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下面是整理的盘古开天地【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和地的,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了解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和地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地的伟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录音带、课文图片。
2.果子字卡、果树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这幅图里还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质疑: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自由汇报。
师小结: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朗读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课文配乐朗读。
5.和老师赛读: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
6.同桌互读,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帮帮他。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口头组词。
3.摘果子游戏。
出示带果子(字卡)的果树图,一名学生上台摘“果子”,台下跟读,读正确后将“果子”贴树上,说明果子熟了。
4.请你和字卡说悄悄话,说出自己精彩的发现(从字音、字义、字形方面说一说)。
5.出示“阳”字。
师:“阳”右边的“日”表示太阳(出示简笔画)。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用“心”慢慢看,你发现“阳”的左边像什么?(像耳朵的形状)。
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老师范写,学生观察运笔方法。
6.你还发现哪些字从偏旁就能知道字义?
把:提手旁,与手有关(用动作演示)。
江:三点水旁,与水有关。
你还发现哪些带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河、流、清、波、海、洗)
(四)再读课文
1.教师引导:这些字宝宝又跑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地读一读。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
(五)小结
许多小朋友能够自信地读、认、写,还有更多的小朋友想在下节课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请你想想还有哪些读、认、写的好方法,下节课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太阳,没有温暖,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没有声音,什么都没有,整个世界死一般的寂静。
(2)学生谈感受。
(3)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
(4)积累词语。
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黑洞洞)
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表颜色的词语?(绿油油、红艳艳、红彤彤、白茫茫、黑漆漆……)。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整个世界到处黑洞洞的,可真不方便,要是能把天和地分开,那该多好,于是,盘古就想了个好办法。
(2)盘古想了个怎样的办法把天和地分开的?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吗?
(3)朗读第二段,板书:砍——天地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导语:天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又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踩地,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长高。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又变得厚极了,盘古也长得很高很高啦!后来,天和地完全分开了,盘古由于劳累过度而死了,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各种有用的东西。变出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呢?答案就藏在第二、三自然段中。
(2)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哪些东西?
(3)小组交流汇报,随机板书。
变——日、月、风、云、雷(天)
变——江河湖海、森林、绿草(地)
(4)男女生分读三、四自然段。
(5)引导想象:如果你是盘古,你还会用你的身体变出什么?
(二)启发想象,加深感悟
1.启发想象:如果没有日月,世界会是什么样?如果没有江河湖海,森林和绿草,世界又会怎样?
2.小结:正因为盘古创造了天和地,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又美丽,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盘古生前创造了天地,死后身体全变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你认为盘古是一位怎样的神?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三)复述故事
1.明确要求:
(1)把盘古开天地的三个步骤有条理地讲清楚(结合板书理清思路)。
(2)能适当展开想象。
(3)鼓励在运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讲。
(4)优胜者将获得一枚“故事大王”的胸卡。
2.分小组复述。
3.派小组代表上台复述。
4.评出优胜者,授予胸卡。
(四)总结
你们看,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多么有趣,在我国民间,还有许多许多的神话呢。你们想了解吗?
向同学们推荐《儿童成长故事大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等书。
(五)布置家庭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每人准备一篇神话故事,下节课举行神话故事擂台赛。
板书设计:
砍————天地
变————日月风云雷(天)
变————江河湖海、森林、绿草(地)
第三课时
(一)我会认
出示生字卡。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游戏识字:送字宝宝回家;
4.口头组词比赛。
(二)我会读
1.小组分自然段读。
2.全班有感情地读。
(三)我会积累
1.出示词卡:土地、光明、世界、丰富。
2.个别读,抢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吗?请读给大家欣赏。
4.你能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四)我会讲
神话故事擂台赛。
1.指导怎样讲故事:有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尽量用口语,眼光与大家多交流,配以动作。
2.分小组讲故事, 推选一名优胜者参加故事大赛。
3.进行神话故事擂台赛,评出小擂主。
(五)作业布置
选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主题:《盘古开天地》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材料:《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盘古开大地》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谁能告诉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那你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儿的呢?
2.混沌的宇宙,美丽的宇宙,动动脑筋,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成预设:
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混沌的宇宙会变得美丽呢?
盘古是怎么把混沌的宇宙变得美丽的呢?
二、以学定教,走进文本,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几展探究性学习。
(一)梳理问题:
大家想了解的都和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神话中盘古是怎样创造出美丽的宇宙的?”
(二)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深入文本,进行交流。
1.学习课文描写“盘古开大地的神奇”部分。
(1)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并自由表达感受。
(2)回到文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
噢!盘古开大地,多神奇呀!找找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打开书。哪个自然段写到盘古劈开天地的情形呀?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句话,把你感受到的盘古开天地的神奇读出来呀?
2.学习课文描写“盘古顶天、蹬地”部分。
(1)借助课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试当盘古,体会盘古顶天、蹬地的艰辛。
(2)三次引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让学生在不断升温的朗读中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引导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描写“盘古身体变化”部分。
(1)边读、边想,找“发现”
(2)各抒己见,说“发现”
生成预设:学生可能从表达的特点、语言的优美、想象的合理、句式的特点、标点符号的意义等角度说发现。
(3)继续朗读,感受语言美三、顺学而导,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一)充分展几想象,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要求。
2.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指导评价。
(二)个性化朗读,升华感情。
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允许怀着对盘古的敬佩、感动、感激等各自不同感情来朗读。
(三)拓展延伸,自行设计作业。
学了这篇美丽的神话故事,你们想给自己设计什么作业呢?
好,回去后,你们就完成自己给自己设计的作业吧!下节课,我期待你们的作品交流会!下课!
教学内容:p71-p7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教学难点;
1、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2、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 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渗透环境教育)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 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渗透环境教育)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教学反思:
1 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进行复述课文,效果好。
2 第二段的反义词学生掌握较好。“天-地”这对词应该是反义词还是相对词呢?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说课稿模板,欢迎借鉴!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中山小学 陈漠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更多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进“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难点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 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体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分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伊时播放动画(幻灯出示),《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娃》,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重点讨论: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劈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劈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 )变成了( )的( )。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五、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劈地
创造 顶天蹬地
化作万物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我想,精心的教学预设能使课堂的生成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1、品读文本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我采取层层递近的接读方式加动作体会,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融语言材料于学生语言素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我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我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3、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这是我想实现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以上仅我是个人对于这节课的想法和反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