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优秀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六黄晓燕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

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    邮政编码:215300   e-mail: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内容上与老师有了下面的对话:

生:法布尔的父母不好。

师:为什么?

生:法布尔有种爱好,父母应该支持才是。

师:是的,现在好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我们班好多学生不喜欢乐器,父母还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子去学。法布尔的父母真的不可思议。我也这样想。

生:看来法布尔的父母所做的真的不对。

师:真的不对吗?

生:(挠挠头)小昆虫有的很脏,有的有毒,看来他的父母是爱孩子的。

师:是的,法布尔其实是爱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也不会让你们随便玩这些小昆虫的。

生:法布尔的父母难道不能想一些办法让孩子爱昆虫吗?

师: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1823年12月20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1:我明白了,他生在农村,父母肯定认识的字少,不懂得这是孩子的兴趣。

生2:法布尔的父母让他放鸭子,其实是想让家庭富有,只顾玩丢了鸭子也不好。

生3:他父母责骂他,其实是骂他只顾玩,忘记做真正的事。他们不可能知道法布尔玩小虫子也能玩出名堂。

师:我想应该是这样。其实你们可以买买《昆虫记》来看,读一读他的书,在书中你也会发现法布尔的家并不富有,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初中就没有读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父母怎么可能帮助他呢?

师:我是这样猜想的,法布尔在这里写上的父母,其实也是告诉天下有文化的父母一定要重视着孩子的兴趣。你们认为我的这一猜想合理吗?

(学生点着头齐答合理)

生:高老师,你说法布尔恨不恨他的父母?

师:我想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严厉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因为我说的是严厉,不是打骂,同学们思考来思考去,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都很严厉)

师:那你们恨不恨自己的父母?

(同学们齐声说“不恨!”事实上,每个同学在父母严厉训斥的那一刻都有着恨的心理,也许说不服的心理更明白一些,当然除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肯定不会把恨久地留在心里,但被训斥的事应该说在孩子的头脑中还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法布尔写着自己童年的事,写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严厉训斥,不是对父母的恨,而是一种真实记录。在学生回答到这里,我应该把他们引到真实上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看得出同学们非常理解法布尔的父母,当然由此也会理解你的父母的严厉。我读这篇文章,其实也反复思考着法布尔的父母,最终我认为这是法布尔的“真实写法”,这样我们读起来,才能感觉到法布尔的成功是真实的,不是欺骗你们的。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习作。有好多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学习这篇文章中的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着自己的思考。

生1:我要真实记录着我父母对我的每一次严厉。

生2:我爸爸打过我,但我并没有改,还是犯,结果还是打我,把这些事真实记录下来是不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师: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生3:我们每天发生的事都是真实的,把我们真实记下来,就不怕老师布置的日记了。

师:日记其实就是这样写的。我们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这样写的。其实你们看到的世界名著也都是这样写的。

…………

[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重点肯定不在这里,但笔者认为,这决不是节外生枝,决不是无意义的生成,更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东西是十分清楚的,那是让学生认识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认识他那种痴迷的精神,具体学习作者介绍那法布尔痴迷的场景,还有一些美丽的词与句子,这一切我也做了。我为什么在课堂上还要与学生进行着这般对话?这与我的思考有关。因为这一阶段我的头脑中时刻想着父母教育问题,但对课文中的这件事有着不理解的地方,我与身边的老师探讨这件事,慢慢地才理清思路。当然,我也有一种预感,学生在课堂上肯定不会放过这一点,所以就有了上面的对话。也许我的理解有偏差,也许我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特别的自然,特别的精彩,也许把学生引到用“真实”来习作有些牵强,但从学生的反映看,他们是有一些理解,从每位学生的对话投入来看,这种理解显得尤为珍贵,这就是我与学生应该共同感谢这篇文章给予的另外一种收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2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的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句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我上的是第一教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知道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教学中我立求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在整体上,教学中为提高实效,改变按常规“平推”的教学流程,从突破教学重难点出发,科学剪裁,合理地实施教法,落实评议基本功训练,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其二朗读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开始就示课题,读题。请学生说说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引出法布尔,并用自己的话介绍法布尔。再用“课文就给我们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的趣事”,让学生打开课本,初读课文。这样的设计紧紧围绕重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接着让学生按要求读课文,然后检查自学情况。在检查时,我从一组词语入手“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虫居”让学生找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读句子,并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用图出示这优美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因为这段说到有许多小动物跑来跑去,所以顺利成章地引出“文中写到了哪些小动物”,为下面理清课文条理埋下伏笔。接着用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抓哪些小动物的经过呢?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学生在归纳这两件事的时候,可能说不完整,可能段落找不全,我也不急于求成。例如第一件事,法布尔为了捉纺织娘,结果忘记了回家。先让学生用听老师读,想象画面等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举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走入文本,正确流利地朗读。然后我作适当的指引“纺织娘是捉到了,可法布尔却忘记了?”让学生填空,全面地了解第一件事情。再请学生迁移读法,用“再现情境法”朗读第二自然段。整个这件事的教学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找、读、思、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朗读:

“法布尔为了抓小甲虫,遭父母的责骂,但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件事时,要求略有提高,要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件事。此外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先让学生理解“责备“、“责骂”的意思,接着提示学生这是一般的批评吗?学生立刻从“怒气冲冲”、“厉声”感知父母的批评是严厉的。最后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水到渠成。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3

紧扣情感主线,实施组块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坛洮西中心小学 高国华

设计理念:

1,落实主体地位,尊重多元解读。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重视方法引导,培养读书习惯。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提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本节课注意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语言的感悟与训练,运用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走向运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提炼,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核,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品析关键词,把握情线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同学们,平时在你的衣袋里,你都装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但是法布尔的衣袋里却装满了昆虫,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对于昆虫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作引导: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看来同学们第一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也有许多的收获。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联系三个词语前后的内容,好好想一想。(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并引导: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作有了卓越的成就。

二,教学第一板块(2―3自然段):感受着迷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

1,自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教师适当点拨: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等)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自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

(2)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不知是谁在唱歌。练习感情朗读。

3,在读课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了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体会法布尔的着迷。老师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画出了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 .你们能将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吗

4,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评价。(看来你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而且被法布尔的故事深深吸引;说得很完整,从你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你对法布尔的敬佩)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感情,最后,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学得很扎实也很轻松。

三,教学第二板块(4―9自然段):体会迷恋

1,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想先让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提炼出几个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刚才老师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来概括内容,其实还可以从事情发展,人物动作或者是感情变化等方面进行提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9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话说内容,教师适当评价。

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投影: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刚才有同学交流到了这几个词,老师也将它们摘录了下来,你们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了法布尔的 (学生自由交流:法布尔的感情变化)

5,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 请同学们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语句:

(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

▲练习感情朗读。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 (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

▲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经历,体会法布当时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 (刷刷地,很不情愿地)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 (父母的责骂)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教师扮演法布尔,并做出难过的表情;学生扮演父母读出责骂的语气)

(6)练习整体朗读(4―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同学;你俨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了法布尔。)

四,教学第三板块(10自然段):想象痴迷

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

2,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4,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父母反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责骂,但是法布尔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昆虫的世界更加的痴迷。

5,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起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续写一个小故事。

6,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作出评价。

五,小结全文,畅谈启发,升华感情

1,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2,学习了这篇课文,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交流)后人把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称作法布尔精神,同学们的交流让老师倍感欣慰,相信法布尔精神会在你们的身上延续,不久的将来会诞生更多的法布尔。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今天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上一节研讨课,现在的感觉一阵轻松,轻松当然不是来自于自我感觉的良好,而是自己从紧张到平常的一个转变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让我对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

今天的学生应该说是给足了我面子,课后统计了发言的人数,占班级的一半,这是前所未有的。看来我一开始对他们提的要求开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对是错,一节课至少要发言一次,让大家知道你在思考。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到:孩子其实是很听话的,因为这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们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和他们贴近,让他们觉得上语文课很有趣。今天因为有听课的老师,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准备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跟着我走,进入了文本的世界中去。备课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听课记录,汲取别人之精华,搜索了网络上的有关教案,进行参考,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估计精心设计。

今天的课堂没有用多媒体(呵呵,也就是说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是我从来就不认为没有电化教育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现代化的好课(是不是有些张狂?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课好),但是我觉得一堂课要体现一个理念,要有老师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课堂上要认准一个目标,有重点地训练。

我不记得是哪个特级老师说过的(好象是殷特):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在一节课上给学生一个知识点,那么这个老师就很了不起(大意好象是这样的)。你想啊,一个学期有多少的语文课?我们小学六年要上多少的语文课?而我们要让孩子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的方法有多少呢?这样一比,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课堂其实很多时候缺少了一种思考,缺少的是一个目标。课文读过去就算了,字会写就行了,那么除了这些,语文还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呢?一种思想、一个习惯、一种能力……或许还有更多,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训练的,或者说是熏陶更恰当一些吧?

所以,今天我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要会钻进文本,要会咬文嚼字,那么我把重点放在了感悟上面,通过字、词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默读体会、写批注、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内化、朗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当然我还用了自己夸张的表现,用了我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课文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法布尔听见父母的喊了吗?为什么?”孩子说没有听见,因为他研究昆虫聚精会神呢!正确,你很聪明!孩子说听见了,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不回答呢”?学生一想,因为他怕把虫子吓跑了!哎呀,你也很聪明,会想啊!孩子别提有多得意了!(其实,自己看见他们这么投入地钻我的圈套,我更得意啊!)越是聪明的孩子越会往里面跳,而他们越跳进去越会觉得“哎,语文真有趣,怎么怎么说都对啊,怎么说都可以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他们学会说自己的理解而且自圆其说,这也是一种本领。

我觉得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要让学生自己乐于说自己的感受。有文学评论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是一个评论家,我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理解,那么我们就更能够引导他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其实很简单,语文其实很有趣。那么这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让他们少写一些作业也没有关系了,他们喜欢语文、会用语文就可以了,你上课也会觉得轻松了,如果有一天他们说的滔滔不绝,你只有点头的份了,那就是你省心了,你成功了。那这样的课堂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如果说第一堂课是在教给他们方法,那么第二课时我是准备实施演练了,同一课内容,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多说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做到一点:如果学生说不上来我怎么说?

我一直都很崇拜于永正老师的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走遍天下。所以我也学着这样(当然我没有这样的功力啊!)。还记得以前上课师傅郭小磊常常批评我的:“备课从来只备条条框框,上课学生答不上来你怎么办?”所以,现在备课我的大体思路先确定,然后我要准备我的“救场”——如果学生不能反应过来我怎么引导。

所以,随着自己对教材把握是深入,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堂情况的预先估计,冷场的情况逐渐好转了。但是,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就希望学生能掌握的全面,以至于最后有一个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仓促了。

当然,凤凰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都对我的课进行了研讨,大家给予了肯定,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在磨练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成熟!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文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5

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

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

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

(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漂亮,以及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爱;抓住

“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4.品读“放鸭时捉甲虫”。师:他是怎么捉到这只甲虫的?

(抓住“扑过去、捉住、包上”等

动词,体会法布尔捉虫子时动作的熟练,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甲虫?出示“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

语、句子进行品析,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词析句不能只停留在“读懂了什么”上,要能够围绕阅读的主旨,联系全文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读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5、体会“典型事例”的作用。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与痴迷的呢?快速浏览第2-10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

师:是的,要突出人物特点,就得通过具体而又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正因如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出示并朗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由“题”知人

1.师:只有着迷、热爱,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吗?他的衣袋里除了“热爱”,你觉得还有什么?默读体会,再讲一讲。

(课件出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

(指名读父亲的话: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师:可是父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件出示: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母亲又是怎么批评他的呢?(指名读母亲的话: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2.生齐读: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这一句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对梦想执著追求,坚持到底。师板书:执著追求。)

3.师:是的,法布尔凭着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和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科学性、文学性兼备的十卷巨著——《昆虫记》。此时,法布尔的故事一定让你想起一些成语、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生说。)

设计意图:“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运用机会,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

四、解“题”之妙

再次出示法布尔塑像: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来,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现在你读懂了这位雕塑家的意图了吗?(生说。)

设计意图:课题的妙处与雕塑家设计的妙处是一致的。很显然,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答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好在哪里时,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而让学生先猜猜雕塑家这一创新设计的意图,学生不仅参与性高,而且比较容易读懂其中的原因。这样,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浑然一体,层层深入,实现了从理解含义到领悟写法的升华。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6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昂溪纺厉垃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笼罩穿梭蠕虫闪烁厉声兴致勃勃

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列举事例走进科学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读一读课外资料。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板书:1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