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
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
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_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
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
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
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
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 刀,每颗手***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
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全文。
《我的家在月亮上》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汉字,会正确书写8个汉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特有趣,积累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特有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月亮的知识和童话故事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自由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的家搬到月亮上,你认为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发挥想象的一篇课文《我的家在月亮上》。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3、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字,找出与生字相连的词语读一读。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你认为想象胆最有趣?为什么?
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2、你知道“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传说吗?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课文中你明白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找出相关的句子。
4、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四、品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当成作者,边读边想象。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空练习,重点指导“庭、迅、敞”这三个较难的字。
3、利用组词造句记住生字。
4、练习写字,师巡视、评价。
三、发散思维:
1、读了这篇童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谈一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知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摘抄下来读一读。
3、你认为家在月亮上会是什么样子?写一写或画一画。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剪枝的学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多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想象、感悟。
2、通过表演、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秋儿为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克服恐惧独自在家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学习做个勇敢、守信的孩子。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秋儿等电话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秋儿的具体表现,通过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人物情感,感受秋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你们有没有一个人在家过夜的经历?如果让你晚上独自在家,你会害怕吗?
鼓励学生实话实说。
2、有一个叫秋儿的小朋友,本来她胆子可小啦,可是她居然独自在家度过了整个夜晚。你一定好奇,她是怎么由胆小变勇敢的呢?这可多亏了一个重要电话。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瓜里一定出现了不少问号吧,你想知道什么呢?
如:这个重要电话是谁打的,谁接的?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这个电话为什么能让秋儿变得勇敢?为什么说这个电话是重要电话?
教师随机简单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好,现在赶紧读一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一读,想想有哪些识记本课生字的好方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2、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 “比一比”,给形近字“娜、哪、那”分别组词,然后做选字填空练习。
4、指名接段读课文。评议、正音。
(三)初步解疑,了解课文大意。
1、对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电话是妈妈打给秋儿的,在电话中夸奖秋儿是个勇敢的小姑娘。
教师随机板书“秋儿、妈妈、胆小、勇敢”等词语。
此时解答简单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暂时存疑。
2、谁能用上这几个词(“秋儿、妈妈、重要电话、胆小、勇敢”)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反馈,能讲清大意即可。
三、前后对比,体会变化。
(一)体会“胆小”。
1、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谁能读得让我们都感觉到秋儿胆小?谁能读得让我们觉得秋儿的胆子还要小?
3、体会哪些词重读可以突出秋儿的胆小?
可、每逢、总要……
(二)感受“勇敢”。
1、最后一句话
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妈妈说秋儿勇敢了吗?
这一次秋儿独自在家过夜,没有再逃到娜娜家。
2、从“胆小”到“勇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下节课看看这一夜秋儿到底是怎样度过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受成长。
(一)品读“有电话”部分。
1、课件出示语段(妈妈临走时说的话),指名读。
板书“有”,即有重要电话。
2、指导学生用郑重的语气读,并做出严肃的表情。
3、你发现妈妈特别强调哪个词?——重要。
电话这么重要,妈妈这么重视,那么秋儿会以为是什么电话?
秋儿可能以为是哪个病人有急事找妈妈,事关生死。)
4、如果你是秋儿,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我一定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任务。
(二)品读“等电话”部分。
1、过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等电话(板书:等。)的过程中,胆小和勇敢就像两个小人,在秋儿心里打了起来。这个是“胆小鬼”秋儿,这个是“勇敢者”秋儿。两个秋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读4-8自然段,想一想:“胆小鬼”秋儿和“勇敢者”秋儿各有怎样的表现?用直线画出体现秋儿胆小的语句,用曲线画出体现秋儿勇敢的语句。
学生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按事情发展顺序,引导学生读语句,谈体会,并指导感情朗读。
(1)妈妈刚走……
①指名读自己画出的语句,说明是哪个小人的表现。
②得出第一轮较量结果:“胆小鬼”秋儿处于绝对优势。
(2)一会儿,电话铃响了……
①读语句,谈体会。
②让学生表演“扑”、“抓”动作,体会秋儿急切的心情。这么着急,说明什么?
秋儿胆小,想接完电话后逃到娜娜家去。
③通过做表情理解“懊丧”一词。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得出第二轮较量结果:“胆小鬼”秋儿仍占据上风。
(3)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①读语句,谈体会。
从“静得可怕”、“非常紧张”体会秋儿的胆小。
从“高兴”、“平静”体会秋儿渐渐变得勇敢。
②是不是真有老鼠在走廊跑动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这仅仅是秋儿恐惧时的一种想象。
③得出第三轮较量结果:“勇敢者”秋儿和“胆小鬼”秋儿打成平手。
(4)地板上忽然响了一下……
①小组合作,表演第7自然段描述的场景。
分配角色:由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胆小鬼”秋儿和“勇敢者”秋儿,其他同学可以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提供建议。
注意把秋儿的心理活动变成台词说出来。
②登台表演。师生评议。
③得出第四轮较量结果:“勇敢者”秋儿占了上风。
(5)躺在沙发上……
①“秋儿躺在沙发上,使劲回忆故事里、电影里那些勇敢的人。”想象一下,她可能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②得出第五轮较量结果:“胆小鬼”秋儿甘拜下风,“勇敢者”秋儿最终取得胜利。
4、小结:在漫长的等待中,秋儿由最初的想逃到后来坚定地对自己说“我不能走!”她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品读“接电话”部分。
1、课件出示语段。默读9-11自然段,想一想:接到妈妈的电话(板书接。),秋儿明白了什么?。
妈妈采用这样的做法是在帮自己克服胆小怕黑的缺点,用心良苦。
2、她接下来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课件播放铃声。学生扮演秋儿,老师扮演妈妈,进行互动表演。
二、回顾课题,总结全文。
1、你认为这个电话重要在哪儿?
让秋儿克服恐惧,变得勇敢、自立。
2、你觉得秋儿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回答这个问题。如:由胆小变得勇敢、有责任心、遵守诺言等等。
3、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畏惧、依赖的心理,让我们多想一想秋儿,相信你也一定能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变成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独立观察,书写生字。
(一)读准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
(二)认真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件出示生字,交流。
1、左右结构的字:
刚:左宽右窄。
敢:与“取”字区别比较。
2、上下结构的字:
勇:上下一样宽,横画写紧凑,注意上边不带钩。
3、半包围结构的字:
逃:示范书写,提醒笔顺。
(四)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四、课后实践,积累运用。
作业安排:
练习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交流心得体会。
《小河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种草莓》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草莓数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夏天快到了,许多水果也快成熟了,同学们,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拿出草莓,由生说出水果名,教师板书:草莓),喜欢吃草莓的同学举手(生吃),你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2、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让我们和小弟一起种草莓吧(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梳理顺序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并板书:草莓的生长过程)
(2)同学们,好吃的草莓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聪明的孩子肯定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内容,请你试着说说看。
教师根据学情适时引导:
①草莓应该在哪个季节栽种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请生朗读,教师随机板书:春天)
②春天到了,小弟和妈妈——栽苗(学生找出,师概括并板书:栽苗)
2、生交流,概括。栽下草莓苗儿后,它又有什么变化呢?让生自己尝试概括,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教师随机板书: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引导生明确课文记叙顺序,即草莓的生长过程:春天—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再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草莓生长的哪个过程,然后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出示课件),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小苗儿是怎样长大长高的?“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课件在词下面画线)(这些词都是重叠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正是有了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的细心呵护,小苗才慢慢长高,长大,变得更壮。
③再指名读,可加上动作表演。谁愿意来当当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去呵护这些小苗儿呢?请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你是怎样呵护小苗的,还可以配上动作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师适时引导)
④师生配乐有感情齐读。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看到小苗儿慢慢长大,长高,长壮了,你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果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从课文里找出括号里的词,并画出来,点名填空。(课件相机出示括号里内容)
②课件演示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他——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弟弟心里在想什么?他又是怎样做的?如果你是小草莓,你会对这个小弟说些什么呢?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然后交流。(课件出示,生对照画线)
①让课前品尝草莓的同学再次说说草莓的味道。(可仿照课文)
②借助图片,引导生理会课文对草莓的描写方法。
③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
1、草莓成熟了,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能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引导生仿照本课写法,可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说。先在小组内相互介绍,再在班上交流。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然后与大家分享、交流。
《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
焕()俩()栋()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习作中练习写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去,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
2、精读课文,加强词句训练,重视阅读指导与训练。
3、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4、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5、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改进教学思路: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补差意见:
1、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2、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三)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1、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3—14课时 第二单元:14—16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4课时
第五单元:14—16课时 第六单元:12—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2—1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