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细致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4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板书:我的发现。
(学生读一读)
2、观察图画,引导发现: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提示,学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二、完成“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⑵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背背:
⑴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⑵指导背诵。
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⑶展示。
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3、我会说:
⑴指导说说:
读读横红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
⑵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
三、展示台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是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期才艺”奖。
四、教学效果测评
1、个别指导,进一步保证每个学生知识积累落实。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小组里抽背春联。
(点评、表扬)
五、拓展性学习
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
一、教材分析
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在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怀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回荡在教室里,树林,野花美丽的景色中,飞翔着小鸟,还有少先队员。
2.教师随着音乐朗读。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到课文下边的“苹果”和“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查,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善于乐于助人。
3.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检查合作效果。及时订正字音。侧重订正“蓬、棱、巢、崭”的读音。字音重点:“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提示:“棱”在“扑棱棱”词中变读为一声。
(三) 朗读感悟
1. 说说“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2.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教师示范朗读。感受: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
3. 讨论: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4. 自由练读。要读出小鸟的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的坚定。
5. 评读:指名读,大家都来当小评委,说说读得怎么样,再通过你的读告诉他应该怎么读。
6. 赛读:争当“最快乐的小鸟”;争当“最机灵的小鸟”;争当“爱鸟‘红领巾’”。
7. 比一比,谁来真当“善于赞美的小鸟”播放课件(少先队员在放鸟巢、钉木板、小鸟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唧唧喳喳地叫着。)引导想象小鸟会说什么
。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8. 美读:配乐读:表演读(一个学生读每小节中的问句,一部分学生读答句。)。
(四)找规律,引导背诵。
1.引导发现:再读课文,将三个自然段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和好朋友试着以问答的形式朗读课文。
3.和好朋友试着以问答的形式背诵课文。
4.男女生,师生,小组之间以问答的形式练习背诵。
5.配乐背诵。
(五) 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听听找找 一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
2.小猴学样 老师举出卡片 学生做动作。
3.猜猜看 课件出示生字的某一部分让学生猜出生字。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
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
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于评课的反思
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
(2)教学内容集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觉得这样放不下,那样丢不开,什么东西都想教,结果一节课上下来,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俗话说: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解决,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呈现出来,而其它内容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些。
2、评教学方法。
(1)过程自然。教学内容在展开的过程中有铺垫,有衔接,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节奏快慢相宜,该慢的地方决不吝惜时间,该快的时候决不留恋片刻。整个过程完整,无论是“顺序型”、“变序型”还是“情景型”,都要进得去出得来。一节好课就像是一首乐曲,一篇美文,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让人回味无穷。
(2)方法适当。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有人喜欢串讲,有人喜欢讨论,串讲有串讲的优势,讨论有讨论的长处,关键是看方法的选用恰当与否。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了内容一切所谓的方法都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是朗读,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个别读、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但在不同的场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评课前要对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想想他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由此判断这种方法是否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
3、评学生参与。
(1)学生情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很情绪化的,他们的喜怒往往就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表情是专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动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杂乱无章的……
(2)学生表现。看学生发言的态度是否大方,参与活动的面有多广;听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朗读是否悦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4、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为上好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的,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评课时要客观对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对教学中的亮点,要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2)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尽管评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评课时抓住教学中主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或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进行剖析,要有理有据,不要泛泛而谈。当然,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逐行扫描”,进行解剖式的评点,这就需要抓住细节,分析透彻,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总之,不同的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解读,要想真正评好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从课堂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注身边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初步树立生态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行为与习惯目标:
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关注家乡的动植物,初步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小组讨论、设计公益广告等形式,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谋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课件出示:朋友)师:同学们,当朋友这两个字呈现在你们面前时,你想起了谁?你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小结:是的。朋友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帮助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特殊的朋友。它们来自于——(课件出示:大自然中的)。
2.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师:让老师看一看哪些孩子最机灵,能一下子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
小结: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随机板书:植物 动物 人类】
【 设计意图: 以轻松活泼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填写调查表
1、(课件出示:调查表 )组内交流。
大自然给予我们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还提供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可见,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师用圆圈板画三者的关系)我们本应该感谢它们,可是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 】
活动二:人类与植物
1、(课件出示:音乐——《我想有个家》 ;画面——小鸟到处寻觅家。)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师:是呀!森林是小鸟的家,它们曾在这里快乐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可如今,它们的'家又在哪里?是谁让它们无家可归?(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小鸟栖息在电线杆上。)小结:树被砍光了,小鸟只能栖息在这毫无生机的电线杆上。多么令人心酸的情景!多么凄凉的呼唤!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和小鸟一样(悲伤、难过、沉重、同情……)
4、师:森林被破坏,小鸟失去了温暖的家,大自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师生交流)
5、(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师: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
6、小结:“我想有个家”不只是小鸟的呼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呼唤,更是人类自己发自内心的呐喊。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许许多多的鸟儿已经无家可归了,唤起同学们保护植被的意识。 】
活动三:人类与动物
1、师:今天,一位动物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看!(课件出示:青蛙捕虫)一只小青蛙正在稻田里奋力地捕捉害虫,虫子们见了它,都是四散而逃,大声喊着:“快逃命吧,有了它,我们可不能再祸害庄稼了!”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它对地青蛙说:“青蛙老弟,这么辛苦!”青蛙头也不回地答道:“没事,这样农民来年可以有个好收成!”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块稻田的主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2、过渡:青蛙给予农民这样大的帮助,我们人类真的把他们当朋友了吗?请同学看!(课件出示:不法商贩捕杀青蛙的新闻。)
3、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
4、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今天,老师也把这一切带来了!(展示出示: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
5、听了同学们的话,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我们都认识到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应该捕杀它们。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动物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倒在了枪口之下或者摆在了餐桌之上。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庄稼的丰收离不开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大力帮助,唤起同学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
活动四:设计公益广告
师:那么,如果让你设计公益广告,来呼吁大家,关注动物、植物,保护我们的朋友,你准备怎样来设计呢?
想好后,把它写在老师事先发下去的卡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来!
【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在前两个环节中培养出保护大自然的情怀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有利于将保护大自然的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用心保护它们。(板书:心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台风的语言。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过“跟踪”的情形吗?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新词。B.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C.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指名读。
盯住、监视、跟踪、嘲笑、自豪
舒展、大声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懒洋洋
堤坝、撑牢、谈笑风生、不慌张
A、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这些词语的排列有规律吗?
三、再读课文,找出含有这些词语描写卫星、台风、人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感悟台风的语言描写。
(一)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今天的一个主人公——台风。
这个台风可不一般,它会说话呢,请找一找台风说话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读一读描写台风语言、行为的句子,感悟台风的特点。
1、出示句子: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1)台风为什么要“大声嚷道”?抓住“大声嚷道”来读好句子。
(2)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出示句子:“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提醒学生注意“狂怒地嚷道”这个提示语的位置。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老师这里有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风的威力。
(3)有感情地读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
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4、课文除了描写台风的语言,还描写了台风的神态、动作,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
5、配合音效来帮助学生读好描写台风行为的句子。
6、另一个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现?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台风为什么会“大声嚷”、“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这都跟卫星的“跟踪”有关。
二、品读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了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再读一读。
(二)同桌讨论交流,来概括卫气象卫星的特点。
(三)检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读。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品读句子。
(2)“时刻”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回顾板书)
(2)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3)生读。
(4)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5)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这句写出了台风的狂暴,请你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
师读漏掉“无意中”、“紧紧地”,行吗?
(2)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4、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5、过渡:最后台风甩掉卫星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气象卫星为什么会“自豪”?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可是他们仍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谈笑风生)
(3)理解“谈笑风生”并用这个词造句。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6、出示句子: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有紧紧地跟踪者,监视着……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7、看来,气象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气象卫星为我们为类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有什么话对它说吗?你有什么话要对制造它的科学家说吗?
三、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
四、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五题: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和表述 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同学们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xx的手法,更要让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同学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同学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同学们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同学们“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同学们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指导同学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同学们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同学们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同学们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同学们总结。这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观赏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同学把自身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身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同学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胜利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著名中外、中外闻名)
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
b、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齐读
(3)填空:鸟岛在()。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协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同学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多”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边说边贴)
c、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
(3)因为(),所以叫鸟岛。
(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同学接读—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同学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用贴画的方式理解“陆续”更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形象而直观。)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c、同学自由练说
d、指名说第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
自身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同学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缺乏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他们(),随手(),可是(),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和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优点一一展现,让同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朗读、总结课文
1、总结: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2、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文。
和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鸟蛋多
游人多(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协助同学理清文章的思路,协助同学加深记忆,背诵课文)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第二课时(21)(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
1、启发谈话(略)
2、说自己的梦。(教师参与说)
3、评议。
(1)谁想把自己做过的梦说给大家听?
(2)你们认为他说得怎样?做到说清楚、讲具体了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梦还要做到吐真情。)
(3)再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梦。
二、畅谈理想。
1、启发谈话。
2、同学们坐稳了,让我们乘着时间飞船,穿越时空隧道,走向未来。20年弹指一挥间,很快过去了,这时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3、畅谈未来。(小组内谈)
4、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5、小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样做?
[意图:通过学生畅谈未来,创造了交际情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布置作业。
四、把自己的梦或梦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
2、能正确朗读儿歌。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儿歌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儿歌?
2、补充课题:萤火虫
3、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
1、猜谜: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2、猜谜:生在天地玄黄,身穿珠宝夜光,不怕云腾致雨,只怕露结为霜。
3、出示谜底:萤火虫
学习“萤”:读准后鼻音,字形下面是“虫”字。
介绍萤火虫
4、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一首儿童诗。
5、简介叶圣陶: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曾经写过许多儿童喜爱的作品如:《快乐王子》、《稻草人》。
6、出示第一首儿歌
7、指名读一读
8、学习“姊、裁”
9、自由读儿歌,齐读儿歌
10、晚上,萤火虫飞行的时候像什么?交流评议
1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儿歌
12、试着背一背
三、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背诵儿歌
四、布置作业
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体会亲清、友情,使之更加热爱生活。
2.能带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节日的欢乐。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看到你们又来到学校真高兴,不过,老师想问你们昨天玩得快乐吗?那你们都做了哪些快乐的事?
2.这么多快乐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元宵节》。(师板书课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诵读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们还编了四句诗呢!你们想不想读一读?那就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用你们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读一读吧!
(2)小组汇报,读全诗,相互评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读完全诗,你在诗中知道了什么?(元宵节月亮是圆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等)
(4)同学们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节写的这么快乐、那我们怎么读才能也读出对元宵节的喜爱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韵律。
(1)老师不仅能看到同学们过元宵节的快乐,也能从丁丁和冬冬的诗中读出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读。(按节拍范读)
(2)生练读。(按生读的情况而定,老师可借助拍手读来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读的质量。)
(3)全班学生齐读。(拍手读)
(4)小组读。
(5)指名读。(相机评价)
3.读一读,演一演,领悟情趣。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那谁愿意把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给同学们演一演?(准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牌,黑板上画上月亮,利用教室创设家庭过节环境)
(2)边演要边背诵出《元宵节》。
(3)全班齐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又说又演的可把他俩急坏了,他们也想来演一演,不过妈妈给他们出了一些生字,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的整个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的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和激励之中,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较清楚。)
三、联系课文识记生字
1.拿出本课中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黑板出示)
2.小组同学在课本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这些字,并记住它们。
3.汇报识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着我们呢,想看看这些字同学们都认得怎么样了?开火车检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的生字会更深刻,更易接受。)
【课堂练习】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高兴,他们邀请同学们到他们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关“元宵节”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教学,正逢学生亲身经历的节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切感,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是本课的重要之处,只有按节奏来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使学生体验全诗的情趣。但一年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老师直接教授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所以我让学生借助听中感悟和拍手伴奏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由于半课的`教学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起来较容易,再加上我设置的演一演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品得津津有味,也演得不亦乐乎。短短40分钟,我采用了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听一听、等手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识字方法在上学期得到积累,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到生活中识字。由此,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带给我对学生更多的希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的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