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班级共有;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三、课标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班级共有学生3人。这个班学生非常活跃、聪明,但个别基础特别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三、课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34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标点符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套教材所安排的一系列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好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目前,学生已初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但还需要引导学生长期深入的去坚持还有一些习惯学生做的并不好,如读写的姿势。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无疑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总之,培养新的习惯,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将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编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课后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成语等练习。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积累和运用。
难点:
1、作文教学: (1)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 (2)本册作文注意联系旧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 (3)本册作文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其作文训练面广,有深度,是对全套教材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作文教学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
2、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
3、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行楷字,学生初次学写行楷因此有着一定的难度。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话,提高效率。
3、更多更好地使用谈话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迪,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使读写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灵活多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
5、加强日记的引导,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定时的评讲一些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不断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踊跃投稿。
6、在课文教学中,切实做好“读写结合”。
7、改进习作教学,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
8、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9、利用好写字课,认真指导“行楷”字的书写。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2、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郑成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话语转化成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6节。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感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
2、引导学生重点抓住36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解读第5节战斗画面。
2、选择完成一道情景写话题。
教学课件:
郑成功彩像(主题音乐)第三节文字三道情景写话题郑成功不同时期的塑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过渡。
二、导读36节
1、布置用心读文,边读边想:从这节文字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2、交流,板书:眺望 出征 战斗 欢迎
3、导读第3节。
(1)出示文字: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相关链接:他望到了 望到了 望到了
(2)指名读句子,问:什么叫眺望?他望到了什么?(联系第2节)
(3)追问:郑成功仅仅是在眺望吗?(心在牵挂)
(4)出示文字: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宝岛台湾!
(5)让学生划出慷慨激昂,问:是什么意思?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吗?(练读、指读)
(6)情境描述,联系岳飞、戚继光、吉鸿昌等留下的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7)布置齐读。(读出慷慨激昂)
(8)过渡。
4、导读第4句。
(1)注意一个词语瞭望,这时候,郑成功又瞭望到了什么?
(2)交流后指导三次齐读。
A、突出舰队庞大;
B、仅仅是庞大吗?突出纪律严明;
C、作为读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结过渡。
5、导读第5节。
(1)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2)交流:追问:透过英勇这一表象,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指名读,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
(4)播放录像。
(5)大声练读。
(6)齐读。
(7)过渡。
6、导读第6节。
(1)默读,再联系上下文自主选择完成一道写话练习题。。
情景2:用几句话具体描绘台湾同胞欢庆胜利的画面。
情景3:高山族的弟兄们接过郑成功送来的犁、耙等农具,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
(3)交流。
三、总结
出示郑成功不同时期的画像,总结:
同学们,郑成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恒久的怀念,他用自己的点燃了无数爱国者的热血;他用自己谦祥播撒着民族共融的种子;
在中华民族的抗争,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匆匆》
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获得个性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教学流程:
一、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温故引新,自然衔接。)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思考体悟文章内容,获得个性的体验,组内研读,交流理解,相互补充。
研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
⒈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
⒉在逃走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⒊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地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啊?
⒋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小组汇报,加深感悟,相机引导感情朗读。
(读为根本,读书与感悟相互促进,体会语言美,情感美。)
三、统读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再读全文,畅谈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练习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依照这样的写法,试着加上几句。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下来。
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班级共有学生60人。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聪明,但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不端正。本学期我将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学习写钢笔字的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学习写毛笔字的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端正、整洁。
(4)练习写毛笔字,知道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语句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问题,敢于发言,说清楚的意思。
5、阅读
(1)学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知识面,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修改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一、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二、课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套教材所安排的一系列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们的一生都大有好处,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
目前,学生们已初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的习惯,但还需要引导学生们长期深入的去坚持还有一些习惯学生做的并不好,如读写的姿势。
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无疑会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培养新的习惯,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将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们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们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编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课后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成语等练习。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积累和运用。
难点:
1、作文教学:
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
本册作文注意联系旧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
本册作文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其作文训练面广,有深度,是对全套教材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作文教学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
2、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
3、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行楷字,学生初次学写行楷因此有着一定的难度。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30%,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等,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这五名同学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话,提高效率。
3.更多更好地使用谈话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迪,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使读写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灵活多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
5、加强日记的引导,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定时的评讲一些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不断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踊跃投稿。
6.在课文教学中,切实做好“读写结合”。
7.改进习作教学,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
8.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9.利用好写字课,认真指导“行楷”字的书写。
《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