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美丽的云南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是那里的三个旅游景点。(幻灯出示课本P22的主题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师:(结合幻灯片)同学们,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昆明到丽江的路程517千米”,行吗?好,那大理应该画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园内有多少个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3、不计算,猜猜247-181的差是多少。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