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3篇)

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3篇)。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思品目标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重点: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难点:

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21课,(板书:挑山工)大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挑山工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再认真地读读书中的文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批符号把自己体会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学批注后,可主动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1.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1)我们先来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谁来读一读。

(2)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读读相关的段落,举例说说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从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自己的体会。

3.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挑山工又是怎样把这个谜揭开的呢?找出挑山工的话,认真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抓住“一个劲儿”体会: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

他说的话里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有感情地读读挑山工说的话。

(四)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结合画面,动笔升华

请你为课文中的这幅图画题诗或题词。

四、课后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并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请人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篇3

教学设计旨在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绞手架”,使他们能努力的跳一跳,摘到更丰硕的果实。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体现语文学习特点,通过借鉴文本,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中学习语言,提升学习品质,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平等对话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主动发展地学,充满智慧地学。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维目标地整合。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在质疑中凸现重难点。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提前备好的教案走。这样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来调控自己的教学。

本文的文章思路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结”。如果学生在自读时或教师指导阅读初始就紧紧把握好这个“结”,学生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下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作者的表达顺序怎样?

4、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把自学讨论引向深入,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与难点。最后在全班交流时,第一步是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是围绕“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是游人的两倍,却总是走在游人的前面?”这个问题按“生疑” “解疑”“悟理”的顺序表达。第二步:按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初读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质疑、梳疑①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特点?为什么?②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怎样意味深长的哲理?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幅画放在自己的书桌前?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让学生在默读中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真正体现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疑。

二、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象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是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通过回顾、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学习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并学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或小组集体讨论后的体会。

思考题设计:

请选择平时常用的阅读的方法:如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旁批注释;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说感想;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学习体会挑

山工说话中含着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那些道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