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说课稿【优秀1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春暖花开》。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由于桃花在我们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孩子们也缺乏了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桃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棉签画的方法来表现桃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认知)

2、能用吹画和棉签画来表现桃树和桃花(技能)

3、体验吹画和棉签画的乐趣。(情感)活动的重点: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难点:用吹画的方式吹出树枝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样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棕色、粉红色颜料、棉签、抹布、范例、纸张等。

四、教法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讲解法②示范法③范例法等。

五、学法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谈话法②操作法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本环节我将以春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如询问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开了,小朋友们还记得你们看到了哪些花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桃花的结构通过播放桃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并且我会通过提问幼儿桃花的基本特征来使幼儿更加仔细、专注地观察图片。

3、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1)在本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对范例的画法的兴趣,再分析范例,让幼儿了解桃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花朵是等颜色干后,再用棉签蘸粉红色颜色点上的。

(2)然后示范讲述吹画桃花方法:先滴几滴黑颜料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对着黑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棉签蘸上粉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画出梅花。此时还要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4、先交代要求,再让幼儿操作,同时给予适当指导。

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桃花。在幼儿操作时,要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5、总体评价,结束活动活动最后挑选出几张幼儿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

活动延伸

让每个幼儿把桃花贴在墙上组成桃林,供大家欣赏。

七、教学特色

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是采用了棉签画、吹画这两种以前没用过的画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让幼儿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之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以及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的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二、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的剪纸粗犷朴拙,南方的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基本了解剪纸的发展历史。

2、 中国民间剪纸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2、平面图形的想象力和提高编辑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幼儿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2、使幼儿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不同类别造型的艺术形式,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

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1、剪纸艺术的PPT课件

2、剪纸作品

3、国宝档案——剪纸的历史

4、剪刀、刻刀、蜡光纸

【学具准备】剪纸用的刀具及纸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打开多媒体课件,并宣布上课。

二、导入新课

让幼儿欣赏一组剪纸的作品,并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剪纸有哪些形式种类,有什么艺术特征呢?今天我就带领着大家进入剪纸的艺术天地。

三、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起源及其艺术风格

1.什么叫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出

来一种民间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2.剪纸的发展及用途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 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

宋代剪纸——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并出现专业的剪纸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3. 剪纸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

(二)、剪纸的种类及其应用

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窗花——张贴用,喜花——摆衬用,鞋花——刺绣底样用等。

(三)、剪纸的艺术形式

剪纸的艺术形式多样具体大致可分为:单色剪纸、复色剪纸。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单一颜色的纸张来剪制作的剪纸作品。

2、 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剪纸的制作方法(单色剪纸)

1.剪纸工艺常见手法:

阳刻: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阴刻: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2.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用铅笔在纸上勾画好剪纸稿。可先画出大样,在剪制过程中再即兴发挥,进行二度创作;也可事先设计出精稿,然后再依稿剪制。有

经验的民间艺人往往擅长“随心剪”。不用起稿,便可开剪;剪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2)订纸

将样稿固定在纸上使两者不至于脱动,便于准确地剪� 传统的方法有针线订纸和纸捻订纸。现在多用浆糊和订书订。注意订纸的固定点要在样稿的外轮廓处和样稿内部空间部位,不要破坏作品本身。订纸要求纸面平整。

(3)剪制

剪制顺序视所用工具而定。如用剪刀制作单张作品,通常按先内后外、先繁后简、先圆后方、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也可按个人习惯和经验来确定剪制顺序。

(4)修正

检查完成的作品,看看有无漏剪(刻)部分或连刀连角(没有剪透、刻透)部分,有无走形或断线部分,及时修正或作补救处理。

(5)裱贴、装框

准备好衬纸、刷子、浆糊等裱贴工具。裱贴分正裱延与反裱。装框需选择与剪纸作品协调的镜框和衬纸。衬纸可仿照居室挂画的装框方式,用较厚的色卡纸做成立体效果。

四、课堂回顾

将本文知识要点再重点回顾一遍,加强幼儿们的理解

五、知识扩展

翻开《中国民间剪纸史》,一张《中国民间剪纸分布示意图》,安徽和县、阜阳、芜湖和宣城四个县区赫然在上,和县是图上标注的安徽唯一民间剪纸县。代表人物是省非物质文化传人--徐石生。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3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鞋底花纹》。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对大班初期的孩子来说,学习装饰画有一定的难度,请幼儿设计鞋底花纹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并且《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美术活动《鞋底的花纹》,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想象,自己设计鞋底花纹,鼓励他们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展示幼儿艺术活动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认识鞋底的花纹是由各种各样的图案构成的。(认知)

2、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技能)

3、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情感)活动重点能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活动难点是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干净的鞋子人手一双;各种作画工具;硬纸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若干。

2、经验准备:事先从网上了解一些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形。

四、教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观察比较法

②操作法

③讲解法

④欣赏评价法等。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①讨论评议法

②操作法

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参观鞋子王国,初步了解鞋底的秘密。

通过鞋子王国的情景创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一起去参观鞋子王国。鞋子王国的国王他们在鞋底藏了许多秘密,想考考小朋友,看看谁能发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看看鞋底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2)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自己的鞋底的花纹。

引导幼儿观察各自鞋底的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一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鞋子的鞋底一样吗?他们有哪些不同呢?然后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鞋底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幼儿说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图案?激发幼儿大胆表述。

(3)小结:其实鞋底的花纹就是由一些点,线条,一块块的图案组成的。

2、引导幼儿寻找花纹组合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幼儿创意设计的愿望。

(1)教师拿出几只鞋让幼儿观察鞋底,分析了解花纹组合的一些特点:有对称的线条和图形,有动物图案,有字母的等等。再询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鞋底上设计这些花纹吗?”

(2)让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幼儿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猜测。

概括总结:这些花纹不仅美观,漂亮,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滑。工人叔叔本领真大,能造出花纹对称的鞋底!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双有漂亮花纹的鞋底呀?怎样做呢?(幼儿自由交流)

3、设计鞋底花纹。

(1)让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工具。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让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放一张自己喜欢的复写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4)相互欣赏,交流,介绍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作品给予肯定。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的花纹?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设计的特点和风格。

4、布置活动教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教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七、活动特色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物品--鞋子,让孩子们给鞋底设计花纹,这样的活动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充满了欣喜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评价作品时,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2、视听讲结合法:

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3、分段跟诵法:

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 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

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程序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

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5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通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通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春夏秋冬》,这篇看图学文科学知识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四季中的节日。我在课前利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具体是: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特征。

2、在体会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了解四季都有什么节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活动。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教学难点

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在感知基础上,进行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讲述

教学重点

也是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四季的特征和节日中人们的活动。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在课题导入部分我就通过运用娱乐游戏“指五官”,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的语言是靠嘴巴和耳朵了解的,而大自然的语言又是靠什么知道的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究大自然。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情绪、优美的教学挂图、适时地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四季的特征。这样教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在看图教学中我将根据图画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图中表述的内容,通过感官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教学准备:

1、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录音磁带、录音机。

3、春夏秋冬景象教学挂图一幅。

四、说教学程序: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分成二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玩“指五官”的游戏引出课题,激发孩子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什么是大自然?科学性的解释幼儿不易理解,为此我精心设计自制了一个春夏秋冬景象的挂图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感官有个形象的认识。为看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播放配乐诗歌录音,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请学生结合画面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一年中有哪些节日?这些节日在哪些季节里?

教师给予内容和表述水平方面的评析指导。

(1)、学生讲述春季特征和春季节日,认读汉字“春”、“暖”教师评价并作总结。

(2)、学生讲述夏季特征和节日。认读汉字“夏”、“热”教师评价并作总结。

(3)、学生讲述秋季特征和秋季节日,认读汉字“秋”、“凉”教师评价并作总结。

(4)、学生讲述冬季特征和节日。认读汉字“冬”、“冷”教师评价并作总结。

3、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4、教师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许多礼物,给我们美的享受。我们要热爱在自然,保护在自然。

巩固延伸

1、 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幅画。

2、 教师指导识字写字:日、月、水、火。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 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玩骰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8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范文合集 9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综合活动《变废为宝》,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资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潜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发明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发明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取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爱好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构成贴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潜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发明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活动难点:

如何有效地适宜地选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总之,我们建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构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资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资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2、经验预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肯定的经验。

3、空间预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预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带给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取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忙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幼儿透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爱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取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进步幼儿的协商潜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取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到达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幼儿参加发明活动,不仅仅进步了熟悉,锤炼了潜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取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成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爱好。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透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资料进行创作。透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进步”。为了让幼儿对废旧物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取了直接参与创作的过程,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废旧物变宝的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透过幼儿间的合作创做,交流分享。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熟悉,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取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爱好→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爱好(2分钟)

“爱好是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由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儿制作的憧憬和爱好。

(二)自由选材,合作创作(3分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简单氛围中,让幼儿自己选取资料,并和同伴一齐商讨如何创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2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开始制作作品,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终以参观者的身份,利用提问引导、启发幼儿更好地发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钟)

在后幼儿作品的展示中,我让每组派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进步了他们对废旧物变成宝的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表示美和发明美的乐趣。相信透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废旧物他们会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也能够自己动手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资源利用:

让家长帮忙收集各种废旧物。

六、活动预期成果:

1、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进步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协商潜力。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尝试运用废旧物品发明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让他们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体验发明的乐趣。

3、学会和同伴一齐分享交流,进步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并学习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4、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示美和发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水仙花圆舞曲》 10

教材分析:

《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四三拍节奏的乐曲,轻快、俏皮,又不失优雅,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第一、二次活动时,幼儿学习了乐曲的身体乐谱动作组合,并对乐曲进行了配器和演奏练习。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重点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儿指挥练习很少。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活动重点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和看指挥演奏乐曲;难点是让幼儿在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出乐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动为第三课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我对乐曲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乐曲的指挥动作。

2、要求幼儿在进行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乐曲特殊的情趣。

此活动的适合年龄为大班幼儿。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指挥用的假想乐队排列图。(马蹄形排列,左侧为三角铁,中间为铃鼓,右侧为响木)

2、幼儿围坐成“双马蹄形”,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种乐器。(分别为三角铁、响木、铃鼓)

3、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直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习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第二个环节,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乐曲演奏的指挥动作。首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指挥,你们有没有信心!”之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排列图,与幼儿讨论指挥方法。引导幼儿考虑:“什么手势来表示所有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势表示只有左侧的三角铁演奏。”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总结出较好的指挥手势。如,双手从头上方向下向外划表示乐器齐奏等。接下来,同样方法讨论空拍怎么指挥,怎么表示准备,怎么表示结束等。下面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看图练习指挥动作,为让幼儿更清楚的记忆指挥动作,这时老师要背对幼儿,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方向给幼儿提示和示范。练习几遍后,请全体幼儿看图再次练习指挥动作,体验指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练习指挥乐队演奏。首先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儿讨论:“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和幼儿一起总结出:“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接下来,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习。

后一个环节,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如:“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将幼儿的演奏和指挥热情推向高潮。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出乐曲的轻快俏皮的特点,老师始终用眼神体态等感染幼儿,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通过学习指挥和演奏,幼儿也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为上与人相协调。此外,活动中还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幼儿讨论各种指挥动作等。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 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2

设计意图

《快乐大转盘》的绘画形式新颖、有趣生动,促使孩子们尝试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活动通过传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别人作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并大胆创作的一节活动,重点是放在大胆想象上。但这里的想象并不是不着边际的,通过而是一个图形作为线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原教案的规则是:整个班的孩子围坐成一个圆,将自己画好的图形统一往一个方向传递,让下一个孩子进行创造性地添画。而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可实用性,我修改为以小组为单位,五六个孩子进行传递、轮流添画,这样一来,小组里的孩子们可以一起商讨如何添画会更恰当更好看,也逐渐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一)能在同伴原有绘画基础上大胆想象,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二)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体验交换作品作画的趣味性。

(三)在游戏情境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图片、黑板、音乐、录音机、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想象:“你觉得它看上去象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画面上大胆想象并表述。

教师在画面上添画,让幼儿想象:“你们看,现在它又象什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

(三)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让幼儿进行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传递添画,提醒幼儿变换纸张的不同方向,大胆想象,在别人的基础上作画。

(四)作品评价

“你原来想画什么的?现在变成什么?”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3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身边常见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情进行探索和实验。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让幼儿探索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气体将气球吹起,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对幼儿来说,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从而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科学非常有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

二、说教材

说教材:本次活动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孩子有时会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中的道理,《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说活动目标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尝试合作进行实验,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3、能在科学实验中,积极探索、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设立为: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在一起发生反应能将气球吹起来的现象。活动难点是:尝试合作进行实验,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四、说重点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将此活动的重点定位为: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重点:尝试合作进行实验,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五、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不要先教给他解决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

六、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兴趣浓厚,对产生的现象充满好奇,能利用多种感官体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在操作实验环节,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创造了自由宽松的操作环境,当孩子合作、商量进行探究活动时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很多泡泡能将气球吹大时,幼儿能在实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体现了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能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科学视野。也体现了蒙台梭利说的一句话: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七、说学法

“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八、说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当小小科学家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教师神秘的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ㄆ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个环节,我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通过提出疑问,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 同时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的猜想。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二)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1、出示材料,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认识醋、小苏打和白糖。

2、出示实验表格,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在这个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让幼儿猜一猜、闻一闻,尝一尝等感官直接感知材料。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的实验,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方法。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三)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老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

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

ù嘶方谖胰糜锥再次探索,将把气球套在瓶口上,他们发现气球马上就吹起来了,幼儿都觉得很神奇,我借此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利用启发式的语言:“气球为什么能吹起来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总结实验的结果:“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的气体能将气球吹起来。”并记录探索结果,同时也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大,有的气球小呢?”为实验的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突破了重点目标。

(四)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老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尝试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总结了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幼儿的合作实验的重要性,在小苏打和醋发生反应是很快就能产生气体,如果套气球慢了,气体跑掉了,气球就吹不大,因此就需要幼儿相互的配合和商量,幼儿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做的更投入、更认真、合作的人更好。我让个别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实验的?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让幼儿发现气球的大小跟我们操作实验的材料的用量是有关系的。

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了解到了实验的成功的秘密,从而突破了活动难点目标。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在这个环节利用开放式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我设计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在生活中的各种有关二氧化碳的应用。)这样使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让他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九、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要求,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次活动延伸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幼儿大班优秀说课稿 14

活动目标:

1、能按图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理解体验故事人物心情。

2、知道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

活动准备:

1、《老爷爷和大森林》动画光盘。

2动、手制作的相关图片:老爷爷,小树,大树,小鸟等。

活动建议:

1、引发兴趣老师:有一位老爷爷,他有许多好宝宝、好乖乖。老爷爷每天都要去照顾它们,让它们长得又高又壮。你们知道这些好宝宝好乖乖是谁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听完你们就明白了。

2、理解故事内容播放故事动画第一段,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老师:老爷爷的好宝宝好乖乖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老爷爷的歌是怎么唱的?大山是怎么唱的?小鸟最喜欢唱歌了,可是老爷爷唱的时候它们怎么一声不响?

3,播放故事动画第二段,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

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树林怎么样了?小鸟呢?老爷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故事里是怎样讲的?

4,播放故事第三段,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老师:树林是怎么回来的?老爷爷为什么把树和小鸟当成自己的好宝宝?树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木?

5、播放故事动画,完整熟悉故事内容。

6、讲故事,指导幼儿阅读画册,进一步理解内容,按图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让幼儿动手画一画小树和大树,引导孩子爱护环境,保护树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15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风车的转动、水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

许多转动现象幼儿虽然能接触到,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这些极易被忽略的转动现象却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帮助和用处。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了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什么东西会旋转》这一科学活动。

二、分析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能力。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说活动目标

怎样使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在操作活动中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操作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课件、利用大量的材料帮助幼儿探索转动,激发幼儿对探索转动现象的兴趣。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顺利开展探索活动获得丰富知识经验,我做了以下准备:

1、陀螺,可转动的玩具用具等。

2、课件。

3、绳子、筷子、牙签、橡皮泥、雪花片、纸板等。

这些准备能使幼儿理解转动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突破活动的难点。

六、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启发提问法、课件展示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来进行教学,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经验。

课件展示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观察课件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转动是来自某种力量。

2、学法:本次活动从幼儿角度出发主要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分类法等。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操作中体验转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操作法中幼儿能通过亲自动手而获取知识经验。

其次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视觉器官来感知事物。通过幼儿对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物品来理解转动。

七、说教学流程:

(一)通过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发幼儿探索转动的兴趣。

1、幼儿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并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

自由的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安全感,愉悦感,有了心理上的放松幼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探索中去。

2、通过亲自观察,探索,体验幼儿具备了大胆自信讲述自己的发现。所以这一环节就请幼儿说说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么运动的。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动起来呢?

(二)课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兴趣。请幼儿观看课件,根据转动需要的力量来源进行分类。

借助电力旋转:电风扇、洗衣机、录音机、电吹风、VCD机

借助风力旋转:风车、风力发电机

借住水力旋转:水车、磨面机

(三)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根据做中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幼儿进行猜想,怎样才能使它们转动起来呢?(可以两件物品合作)

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用亲自实验来验证刚才自己的猜想。教师为幼儿投放丰富的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操作并做好记录,记录形式没有过多要求只要幼儿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时有的幼儿在寻找材料,有的幼儿在与伙伴商量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有的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教师也参与其中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跟幼儿一起探索讨论,可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最后,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并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用大记录表来帮助他们总结:能转动的用笑脸表示,转不起来的用哭脸表示。如果实验有疑义可以共同验证一下,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己验证得到的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让幼儿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能转动起来,然后让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个部位转动起来了。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在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全身的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感觉,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五)活动延伸部分:。"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请你到周围去找一找哪些东西能转动,找到了,想一想,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能使一个好的科学活动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16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 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平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回教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17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

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的围巾。通过与同伴选的围巾的对比观察,教师的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的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

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的系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的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了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的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的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的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的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的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围巾的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的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的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对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最佳奖和优秀奖的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的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了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的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的围巾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的是手里的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的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的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