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细致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
使学生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
使学生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
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教师超越,以知识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单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发展的过程。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
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
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再考虑逻辑次序。因此,每一年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由近到远,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三个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学习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习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2、教科书的体例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本套教科书各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单元评价”等5个部分。
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教科书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可采用图文并茂(如漫画故事)的形式,或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图文,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当中。
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多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教科书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单元评价:形式不拘,主要评为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及展示型评价三类,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社会生活反思等均可。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天生我才必有用》。①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②照镜子活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③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④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
2、《我要向你学习》。①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③通过故事会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3、《竞争与合作》。①故事屋《我们能赢》,使学生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②用“评议角”的方式竞争规则的教育。
4、《我来画棵家庭树》。①绘制家庭树,理解家庭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家庭的含义。②“智慧谷”,写出亲属的称谓。
5.《我家的故事》。①讲述家的故事,初步了解家的功能。②写一个“我家的故事”,体会“我爱我家”的情感。
6.《家人关爱我成长》。①婴儿成长的过程图及“故事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②古诗《游子吟》,小调查,我的生日,引出我们要报答的养育之恩。③“采摘爱心苹果树”是具体的行为指导。
7、《欢迎来我家》。 ①知道自己家的布局,了解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家周围的环境。②利用小表演懂得如何待客做客。
8、《‘问号’之歌》。 ①阅读文中诗文,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问号。②利用故事屋,活动角,了解古今少年好学勤学的榜样故事。③师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谚语。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9、《做学习的有心人》。 ①利用文中的故事及学生收获的故事,说明“只有耕耘才有收获”。②测试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测试的过程,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用“聪”字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寸金难买寸光阴》。①背诵《明日歌》理解含义。②学生表演,从中明理。③组织一分钟活动。④设计和执行课余时间表。
11.《生活中的你我他》。 ①利用猜职业的方式导入。②让学生谈谈新的职业种类,体现与时俱进。③采访活动,了解各行各业。
12、《热闹非凡的市场》。 ①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问,认识一些商业场所。②通过了解调查,比较各种购物方式,货物摆放方式,价格及收款方式的不同,对各行各业有个初步的了解③安排一次体验活动。
13、《农产品的家园》。 ①通过观察图景,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明白农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②教师介绍“胡柚的旅行”。
14、《走进工厂》。 ①图片引入,充分理解生活用品与现代化工厂的联系,理解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②参与一座工厂,亲身体验工厂中的分工与合作。
五、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第一周∣
第四周(9.1~9.26)
第一单元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我要向你学习
3、竞争与合作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活动,培养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的意义。3.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培养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互相合作,才能成功,初步培养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第五周∣
第九周(9.27~10.31)
第二单元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1、我来画棵家庭树
2.我家的故事
3、家人关爱我成长
4、
欢迎来我家
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事情。2.了解家里的喜和乐,知道家人操心和烦恼的事。3.感受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学会关心体贴家人,孝敬长辈。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4.了解家里的布局,知道家的地址,交通路线和家周围的环境,学会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第十周∣
第十四周
(11.1~11.28)
第三单元
1、“问号”之歌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2、做学习的有心人
3、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2.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克服困难,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3.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第十五周∣
第十九周
(11.29~1.2)
第四单元
1、生活中的你我他
2.热闹非凡的市场
3、农产品的家园
4、走进大工厂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知道他们是必不可少的,懂得各个行业都应受到尊重,学会热爱劳动。2.了解各种商业场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会选购商品的一些初步知识。3.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劳动者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第二十周∣
第二十二周
(1.3~1.23)
机动
学习成效检测、评定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一、目标要求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让人喜爱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3、通过“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学习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调动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三、教学难点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说说我自己
1.认识我自己 2课时
2.我的兴趣特长 2课时
3.爱护自己的名誉 2课时
4 我在进步 1课时
第二单元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2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2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2课时
4.我和邻居2课时
5.居家的安全与保护 2课时
6.“护蛋”行动 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2课时
2.我们敬爱的老师 2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等内容而设置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每一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际生活中,中年级的孩子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深刻,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设置的。让学生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责任感。知道在家庭中要讲道德,家庭成员中要相互沟通、平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第三单元《共享友爱阳光》,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心理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等方面的内容。在今日社会,学会与他人共处并合作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对于儿童而言,学校和班级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与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关爱就成为他们相互学习,形成优良个性品质的最佳平台,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以及将来顺利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从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等内容标准。取材于学生社区生活,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观察和访问生活在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通过对他们工作和劳动时间、过程、成果等的了解,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维系人们的生活的道理。
第五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等内容的要求。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伟大祖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里56个民族唇齿相依、亲如手足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团结。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准备周1
2、时光老人对我说2
3、我有一把金钥匙2
4、今天我进步了吗2
5、妈妈,你放心吧2
6、我爱我的家人2
7、我们共同面对2
8、大家都是好朋友2
9、你的心情我理解2
10、有爱是相同的2
11、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2
12、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2
13、家乡的打工族2
14、行行出状元2
15、“小蜜蜂”在 行动2
16、56个民族是一家2
17、多彩的民族风情2
18、民族团结一家亲2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四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0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0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8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和责任6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一、新课程规范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规范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生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同学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3、依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出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规范的各局部和各条均不是依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出现的。每一条规范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同学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规范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出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生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偏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沛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平安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平安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偏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和建议
(一)全面掌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助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学习主题,不时丰富和发展同学的生活经验,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同学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同学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和时鼓励同学的各种尝试和有发明性的考虑,引导同学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空虚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同学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和时丰富、空虚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同学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同学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发明条件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
我在生长:1、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身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身的学习时间表。2、结合实例,举行把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收入自身的锦囊的活动。3、试着每天把自身的新发现记下来。4、建立自身的学习档案。
我与家庭:1、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辛苦劳累,选择一些自身可以承当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2、学会认识平安标志,维护自身。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方法多。4、建立自身的平安卡。
我与同学:1、为自身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朋友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谊。2、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抵触,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方法。3、把你和朋友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收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
我的家乡:1、想方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2、协助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说说找妈妈的感想。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打算,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身的采访记录。5、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果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身制作一张“状元榜”。
我与社会: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2、选择你喜欢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3、了解一些民族的保守节日、特别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
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一)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倡议的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同学进行充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示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同学巩固进步,修正缺乏,继续努力。
3、同学自评。教师引导和协助同学对自身在学习中的表示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同学互评。同学依据一定的规范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协助同学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同学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发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一起进行研讨。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同学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五、教学进度布置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3.1—3.7
2 3.8—3.14
3 3.15—3.21
4 3.22—3.28
5 3.29—4.4
6 4.5—4.11
7 4.12—4.18
8 4.19—4.25
9 4.26—5.2
五。一劳动节
10 5.3—5.9
期中检测
11 5.10—5.16
12 5.17—5.23
13 5.24—5.30
14 5.31—6.6
15 6.7—6.13
16 6.14—6.20
17 6.21—6.27
18 6.28—7.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五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的编排
本册教材的结构与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共有四个单元,一、三单元各有三课,二、四单元各有四课。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4个专题。依次是:珍爱生命;关心你爱护你;出行的学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1)框架结构综合?
(2)学习内容开放?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客厅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整体设计连贯?各课的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又有散发性,课与课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4)学习方式新颖?突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学习特点。
(5)呈现形式活泼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生态,呵护生命。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第二单元: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体会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第三单元: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能利用交通图选择比较简单的出行路线。知道出行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第四单元: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了解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人,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生活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3、注意让学生通过经验来建构认识。
4、注意通过范例,引导学生自觉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5、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
八、学生习惯养成目标
1、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5、在与同伴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6、及时记录心中的疑问,经努力无法解决就虚心向别人求教。
7、比较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8、能较自觉地在课前和课后从相关的书籍中查寻需要的资料。
9、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搜索,初步养成分类整理信息、介绍重点内容的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2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8课时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计16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家庭 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2 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2 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2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 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3、我能做好(2课时) 第五单元:学会与人交流
1、与父母交流(2课时)
2、与同学交流(2课时)
3、与老师交流(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