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方案才是好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教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数量词的归类识字课。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互教互学中学会本课的生字,发展语言想象等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我会认”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我会写”的六个生字。
2.根据教材提供的数量词的用法,把身边的事物用数量词表达出来。
3.感悟情境,展开想象,在叙述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用喜欢的方法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对识字方法能归纳和总结。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能力并能对识字方法予以总结。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玩儿,你们愿意吗?我们今天究竟要到哪些地方玩儿呢?秘密就藏在咱们语文书《识字6》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就把课文读会?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问同学,问老师,拼拼音)让我们打开书轻轻地读一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多读两遍,咱们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初读。
指名一人读一节,其他学生听。听是否读准了音。
3.师生共同评议,对读错的生字进行纠正。
三.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学习第一节的6个生字。(海鸥滩军舰帆)
A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B.学生说想象的画面。
C.课件展示海边景色图。一边描述海边景色,相机展示带音节的词语。
D.读带音节的词语。(自读小老师教读齐读)
E.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词语。(学生自读小组赛读)
F.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词语。(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2学习第二节的生字。(秧稻塘)
A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画面,画出不懂的词语。
B.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相机展示课件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同时拓展一畦畦一方方的意思。
C.课件展示带音节的“秧稻塘”三个生字。(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D.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秧稻塘”三个生字。{抢读}
E.总结学习第一二节的学习方法。读课文——想画面——认生字
3根据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节。(学习生字“竿溪”)
A小组自学。
B.指名读第三小节,并说想到的画面。
C.根据学生的想象相机出示本节情境图。
D.课件展示带拼音的生字“竿溪”。(指名读抢读)
E.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生字。(齐读)
F用“小溪”说一句话。
4用学习第三小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四小节。
四巩固识字。
A小组内学生用生字卡互考生字。
B.小老师用生字卡考读全班学生。
C.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从字的结构从识字方法等方面总结)
五再读课文,感悟数量词。
A指读课文。
B全班分组对读,一组读一句。
C师生对读。
D全班拍手读。
像同学们刚才读的“一只”、“一片”这样的词语,我们把它叫作“数量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量词,比如,“我是一位老师”中的“一位”,“这是一支粉笔”中的“一支”。请小朋友快快观察我们的教师,也可以想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请你给它配上恰当的数量词。。同学们同桌为一组,我们也用数量词编一段课文。
七指导书写。
A教师范写“海竹”两个字,学生观察书空。
B学生对写这两个字的建议。
C学生练写。
D同桌互相评议书写。
八板书。
识字6
海滩农村
公园学校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的观察,让学生感悟世界万物复苏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诗仿写自己心里流淌的诗。
【教学过程】
一、开启诗(老师谈话后,用优美的声音给学生读开启诗)
伴着晨光,伴着欢声笑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亲爱的同学们,用我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美好的一天吧
二、复习《露珠》
女: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男: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合;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三、学习新儿歌《晨光》
今天是清明节过后,第一天上学,孩子们放了三天的假,对于今天来到学校,孩子们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三天的长假,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身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此基础上,继续和孩子们走进春天的世界,从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也想通过这首诗歌叫醒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来,和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晨光
金波
女: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男:云变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
海水变蓝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阳。
齐:太阳睁着亮眼睛,
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
到处花花绿绿,
到处热热闹闹。
1、集体读,边读边想像。
2、分角色读。
3、配乐集体读。
在朗诵的过程中,我问孩子们,“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那云又会叫醒了谁呢?哦,叫醒了你,你来读读,叫醒了……叫醒了……你来读一读,我想,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也一定叫醒了咱们蜗牛班级里所有的孩子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4、认识云。
5、读《云》。
云
我想变成
一朵云。
又松又软
飘在蓝天里
从这头到那头
看够了风景,
晚上就跟月亮
捉迷藏。玩腻了
就变成雨。
跟雷公
结个伴,
一起跳到
人家的池塘里去
6、仿写。
7、展示学生写的诗。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学法建议】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27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2)名句分享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王昌龄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费尔巴哈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这首诗揭示了友情怎样的内涵?
③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真挚的友情的?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生()耘耕()晤面()轮替()
2、“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什么?
二、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全诗共四个小节:
第一节先具体描写“”,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
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
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2、艺术特色
(1)新颖的形式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2)严谨的结构
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3)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三、问题探讨
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选修延伸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教学感受,好的教学预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阒重要作用。现低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或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合理地分析教学内容
一节数学课教学的成败,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师必须能多样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中知识的迁移:由刚开始的表内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合理地分析学生情况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老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合理地确定教堂目标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看这种教学目标有没
有价值,能否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某种积极的变化,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个性需要。所以说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教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民价值等几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为此,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有新的收获,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任务。
四、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师:导入→提问→探究(组织学习、交流)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练习等,准备:教具、学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为此,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五、合理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人本自身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再交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学,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性教学。
通过教师合理地设计、安排,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住,再接再励,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更出色!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加强数学与文学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互通性与相联性;
3、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准备:诗词、谜语、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数学知识。从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同学们有偏科现象,有些同学偏爱语文,有些同学偏爱数学。其实,数学与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知识在文学中的妙用。
(二)数学知识在诗词文学中的妙用:
出示诗二首:
①一去三四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乡村景色)
②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梨花都不见。(形容雪花纷飞)
(1)问:诗中共有几个数字,从诗中我们可想象出什么?诗中的十个数字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2)指出:两首诗都用了1~10这十个数字,巧妙入诗,成为千古佳句。
(三)数字成语: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四字成语之多,当居世界第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成语、口语中都镶嵌了数目字,所占比例非常大。看来,数字与中国人特别投缘。下面我们利用成语、常用语中涉及的数字,做一做巧妙的计算游戏。
1、在( )里填数字,组成数,按规定进行计算。
如:(十)拿(九)稳-(七)上(八)下=(三)位(一)体
算式:109-78=31
分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全体同学操作,看哪一组组员做对的总题数最多。)
①( )光( )色×铁价不( )=( )货公司
算式:
②( )年青÷( )合花=( )花齐放
算式:
③( )刀( )断×( )字经=( )头( )臂
算式:
④( )嘴( )舌×( )视同仁=( )上( )下
算式:
⑤( )万火急×( )指连心=( )万富翁
算式:
⑥( )( )生肖×连升( )级=( )( )( )计
算式:
⑦( )年树木×( )年树人=各有( )秋
算式:
⑧( )面威风×( )窍生烟=( )颜( )色
算式:
⑨( )霄云外-( )见如故=( )面玲珑
算式:
⑩( )令( )申+( )波( )折=( )通( )达
算式:
2、根据等式填成语或口语。
如:算式:78+23=101
成语:(七)上(八)下+(两)面(三)刀=(百)无(一)失
(1)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结束后小组间互相交换,评价答案是否可行。)
①算式:48-36=12
成语:
参考答案:(四)平(八)稳-(三)头(六)臂=(一)刀(两)断
②算式:9+1001=1010
成语:
参考答案:(九)霄云外+(千)钧(一)发=(十)全(十)美
(2)每个小组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必须先拟定参考答案),指名考一考另一小组。
(答对的加1分,答不上的扣1分:由出题的小组出示答案,并加1分。)
3、分别用“一”至“十”10个数字为头,写出十个成语。
一( );二(两)( );
三( );四( );
五( );六( );
七( );八( );
九( );十( )。
(每对一个,计一分)
(四)数学谜语:
导入:数学与文学之间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联系,如数学谜语,既可以由数字想象出文字,又可以根据文字的意思联想到数学名词。
抢答:
(1)7/8(猜一成语)七上八下
(2)并肩前进(猜一数学名词)平行
(3)0.30元(猜一数学名词)三角
(4)七天七夜(猜一图形长度)周长
(5)两牛相斗(猜一几何名词)对角
(6)2~9999(猜一成语)万无一失
(7)7分钟+8分钟=1000元(猜一成语)一刻千金
(8)10002=100×100×100(猜一成语)千方百计
(五)小结评价:数学在生活、学习和其它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广泛,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才能使人类智慧得以提升。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敏捷,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投入,取得更好的成绩,能做到吗?(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课外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除文学外,数学知识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
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