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芦叶船》教学设计(最新4篇)。
一、复习主要内容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写了和童年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以及芦叶船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
二、阅读理解,体会感悟。
中心问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芦叶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语句,在文中简单批注。 交流预设:
(一)回忆家乡——玩的地方美。 河道多 芦苇多
1、朗读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把比作
2、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小结: 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我多么希望我的故乡也在崇明岛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二)做芦叶船——玩具制作美。 做船 放船
1、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2、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放芦叶船——玩的过程美。 远航 遐想
1、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么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2、表兄做芦叶船的一系列动作描写:采、折、吐、放(熟练)
3、比较句子: 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它是怎样在长江里远航?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体会芦叶船还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4、芦叶船可以远航行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第八自然段作者的想象。 作者的。思绪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敦鑫瑶给大家讲讲
三、拓展小练笔
同学们,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作者吴珹把自己童年时玩芦叶船的事写得这么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快来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吧。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芦叶船》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作者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船。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描述了孩子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小船,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情境导入
在江南水乡,这里风景如画,河道纵横交错,一开春儿,便芦苇丛生。聪明的水乡孩子都爱玩一种自制的玩具,那就是——芦叶船。(板书:芦叶船)
二、预习检查
1自读课文,力争把课文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新词语,多种形式认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指导书写:桅、 篷、 叠、 唾 、喇 4.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学生、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为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
3、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一深读感悟
1、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出示感悟题: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词语旁边的空白处。再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交流预设: 预设:
——玩的地方美。
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我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 一扔,保险翻不了船。 指名读,思考并回答:小小的芦叶能制作出这么多种的船,而且下到水里翻不了船,你感觉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2、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成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他们远航。
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理解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3、齐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孩子们制作芦叶船时的快乐。 ——玩的玩具制作得美。 第三自然段。
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玩儿的过程美。 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实际,无论玩什么,在玩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芦叶船搞不好会漏水、重心不稳会翻、芦叶折压不当小船还会散„„要想在玩耍中玩得精彩、漂亮,是需要智慧与耐力,甚至运气的。
【设计意图: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二、拓展阅读。
1、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2、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天天坚持、课课坚持,天长日久,定会有效果,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每一篇课文都安排两篇阅读材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三、选择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 )( ) 又惊又喜( )( )( ) 2完成下列填空。
作者的家乡在( ),那里( )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许多( )来,孩子们用它做成了( ),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设计意图:此次练习以字词为主,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第2小题是三个非常明显的比喻句,句子描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句。】
板书设计:
芦叶船 玩
做 快乐
想
芦叶船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小黑板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水势大。 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 2.做、放芦叶船(③-④) 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 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 我的收获 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学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