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最新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恩来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对号入座”。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恩来”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恩来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恩来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恩来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恩来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恩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恩来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恩来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恩来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周恩来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恩来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恩来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恩来)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恩来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恩来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恩来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恩来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周恩来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周恩来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恩来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恩来。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恩来——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恩来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恩来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恩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恩来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恩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恩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恩来。当恩来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恩来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恩来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恩来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恩来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恩来来了!”

过渡:是啊,周恩来来了!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恩来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恩来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恩来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恩来,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恩来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恩来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恩来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恩来,他们会祝福恩来——……,还会祝福恩来——……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恩来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恩来,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恩来。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恩来(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恩来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2.介绍泼水节,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词。

2.指导生字和生词。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开火车的形式。

(2)识字比赛。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相互正音。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恩来的?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3.出示插图,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说说周恩来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4.思考:周恩来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恩来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请同学说说对最后两段的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度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地热闹场面,体会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受恩来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新疆的葡萄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吧。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随机介绍泼水节)泼水节为何如此令人难忘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标段。

2、学生自读,画出生字,借助书下的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指名分段读文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注音)

凤凰花周恩来敲鼓

咖啡色踩着端碗

蘸水对襟白褂健康长寿

6、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去掉生字注音)

凤凰花周恩来敲鼓

咖啡色踩着端碗

蘸水对襟白褂健康长寿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2)出图,介绍凤凰花。随机理解“火红火红”

2、学习第二段

(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很高兴,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

(2)给“特别”换个词。

3、学习第三段

(1)课文接下来要写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段,遇到喜欢的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一边读一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3)这段话有几句?逐句学习

A、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出图:介绍象脚鼓)

(2)为了欢迎周恩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看课文插图理解“撒满”。)

“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三个句子随机灵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恩来呢?

B、激情引读句1,句2,句3。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恩来,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恩来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恩来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当时恩来已经六十多岁了,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恩来,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难怪,难怪(引读句1,句2,句3)。

C、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恩来来了,人们欢呼着: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人们的欢呼中,周恩来来到了人群中。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理解“笑容满面”

(2)这段中除了描写恩来的衣着外还写了什么,读一读。(动作)画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词语。

5、学习第五段

(1)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恩来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五段)

(2)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

(出示:

当周恩来把水洒向孩子,恩来祝孩子____。

周恩来把水洒向老人,恩来祝老人____。

周恩来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恩来祝小伙子____。

恩来还把水洒向__,祝__。)

(3)孩子们,傣族人民又向周恩来祝福什么?用上“一边……一边”造句

(4)文中处处体现了恩来爱人民,人民爱恩来,正因为如此,所以泼水节才如此令人难忘。再次齐读课题。

6、学习第六--八段

课文的最后三段表达了人们对泼水节的难忘,让我们齐读课文。

四、总结

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与人民心贴心的好恩来,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我们下节课来交流。

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恩来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恩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恩来来了!”

周恩来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恩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恩来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恩来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7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恩来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恩来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周恩来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恩来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恩来的?

⑵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恩来的欢迎及热爱)

⑶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恩来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设疑:

周恩来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恩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恩来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交际互动:

师演恩来,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恩来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你们想看看恩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恩来的故事,读一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①周恩来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恩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

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

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

提示:

难忘的原因之一: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第二自然段中,泼水节前的准备场景让人难忘。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恩来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恩来的激动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体会。

难忘的原因之二:

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音容笑貌难忘。“周恩来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难忘的原因之三:

恩来的祝福令人难忘。“周恩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恩来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幸福和激动的泪水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更加表达了人民对恩来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会恩来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讨论: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敬、度、驶”

五、拓展延伸。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

厉()席()起()闹()

2、写句子。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3、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恩来的故事资料

4、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