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 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巩乃斯的马》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教具准备:幻灯片(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学生发言)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
1.齐读课题两遍,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来的地名本身就让人心生遥想,与“香格里拉”等地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离开日常的、熟悉的、平庸的、重复的、单调的空间,到达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着意渲染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
2.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脱稿)
教师补充(幻灯片):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很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3.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学生交流)
重点词语强调: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4.指名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围绕巩乃斯的马,作者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是对马的直接描写?
5.再读课文,然后理清层次。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议,文章应该怎样划分段落,段意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
1.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部分写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2)速读课文,联系下文想一想:这部分没有对马的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课文以浓笔重彩,描绘了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
2.第二部分:
(1)教师朗读。
(2)自由朗读这部分,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品一品其中的精妙,与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展示交流。(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暴雨中马群的?
(思考交流)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3.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作者感受到什么?作者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和想法该怎样朗读?
(学习这一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回答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可适当地引导他们分层的来理解。)
2.“受用不尽”,你怎么理解?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
3.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
1.订正交流课后思考题。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3.谈谈自己学课文的收获。
四、结束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茫茫天地间的尤物——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回望千年前的汉匈之争,汉武帝这匹中原的骐骥与草原神骏匈奴相遇了,对峙在滚滚的狼烟之中。为了改良汉军的武装力量,汉军两次深入大宛国,夺得良种汗血马,当汉家男儿策马扬鞭,嘹亮苍劲的马嘶从草原腾起,龙驹那不羁的生命力已注入他们奔腾的血液中,一个王朝崛起了——汉武中兴!可是,那剽悍、强壮的形象不应该只定格于雕塑、艺术品中,不应该只栓在我们苍白无力的梦想中,让我们民族把懒惰、僵化、畏惧扫荡,让我们__流汗,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五、补充练习
1.生字、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语文天地1》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暴雨来临
马群奔跑——壮阔场面
作者感受——马的生命活力
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做课外阅读题的几种基本方法。
2、复习巩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好吧?(板书: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二、反思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在做阅读短文时,你觉得哪种类型的题做得不够好?
师相机板书: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
相机解决一些学生做题的困惑:如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语言环境加标点。
2、同学们敢于自我反思、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表扬!你们所遇到的这几种难题正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你们要达到的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攻克“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三道阅读难关,有没有信心?(有)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
三、立足学情,有效引导。
〈一〉首先来攻第一关:归纳主要内容。
1、在做阅读题时,要想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得怎样做?(读懂文章)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哪种读书方式?(默读)对,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读几遍呢?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读懂为止。
默读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1)要入情入境地去读,读进去,想开去,一边读一边想。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标自然段,好词好句,关键词句,标点,做旁注,同学们掌握的学习习惯还真不错!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去默读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肯定默读方法,默读习惯!)
题目见提纲五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复习卷十、(一)5
交流读书收获。
3、你们读懂的便是主要内容的部分了,我们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主要内容了。
在归纳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有什么窍门?
(板书1、完整、简要)(2、谁干什么法)(3、时间、地人物、事件)
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能根据同学们的窍门,集思广益,来归纳一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别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简要!
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互评。
5、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指导给我们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常用的“要素串连法”。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种要素串连起来,还要注意简要完整!
恭喜同学们第一关攻关成功!Ye!
〈二〉再来攻第二关:体会思想感情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1)把心放到文章中心,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2)抓住关键词句。
板书:关键词句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来体会一下的《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得再次默读短文,读进去,想
网
开去;边读边标关键词句,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
全班交流:通过再次读文,你标出哪些关键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把这些体会融合在一起,尽量全面一些!
看看复习小博士的体会:齐读1遍。
3、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给我们指出的:齐读1遍。
恭喜你们,第二关攻关成功!Ye!
〈三〉最后一关,领悟表达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达方法?
2、你是怎样领悟表达方法的呢?
(再读文章,通过品读词句来领悟。)板书:品词析句
是呀!表达方法就蕴含在字里行间!
3、好,就按你们的方法,再去默读全文,仔细品味品味词句,看你能领悟出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交流:
(1)你通过哪些词句,品出了什么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2)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有原因,经过,结果,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两点合起来,便是这篇短文所采用的主要的表达方法。
这样,通过品词析句,我们就总结出写事类文章的一般表达方法:
1事情发展的顺序。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同学们可真棒!都可以和复习小博士相媲美了!
恭喜同学们,第三关攻关成功!Ye!
第二课时
〈五〉总结学法
回顾我们的攻关历程,我们在攻每一道关时,我们最先做的是什么?(读文章),不只一次地读!反复地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调动我们的语感,发动我们的思维,抓注关键词句,通过品词析句,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多读——语感
四、学法迁移,领悟运用。
1、运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我们再来做一篇阅读短文,好吧?
【教学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法,缩写故事,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法,缩写故事,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连贯通顺。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玩游戏,轻松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做游戏,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长话短说”。老师提供文字内容,学生快速阅读,自由准备。
(1)课件出示:妈妈说:“明天早上,妈妈不在家。你自己记得起床,到离家门口20米远的地方,等公交车,记得要坐15路公交车,每15分钟一辆,没有的话,可以等一会儿。15路公交车,来了,你就上车,自己去学校。”
(缩写:妈妈说:“明天早上,妈妈不在,你自己起床,坐家门口的15路公交车去上学。”)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
②教师评议。(根据学生发言,表扬学生抓住了主要内容,会摘录关键词,会概括等,激发学生缩写的兴趣。)
(2)课件出示:爸爸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带你方特玩。我们先坐火车从长兴出发,在芜湖火车站下车,然后打的去方特游乐园,先去玩“飞上太空”,再去玩“勇者大冒险”,然后去“恐龙危机”,最后我们再一起去儿童区玩游戏。”
(缩写:爸爸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带你去方特游乐园玩。”)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
②教师评议。(根据学生发言,表扬学生抓住了主要内容,会摘录关键词,会概括等,激发学生缩写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长话短说”导入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习作的题目,使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选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点,简单一些。
(2)缩写后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怎么缩写,有哪些方法?
(1)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原意。
(2)改写和概括。长句子缩成短句子,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如何摘录、删减、改写或概括
(1)出示: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他。
有一天,海力市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二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对照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看看缩写后保留什么,删除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那些句子是概括的?
全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归纳“保留、删除”的依据是什么?哪些内容需要“改写和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42页上的实例,进一步明确这四种缩写方法。)
(1)教师小结缩写方法。课件出示:
1、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原文。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基本情节、重点、线索、顺序、结构层次等。
2、分清主次,找出该保留和该删掉的地方,草拟一个结构提纲,按要求进行缩写。
3、对原文进行压缩。基本原则是:“存主干,去枝叶”,即对该保留的重点、基本情节部分,用摘录和删减的方法进行压缩,进行段落或句子的改写和概括;对于那些次要的部分,与中心思想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全部删去或仅用一两句简略的话去进行概括,一语带过。
4、缩写通盘考虑。缩写有篇幅的限制,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不能使各部分的比例失衡。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猎人海力布》缩写(300字)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助人,经常将捕到的事物分给大家,因此,他很受人尊敬。
一天,海力布在打猎时从鹰爪下救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竟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将他请入龙宫,听从小白蛇的嘱咐,面对那么多的珍珠宝石,海力布只要了龙王嘴里含着的,能听懂所有动物语言的宝石。小白蛇叮嘱他,不能将听到的一切告诉别人,否则会化成一块石头。
这样,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越发多了。一天,他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明天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涌出的洪水泛滥遍野,要淹死许多人和野兽。
海力布听了,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村子告诉乡亲们搬家,他急得都掉眼泪了,大家都不相信。但灾难就要来临,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只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说罢,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扶老携幼悲痛地迁走了,半夜里果然大山崩塌,洪水泛滥把村子淹没了。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地方运用了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的方法缩写成的?
(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运用?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故事主要人物的品质特点介绍不能省掉,采用摘录和概括法。
(2)海力布得到宝石是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课文原文用了4个自然段详细描写,缩写时用自己的话将课文中具体描述写得更简洁。
(3)海力布得到可怕的消息是事情发展过程的一部分,课文中1段话,前半部分删减,后半部分将故事中人物语言改为概括性复述。
(4)舍己救人是海力布的主要品质,这也是事情的经过部分,缩写时保留了最能体现他品质的动作神态,用概括性语言进行叙述,自然连贯。
(5)事情结果的两个自然段,第5自然段概括写乡亲们得救了的结果,第6自然段摘录原文语句。
5、总结交流:《猎人海力布(缩写)》运用摘录、删减、改写与概括的方法将一篇长故事缩写为300字短故事,但是读来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体现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玩中交流。
1、小组同学玩“长话短说”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尝试运用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的方法,进行缩写,互相评议,提出合理的建议。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游戏中抓住学生说缩写好的地方进缩写前和缩写后进行对比,学会这四种缩写方法。
【设计意图:习作之前引导学生先进行口语表达,通过交流,进一步学习缩写方法,为更好地完成书面习作奠定了基础。】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缩写故事,缩写后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民间故事展览会。
2、小作者读习作,并提供原文,其他学生根据原文,为同学的缩写提供建议。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缩写方法
摘录、删减、改写、概括
注意点:不改变故事愿意,不改变体裁,突出原文中心,保留原文情感,缩写后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作用。
2.通过以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流利地读好课文。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早在1405年至1433年,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曾率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扬帆远涉重洋,访问了37个国家和地区,比外国早了近百年,可在解放前,中国的海军几乎是零,使得我们中国倍受外国人欺凌,解放后,中国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1997年,由王大忠率领的中国最先进的舰艇编队抵达了美国本土圣迭戈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美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5、友谊的航程
3、激发自读感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到了美国,那么美国的军民和中国的旅美侨胞会怎么样看待这次出访呢?
二、指导初读感知
(一)先知为快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中帮助。)
2、当学生读了一遍后,让学生合上书,挑战性问:通过这一次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一点就说一点。
学生开始读书时对书的新鲜、好奇感最强,读了一遍就让他们来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看似是个大难题,但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挑战心理,使第一课时也能有激情出现。
3、师生交流指导:
①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
②对学生说出的一点点都加以表扬与鼓励,教师注意在总结中突出整体感,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读准读通课文
1、刚刚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的效率非常高,内容是了解了,可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翻开书,再试一试吧。
2、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渗透强调学习方法等。
3、教师帮助——听录音,让学生解决还读不准的字音。
4、检查读书效果:
①、自由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几句或小节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选一些学生易出错地方让学生读。
(三)、写字指导
睹这个字左窄右宽,要理解“只有用眼才能去看。”
卓注意与“早”和“卓”的区别,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作业。
2、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呢?
(学生自由地举手回答。)
2、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两点:
①、中国的舰队到美国受到美国的人民欢迎。
②、广大侨胞也倍感自豪。
二、精读感悟
㈠、感知“美国人民欢迎”
1、由上问题导入:
美国人民是怎样欢迎中国的舰队呢?找出有关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2、学生先自由读,再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3、哪些的场面让你最受感动呢?你把有关的语句读好,从你的读中应能让人感受出你是受感动的。
4、先互相读一下,让同位帮你评一评。
5、交流,品读。
6、教师小结。
㈡、感悟“华侨倍感自豪”的部分
1、激情引入:
讲中国由第一颗***上天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当祖国每一次取得巨大成就,扬眉吐气时,海外的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2、华侨们是怎样欢迎的呢?把有关语句好好读一下,要读出他们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语句。
①、对“雄姿英发”“昂首阔步”等词语学生如果读不出味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知。
②、对人物的语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感知。
㈢、迁移深入
1、离开美国圣迭戈后,又先后访问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俄罗斯,更显中国海军的实力,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读:
【那更是一次使中国海军尽展风采的国际阅兵。在出访俄罗斯参加俄海军成立300周年纪念活动那一天,主人好像有意要考验一下中国海军的舰长———其他国家的舰艇都由拖船帮助靠上码头,留给中国海军的位置是在中间。这就意味着112舰靠码头时既不能靠拖船帮助,也不能有丝毫偏差。届时,动作大一点舰尾靠不到位;操纵偏一点,都会撞上其他舰船。面对多国海军官兵们的目光,王大忠没有丝毫胆怯。他及时、准确地向舰长提供着各种数据,确保舰长下达准确的操纵口令。10分钟后,112舰不偏不倚、干净漂亮地靠在“中国海军”的泊位上。码头上顿时掌声四起。阅兵式上,王大忠以洪亮的口令,指挥“中国海军方阵”豪迈地走向观礼台,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步伐,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俄罗斯当地一些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的醒目标题是:“中国海军真棒!”】
2、学生谈读后感受,教师总结,指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受世界人民的尊重等。
三、作业指导:
1、感知过渡段作用
①、由板书总结课文写的两方面内容,激问: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②、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过渡段,并认识它的作用。
2、指导练习册上有关题目
附板书:
赢得美国的友谊
25、友谊的航程
使华侨振奋自豪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
3.积累名句。
教学重点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现在,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2)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板书:场景细节心理
2.词句段运用。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出示课件3)
①大声朗读这几段文字。
②说说结尾有什么特点。
③请你也写一段结尾吧。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4)师:同学们说得好。这三段文字都是文章的结尾。但是,我们发现,结尾的方式不一样。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然而然地结尾;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情来结尾;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尾方法。
板书:结尾的方法
(2)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话。
②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③思考:这两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6)
生总结,汇报
师:第一段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场景描写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反衬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更能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段场面描写,详细描写了庙会上热闹的景象,重点突出了卖小吃的场面,表现出“我”当时对吃的渴望,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很多文章都会用到场景描写,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来把握场景描写的作用。
(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试着写一写。(出示课件7)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②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8)
师: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由“第”而发出的感慨,点明“第”给我们带来的特殊体验,体现出人生中“第”的重要性。
生自由展示成果。
3.日积月累。
板书:日积月累
这几则名言以“勤俭”为主题,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出示课件9)
(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
(3)谁知道类似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12)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几种结尾方式,知道了场景描写的作用,还学会了写一写自己“第”的独特体验,背诵了有关勤俭的名言,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场景细节心理
结尾的方法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品格。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幕)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避
蔺相如 →→→→→→→→ 廉颇
(顾全大局) 快 知 爽
(不 畏 惧) 迎 错 直
(不计前嫌) 快 就 磊
(既往不咎) 快 改 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从人物形象入手的,因为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小话剧,而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时,我是从这两方面来引导的: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感觉这样的教学策略效果挺好的。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收藏。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丰富语感。学习搜集并整理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并运用资料的能力。初步了解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画面引导学生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创设教学氛围。导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沥青结构。揣摩美点,发挥想像,感受美好,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的收藏,理解布达拉宫无法估量的价值。
重点难点:
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有关布达拉宫的知识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玛布日山上有建筑宏伟的布达拉宫。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神游布达拉宫,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美吧。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2.出示相关图片。(学生观赏)
3.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
4.师:今天我们要走进能给我们带来更美妙的感受课文——《布达拉宫》。(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那么通过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外的收集,你对布达拉宫有那些初步了解呢?(指名说)
二、读文识字
1.师:下面同学们快速打开语文书30课,自主读文,要求:在预习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做到吗?(能)这篇课文出现生字新词特别多,如果你有读不准,或读不通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解决。
2.检查课文
师:刚才大家在下面读的非常认真,现在我想请10位同学分段来朗读这篇课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其他同学认真听辩如果他有读错我们及时帮他正音。
3识字学词
①师:课文我们读流利了,那文里出现的这些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那好我来考考你们,(分组出示)指名读(凹凸蔚蓝清澈吉庆恬静金册金匾隆起砌筑距今金属宗教)
②理解
师:生字新词大家学的快,读的准,那在这些生词里边你有没有不理解的,提出来我们大家帮你解决。预设:恬静:安静,宁静
吉庆:吉祥
金匾:①上面提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
金册:装订好的本子。
宗教:简单的说宗教是一种信仰,它有一定的组织,定期搞一些礼仪或活动,形成一定的文化(例如;建筑,绘画,宗教音乐等)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理解了这些生词,再去读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老师知道你们爱读书,但爱读又要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会读书的人(想)。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出来?
1.生自读课文
2.集体交流
(指明说)
课件出示(布搭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从哪方面介绍布搭拉宫的(外表令人叹为观之,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
理解: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事物好到了极点。
宝物荟萃:宝物,非常珍贵的东西。荟萃,聚集到一起。
3.小结:那布搭拉宫的外表怎样令人叹为观之,它里面又收集着那些珍贵的文物,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布达垃宫,一同在把课文读长读深。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品悟“美景”。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布达拉宫独特而美丽的景致。体会美景需要用心去感悟,作者就从不同的角度用心观察布达拉宫。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2.指明读第2.3自然段。
3.学生研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并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
远看:布达拉宫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
仰望:宫殿层层叠叠。红白相接。错落有致作者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把布达拉宫的结构特点展示了出来,可谓独具匠心”(展示图片)
师:多么别致的布局啊,让我们想像着这美好的景致,美美地读仪读第1,2自然段。
4.师过渡:布达拉宫的景致令人称奇,让人震撼。接下来让我们细细的研读第3-6自然段,在有所触动的语句旁作好批注。
5.学生小组交流感受。
6.集体交流后教师小结:整个宫殿倚山就势布列在山坡之上,面积庞大,墙体风格迥异,白黄红各有象征意义,高高耸立,叹为观止,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让人神往,更让我们领略到佛教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美感,读出意味。
7.学生齐读2-6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体会“价值”。
1.师:令全世界人们赞叹的不仅仅是布达拉宫建筑的雄伟富丽。
(出示图片)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湛蓝澄澈天宇下的布达拉宫,来一起欣赏那令人称奇的文化宝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10自然段。
出示思考题:
(1)“浩瀚的经卷”中“浩瀚”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是“最珍贵”的?
(2)为什么说五世达赖灵塔内珍藏的珍珠是最神奇的?
(3)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小结。
3.学生齐读第7-10自然段,用心体会布达拉宫的“神奇瑰宝”。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悟。
1.师:此时此刻,站在布达拉宫面前,你觉得你看到的布达拉宫的美和你看到的江南水乡,黄土高坡等地的美一样吗?请说说你的感悟。(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为布达拉宫写一则宣传语。
学生写,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后,出示一些范例,学生齐读。
3.师小结
四、选择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话,向人介绍。
板书设计:
布达拉宫
外观------------叹为观止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 包括:片段赏析、扩句与缩句练习、古诗积累、名人事迹介绍、综合性学习等。“语文七色光”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 、 能力训练、而是精选了能够打好学生语文底子的基础性知识、可再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 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爱国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手段:
阅读积累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 明确目标。
2、 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体会句子写作特点的训练
学习要求:练习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 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句式改写
学习要求:先朗读句子,尝试独立改写。
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自读领悟
学习方法:读一读 议一议 背一背 考一考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
学习内容:知识窗
学习要求: 读一读 谈一谈体会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四、课后作业
家乡状况调查如:地域面积、人口、民族、家乡名人等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缩写句子 扩写句子
谁在做什么 根据问题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 (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我的心爱之物》教案
教学内容: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由这一东西产生的联想,能够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爱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会由此而产生联想。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不容易把它写清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组学习了联想的的写作知识,再这次作文中要得到应用。
2、巩固本单元的的写作知识。
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仔细观察写好初稿。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评讲文章。
3、学生分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
2、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1、作文描写的事物。
2、例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块欣赏?那就把你写的文章拿出来吧。
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觉得同学们写得都不错。象刘静、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学尤其突出。但是我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好,有的同学是这样命题的:写自己新爱的一种东西�
(3)没有达到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学们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
师出示要求:
(1)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2)写清特点
(3)写出联想
①师出示学生带来的玩具课件:玩具米老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别大,象两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兴的事等等
……
师导,有个同学根据这个玩具写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课件:《我心爱的米老鼠》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
小组讨论。
师请学生回答,并结合要求具体谈一谈小作者是怎样达到要求的。
生:写清了米老鼠的特点,写出了喜爱之情,联想好等等
师小结:这篇作文为什么写得好?请学生回答。因为这篇作文符合这次作文写作的要求。所以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③师出示课件:《小闹钟》病文
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说说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要求没有?请学生回答。
生答:没有联想,没写清特点等等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发给学生作文材料。
分组修改。把修改的《小闹钟》的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讲给同学们听。
3、师小结:根据刚才的评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生进行修改。
师巡回指导。
生交流修改情况。
4、请同学们谈这次作文的体会。
师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业:继续修改,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