通方式的上课驾轻就熟,而对“探究课”则是陌生的,因为其不仅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且教学活动的组织极易陷入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笔者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探究课”比较陌生,通过第一单元“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尝试,感触颇深。
成功之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能体现这一点,可以说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充分发挥了积极性,让智慧之花盛开在课堂上。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增长了跨学科综合知识,而且看到学生多才多艺的方面,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整节课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深化;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不足之处:课堂的互动欠缺,形式应更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郑传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课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12.
人民币的五大功能不能低估。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些功能会更强化,更具有神明的魅力。这应该看作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钱多了,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但不要忘记钱同世间万物一样,不无二重性。有人把它比做双刃剑、两面斧,是恰当的。钱的正面效应我们要承认,但其负面效应仍然不能忽视。钱本身是不分美丑善恶的,然而,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如何赚钱,如何用钱,却有美丑善恶之分。不管我国古代的鲁褒也好,外国的莎士比亚也罢,他们对金钱绘声绘色地给予贬斥和诅咒,都不能否定金钱的神明魅力。还是马克思伟大,他既肯定了金钱所显示的神明作用,又批判了金钱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丑恶。的确如此,钱的负面效应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且不说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外,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就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金钱走向腐化,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中不难看出,钱的腐蚀性、危害性,贪钱者必自毁,终究会落得个可悲可耻的下常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时候,把金钱观当作切入点是非常正确的。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该使学生懂得: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勤劳致富是光荣的,合法的。金钱是财富积累的重要标志。致富必然要掌握一定的金钱,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提倡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理合法。非法牟取暴利,我们是坚决反对的。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有亿万富翁。只要他们是勤劳致富、合法经营,我们双手赞同,也应该为他们写赞美词或颂歌。但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例如有官商勾结,巧取豪夺;利用职权,鲸吞巨款;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走穴演出,唯钱是图等等,是违法的,是缺德的。
二、君子惜财,用之有度。现在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人数日益增加,只要是“取之有道”的,国家是认可的,人民是赞许的。因为他们创业经过了艰辛,也付出了代价。现在的问题是有了钱怎么办,怎么花?有的人手里有了钱,大吃大喝,大玩大乐,大置大买。这是颓废、腐朽、末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我们提倡“君子惜财,用之有度”。什么叫度?就是适度。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什么事情总需要有个度,超过了度,就可以发生质变,就可能走向反面。
三、君子舍财,施之有众。邓小平同志讲得很透彻: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象生活一样沉重
苏小颖的生活甜蜜而平静,白领的工作悠闲轻松。自己长的漂亮,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都是羡慕的眼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她也觉得很怡情,不知不觉地也很任性。直到有一天,在她任性的突然袭击下,她把自己的男友王为一在床,这一切才被打破。她像在一个极黑暗的屋子里,突然屋顶被揭去,她一下子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那个“小姐”安之若素的样子令她震惊,“小姐”的职业素质让她瞠目结舌,好像犯错的是她,一时间她竟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起来。“小姐”根本不把苏小颖放在眼里,她旁若无人、慢条斯理地将衣服披挂在的身体上,脸上写着“不是我的事”的表情。因为职业的缘故,她已丧失了对意外事件做出应激反应的生理机能。王为一起初惊慌失措,“小姐”的镇定自诺大大激发了他的勇气,他把目光投向远处,一副爱咋着咋着的神情。两个赤条条的身体在眼前,苏小颖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她反而像被吓住了,不知该怎么处置。趁此时机两个狗男女迅速穿上衣服,马上像人了,真实诠释了什么叫衣冠禽兽。一阵天翻地覆的吵闹之后,苏小颖在彻底找不到北后失恋了。环视世界,她觉得自己最不幸,她决定去拜访自己的儿时闺蜜葛双,没想到,她在不经意间闯入了别人的生活。
佴城,兰溪街,兰茗苑,富有诗意的地方。几年的电话、网络联系,苏小颖一直知道自己的闺蜜,曾经一起租住一间房,曾经一个被窝相拥而眠的好朋友葛双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工作。兰茗苑,也确实象一个楼盘的名字,待她真的按名称寻了去才知道,自己的知己姐妹竟是编号76号的,这个发现令人尴尬。随后的发现更令人吃惊:混乱的人际关系、乌七八糟的男女、明目张胆的、阴暗角落的吸毒……。苏小颖特别记得:她喜欢冬天夜里和葛双拥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的感受,那才是不折不扣的闺蜜,外面的雪落的很大,两个人共用的被窝才越发显得温暖,两人时常抱得彼此不分,把头藏进被窝,还能听到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冬夜漫长,彼此依赖的感觉在被窝里发酵,那是两个女孩儿的气味掺和发酵的味道,当年的好姐妹葛双哪去了?
几年不见,同苏小颖相比,葛双可说是老江湖了。她家境贫寒,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只好跑到这个偏远的地方做起了皮肉生意,几年下来,从肉体到精神她都受到了强烈的磨练。对自己所操的职业,她可称得上“敬业”,为了多挣钱,她觉得自己像个劳模,像个“三八红旗手”。而每当有男人和自己的姐妹们闹矛盾,她总是挺身而出,将自己横在他们中间。这倒使她赢得了拥戴,俨然像个大姐大。社会大学的阅历使她成了情感专家。她对苏小颖二十六岁了才第一次失恋,嗤之以鼻;对长相漂亮各方面优秀的苏小颖婚姻败给一点不感到奇怪,她对苏小颖和王为一,以及王为一最后抛弃苏小颖而娶的“小姐”之间的情感及肉体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而她因为苏小颖不请自到发现了她的职业而心中黯然;对苏小颖对于她的职业的鄙睨而耿耿于怀。以至于她蛇蝎之心萌发,教唆人以蒙药麻昏苏小颖企图让她失身于地痞流氓。这可是曾经同眠一室的闺蜜啊!
毛大德在佴城可真算得上是个人物。在江滨路一溜七八个门面用水幕玻璃墙隔着的毛大德砂锅斋,在佴城很有名气。他可算得上是个怪才,上大学学法律,读到大二倒卖盗版教材使他对做生意起了兴趣,荒废了学业;大三因旷课太多被学校除名,他倒铁了心做起了生意。十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又忽发奇想,金钱开路,或出钱打点,或雇人替考,打通了关节,考取了律师资格。关系挂到通赢律师事务所,后又用钱开道,成了通赢律师事务所的大股东。他可不是一般的律师,也不打费力不讨好的官司,更不主持什么正义,而是花钱买通法院各色人等,内外勾结,这才能打到即赚钱又扬名的官司。他头脑又很灵活,善于发现、分析问题,所以也打了一些巧官司。比如一个女学生状告自己老师非礼,毛大德经过调查分析,得知这个老师正在竞选副院长,在这个节骨眼上是出不得闪失的,于是毛大德便一分钱费不收,循循善诱将非礼上升为,然后将该老师买平安的赔款装入腰包。其实他也不愿意将该老师绳之以法,因为他要的是钱。就是这样精明的一个人,竟被“豺狗子”诬陷指认成前来取的毒贩子而有口难辩。《友情客串》④把几个人物、几个故事天衣无缝地拼接一起,深刻地揭示了环境与人的相互塑造的辩证关系。
令人心悸的颤动
魔术师王承当⑥典型一个窝囊废,他的身世凄楚,在他自己的叙述中说的清楚:“……就像我,在街上变魔术,卖那些小玩意儿,一天挣个十块八块。您知道吧?我下岗了,我老婆也没有工作,就指望我养家糊口;我妈妈得了精神分裂症,我十几岁时我爸过世了,她就得上了,到现在一天得给她准备两三本作业本子供她涂涂画画,不然她就去划伤别人泊在街边的宝马轿车;我儿子从小患有小儿多动症,早时哪晓得还有这病症啊,话说回来――就是晓得也不指望有钱治愈的――如今拿刀劈人了,劈的屁股上血淋淋的一道,虽说也算不上致命伤,但对方一口价索要三万块医药费……”这就是他整个人生的生活。就这么简单。虽然这么简单,竟也要他用一生去奋斗。十六岁初中毕业,本以为要继续上学的,他爸爸也是这么打算。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爸爸在曲艺团表演走钢丝时一脚踏空,这一切打算便改变了方向。他只好到曲艺团顶了他爸爸的班。十六岁学艺是太晚啦,只好做勤杂工,搬道具,拉幕布,扫地打水,勉强度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道具仓库里发现了一堆魔术道具。没事他就捣鼓那些东西,又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一阵下来,竟也能表演几个魔术。他向领导要求上台表演,领导看着还行,加上重档节目之间也需要有人撑场子,权当小丑走过场,就同意他上台。时间长了,竟成就了他魔术师的梦想。其实根本原因他自己最清楚,不过是为了享受演员的工资待遇,因为他还有个老娘要养。虽然孤儿寡母,却看上了“我”漂亮的堂姐彩虹,因为“我”堂姐当年很漂亮,腰特别细而胸脯特别高,又会打扮,是我们那一带第一个烫头发的。正因为此,堂姐彩虹受到了村里很多小伙的追求。堂姐彩虹自然心高气傲。魔术师王承当孤儿寡母,家境不好,堂姐彩虹根本没有看上他,无奈想到如嫁到城里,吃国家供应粮,不用种粮,不用种菜,不用养猪,什么也不用干享清福,后来在王承当一次猛攻之后,堂姐彩虹肚子大了起来。婚后不久便生下了儿子王向东,令人怀疑魔术师王承当魔术高超,用什么办法把什么东西变到了堂姐彩虹肚子里。婚房就在王承当家那一间老房子里。外面半间是厨房,里面一间隔成两半,魔术师母子各住半间。儿子要结婚了,就变动了一下,妈妈搬到了外面,厨房搬到了里面,另半间当了婚房。房子还是那些房子,豆腐一碗,一碗豆腐,但经过粉刷,竟令人觉得大了许多。堂姐彩虹嫁到城里就真的享起了清福。她不上班,可干的事就是听听收音机,看看连环画,反正也识字不多,权当消磨时间。洗衣做饭,拖地洗杯子,全是魔术师的事。有一回魔术师跟团演出几天,堂姐彩虹自己做饭,吃过饭不愿洗锅碗,她就把炒锅、平底锅、高压锅、蒸锅、搪瓷炖锅、砂锅、汤盒、菜盒、洗脸盆、水筲、不锈钢水勺子等用了个遍。等魔术师回来,她正用水壶煮稀饭,壶嘴里出稀饭,还省了用勺子。魔术师回来的正是时候。她真正亲自干的就是生儿子王向东。她躺在产床上一边嚎叫一边暗恨魔术师不能代劳。生了儿子王向东后,魔术师又喜爱上了洗尿布。他把袖子撸的高高的在街上洗尿布,他一边洗还一边暗自欣赏,反复揉搓抖搂,还把尿布一溜溜凉在树绳上,猎猎的飘着象万国旗。这还不算,他还要抽空照顾他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他的父亲走钢丝死于非命后他母亲便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好在她不像别的精神病人一样会摔东西,打人或走失,她只是忧郁的坐在门口发呆,或拿砖块在墙壁上、汽车上乱画。这也惹来不少麻烦,后来魔术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待她吃饱喝足,身边给她足够的纸、笔,任她写画。麻烦的是,就连每月一次的例假,也要儿子帮忙处理,你不给她换纸,她就任由屁股殷红一片。好了,经过这些描述,你可以把魔术师想象成一个八爪鱼,一个爪哄哭闹的孩子,一个爪给老婆煲汤,一个爪洗尿布,一个爪给老娘换月经纸……可悲!就这样千辛万苦养育大的宝贝儿子竟成了一个街头混混;最后持刀打架斗殴进了监狱。魔术师落魄了。文工团在卡拉OK厅,脱衣舞挤兑下没了生路,魔术师下岗了。他只好在街头表演“仙人摘豆”;顺带卖点无牌蚊香,蟑螂药、樟脑丸、去锈灵……。心分三辩,一辩伺候老婆、一辩何候老娘,一辩分给监狱里的儿子,还要提防城管来踢场子,简直生不如死,肉体、灵魂各自分升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生活艰难的人没有尊严可言。这不当地文体局局长的老娘去世了。这就又引出了一出故事。文体局局长的一个弟弟是本地著名学校的校长;另一个弟弟是本地著名企业家;老娘也便是著名的老娘啦。培养出三个出色的儿子在这一带享有盛名,孙子辈又出了几个留学海外的;最差的也在有关部门任职或自己办企业挣大钱。这样的老娘八十八岁,功德圆满,溘然辞世,按当地风俗这是“大福”,是喜丧,隆重体面自不必说。两班南音弦管,一队西洋乐队,还有拍胸舞、狮舞、高跷、腰鼓、热闹非凡。南管一班演奏《听门楼》,南管二班演奏《八骏马》,西洋队则《再见,朋友》《送战友》轮流演奏;拍胸舞在《三千两金》伴奏下滑稽逗笑,高跷表演,惊险绝伦,狮子表演惟妙惟肖,腰鼓表演眼花缭乱,歌舞升平的场面让人感受到死人在替活人做声势表现。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下魔术师来到了现场。他在烟尘腾腾的红赤土路上,一颠一簸的来了;自行车后座上还驮着个硕大的木箱。他来到长着福相的企业家三儿面前连比带划、絮絮叨叨、嗦嗦的说着:“老太太大福,儿孙有财,功德圆满,让人羡慕”。“儿女培养如此出色,做人做到这个境界,死而无憾”。“儿孙做官的做官,发财的发财,平步青云,前途无量……”。围观的人感到发窘,这些人都是原先文工团的,自发来捧场的。原先老太太在世时,每逢大寿,团里都要免费祝寿演出。现在老太太过世了,出殡大丧,免费演出更不在话下。连学校都要停课,小学生都来抬花圈的。魔术师却说:“老太太身前子孙这么好看,大把大把的花欢喜钱,给贴几个劳务费不算过分”。这使其他人义愤填膺。给领导捧场绝对错不了,况且他们还结野班子到别处演出,随时躲避检查,哪里用不到文体局呢?简直要引起民愤了。吵来吵去,最后才弄明白,魔术师的本意是:“老太太仙逝,满屋子异香,十里八乡早已传播,这不是普通人能修来的福气,能来表演,是沾了福气,哪能要钱呢,他来的意思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表演一个‘响’的节目”。魔术师所谓‘响’的节目,就是大变活人。先让人在他脚上铐上三道脚镣;又在手上铐上三道手铐;然后一条粗大的铁链从脖子上绕起,在胸前交叉,绕向胯下,一头向腿脚缠去,另一头在腰间连同束住双臂,反复交叉,缠绕、纠结,又扣上无数锃亮的铜锁,像一个奔赴刑场的铠甲斗士。然后放进他带来的巨大的箱子。按照节目的设计,应该在大卡车即将压向木箱的瞬间,突然一声响亮,在众目睽睽之下,魔术师奇迹般的遁逃,轰然出现在别处,浑身的镣铐荡然无存。随着一声令下,魔术师嫣然大师模样亮相,由众人将他披挂完毕、抬进箱子,合上箱盖,扣上铜锁。为了增加效果,调来的不是卡车,而是一辆沉重轰隆的压路机。人群死一般寂静下来,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呼吸也似乎停止了。
人们知道,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魔术师必然挣脱脚镣、手铐、铁链、锁具等各种束缚,从一条肉眼看不到的秘密通道逃脱;压路机将把木箱碾碎,而魔术师则出现在另一处,站在人们面前。压路机颤巍巍的过来了,在人们眼睁睁的注视下,魔术师连同木箱被碾成了一层薄薄的肉泥,魔术中的魔术师没有成功的逃脱,灵魂中困顿的魔术师却成功的逃脱啦。被生活绳捆索绑的魔术师无以逃遁,却在自己设计的表演中成功的逃脱啦!
少年立权⑦,皮肤白皙,面容清秀,一双眼睛大而有神,头发又黑又亮,算得上是个英俊少年。但他矮小瘦弱,且是一个驼子,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小伙伴欺负的对象。孩子们“驼子,驼子”的叫他,在一起玩游戏时,恶作剧的捉弄他。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出奇的好。当要好的同学受到诬陷而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他竟会挺身而出,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他还很会想办法。同学家养的鸭群,总将鸭蛋下在池塘里。夏天又脏又臭,人在水里摸蛋,污泥满身,一不小心鸭蛋还会被踩破。留在水里的鸭蛋,不是被水泡得臭掉,就是被别的动物或人偷掉。少年立权出主意,从村里收罗一些破渔网,经过修补后,就连成一张简陋但很结实的网,将这张网铺进河道池塘,四角在岸边树上,网底铺在河底。鸭子在水中游够了,将它们赶上岸,将网抬起来,几十个明晃晃可爱的鸭蛋呈现在网底,真是又省事又省心。小小少年立权,在那个童贞无邪、快乐的时光里,迎着风奔跑,捉迷藏、做游戏、捉蟹扒鱼、捞螺蛳捉泥鳅,好不快活!小小少年立权心里也有烦恼,因为他的家里实在太穷了。他的家就在河边的茅草屋里。屋前长满苦楝子树,枝叶繁茂,树身倾斜直伸向河中。立权家中,真是家徒四壁,浓重的中药味和酸腐气四处飘散。几年前,立权家被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他的爸爸也在那场灾难中死于非命。他的妈妈一病不起,瘫痪在床。没钱治病,全家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立权十八岁的哥哥身上。立权也是多亏了学校减免了学费,才得以背着书包上学。有时一根棒冰都能使他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茫然无措,不知怎么才能从生活困顿中解脱出来。谁也想不到,这个负有正义感、聪明、乐于助人的少年在贫穷和自责的重压下,渐渐走向另一条歧路。曾经带头欺负立权的友生来到立权身边。一开始就是从一根棒冰生发的。友生背着卖棒冰的箱子来到立权身边,将一根将要化掉的棒冰塞在立权手中。立权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很是香甜的吃掉了。但是不可思议地,立权象吃掉了一支永不融化的棒冰,他总为还不上友生的棒冰的五分钱而不安、内疚。友生却并不向他要棒冰钱,反而经常不断地给立权带来零食,有时是棒冰、糖果,有时是一些瓜子或花生,有一次竟是一只热气腾腾的热包子。这只肉包子里有一包肉馅,一些蔬菜、一些葱花;那味道那诱惑令人向往。立权看到肉包子的表情真令人难以置信;他那狼吞虎咽的吃相令人目瞪口呆;你无法想象他怎么会在一瞬间将一整只包子吞下去,那种意犹未尽的情感更令人惨不忍睹。友生的东西是不能白吃的,交换条件就是立权要做两份作业:一份给友生,一份留给自己。事情奇怪的在交换开始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友生每次来,都要带着吃食,而立权则享用着友生带来的东西,两人相安无事;但两个人都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原先意气风发、迎风奔跑的少年立权变得疑虑重重,忧心忡忡,令人伤心困惑。他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美妙的童谣,已与他无缘;他变得嘴馋、贪婪和诡秘;他在饥饿贫穷的压迫下,在散发着香味的食品的诱惑下,每天放学后走向友生家,走向友生为他提供的花生、瓜子、棒冰、糖果、肉包子以及不可知的未来。在每次交换后,在每一次三、五口吞下一个肉包子或一根油条时,那个童贞的立权渐渐离我们远去;而友生为什么会有钱,在一次偷窃被抓后也真相大白。故事看似平淡,含义却是发人深省的。贫穷,万恶之源,正啃啮着我们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小说越来越多元化;反映、表现现实或历史生活时越来越具有较大的生活包容量和历史深广度;塑造人物也越来越深入到人物的深层心理;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变化有了更深入的挖掘。这一切当然要拜中国作家所赐。“历史地看文学和国家的关系,很难得出国家支持一定有害伟大的文学,或者说国家导向一定有利伟大文学的结论。在更宽泛的视野里看,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富有还是贫乏和这个时代的国家支持文学事业还是不支持文学事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它更多地取决于文学家自身的禀赋和经历,而这是上天恩赐的雷霆或者雨露。⑧文学来源于生活,小说反映现实,当然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倾听。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注 释:
①孟德斯鸠。
②朱山坡:《败坏了母亲声誉的人》《钟山》2010年第1期。
③博尔霍斯,转自《都市女报》2011年10月18日第五版。
④田耳:《友情客串》《人民文学》2010年第5期。
⑤于坚:《着晚餐》《人民文学》2010年第5期。
⑥施伟:《逃脱术》《福建文学》2010年第3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价值观,宿命论,叛逆主义,现实主义
自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1997年的问世,到2005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出版,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七部曲,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众多哈迷带来的是无数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与评论。尽管,在哈利波特小说的第四部刚面世不久,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纷纷质疑哈利波特现象,批评其成功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而不是一部文学经典,但是随后各种研究哈利波特小说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哈利波特小说的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和严谨的道路。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从小说本身分析小说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其次是文化角度,以叶舒宪为代表。 他提出了文化寻根的观点,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对哈利波特现象做了文化阐释,提出“哈利波特的风靡世界表明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1](p31)。而国外的学者则从词源学角度考证小说中出现的人名、物名的来源。其中美国图书馆专家斯蒂夫•万德•阿克编辑整理而成的《哈利•波特的辞典》是研究哈利波特小说最为丰富全面的参考书,“其中有小说情节大事记、英美英语词语变体对照表以及其他的相关列表和信息”[2]。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哈利波特的研究已形成百家争鸣之势,但是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仍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宿命论,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方面研究,以使读者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英国社会文化思潮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宿命论
作为在英国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宿命论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史诗,不如说是统治阶级(国王)使其政治权利合法化的思想工具和借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延续了2000多年后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然而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或女王依然存在。虽然他们不再具备往日的赫赫大权,但是国王和女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无偿的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待遇。由此可见君权神授思想对英国的影响之深。虽然宗教信仰也对宿命论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对宗教的信仰已经超出了宗教本身宣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论文大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君权神授思想是宿命论思想滋生和蔓延的温床。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也多处体现了宿命论的思想。从整体上看,哈利刚一出生父母就被伏地魔双双杀害,哈利在母亲魔咒的保护下得以幸存。在当时,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魔术师,但是在哈利波特的几部作品中,邓布利多却出人意料的没有与伏地魔进行过真正的较量。作者让邓布利多在第一部中被骗离学校,在第二部中暗中给哈利提供信息,在第四部中不出现。面对伏地魔的阴谋,哈利每次都挺身而出。有意思的是在每次同伏地魔的殊死较量中哈利不是以高超的法力胜出,而是凭借运气和智慧一次次战胜伏地魔。从种种巧合不难看出,哈利是命中注定要与伏地魔展开决斗最终战胜邪恶。在细节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在危急关头抽出了象征格兰芬多学院的剑,杀死了象征斯莱特林学院的巨蟒,这与亚瑟王拔出石缝中的象征王权的剑如出一辙。如果亚瑟王从石缝中抽出宝剑是为了君主权利的合法化,那么哈利抽出象征格兰芬多的剑便是为了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哈利是伏地魔所不能战胜的。此外,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一开始,伏地魔就承认“(自己)不能杀死哈利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哈利的运气”[3](p10),但随后他又表示“这就是他的命运,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按照命运的安排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被哈利杀死”[3](p10)。这就是宿命论,是英国社会思潮的真实写照。
二、叛逆主义
叛逆主义在小说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面层次和深层次。
2.1表面层次
英国人历来保守传统,不愿打破陈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新鲜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逐渐进入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英国社会,叛逆主义应运而生。作者笔下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学生,他敢于冒着被学校开除甚至死亡的危险打破各种规章制度。他爱闯祸,成绩一般却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家族历来重视血统,以传承纯正的血统为传家遗训。然而到了霍格沃茨学校后他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交往中很快抛弃了这种世俗的观念。家养小精灵多比原来是卢修斯马尔福家的奴隶,但是他违背了千百年来家养奴隶必须忠于主人的规矩想方设法把卢修斯的阴谋告诉哈利并阻止哈利去学校以避开危险。
2.2深层次
就宿命论而言,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不是一味宣扬人类的无奈。小说中的人物有着顽强的意志,他们通过双手选择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三组合违反校规闯入学校禁地,三人各显神通打开了通往魔法石的门,成功阻止了伏地魔的阴谋,完成了一件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同样在这一部小说中,当初入霍格沃茨的哈利即将被分院帽分到他非常讨厌的斯莱特林学院时,哈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向往的格兰芬多学院,这就是人的自主能动性的体现。而且,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在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结尾,当哈利说出心中的疑惑时,邓布利多校长告诉哈利,让我们成为哪种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三、现实主义
哈利波特小说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小说给读者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现实社会的“麻瓜”世界,另一个是带有神奇色彩的魔法世界。对“麻瓜”世界的描写与批判,作者主要是通过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哈利姨父德思礼一家反映出来的。作者笔下的德思礼一家人臃肿笨拙,形状丑陋却洋洋自得。
“他高大魁梧,胖的几乎连脖子都没有了,却蓄着一脸大胡子。德思礼太太是一个瘦削的金发女人。她的脖子几乎比正常人长一倍。这样每当她花许多时间隔着篱墙引颈而望、窥探左邻右舍时,她的长脖子就派上了大用场。德思礼夫妇有一个小儿子,名叫达力。在他们看来人世间没有比达力更好的孩子了。”[4](p5)
这个“麻瓜”世界里没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之上。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差点被德思礼先生撞倒的老年人拥抱他以庆祝伏地魔被哈利打败时,德思礼先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生了根”[4](p6);为什么由于多比的恶意捣乱使德思礼痛失一大笔交易时,德思礼先生可以六亲不认的对哈利打骂交加并把他关在一间暗室里。此外,德思礼一家还是极端传统保守的人,她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改变。在一连串的古怪事件发生后。他们选择消极的逃避来否认哈利就是一个魔法师的事实。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资本主义社会,传统≤≥守旧的应该社会的真实写照。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首先建立,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此间。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开始出现。对金钱和资本的狂热追求丑化了人们的心灵,疏远了人际关系。守旧与改变更是英国社会经常遇到的尴尬。哈利是一个珍视感情的正常人,他在“麻瓜”世界生活了10多年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原因就是,“麻瓜”世界,或者说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一个没有了爱与关怀的世界。国内研究哈利波特的权威叶舒宪先生也在《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与<哈利•波特>》一文中有过类似的表述:“政治倾向上魔幻主题的弘扬主要体现着对现代社会的反叛,对片面发展高科技和市场社会的不满。”[5](p56)
与“麻瓜”世界相对立的是带有神奇色彩的魔法世界。在那里人人都生而有法力,轻挥魔杖,就能完成繁重的日常琐事。这里每个人既很特别又很普通。哈利在这里找到了与他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关心和指引,见识了多种多样的魔法。论文大全。与“麻瓜”世界的无聊和残酷相比,魔法世界的刺激、神秘、巫术、巫师、飞天扫帚和魁地奇球比赛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乌托邦,危险和阴谋依然存在,世俗的观念和思想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麻瓜”世界的多数人是极端纯血统主义者,以自己的纯血统为傲,并以“永远纯粹”为家族座右铭,他们蔑视有“麻瓜”血统的人。出生在纯血统家族的马尔福像他的父亲一样高傲自大,不学无术,拉帮结派,歧视和嘲笑有着“麻瓜”血统的同学。歧视现象不仅表现在血统方面,还表现在性别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 罗琳是一位女性作家,然而在小说中女性数量处于劣势地位,没有担任关键的角色反而需要男性的保护。最明显的是在黑魔法防御课上,斯内普教授对赫敏视若无物,甚至批评她的积极回答课堂问题是扰乱课堂秩序。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看似平等的魔法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男权统治的不平等的世界,借此作者尖锐的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的事实。
魔法世界也是一个虚伪的世界。倡导黑魔法的伏地魔自身就有“麻瓜”血统却纠集其他极端纯血统主义的食死徒党羽清除“麻瓜”,妄图重建一个纯巫师血统的魔法世界。同样,斯内普教授口口声声称自己的学生为“先生”和“女士”却歧视女性,将对哈利父亲的仇恨发泄到哈利身上,想方设法找哈利的麻烦。更可笑的是,斯内普自身也有“麻瓜”血统却自称“混血王子”加入了伏地魔的队伍。论文大全。伏地魔号称清除“麻瓜”,实际上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可以让全世界的巫师都害怕提到他的名字。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惜杀害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母,最终被欲望和残忍迷失了方向。所以“他不懂什么是爱和友谊”这就是为什么伏地魔不能战胜哈利的原因。
四、总结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一部魔幻主题的小说,然而它超出了魔幻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的作者J.K.罗琳原本期待它是一部儿童作品,然而小说也让众多的成年人如痴如醉。原因是它迎合了人们的需要,顺应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取向。宿命论在社会思潮中虽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已经受到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挑战。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新的元素在英国社会逐渐得到接受。从文化寻根视角研究哈利波特现象的叶舒宪先生指出,哈利波特在全球的风靡暗示了凯尔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表明它的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1](p31)。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2] 张顺美。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多元成长主题[D]. 2006.
[3] Julia Pond. Divine Destiny or FreeChoice: Nietzsche Strong Wills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D]. 2008.
[4] 罗琳J.K. 哈利波特全集[M]. 马爱农, 马爱新, 张红,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
[5] 叶舒宪。 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与《哈利•波特》[J]. 瞭望新闻周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