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先准备一份教学总结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6篇教育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这种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做法毫无疑问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我们循着这种思路可以彻底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与企业中所倡导的全员持续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谋而合,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是一脉相承,只是集体反思学习有更进一步的深入。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就应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忙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就应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带给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必须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资料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用心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搞笑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最近,听了多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他们除了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
【细节1】“摄影师,给镜头!”
于永正老师在教《水上飞机》时,我注意到课堂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一名学生上台读书时,于老师叫摄影师给这名学生照相,另外,还提醒摄像师要把镜头对准学生。这看是随意,其实是教者教育理念的自然显现——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我想,这正是大师的“大”字的表现,只有理念深深扎根于人的思想精髓里,才会有这样不由自主的行为。有人这样评价于老师:低头是一种倾诉,抬头是一种信任,抚摸是一种亲切。于老师原想给这孩子信心,没想到却给了这孩子一生的自信。
【细节2】“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
靳家彦老师指导学生理解《 珍珠鸟》中“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一句时:
师:“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它是阿指什么?
(小男孩语塞,哼哼半天,说不出来。)
师:(非常信赖地)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
小男孩:嗯。(然后坐下)
(靳老师没有丝毫怀疑)
师:好,我请别人说。
(其他同学大致将问题说清楚了,靳老师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
小男孩:(突然将手高高举到了靳老师的胸前)这是一种爱,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师:(幽默地、笑着)噢,怪不得你刚才回答不上来,呵呵。
(众鼓掌,笑。) ……
是呀!信赖是一种爱,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靳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时,他自己已将“信赖”在课堂上演绎。
【细节3】“殷勤的服务生”
凡是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支玉恒老师上课时喜欢手持话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离他多远,他总是赶忙跑过去,殷勤地将话筒送到学生面前,俨然是一个热情周到的服务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有时想想,也是呀,教,对于学,不就是一种服务吗?
【细节4】“我是东西吗?”
贾志敏老师在教《推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板书,画“木”),多像一棵树呀!(再板画“休”,)瞧,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多形象呀!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如“左”和“右”,(让学生先举左手再举右手)如果“左右”放一起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单个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举起书)这是什么东西?
生:书。
师:(又举起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调侃地)我是东西吗?
生:(异口同声、非常肯定)你不是东西!
师:(笑)哈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生推)谁来敲?(生敲)“推敲”摆在一起又变成什么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
……
六十多岁的老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没有丝毫的师道尊严,有的是一颗童心。师生对话(调侃)是那么亲密,那么和谐,那么自然。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贾老师用爱营造的宽松氛围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
【细节5】“谁说你戴着和孙老师一样的近视眼镜,”
孙双金老师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我画的是:“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因为冰心奶奶原来是路过,现在看过儿童都进去了,他们也进去了。“迎着”、“挤进”两个词最能反映。
师:是啊,冰心奶奶“原来……现在……”这一句话找得准!
师:谁说你戴着和孙老师一样的近视眼镜,我说你有一双慧眼呀!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一句充满激情而又意外深长的评价,在学生的心海里该激起多么大的波澜呀!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喻老》)我特别喜欢听名师的课,每次我都会被他们那份真诚而又真诚的童心、爱心所感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都蕴含着对学生深深地关爱。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能成为大家所关注的名师?如果仅仅是教学设计上的精巧,那还不能足以说明问题,我感受到的就是那一种内在的师魂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我常要求自己要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感悟大师精彩的教学片断之余,我更多关注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感悟那份如小溪般潺潺的细流。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发展的课程新思想与课改新理念。我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引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们从身边的生活中真正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本节课我的教学反思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要依据新课程精神,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明理、导行等环节都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例如在激情这个环节中,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学生搜集到的在街道、广场等实地拍到的破坏环境的图片。图片的直观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也让他们发出了“真脏啊!”“太可怕了!”这样的感慨。就这样,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热爱生活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了基础。
在明理这个环节中,我选取儿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图作为范例,先让学生看图,再思考小朋友为什么把痰吐在纸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他们自己体验过吐痰,也见过乱吐痰的情形,因此谈起自己的想法,说起随地吐痰的种种危害也就得心应手了。
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出发谈自己经验、体会,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要以学生为本,全面落实新课程精神。
我首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把教材内容的重点确定为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通过图例的辨析使学生明确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在“延伸拓展、升华认识”这一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还可以还做些什么呢?”这样不仅课堂的参与面广,而且活跃了气氛。
通过反馈,有的学生要写标语,有的要画宣传画,有的要给镇长写信,有的要做手抄报……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宣传环保的妙招果然不少,也都跃跃欲试,想为爱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就是主体,他们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行为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要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自身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实践,发展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过去,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教学、逐步演变成以书本为主体,而忽略了生活的实践和社会的实践。本节课中,当学生获得要爱护生活环境的道德认识后,为了让他们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行为准则,我把教学内容与教室环境有机联系起来。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环境,找找哪些做得还不够好,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学生在观察了一番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整理卫生角,想整理讲台桌,想给教室洗个澡……接着,我便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组成各种活动小组,并布置任务,安排大扫除活动。这样,从口头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地体现《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主旨。
其次,在课堂的最后,我临时增设了自己故意随便丢弃纸张的环节,意在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不仅自己保护环境,而且也敢于制止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
可能这节课我的应变能力欠缺,在处理一些课堂中的突发现象不够灵活;活动面不够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个别学生发言过多,还有少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再次,课堂的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的回答十分精彩时,没能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发挥我得长处,弥补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本学期是我带初中生物的第一个学期,作为新任课教师刚开始不论是在生物课的教学模式还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把握的可能都不是很准确,所以在这半年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对此做出的一些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我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了解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
另外,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摸索发现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对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在生物课堂中,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任务,即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本学期即将结束,也即将迎来新的一个学期,在新的学期中我会更加努力,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學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1)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4)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