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西湖》【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材解读:
苏教版第小学语文第五册《西湖》一课,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 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 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生谈感受。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
3、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4、 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 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
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 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 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
四、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图片。
(1)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 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 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 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 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 (板书:夜游)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
齐读第一段。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教学内容:《6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写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三、检查自渎
1、出示词语:
杭州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心旷神怡
素有 明净 镶嵌 轻拂 山峦 硕大 掠过 绸带 阮公墩 仿佛
(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容易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
(4)齐读
我的十分钟
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容易写错?
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助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5)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能读好这篇优美的文章吗? 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书上画出来,指名回答)
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素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教师小结: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老师不明白,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回家仔细的读一读课文,也可以找一些资料,明天上课的时候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作业设计
1、生字描红。
2、比较字形组词:
棉( ) 优( ) 掩( ) 淡( ) 般( ) 令( )
绵( ) 犹( ) 淹( ) 谈( ) 股( ) 今( )
3、选字填空
颗 棵
一( )树 一( )花生仁 一( )明珠 ( )粒饱满
印 映
倒( ) ( )章 脚( ) ( )照
4、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复习,巩固生字。
一、检查复习:
1、复习检查生字词。
2、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你们都读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读中作答(回答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色来朗读)
4、启发想象: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5、是啊,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那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自己在文章中找一找)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2、西湖的山美在哪里呢?从文中找出形容山美的词语。
指名回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3、你能看出山的颜色吗?找出描写颜色的词:青、绿、浓、淡
4、是啊,西湖的山不仅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还色彩秀美,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啊!谁愿意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山?
指名读(多个,注意读出山的美妙意境) 齐读
5、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大家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群山连绵起伏的景象读出来了,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指名读
6、西湖的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闪一闪的湖面)
硕大是什么意思?作者把湖面比做什么?这面镜子是静止不动的吗?
我的十分钟
7、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西湖湖面的景色,仿佛自己就站在西湖边上,用自己话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8、真美呀!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9、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齐读
过渡:西湖不仅是山美水美,还有更美的景色呢,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
自己去读一读,找一找。指名回答(朗读相关的句子)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
3、出示: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
湖心的三个小岛 ,仿佛仙境一般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四人一小组互相读一读,要让你的小伙伴感觉到真的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选出最好的,在班上读一读。
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做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化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于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反问句加重语气)
4、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西湖仙境,看谁能带我们进入仙境)
过渡:迷人的月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第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2、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做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做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3、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好文章,我们应该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
生朗读练习。
2、教师总结: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
板书设计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智慧瞬间: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胜,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远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杰作。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贤士曾用诗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长堤数痕、岛浮几点”的基本格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静之美。
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畅的水彩画,二者在审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课内容编排上,先让学生在古人赞誉西湖的诗词佳句和西湖图片的欣赏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既而转到对水彩画的欣赏。
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画的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干画法以及对树木、景物的造型与表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等
(教师)音乐、有关西湖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西湖的神话传说导入课题,揭示课题,板书《美丽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 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游过西湖?老师想请他们为没游过西湖的同学做个小导游,谈谈西湖的美景,及对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导向:三潭印月(出示图片:月西湖之美)、断桥残雪(出示图片:雪西湖之美)。。。。。。
(2)还有哪些诗词也是赞誉西湖之美的?
学生讨论、教师导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示图片:雨西湖之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图片:晴西湖之美)
。。。。。。
教师评价:西湖是历代文人贤士共同筑建的一个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不同的情景会给人不同的美感。,
(3)由学生讲述、讨论他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样的美。
教师小结:西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秀丽的美、淡雅的美、恬静的美。
3、欣赏作品
你觉得下面这些水彩画是否把西湖的那种秀美感觉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水彩画《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满湖曲折》。
(1)欣赏课本中的《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感受水彩画是通过怎样的效果表现出西湖春意盎然。 (画面表现出的是淡雅、轻快、朦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雾朦胧。简介并板书湿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
(2)欣赏《满湖曲折》,可以通过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进行对比欣赏,
(画面表现出的是淡泊、简单、萧疏的美。线条画在底色上不渗化且很干枯,简介并板书干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
夕阳余辉下,西湖的残荷别具一番风味,让人感受到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同一景点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尝试与探索
带着干、湿画法的效果如何表现的问题,请四组同学分别按相应的四个要求做一些尝试与探索:
第一组:将整张纸弄湿,也可以弄湿一小块地方,向纸中分别滴入或涂上不同颜色观察其效果。
第二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三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四组:将含水量较少的颜色抹在纸上,干后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或这两种颜色相互的叠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并请每组选出代表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哪组是湿画法?哪组是干画法?
(3)这些效果分别在以上欣赏的画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结合潘天寿先生的《荷花图》 ,请学生说说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
(2)根据水彩画的艺术特点,由学生谈谈它还适宜表现什么样的景物。
6、课堂总结
附:课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开篇总起全文,点名西湖是杭州"天堂"的一颗明珠,紧接着,第2,3自然段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风景,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最后还描写了月光下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弄清作者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欣赏比喻句,掌握比喻的基本特点。进行欣赏性阅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放映西湖的录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言辞优美的语言材料
4,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
创设情境,营造"场"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用powerpoint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色彩鲜明的图画,辅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借助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配乐朗读,渲染"场"
以音乐为读渲染气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体验,受到情感熏陶。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拓展空间,内化"场"
专题学习网页(格式:html)是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图像于一体用html和asp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只要启动netscape ,internet explorer等浏览器就可以使用使用网页。
通过《西湖》专题学习网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是采用asp数据库,是一个开放的资料架。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学学议议"是个论坛,管理者可以开设,更改,删除讨论的话题。网络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共有知识量",也是网络的出现使学生能够分享这些"共有知识量",学习在学生愉快的交流中进行。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利用"学学议议"这个论坛,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就西湖某个知识点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学生之间进行活而有序的交流,知识,信息通过网络在"奔腾".学生体味到了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了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留言"为浏览专题学习网站的一切人员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交流平台, 真正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6,西 湖
一,谈话,导入课题
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对西湖的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了解,教师及时总结:出示西湖资料——音乐录像,让学生充分感知西湖美景。
〔设计说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本课所展示的西湖美景有所了解,特设计这一环节。〕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
2,交流优美的句,段,结合课件,采用手势,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入地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等句子,展示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说明: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
板书:远 山峦 真像 山水画
湖面 犹如 银镜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明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课件,让学生表演读,小组内合作读,挑战读,并学着来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进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书:近 湖堤 就像 绸带
倒影 仿佛 仙境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竞赛又再次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张力扩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等句子,出示图画,加以音乐,学生进行欣赏性朗读,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配乐,进一步赏读和背诵本部分。(谁愿意背诵可以随便站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板书:夜 华灯 宛如 银蛇
琴声 悠扬
(设计说明: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3,概括总结;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并进一步板书:是一颗明珠
〔设计说明:本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件中的画面和音乐,充分再现文中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有所依,有所感。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背诵课文,加深课文的体会。整个环节,学生始终沐浴在温馨,优美的环境里,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学习效果达到极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四,总结全文,展示课件,配乐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家人听;写一段描写家乡的短文。
进入专题"西湖"专题学习网页,了解更多关于西湖的材料,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千年盛会聚嘉宾西湖博览汇精品
71年前杭州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成为一时佳话。如今古城换新颜,杭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金秋十月,杭州迎来了本世纪最大一次盛会——第二届西湖博览会。五湖四海的嘉宾们来到了杭州,世人也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杭州。西博会成为杭州宣传自己城市形象的窗口,成为国人和世界各国了解新千年杭州的一个窗口。
10月20日,在一片掠过全场的焰火中,在金龙与玉凤的飞舞中,《人间天堂》大型文艺晚会拉开了2000年“西博会”序幕。全新的黄龙体育中心、现代化的灯光舞台、五彩缤纷的歌舞、全场六万观众的热情欢呼,使10月20日成为一个欢腾的庆典,一个属于西博会的成功之夜。
10月21日晚上礼花盛开,五彩缤纷。凝聚着6个国家璀璨艺术的2000西湖国际烟花大会,使西湖变得尤为迷人。中国烟花率先亮相,撒下了“西湖烟柳”,紧接着是浪漫的德国烟花、热情耀眼的西班牙人造卫星烟花……西湖上空绽放了15000朵花,真是美不胜收,烟花似乎成为西湖的第“十一”景。
西湖博览会的开幕给天堂杭州抹上了浓浓的喜庆色彩。漫步杭城街头,无论是湖畔公园,还是里弄商场,到处是展览,到处是人流,到处是鲜花,到处是欢歌……美丽的西子湖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杭城万人空巷庆祝这一千年盛世。在这世纪之交喜庆的日子里,同学们不妨去逛逛大庙会:西冷印社社藏书画精品展,杭州文物精品展,第三届西湖艺术博览会,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这可是了解家乡杭州第一次好机会,大家可别错过了。
有人说,杭城人们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庆祝西博会这样沸腾,因为杭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繁荣和兴旺。是的,同学们,我们应该为自己身为杭州人而激动、而自豪,但我们更应该为下一届西博会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更加繁荣发达的新“天堂”而努力奋斗!
蒋丽萌撰写
2000/10/27
《夜过鉴湖》是宋朝诗人戴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其乘坐篷船夜过鉴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夜泛西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夜过鉴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夜过鉴湖》《夜泛西湖》阅读原文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过鉴湖》《夜泛西湖》阅读题目(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4分)
(2)《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3)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夜过鉴湖》《夜泛西湖》阅读答案(1)(4分)交待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2)(3分)视觉嗅觉结合(2分),寓情于景(1分)。(如答出“叠词”给1分)
(3)(4分)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每点2分)
《夜过鉴湖》阅读赏析本诗作者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饰,真实地描绘出鉴湖夜色的天然风采,引人人胜。
诗题即点明人物、时间、地点:作者黑夜过鉴湖。
首二句写在船中的诗人伸手推开篷顶四面一望,只见四野天水相连,茫茫无垠。自己乘坐的这只船设备简陋,那“饱风”的“蒲帆”推动着轻巧的船身飞速地前进着。“推篷”二字说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蒲帆”二字说明船的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风”二字把船帆拟人化,描绘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见船行速度极快。这三个词用得准确精当,十分传神。
末二句写小船离湖岸已经不远了,岸边的山也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作者的视线之内。再一细看,“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鉴湖清幽多变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如箭的“蒲帆”继续飞驰,子规鸟的啼声刺破夜空,传人作者耳鼓。这迹象说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声仰视,原来子规鸟隐藏在白云深处,在朦胧的夜色中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月夜扬帆的情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动的白云,出没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啼声,这一切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的立体空间。整个画面形象犹如放电影,随着“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
全诗二十八字中,“际”字和“白云”二字各两现。文字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从而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夜泛西湖》阅读赏析这组诗是作者应邀陪同朝廷监察要员携妓夜游同宿湖上时所作。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
第二首诗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充满对人生之谜的怅惘。诗人被“欲落未落”的月景所倾倒,但是,却不能忘怀尘世,想到变幻莫测的“明朝人事”,诗人痴迷怅惘,直至天明。对社会、人生深沉的思考,哲理性的思辨,尽在不言之中了。诗人以哲人的目光审视大自然,于是,日月星辰、山河草木就无不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内容。当它们被作为意象摄入诗中,也就含有了永久的哲理:我是谁?世界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首写深夜西湖渔人盗鱼。王十朋《分类东坡先生诗集注》引:“苍龙,角、亢之宿,夜半而没。”因此,“苍龙已没”表明夜已深。曹植《善哉行》说:“月没参横,北斗阑干。”阑干,横斜貌。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入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可见“牛斗横”亦写“更深”。长庚星有芒,李渷《酬词》:“长庚冷有芒,文曲淡无气。”故长庚升指天将明。一二句都是通过星宿的升没来写夜已深,天将晓。三四句写渔人赶在未晓之前盗鱼。“船过惟有菰蒲声”是以有衬无,一个“唯”字,说明除船穿行于菰蒲之中发出的声响外,已没有任何声音,进一步写出了夜深人静。苏轼自注说:“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苏轼作为杭州通判,地方上的副长官,夜泛西湖,碰上渔人“盗钓”,违反“禁渔”规定,却不予过问,这是因为他本来就反对官府与民争利。这组诗主要是写夜泛西湖所见之景,但这后两句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渔人”同官府的矛盾。
第四首的前两句写船过菰蒲: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杂识》载:“西湖四圣观前有一灯浮水上,其色青红,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桥复回。风雨中光愈盛,月明则稍淡。雷电之时,则与电光争闪烁。”诗中的“渐见灯明出远寺”即写此,“渐”、“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进中。以上所写都是月下湖光景色。“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组诗中的后文写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诗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内容是极不明的,确诗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这一充满理趣的现象,提供了可供读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写月落之后的湖光,给人以变幻多端、神秘莫测之感,《岭南异物志》说:“海中遇阴晦,波如然火满海,以物击之,迸散如星火,有月即不复见。”这是说海波似火。江波也有类似景色:“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这几句几乎可作这一首的注脚,说明湖光也是如此。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总写湖光的奇异;第二句是写“月黑”之后,风平浪静之时,湖光清晰可见;第三句写随着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动,然后跟着进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说船来到寺庙之下,却根本看不见刚才仿佛“两两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组诗中每首之间,作者采用了蝉联格(这种诗格始创于曹植《赠白马王彪》),每首的结尾都是下一首的开头,而又略具变化:二、四首的开头是一、三首结尾的五、六两字;第三首的开头四字是第二首中结句的第三至第六四个字,但变“西没”为“已没”;第五首的开头二字是第四首的结尾二字。这样,既珠联璧合,又错落有致,读起来轻快跳荡。在风格上,这首一组诗与苏轼其他描写西湖的诗篇如《有美堂暴雨》《望湖楼醉书》很不同。那些诗以气势磅礴胜,而这一组诗却给人以清新、雅淡、恬静的美感。
《西湖漫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西湖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之地,许多人都非常向往的地方。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西湖漫笔》的阅读题目及其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西湖漫笔》阅读原文我要说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雄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然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瞪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注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浆,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我们整个的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吗?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窄狭的旧式的厂。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技术上管理上的改进和发展就不用说了。我看到织就的西湖风景,当然羡慕其织工的精细。我又想,怎么可能把祖国的锦绣河山织出来呢?不可能的。因为河山在变,在飞跃。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了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和树,顿觉得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吧。据说,这一处观赏地原来只有二亩,现在已有二百一十亩。我和数字是没有什么缘分的,可是这次我却深深地记住了。这种修葺,是建设中极次要的一部分,从它,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
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在密州出猎时写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想来他在杭州,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吗?
《西湖漫笔》阅读题目1、请找出作者的游踪。
访灵隐-( )-( )-从花港乘船而回。
2、全文围绕着西湖的哪两个特点来写?请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它们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请举一例加以赏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第四次游览西湖的感受,作者前三次游览西湖的感受与这一次是否相同?为什么要提及前三次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东坡歌咏西湖的名句,请再写出描写西湖的一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漫笔》阅读答案1、漫步苏堤 在花港
2、绿和变。“绿”:灵隐寺道旁古木苍翠欲滴;飞来峰树木绿得发黑、发蓝;峰下小径青苔绿到石缝里。苏堤树下远看莽莽苍苍,近看树身布满绿茸茸的青苔,花港清池绿荷,圆圆绿叶。“变”:都锦里织锦厂由狭窄的旧式厂变成花木葱茏的大院子;花港由小巧曲折,四周荒芜的小园子变得宽阔许多;西湖性情也变活泼。
3、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云霞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苔形状比喻为耕牛、牧人等,生动形象表现其形状之趣,排比句造成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观赏此景时的喜悦心情。
4、不同。前三次认为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论雄伟,比不上太湖。此次却惊叹“真是个神奇的湖!”提及前三次感受是为突出此次游湖感受西湖巨变,采取先抑后扬写法。或:不同。前三次与此次游览西湖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提及前三次更加突出西湖变化之大。
5、作者通过第四次游西湖写出西湖“绿”与“变”,表达了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