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可以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以及适当的教学游戏等,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7.8 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7.8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7.8×4=31.2(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 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 cm的长度。
(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比例尺两种形式之间的转化以及求比例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日常生活,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比例尺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情境,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到图纸上。这时就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比例尺。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1:比例尺的意义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以表示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例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接着提问:一幅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表示的 ,这是线段比例尺,地图上的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50km。你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注意改写的过程中注意单位要相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继续提问: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沟通比例尺与分数的关系,可以根据比例尺直接得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提问: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如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总结:除了可用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纸上,生活中还有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情况。
活动2:求比例尺
呈现例1,提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分享。总结: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先统一长度单位,再相比化简。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
3.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带领学生完成课本53页做一做。
4.小结归纳,构建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为自己表现怎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5.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必做题和选做题,写出数学日记。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前置作业。小黑板。小组分工。
教学内容:
一、小喇叭主持
讲数学小故事。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其实生活处处有数学。好了。同学们打开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业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会儿派代表起来汇报。
二、新课引入
1、小组内交流数学前置小作业。指生汇报。
“哪个组起来汇报?”
2、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师(出示例7及右图):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师: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老师提个要求,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你们能做到吗?
生1、生2、生3
师: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师:�
师:那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组里互相说说,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师: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互动,师巡视。指生汇报。)
生1、生2、生3、生4
师:你们当中谁用算术方法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谁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吗,应该将谁设为x?单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单位换算)
生1、生2
师:图上距离求出来后,这道题做完了吗?还有补充的吗?
师: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自学课本52-53,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四、反馈练习
1、练一练。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2、选择:(出示小黑板(1)(2))
读题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一第三题。
七、课后拓展
课后找时间测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 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讨论:比例尺1:3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00厘米)。
<2>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4>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 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
(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
预设
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距离的不同。
生2:还是笑笑画得合理,她在图中标注了“1厘米表示100米”,让人看后对图意一目了然。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笑笑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真是太聪明了!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3)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自由交流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明确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在笑笑画的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根据你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你能说说怎样求比例尺吗?
预设
生1:应该先转换单位:100 m=10000 cm。
生2:根据比例尺=,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师小结:求比例尺时一定要先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同时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它不带单位。
3.利用比例尺,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再次出示教材21页笑笑画的图)学校的东北方向400 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先算出图上距离,再画。
生2:400 m=40000 cm,40000÷10000=4(cm)。
生3:所以社区活动中心应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 cm处。
4.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最后一幅图)我们打开各种地图,常常可以看到图上会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你能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同桌间交流、思考,个体汇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前置作业。小黑板。小组分工。
教学内容:
一、小喇叭主持
讲数学小故事。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其实生活处处有数学。好了。同学们打开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业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会儿派代表起来汇报。
二、新课引入
1、小组内交流数学前置小作业。指生汇报。
“哪个组起来汇报?”
2、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师(出示例7及右图):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师: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老师提个要求,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你们能做到吗?
生1、生2、生3
师: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师:�
师:那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组里互相说说,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师: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互动,师巡视。指生汇报。)
生1、生2、生3、生4
师:你们当中谁用算术方法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谁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吗,应该将谁设为x?单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单位换算)
生1、生2
师:图上距离求出来后,这道题做完了吗?还有补充的吗?
师: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自学课本52-53,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四、反馈练习
1、练一练。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2、选择:(出示小黑板(1)(2))
读题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一第三题。
七、课后拓展
课后找时间测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办公楼、语音室、花坛、图书馆)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南湖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 m,宽30 m。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 cm,宽3 cm,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自由作答)
2.导入。
1∶1000就是上面这幅图的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
(1)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相同。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数值比例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在图上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如
)。这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相互改写?
例如:
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 m,10 m=1000 cm,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
5.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在比例尺为
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5 cm,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km。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相互改写的掌握情况。
先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即=,然后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解答 方法一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5÷=7500000(cm)=75(km)
方法二 因为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5 km,所以图上距离15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5个5 km。
15×5=75(km)
方法三 因为同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比例尺一定来列比例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实际相距x cm。
=
x=7500000
7500000 cm=75 km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题。
在比例尺为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草坪,草坪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实际面积是多少?
2.小组合作,讨论解法。
3.汇报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预设
生1: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周长,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
4÷=20000(cm)
20000 cm=200 m
200×4=800(m)
生2: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可以先求出草坪的图上面积,然后再除以比例尺。
4×4÷=80000(cm2)
80000 cm2=8 m2
生3: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再求实际面积。
4÷=20000(cm)20000 cm=200 m 200×200=40000(m2)
4.观察比较。
同样是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教案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
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
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
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500
师: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离。 生2:?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检测反馈。
1、练习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图上,用20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
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练习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02040 60千米
练习3、4略
2、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讨论板书: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
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本节内容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例1教学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作铺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刚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五一安排非常丰富,其实在我们学校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
那么知道 (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
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贴出课题)
二。教学求实际距离。
1、求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东门小学出发到铁塔寺。
(1)出示:
仔细观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生提:图上距离是多少? (测量)
预设二: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实际距离大约多少米?(评: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与问题, 要求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 老师给同学们也提供了同样的地图,请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从我们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生做,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1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先量出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游览了古老的铁塔寺,让我们再一起去从新修建的济宁人民公园逛逛!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课前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同学们有的想到济宁周边游玩。
出示: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 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在我们课本八十七页,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就能帮助你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你的旅程。
祝愿大家能够渡过一个愉快的五一假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也许并不陌生,尽管如此,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中,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自我的实践过程,感受到知识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北师大版删除了比例和解比例知识,本课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方法解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过老教材的教师一定感触最深,本节课新旧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差异是非常大的。老教材将本节课融入正反比例应用之中,完全按正、反比例知识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比例尺问题,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有时一题中要设X、Y两个未知数,使比例尺问题相当的繁锁,而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过程,同时提倡灵活,多样的解决比例尺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刻的体验到比例尺的应用和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特� 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学习兴趣。课前通过问题情景引入,课中创设购房、装修等一系列情景,注重了与生活的相结合,从生活中感受比例尺,从动手操作中认识比例尺,从自主探究中总结比例尺,再去体验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整堂课知识点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第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发现-------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先利用小蚂蚁为什么5秒钟从宝鸡到达西安这一问题引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日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练习本上,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1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构建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抓住重点,个个击破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时重点强调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重点强调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等等,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第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各类地图的出示快捷、直观,探索、观察各种电子元件,生物图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多种习题的出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测量,绘画,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问题情景引入,认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安吗?宝鸡到西安的动力车坐过吗?动车美观、舒适,尤其是速度非常快,现在从宝鸡到西安只需要70分钟,比以前快了很多。可是有一只小蚂蚁很厉害,它只用5秒钟就从宝鸡到达了西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二是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里恰好引出了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便图上距离,而我们坐动车所走过的路程就实际距离,非常直观形象的区分了两个概念,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师:下面我们共同作一个小研究,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的练习本吗?有什么好办法吗?(出示这个小研究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学生不能按实际大小画,只能想办法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让学生亲身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2、师:你打算画多长的线段代表1米呢,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出来,完成下面的表格。(电脑出示,教师强调单位统一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结束了探究,汇总了答案,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了比较,写出了比,这些比 1:10 1:100 1:50……就是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揭示了课题并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能很准确的说出每个比例尺表示什么。
3、问:认识了比例尺,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呢?(地图上)
电脑出示两幅地图:①数值比例尺1:40000表示什么?(这是一幅宝鸡周边地图,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甚至自己的家,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②线段比例尺:0 800 1600km
告诉学生线段比例尺1格就是图上的(1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800km, 2格就是图上的(2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600km
你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即求比例尺要知道谁?
(板书)1cm:800Km=1cm:80000000cm=1:80000000(8千万)
强调:①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
②注意千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添5个0,去5个0)
(这里利用两幅地图,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转化)
4、(接下来我说)看到了这么多的比例尺,刚才说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比较大的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可说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所以它们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那么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还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这里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三)、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在区分放大,缩小例尺的同时练习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也是本节课的最重最难的一环节。
我是这样引入的:最近老师想购买一套房子,在售楼中心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我想要面积大些的,你们建议我买哪套?
(这里电脑出示两个房屋平面图来挑选,一个实际是图上的200倍,一个是100倍,选定面积大的第一套房屋,接着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实际面积。)
(在计算住房实际面积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思考的是实际距离应怎样求?它等于生么?从而导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另外学生最易出错的是先转化实际距离再求面积,还是先求面积再转化实际距离,在这里我创设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从错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出现了多种方法,尤其是部分学生先算出图上的面积后再利用比例尺这一错误做法,以往学生也经常在这里出错,我便有意识创设了这个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犯错,出现在黑板上,及时的讲评并修改,相信学生今后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最终利用购买房屋这一情景总结出了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接着我进一步引深:对于同学们为我选的房子,老师非常满意,有了新房间,就要装饰一番,这是老师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这样的照片挂在墙上显小了些,所以我们需要把它(放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到这种放大的情况呢?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电子元件图、生物图……(电脑出示)
(这里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子元件和生物图片,再一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增长了见识,适时的引出一道利用放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题)
绘制一张精密零件图纸,它的实际长度6毫米,比例尺20 ︰1,求图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在这里先让学生观察20 ︰1,与先前见到的比例尺不一样,它后项为1,从而区分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之后总结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环节可以说知识点多,有一定难度,但我抓住要点,强调了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后项永远是实际距离这一关键,使知识云开雾散,透彻明了。)
最后进行全课总结: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谈一谈,学习了这节的课的收获。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梳理与回归,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由于本课涉及知识点多,容量大,为使学生得以巩固,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电脑出示):1、比例尺是( )与( )的比。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要在千米数后面添上( )个0;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后面去掉( )个0。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0 40 80 120km
4、这幅地图中,量得西安到北京的距离是 4.5cm,你能根据这张图的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200千米
5、小丽家到学校约900米,画在比例尺为1:30000的图上应是( )。
6、一种零件长8mm,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尤其最后设计了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的卧室的长和宽,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自己卧室的平面图。
(让学生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也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17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8页“想一想”中看图2.6,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投影片]带有纬线网的三幅图(见课本18页“做一做”中各图。)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世界、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二、教学
1、 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 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00/1。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教学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三、巩固练习
例5有其他解法吗?怎样解?
提示:实际距离等于什么?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
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
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
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答案:量得七星瓢虫的长度是2.5cm,2.5cm∶5mm=25mm∶5mm=5∶1。
4.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交流。
答案:3.6cm22.5cm9000km
5.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
(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
1900km=190000000cm
x∶190000000=1∶40000000
x=4.75
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4.75cm。
6.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
(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
(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4)小组交流,汇报。
7.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②画出平面图。
③相互展示。
8.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0题。
(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平面的大小来定)
9.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比较合适。
(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2、课本P55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独立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量出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大约是( )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 )到( )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力求做到“学进去,讲出来”。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教学过程:
模块一:揭示课题。
1、脑筋急转弯:上海到杭州大约是150千米,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杭州只用了5秒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地图上爬)你非常聪明!在地图上爬的距离我 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课件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提问:想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模块二:自学交流。
一、导学。
下面请导学提纲引领我们自学,谁愿意大声地读一遍导学提纲?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8页的例6,完成下列问题:
1、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3.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4、怎样理解1:100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比例尺1:1000怎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二、自学。
现在自学开始,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得好!学生认真地自学,老师巡视。
三、交流。
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提纲中的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交流展示。刚才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讨论,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四、拓展提高。
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看哪个小组能够顺利过关!
五、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意义、求法、分类。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②求比例尺时,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③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1、2题。
课外延伸:在一副比例尺是3:1的生物图上,量的蝗虫的长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比例尺
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求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分类: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0页——比例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平面图后,借助图形放缩的经验和其他学习经验,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简比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可能不好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具体计算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中国地图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 如果要绘制我们教室的平面图,需要多大的纸?
如果要绘制中国地图呢?
(学生自由回答。得出结论。)
2、 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物体实际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抓住学生急于认知的心理,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真切感受到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不可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操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课件出示)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办一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想让同学们设计一个舞台。在平面图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那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起浓厚的兴趣,用亲身经验走近数学,探索其中的奥秘。】
(1)读懂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化简比。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化简这个比,必须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比例尺这个知识点重点强调的地方。】
(3)随学生汇报,板书提炼: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设计意图:不把比例尺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情景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后得出结论。】
(5)讲授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即分数的形式。板书。
活动二:(课件出示)(投影仪展示)
师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为三点。
① 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
② 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同级单位。
③ 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写做是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三:(出示教材30页情境图)
(1) 理解比例尺1:100的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完成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3) 完成4、5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放手学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怎样求第三个量。
三、 拓展引申,巩固新知
出示一中国地图。
1、 找到自己的家乡。估一估家乡到北京的距离,求一求实际距离。
2、 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体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对学生的估算和计算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四、 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 学了本节课,你有获得了哪些知识?
2、 怎样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呢?(长8米,宽6米)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的问题,首尾呼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们倾听、协作、分享、交流。】
五、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 搜集生活中后项为1的比例尺。
2、 比例尺除了可以用1:100、1/100这样的形式表示,你知道还可以怎样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作为知识的拓展,将旧教材中的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知识点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