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仅供借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 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请看默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按什么顺序写三件事的,这三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开拓发展)

②“居然”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①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②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2层)

第一层:3-11;

第二层:12-15;

②交流父亲的话。(真会理解)

③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④出示课件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这段话中提到了爱慕之心,是“爱慕之心”?(因喜欢、敬重而愿意接近)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⑥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课件图片)

⑦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元华)

过渡:我们接着再来交流父亲说的话。

①学生交流。

②示父亲说的话。(12自然段),学生齐读。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毛病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件出示)

④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⑤理解“我”说的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习“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三、完成“阅读”。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描写云南风景名胜的文章《大理三塔》,齐读阅读要求。

2、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汇报。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收集资料。

课前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小组交流,丰富积累,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际,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拟:模仿导游介绍景点。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里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同学评议。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再去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写一处景物的组成一组,观察交流。

(2)师参与每一组中去观察交流指导,引导想像:这些景物能让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交流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介绍佳句。

2、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

二、明确评改要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把文章改好吗?

2、回忆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我们在习作修改时重点该注意哪几点?

(1)按一定顺序。

(2)内容具体。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讲评例文。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小组再次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五、生随意找自己信任的同学交流修改。

六、誊抄习作。

五、教学后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书设计: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 白雪( )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显得亲切自然。文章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灵活,利于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爬山虎的资料。

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说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比较句子;

第1组

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

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有感情读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

让学生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a.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b.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c.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d.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b.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理解。)

c.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练习朗读。解决问题麓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愿意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d.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