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第,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表格、四幅比例不同的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四幅画,(A、头身一样长 B、头:身=2:3 C、头:身=1:5 D、头:身=1:6)选出你认为最美的人物速写。

师: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这样一个类似的实验,而评选的结果与我们刚刚的评选竟惊人地不谋而合。那这些人物画为什么会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其中的奥秘到底又在哪里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根据经验,你觉得一幅人物速写美不美,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

师:确实,人物画的美与所画的头与身之间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想想怎样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规律,揭示意义

(一)出示:

1、一个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长是宽的几倍?

还可以怎样表示长与宽的关系?

像这种表示长与宽的关系有时也说成长与宽的比是5比3,

宽与长的比是3比5。这两个长度的比属于同类的量相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已知什么?可以求什么?

路程与时间两个不同类的量,表示它们的关系时可以用速度来表示,也可以说成:汽车所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比2。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看书自学,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46~47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那么就请你们先独立自学,自学完了在四人小组里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

(2)汇报。(允许学生无序汇报,注意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即时练习)

①写法。

我学会了比的写法,5比3记作5∶3。(让学生板演)

问:这个∶叫做什么呢?谁愿意给它起个名字?(强调:写∶应该注意上下对齐,点要圆一点,它不同于冒号。)那么4比3、110比12.51又记作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4 4∶3 110∶12.91又怎样读呢?

思考:刚才大家学会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除了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读作什么?还可以读作二分之三吗?为什么?(把3∶4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并齐读。)

②各部分名称。(结合板书)

③比值。

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问:那么怎样求比值呢?(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

让学生观察求比值的过程,想想比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四)探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区别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想想比与分数有什么联系?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所发表格进行填写。

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联 系 区 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数之间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个算式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两数之间的关系或具体的量

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数,想想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呢? (a:b=ab=(b0))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3:5也可写成。。。。

【1】第一层练习

1、填空:

(1)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2)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25∶100 21∶18

这里注意:改写成分数形式后读法还是和比的读法一样,读做谁比谁。

并且不能约分,因为约分后的结果是比值,不是比。这里要区分

3、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对呢?(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还是读做几比几。)

4、判断:

(1)小明今年10岁,爸爸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比是10∶37。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7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

(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

【2】第二层练习

写出比值是2的比。

【3】随机练习(看时间情况定)

陈俊明今年12岁,是六年(4)班学生,该班共有48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科技公司上班,每月工资5000元,年薪60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松下高清晰数字彩电有4:3的宽屏幕,与未来标准接轨,超 值影院享受。

(2)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2:5混合而成的,香气浓郁,味道好极了!

(3)在雅典奥运会上,共32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它的宽和长的比是著名的黄金比 1:1.618.。

(4)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很有用,如果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

课后,希望同学们能继续调查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把你的发现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x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

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板书设计:

圆(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定点(半径)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画法: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它们也都相等。

教学后记: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主题图)

1.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组织学生同桌交流,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2.师:图中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cm,宽10 cm。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较多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 cm,宽比长少5 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宽是长的10/15。

3.引出新课。

师: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师: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么宽是长的10/15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小结: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的量,属于同类量。所以无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我们把这类比叫做同类量的比。

(2)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①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回答用“42252÷90”求出速度。

②师:除了用除法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外,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 km与90分钟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的意义。

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

学生试说,教师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比的意义,组织学生齐读)

2.教学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上半页的内容。

师:你学到了哪些比的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明确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师: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这里的3/2。(板书: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教师提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能发现比与除法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下表:

教师总结:比与除法、分数联系紧密,但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各自的意义不同。所以在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要说“相当于”,而不能说成“等于”或“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第1题:6 8 3/4 1.8 2.4 3/4

第2题:1/8 4

2.完成教材第52~53页“练习十一”第1、3、5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1题:(1)14 8 7/4

(2)16 10 8/5 10 26 5/13

(3)18 12 3/2

第3题:5/9 15/4 7/9 1.6

第5题:7∶5=1.4 2∶1=2

23∶20=1.15

菠菜的钙、磷含量比最高,茄子最低。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比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有比的意义、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还有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讲导结合,理解比的意义。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认知,所以主要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并通过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出比的意义。

二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在学习中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工人种植一批树苗,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下午又种植了36棵,这时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将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答。

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也就是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2/5。又种了36棵后,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即此时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5/8。所以36所对应的分率是5/8-2/5,即36是总棵数的5/8-2/5。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解答:36÷5/8-2/5=36÷9/40=160(棵)

答:这批树苗共有160棵。

解法归纳:把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决时,关键是根据已知比正确得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奇妙的比

张扬和李明在争论一个问题。张扬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是,前几天中国女足还以3∶0的成绩战胜了美国女足。这里的比的后项就是0,为什么呢?”

李明笑着说:“比赛中的3∶0,与表示倍数关系的比是两码事。虽然读法、写法都一样,可它们的意义不相同。表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表述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于除数是0没有意义,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而比赛中记录的3∶0,不表示两个队得分的倍数关系,只表示比赛双方的进球的个数,只是借用了比的写法。”

张扬佩服地点了点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当一个数为整数时,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为“×”的`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18的意义。

2、一辆汔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口述算式和结果。

(2)板书: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当这个数是整数时,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1)教学例2:出示例2,弄清题意后,由学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8÷ (出示线段图)

(2)推导18÷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计算

第一部分:求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

1)、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

2)、2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1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明确:因为2个小时行18千米,所以要算18÷2,也就是18×(千米)。第二步: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

1)、1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

2)、1个小时行驶18×(千米),那么要求5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算式应该怎样写?

明确

1) 为1小时5个小时,所以,要算18××5,也就是18×。

2) 18××5用18×代替,因为18××5=18×。(这里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根据上面的推想,板书:18÷=18×,=45千米

答汔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强调

1)18÷不便于直接除,把它转化乘法。

2)18÷=18×,“÷”转化为“×”,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了变化。

3)是的倒数,即的倒数是。

2、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使等式成立。

15÷=15×( )10÷ =10×( )

8÷=8×( ) ÷9=×( )

2、列式计算。

(1)一堆煤,每次用去 ,多少次才能用完?

(2)王晶小时做15朵花,1小时做多少朵花?

3、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八第1——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

网上下载图片素材;

使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素材。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亲身体验了绘声绘色的多媒体作品。一个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常常包含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因此,我们要制作一个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声音等素材,这些素材也有赖于平时的积累,否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获取图片素材

师:那么,我们从哪里获得这些媒体素材呢?

生:(1)上网下载。(2)利用Photoshop等软件自己制作。(3)数码设备。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答案。如:自己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上网下载等。从因特网上搜索并下载图片素材资料十分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如果要引用别人的图片资料,必须注明图片的来源。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开始建立我们的多媒体宝库。(板书课题:建立多媒体宝库。)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搜索“动物”图片。

教师总结并广播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步骤2:选择搜索图片功能,输入关键词,选择大图,单击“百度搜索”按钮,搜索结果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在窗口中。

步骤3:单击选中的“狮子”图片,就可以看到实际大小的图片。

步骤4:将图片以“狮子”为文件名保存到计算机中。

步骤5:修改该图片文件属性,将引用地址保存在“摘要”的“备注”栏中。

师:从网上下载图片虽然很方便,但并不是我们需要的图片网上都有。如:记录我们实际生活的图片就不一定能够在网上找到。特别是对于新闻工作者,许多新闻图片都需要现场拍摄。自从19世纪末照相机问世以来,相机成为我们记录生活的主要工具之一,几乎每个人都照过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数码相片,这些数码相片不但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成为图片素材,还可以与传统相片一样冲洗出来。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从外观上看,有一个液晶显示屏,感光元件CCD和数字存储卡取代了传统胶卷,拍照的结果可以立刻显示在显示屏上,存储卡容量的大小决定了拍摄相片的数量,如果对拍摄结果不满意可以立刻删除,因此使用数码相机就不用买胶卷了。当然,照相机只是我们获取图片素材的基本工具,要拍出好的相片,往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许多战地记者为了获得一手的新闻图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投影广播数码相机图片。

师: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相机或者需要采集一些实物图片,就需要使用扫描仪将图片扫描成数字图片,输入计算机。

小结课堂,学生尝试从网上下载其他类别的图片,并用ACDsee观看。

(三)获取声音素材

师:我们知道,使用录音机可以录制各种声音。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声卡,通过麦克风,再配合录音软件,就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到计算机中去。

教师广播操作使用Windows里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过程:

步骤1:检查麦克风是否连接好,然后启动“录音机”程序,单击按钮,开始录音。

步骤2:对着话筒说一段话或朗诵一首古诗,这时会看到窗口中显示绿色的波形图,同时刻度尺上的滑块正在缓慢地向右移动,表示录音的进度。

步骤3:单击按钮,结束录音。

步骤4:打开“文件”菜单,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输入文件名。

步骤5:单击“保存”按钮,录制的声音文件被保存下来。“录音机”默认的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保存文件时计算机会自动添加扩展名。

师:录音结束后,可以检验一下刚才录音的效果。单击按钮开始播放,音箱中就会传出刚刚录下的声音。

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录音机”录制自己朗诵古诗的声音(静夜思),并保存下来。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四)获取视频素材

师:与图片、声音素材相比,视频素材制作难度大,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大,因此,我们获取视频素材要困难一些。同样,我们在因特网上也能找到许多免费的视频文件,下载后成为我们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素材。在因特网上,有许多视频素材是以流媒体形式存在,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才能下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VCD、DVD节目光盘中截取或者从电视节目中录制所需要的视频素材。

投影广播视频素材制作过程(VCD、DVD等)。

投影广播数码摄像机采集过程。

四、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使用“录音机”软件,课后录制一首古诗。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5-26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 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 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 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000年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2001年的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加25%,2001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2000年和2001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 = 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 20 × 25% = 5(公顷)

20 + 5 = 25(公顷)

办法二: 1 + 25 % = 125%

20 × 125% = 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 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 30 × 80% = 24(元)

30 - 24 = 6(元)

办法二: 30 × ( 1 - 80%)

= 30 × 20 %

=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联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联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联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

(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 11/4 1/50 8 6/5 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9 1/7/8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因为3/5=1,所以()和()互为();

2、因为11/15=1,所以()和()互为();

3、4/7与()互为倒数;

4、()的倒数是6/11

5、()的倒数是2

6、1/8的倒数是()

7、1/2/7的倒数是()

8、0、3的倒数是()

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必定是1。()

3、 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