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4、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能和同学交流盘古的人物形象。
2、让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四个神话故事,学生读,师提问: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四个词放在一块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板书:神话故事)同学们都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都有什么特点?(板书:神奇)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
3、复习(出示课文插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考一考大家,看,这些插图分别讲了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插图回答,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板书):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
二、研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勾画文中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地方,与同学交流,再向老师汇报。
2、预设:
(1)第一自然段:①指导理解和感受“混沌”“像个大鸡蛋”:如同一团浑浊的水汽,所有物质都迷蒙一团,没有分开。
②配合图片想象:还可以比喻成宇宙像个什么?
③教师指导朗读出神奇的感觉,齐读。
(2)第二自然段:①找出盘古是怎么把混沌一片的宇宙劈开的句子。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一句,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轻—重”、“清—浊”,结合生活中“羽毛与泥土”“清水与污泥”等经验来感知理解,想象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
②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进一步体会。
(3)第三、四自然段:①抓住重点词句“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像一根柱子”理解盘古撑开天地的过程。
②通过指导朗读,想象盘古在撑起天地的过程中身体神奇的变化。
③出示古文原文“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对比感受朗读。
(4)第五自然段:
①师:文章最为感人的是盘古化生万物,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来。
②通过教师范读、师生配合朗读、男女生轮换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试着配合背诵:“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③想象延伸:盘古的头发变成了,盘古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盘古的汗水变成了,盘古身上的小虫子变成了。
④(出示古文原文)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
三、感受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请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与同学交流,再跟老师汇报。
2、教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代代相传的古老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可以讲给同学听,可以回去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以后还可以讲给我们的孩子听,讲给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们听,我们的孩子们又可以讲给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们听,这就是我们学习神话的意义,也是神话的永久魅力所在。
2、课件出示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五、布置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月光曲教学设计两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 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找出文章中心句,并打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
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1、研读第1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那时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
2、研读第2自然段
(1)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
(2)重点讲解:抡和劈
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4)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3、研读第3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请读课文第三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谈感受,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体会盘古的艰辛
(3)说话训练
4、学习第四节
(1)好好读这一段,感受英雄盘古在倒下了,身体发生的变化
(2)词语积累
(3)拓展训练出示:变成了的
(4)文中最后省略号的应用
5、师:所以我们说: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6、课堂小结
四、示范复述,总结线索
师:当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当天地渐渐分开,是盘古──;当天地稳固,盘古把他的身体──。按照这样的顺序,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五、升华中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