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优秀3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这里是整理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篇1

教    师王英学    科语文执教班级五(6)  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第   课时教学课型开发型教学时间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教学难点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课前准备: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    月    日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教学过程: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二、阅读理解: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三、了解特点: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四、写演讲稿: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    工:组    长:----------  调查统计:-----------     ------------           观察记录:-----------     ------------ 走访家长:-----------     -------------           研究报告执笔:------------ 时    间:----月----日前完成调查,----月----日完成研究报告。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八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教学过程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四、补充搜集资料: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五、课外活动: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教学过程: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教学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教学过程: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课前准备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教学过程: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二、评价研究成果: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1、自由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篇2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看拼音,补写下列成语

yōng kān shu fén

中(庸)之道 不(刊)之论 部(署)周密 玉石俱(焚)

jié nu ni feng

万(劫)不复 (奴)颜婢膝 大(逆)不道 (烽)火三月

2,填写下列表格,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

项目

年代

传递的信息量

信息多样性

传递速度

传递的条件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现代

电报,电话

当代

计算机网络

3,在阅读材料中,作者运用了一些古代的文献或诗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你知道吗

a,"烽火戏诸侯"选自《史记》,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

b,"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出自晋代陆凯的《赠范晔》.作者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

c,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战争中击败了波斯。希腊英雄菲迪皮茨跑了40公里又200米,把胜利的消息传到了雅典。1896年,雅典人为了纪念英雄菲迪皮茨的壮举,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的这个竞赛项目。1920年,经过仔细测定,最终把马拉松赛跑距离改为40公里又195米。于是,菲迪皮茨的名字和马拉松赛跑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地留存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一句著名的格言,作者引用这句格言,是为了说明:

二,基本能力部分

1,在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a,关于调查的主题

请你按照下面提供的范例,也试着写出自己调查的主题。

调查主题名称

调查主题的意义

调查这个主题的有利条件分析

调查中的关键问题设计

我的同学在某星期天获得信息的途径

通过调查,得出同学在某星期天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和同学熟悉

例如:在某星期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b,关于讨论或辩论的主题

请你按照下面提供的范例,也试着写出自己讨论或辩论的主题。

讨论或辩论的主题名称

主题的意义

确立这个主题的有利条件分析

确立这个主题讨论设计

读书的好处与坏处

通过讨论或辩论。明确读书要读好书,要活读书等

同学们都有读书的经历

例如:读什么书带来的收获最大 读书有坏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c,关于信息改变生活的主题

请你按照下面提供的范例,也试着写出的信息改变生活主题。

信息改变生活的主题名称

主题的意义

确立这个主题的有利条件分析

确立这个主题讨论设计

流言蜚语的对人的影响

通过探究这个主题。了解流言蜚语的对人的具体影响

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

例如:你受到过流言蜚语的伤害吗

网络在生活中的运用

了解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

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

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

2,在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主题后,设计好自己的活动计划。

a,下面是活动计划的基本样式。请试着填写自己的"小组活动计划".其中有些项目,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实际情况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工: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活动成功的关键是小组合作的成效。小组合作的成效取决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因此,对小组中人的认识非常关键。下面是有关认识小组成员的一些练习。请根据范例试着填写。

小组成员姓名

特长

性格

收集信息的条件

整理信息的条件

成果展示的条件

张三

字写得很好,有表演才能

外向,活泼

家里有电脑,可上网

概括能力强

有表演才能

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个关键。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训练和记录材料。

资料收集。请你在收集资料前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目

收集资料途径

收集资料的方式

资料的样式

内容

图书馆/上网/

阅读/采访/

文字/声音/

整理资料。请你对整理资料面临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

现象

所找资料,集中在一方面。比如,图片类材料多,文字材料少。

资料中只有一部分对自己有用。

虽然资料内容很符合要求,但文字量大。

整理资料时的做法

二,相关参考材料(略)

利用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基础知识部分

比较下面的汉字,然后组词。

毒( ) 氧( ) 刑( ) 郭( ) 赐( )

霉( ) 氢( ) 型( ) 廓( ) 锡( )

拇( ) 氤( ) 形( ) 淳( ) 惕( )

对研究报告发现。

课文中的两个研究报告,具有什么共同点,把你们的发现情况记录下来。

项目

报告的名称

报告的形式

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语言

我的发现

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所研究的问题

理解两个调查报告内容。

a,《奇怪的东南风》得出的结论是:

b,《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得出了三条结论:

二,基础能力部分

1,写研究报告,最主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研究什么 那么,怎样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呢

以下是一些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的提示,在你喜欢的提示后打上"√"

内容

对研究的问题很感兴趣

所研究的问题很有科学意义

所研究的问题很明确

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可能性

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我的态度

2,写研究报告,要学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得出结论。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试着写出它的结论。

材料1,

我倒了一杯清水,然后就向妈妈要了一点儿盐。然后,用汤勺把盐拌均匀,再把鸡蛋放进水里去。这时,鸡蛋还沉在杯底。于是,我又往里放进一些盐,再用勺轻轻搅拌,哇,鸡蛋慢慢往上升,浮起来了。

阅读这段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资料2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

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就会微积分,被认为神童。进了安徽科技大学,他不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高中文化补习班,却只身到图书馆看他的微积分,一个月就声称已学完。平时,学生们去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很快一落千丈。无奈,老师只得让他休学。休学一年,上学后一个时期故态复萌,他狂妄的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经常拿***在校园里"巡猎".最后学校只得让他退学。退学后当上了油漆工,从此钱某结束了"神童"的生涯。

阅读这段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三,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a,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b,我的研究报告(简单概述)

标题:

前言部分:

具体研究事实:

我的研究结论: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篇3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课时)

3、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

⑴ 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⑵ 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其中⑴适合城乡各类学校,⑵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3~4课时)

4、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研究报告的主题。 (2课时)

5、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3课时)

6、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应当结合起来进行。

“调查家人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比较适合小组活动,“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学写研究报告”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结合的活动。

二、实施要点

1、了解信息传递的途径: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要对网络有初步的感受。

指导学生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4篇文章。《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3篇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毕竟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后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中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回顾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这些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同时,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网上呼救》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还要让学生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缺乏设备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和网络,如,到本地中学的计算机教室上课,参观本乡镇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可以用电视、vcd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脑和网络的作用,并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本次活动不能只得出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如,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通过统计认识自己家信息的来源与渠道以哪些为主。在学生个人调查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小组或全班的统计和分析。

3、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讨论或辩论:

讨论或辩论应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例如,有的学生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直看到睡觉;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潦草……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拟定几个讨论的题目,如,“看电视的利与弊”“玩网络游戏好不好”“媒体信息的真假是非”。如果准备举行辩论,还要精心拟好辩论题,辩论题要求概念清晰,表达明确,没有歧义,一般用“是/不是”“应该/不应该”“有利/不利”“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等这些词语作为正方和反方的辩题,比如,“小学生上网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网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辩题,组成学习小组去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把握自己》,做好讨论或辩论的准备。在讨论或辩论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防止“走极端”。如,《把握自己》中“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就说得比较全面。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做好组织工作。讨论或辩论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主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不宜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下简单的结论或作强制的规定,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也可以留待以后讨论。

4、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这是一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但是,小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只要研究课题选择适当,小学生也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且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项活动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活动。活动中有几个环节特别需要教师指导:

⑴ 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两篇研究报告在做法和写法上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了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重点应该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阅读《奇怪的东南风》,侧重于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作者的做法是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然后请教医生,终于弄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侧重于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个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每个部分都很清晰,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从这个研究报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教学中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

⑵ 选择课题和分组:

研究报告的课题可以在教材提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课题。课题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浅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无当,力不能及,像“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二是通过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等方面作研究课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研究课题,如,“究竟有没有ufo”“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学生有兴趣并有搜集这些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给予支持,尽管有些研究一时不可能有结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分组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分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协商确定研究课题;二是先提出一批研究课题,再由对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这两种做法可以变通、结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道合。

⑶ 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教师要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避免学生进行大量的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把这几种搜集资料方法的适用性作个比较:

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真实费时多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调查、访问比较真实可信工作量大小范围调查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需要较多资料时利用网络搜索速度快,信息量大需要设备需要大量资料时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应该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资料处理是一个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继续搜集和积累的过程。一面阅读资料,去芜存菁,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在观点形成的过程中会需要更多的资料,继续搜集资料,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对资料的处理作比较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浏览和筛选材料,筛选的标准是:

① 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 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③ 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⑷ 撰写研究报告:

可以仿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成四个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明确,方法恰当,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结论清楚 (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研究报告可以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小组合作的成果。

5、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布置一次展览,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最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一种。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

⑴ 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

⑵ 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⑶ 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⑷ 听众对汇报作评价。通过这些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共享学习成果。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参与的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或个人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被访人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同学和教师都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采用等级或星级评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