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优秀18篇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身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雪景图片和配乐朗读的音乐。

同学: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俺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俺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考虑: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身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同学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同学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俺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俺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由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俺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假如将你们自身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俺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同学有感情地背自身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 2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语文园地四》教学案例及评析 3

教学目标 :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 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离别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的人,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课件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课件出示:比较两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课件出示: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课件出示: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课件出示: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课件出示:题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诗意】

5.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 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课件出示:第一首诗】

预设一:【课件出示: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前两行诗】。

预设二:【课件出示: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课件出示: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 ]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第三句】(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课件出示】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出示:全诗】(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课件出示: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课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课件出示:全诗】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全诗】练读──个别读──齐读──【课件出示:范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自古人生重离别。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课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传递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课件出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齐读。)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件出示: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乐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语文园地四》教学案例及评析 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词中字相同而词语的意思不同的规律。

2、学习8个由不同的两个字组成的生字。

3、会正确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导题,并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讲授新课

1、我的发现:

⑴ 出示一组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⑵ 读一读词语。

⑶ 读读泡泡里的话,你能把学习伙伴没说完的话说完整吗?(学生自由补充)

⑷ 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可是位置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⑸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词语吗?(同桌说后全班交流)

子女 女子 女儿 儿女

菜花 花菜 楼上 上楼

…… …… …… ……

2、读读认认:

⑴ 学生自己读一读。

⑵ 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这八组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⑶ 你想怎样记住这八个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⑷ 按“月”和“夫”组成“肤”,皮肤、皮肤的方法读一读。

⑸ 从八个字中选字进行扩词练习。

⑹ 选出其中的词语进行说句子练习。

3、我会填:

⑴ 读一读每组词语,说说每组两个词语有什么不一样?

⑵ 生自己进行填空练习。

⑶ 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⑷ 读一读句子。

⑸ 补充练习:

温暖 温和

这位服务员(  )地接待每一名顾客。

老师对我的关心,让我感到很(  )。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学生回家动手制做小制作。

2、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邮票、名言等。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子女 女子 女儿 儿女

菜花 花菜 楼上 上楼

…… …… …… ……

温暖 温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阅读短文。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并能评价别人的作品。

3、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名言等。

〖教学准备〗

1、学生动手做小制作。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邮票、名言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生轻声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说说从这篇短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进行朗读擂台赛。

4、评出擂主并给予奖励。

二、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1、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⑴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⑵ 介绍自己的制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成的?你的小制作有什么用处?

⑶ 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2、请一名学生先按上面的要求上台说一说。教师相机进行点评。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

4、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学生可适机进行评价。

5、向小组以外的同学进行介绍。

6、评最佳作品和最佳讲解员。

三、展示台

1、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展示台,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名言。

2、每个同学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

3、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观。

4、邀请学校老师和家长参观。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展示台

《语文园地四》教学案例及评析 6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总结词语

2、认识生字,并能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

3、能够区分一些相近的词语

4、能够阅读短文

5、培养其发现生活及创造生活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示例: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领带 带领 展开 开展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识八个生字。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发现它们组合的规律。注意提示"姓xìng、警jǐng"的正确读法;自由练习读词语,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如,"肤色、大胆、警报"。

2、"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自主发现每组两个词不在意思上的联系,接着读句子,结合句子的意思选词填空,最后再把句子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让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朗读感悟,并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二、口语交际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三、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的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心灵的境遇。

“心灵”即指人的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有对事物的认知热情,我在课堂上喜欢看见学生迫切求知的眼神,喜欢听富有稚气的表达。他们的认知若是在情感中激发的,获得知识将是最牢固的。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与学生“课前交流”的简短对话,以商量语气激发学生当“小记者”,学生信心十足表示赞同,然后相机以寓于有趣、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愿意与作者去观潮的情思。从学生的神情和学习状态,我认为他们自认是“小记者”的身份表述的语言是自豪的,愿学的情感是真诚的。并且饱含愉快的心情进入课文佳境。同时,课堂中教师让自身投入情感状态带动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师生双边活动。

二,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发展多种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习得”,不是老师教会的,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作者一起去钱塘江大堤上去观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兴趣,然后图文并茂,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文中优美词语,重点句子学生在“激情、互动、思辩、表达”中得到理解,如:学生看完“潮来时”课件后,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学生总不敢举起小手,这一细微处老师不能忽视,我用风趣“摸瞎”游戏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惊奇中自主的举起了小手,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以课文为本,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观察顺序及从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学生理解课文后相当明了。因此,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写作方法,继承传统的“引用贯通”的教学方法,并用动作演义“人生鼎沸”的场面。再结合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知道如何描述场面,这一环节在整节课堂上看上去是“重复”的导教,但间接的让学生加深了记忆,落实积累到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延伸到课堂外继续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

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对学生提出强硬的要求他们盲目的去读背,我想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课后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然后照应课前设计,大力表扬课堂上表现不错的“小记者”并鼓励他们进一步为亲朋好友当好“小导游”作准备,给学生自信舞台,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8

课题

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课时序号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学写排比句,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排比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学写排比句。

教学难点

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补记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播放课件)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指学困生读,然后听写。

板书设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诗句默写,当堂过关。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本节课学生在充分读、说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表达特点,体会到了这种句式在表达上的好处;通过诵读背诵,积累了大量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效果很好。

《语文园地四》教学案例及评析 9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并学习词语;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鲁班造伞》这则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课件。

2、学生课前制作的手工作品,收集的邮票、名言、谚语等。

3、竞赛评比用的奖章、苹果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智多星的话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智多星。你们已经学习了第四单元的课文,我今天要带你们进入语文园地四,进行闯关游戏,都准备好了吗?跟我来吧!(出示课件:语文园地四)进入第一关:我的发现。

二、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shuā)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请一组开双轨火车读一读)。词旁边出示大苹果奖励读得棒的同学。(点击苹果会说“太棒了!”)

2、智多星说话:

这里出现的六组词语可有意思啦!你有什么发现吗?快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小伙伴吧!

3、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文字读:

每组两个词语的字都相同,可是字的前后位置一交换,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4、师述: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那你们会把每组两个词语放到同一个句子里说说话吗?(说得好的,点击鼠标奖励大苹果一个。)

5、师述:

这样的词语真有趣,我们再来欣赏几组:

出示课件:

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领带 带领  展开 开展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彩色 色彩  爱心 心爱

故事 事故  心中 中心

(指名读,点击鼠标奖励大苹果。)

6、过渡:

智多星说话:你们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快进入第二关日积月累吧!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课件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开火车读:

月 火 比 十

月 旦 父 斤

女 生 加 马

厂 则 敬 言

⑵ 课件出示两个熟字合并的字(带拼音):

肤(fū) 胆(dǎn) 姓(xìng) 厕(cè)

毕(bì) 斧(fǔ)    驾(jià)  警(jǐng)

① 同桌互读,给对方打星星。

② 请一组开火车读。

③ 隐去拼音读,并试着组个新词。(对的,点击课件表扬)

④ 出示词语齐读:

皮肤 胆量 姓名 厕所 毕业 斧头 驾驶 警察

2、我会填:

⑴ 出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发明──发现  优美──美丽。

⑵ 读后给这四个词找朋友:

发明   发现   优美   美丽

(创造) (发觉) (美好) (好看)

⑶ 出示句子,学生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小林(  )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伊琳娜(  )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

优美 美丽

孔雀的尾巴真(  )!

随着(  )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

3、我会读:

⑴ 出示课件《鲁迅造伞》的故事内容,请大家推荐一学生读。

⑵ 出示课件智多星:简介鲁班

⑶ 讨论交流(出示课件:鲁班是怎样造伞的?·用“~”划出有关句子。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要多动脑筋,做生活的有心人。)

⑷ 指导朗读。

⑸ 鲁班还发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小制作作品。

学生边欣赏作品,边听智多星叙述到:橡皮泥可以捏出一个猪八戒,纸片可以叠成一只天鹅,布头可以粘成一幅贴画,用过的塑料瓶可以做成机器人。我们的第三关是口语交际,比比谁是心灵手巧的孩子。

2、师述:

小朋友们,快拿出你们在家里制作的手工作品,展示交流吧!你们可以说说制作的经过、所用的材料。也可以说说自己怎么想到要创作这样一件作品,还可以说说制作时遇到的困难,得到了谁的指点与帮助等等。

(出示课件:请你试一试:(点击字旁的蓝猫、陶气、菲菲、嘎丽会表扬说得棒的学生)

⑴ 因为________,所以我就决定制作________。

⑵ 我先准备了许多材料,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_。

⑶ 制作的时候,我被难住了。因为________,所以我去请教________。

⑷ 我终于成功了,我很满意自己的杰作。懂得了________。

(学生在小小组内交流)

3、各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

4、(出示课件:三种奖杯)给能工巧匠奖、金喇叭奖、最佳听众奖获得者颁发奖章或苹果。

五、展示台

过渡:

智多星说话:闯过了巧手关,我们进入展示台。

1、(出示课件:各种邮票、两条名言、五条谚语。)

2、学生展示课件收集的邮票、名言、谚语等(在小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3、推荐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资料)。

六、拓展延伸

智多星赠言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别忘了还有任务哦!

1、回家后,你们可以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让爸爸妈妈与你分享你的小制作,与收集的邮票、名言、谚语等。

四年级语文教案 10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 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 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 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 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 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 ,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官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知道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为什么不直接禁止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和惩治官绅、巫婆。

三、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概要,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并读懂“学习提示”,知道抓重点段分段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边听录音边思考。

(2)交流,讨论。你能解答什么疑问了?

(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写了(时间?)西门豹(干什么?)的事。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其他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5)给课文分段。

(6)反思过程,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分段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给这篇文章分段的?这样分好在哪里?

个结并板书:

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抓住重点段分段仁:二想哪些自然段表达这一意思。

三想重点段前后各写什么。

(7)速读“单元提示”,质疑,解疑。

3、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用“”划出生字词,用“?”标出易读错的生字,用“○”圈出易写错的生字,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反馈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抄写自己觉得生疏的词,遍数自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 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梅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13

教学目的:

1、学会“虹、命、冲、告、军、义、失”7个生字,会认“鹿、猎、掉、救、谢、贴、却、消”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5分钟)

1、教师情景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九色鹿,它善良而美丽,你们想认它吗?

2、板书课题:九色鹿

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只美丽的小鹿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5分钟)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不足。

3、再读课文,勾画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是老师。

4、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没有。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6、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课文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7、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情况,大致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受九色鹿的美丽。

1、借助拼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句子。

2、同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

3、你喜欢九色鹿吗?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4、练习用“好像”说话。

月亮弯弯好像( )。( )好像( )。

四、学习生字“虹、命、冲”。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范写“命”。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游戏,打扮九色鹿。

准备工作,用七种不同颜色写上本课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1、同学们,今天九色鹿身上的颜色只剩下两种了,你们能把其他的颜色找回来吗?

2、认读好色卡上的生字,就可以帮九色鹿找回颜色了。

3、请同学们上来打扮九色鹿。(把彩色纸上生字的音读准了,就贴在九色鹿身上并领读。)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书。

3、学生反馈。

4、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九色鹿和猎人的对话。

5、四人小组的同学演一演。

6、推荐演的好的小组,全班表演。

三、理解词语,激发想象。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2、质疑,学生可能回提出“忘恩负义”这个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体会九色鹿此时的心情,读好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

4、想想: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续编故事,拓展想象。

五、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四年级语文教案 14

[情景说明]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它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不仅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会笑是不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学习本文要会认“拽、茸、副、怜、魔、杖”六个生字,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教师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今天你们快乐吗?”片刻后接着说:“从你们那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老师知道今天你们都很快乐。那么你们猜猜看,今天老师快乐吗?你怎么知道的?”(从老师笑眯眯的表情可以知道今天老师也很快乐)“同学们,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啊,谁就无法过快乐的日子。既然今天大家这么快乐,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木偶的故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一个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的小木偶,正在边走边说话。

2、师随课件讲述:从前,有个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瞧它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了点什么,老木匠想呀想,忽然,他想起来了,小木偶的脸上少的`东西是“笑”,于是,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就快快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边读边思考: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说: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二、三人说说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分角色朗读,体味情感

1、从文中诸多角色中选取你最想表演的角色,划出它所说的话,练习有感情的读一读。

2、自由组合小组,选取角色,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志愿上台分角色表演。(提醒表演者注意角色的表情)

4、观众评议

(四)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通过分角色表演,同学们仿佛亲身经历了小木偶的遭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说,能告诉大家吗?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齐读。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小木偶的经历来谈对此句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来谈对句子的理解。

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真实、完整的生活。

(五)续编故事

同学们,经小女巫的点化,小木偶现在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接着往下编故事。

(六)课外延伸

推荐《小木偶的故事》的姊妹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我喜欢做我自己》让学生阅读。

[教学反思]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动画片,离不开童话故事。因此学文初,我以看小木偶动画,听小木偶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体验。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由的说、自由的演,顿时,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迸射,表演时,表情丰富,时而“愤怒”,时而“笑嘻嘻”,时而“伤心”,时而“着急”,时而“委屈”``````甚至即兴对角色语言进行补充或修改(当然是合情合理的)。此设计凸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铺设了张扬个性,合作交流的舞台,学生在玩儿中受益匪浅。

[专家点评]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又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故事。针对本文的特点,教者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读一读,演一演,悟一悟”阅读三步曲,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走入文本,入情入境的体验情感,无拘无束的尽情对话,然后,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拓展想象,续编故事。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想象得到了放飞,岂不一举多得。(点评:李贵勤)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5

《校园交响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校园的人、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五、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7

课时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1)农村风光照片或图片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千沟万壑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绿遍山野 高低起伏 平川广野 莽莽苍苍

平原宽广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了解到的、看到的农村儿童生活

(3)让你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做了什么农活,学会了做什么?

重点指导说:种甘蔗、抓鸡、做年糕、捉溪螺、做稻草人。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你最想写什么当作这个学期的纪念?为什么?

三、模仿起步:

模仿什么课文?模仿什么方法?

1.写农村儿童生活——《麦哨》:突出儿童农村生活,侧面描写农村风光。

2.写农村无限风光——《乡下人家》,①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农村风光,③按景物的类别写,《牧场之国》的并列构段,一段一个内容,一段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及以事表人的方法,激发习作的成功感。

2通过回忆、描述、赞美爸爸的优秀品质,懂得欣赏爸爸、感受亲情。

二、教学准备

作文纸、彩笔、课件

三、教学过程

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也许还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是,据科学研究的报道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与品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就以“爸爸真——”为题,走进爸爸的世界,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送上一份心灵的礼物。

老师先作一项心理调查:认为爸爸是一位好父亲的举手;爸爸让你自豪的举手;老师带个头,赞一赞自己的爸爸;(幻灯)谁敢响亮地赞美爸爸。(用爸爸真——说题)

2)范文引路:赞美爸爸不能空喊口号,要把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地方——也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板书)才会赞得理有据,有事有实。究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先看这篇作文(教师朗诵,学生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哪些地方写出爸爸的特点?(点出特点)(表扬老师)

学会欣赏:由此可见,一个人物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必须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①你爸形象如何?谁来说一说。②你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以下的句式说说爸爸吗?——句型练习(任选一种)

深情回忆: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爸爸,你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并不是像外貌那样作几句精要的描写,必须通过真实具体的事才能表现一个人,这叫着——以事表人。(板书)特别是这件事关键时候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尤其重要。让我们深情回忆自己的爸爸,值得自豪的爸爸。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边画边在脑海中说爸爸。麦老师教作文说得好可以加分。

真情表述:学生说事,教师评。(投影展示成果)

情系笔尖:学生练写,教师评奖。

总结语: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以温柔女性的形象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但父亲,在社会家庭的角色负担心理压力尤重的父亲,一个有苦自己尝,有泪不轻弹的父亲往往对家庭的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更为严肃与深沉,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观察和研读自己的父亲,从父亲和其他亲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营养,这是老师在这两节课后交给大家一辈子的功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