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3、例4,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准确地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准备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试着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3。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表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从例3的学习中,你知道( )和( )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填写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
4.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4。思考: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下面画一画)
5.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6.在直线上用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三、自主应用
1.电梯上升15米记作+15米,下降10米记作( )米,-20米表示电梯( )米。
2.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下车3人记作-3人,上车4人记作( )人,-5人表示( )人。
3.知识竞赛抢答的评分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应记作( )分。王明答对12题,答错3题,他得了( )分。
四、自主质疑
�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3 3 2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3 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色子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 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4、我们知道,类似的游戏方式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课堂。教师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
1、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游戏,出示课件游戏规则:如果掷出4,则女生赢。如果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平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1、2、3、5、6占5种情况都是男生赢。)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平?
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游戏,如果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是2、3、4、10、11、12,则蓝队赢。如果点数和是5、6、7、8、9则红队赢。现在�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5、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流掷色子,每人掷5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课件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观察柱形图你能发现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6、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继续掷色子。请来我们的神奇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课件。
三、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1、实验结果红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与我们猜想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呢?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数字的次数比较多?(生以某一个点数和为例说明)掷出几的可能性?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2、提示同学先思考,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情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醒:点数和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1、出示课件,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情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情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情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1、刚才观察柱形图,掷出几的可能性》?现在我来掷两个色子,请大家猜一猜我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只有一次机会。掷出7的可能性大,就一定掷出7吗?
提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课件出示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 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 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 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 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5或9 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准备
1.找一只温度计,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内容与家长交流;或上网搜索,了解有关温度计知识。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1页的例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下面写一写)
2.阅读课本第2页的例2。思考:怎样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3.想一想:气温在( )时候用正数表示,在( )时候用负数表示,气温的正和负是以( )为分界点的。海拔高度呢?
三、自主质疑
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普通记法和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3、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他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比赛?动物王国要举行各种比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蜘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B: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C:谁爬得快?
【设计意图:创设动物王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汇报。
2、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4、商重复出现的数字与余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联系吗?如果有,有什么联系?
大家先独立思考。【学生先独立思考半分钟】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半分钟讨论】
师:咱们先看它【手指着第一个算式和竖式】,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两个学生说】
生1: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学生表达上可能不清楚,或指向不明,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引导】师:那这边呢?【手指着第一个算式和竖式】【一个学生说】
生2:余数中的数字6和5循环,所以商中的数字5和4循环
师:看来正是由于计算过程中余数的不断循环导致我们的商中小数部分的某些数字也在不断循环。
师:嗯,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师: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
生: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
4、介绍写法
师:既然我们都算出来了,可是该怎么写上去呢?能一直写下去吗?生:不能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可以用省略号代替,表示无限【师在横式后面板书:24.333…】
师:那这个商应该怎样写呢?像这样吗?【板书:0.854…】生:不可以,这样就不知道哪些数字在循环。师:所以循环的数字我们至少要写两次。【再在原来那里添上54】【引导规范书写,循环的数字至少应该写两次】
5、循环小数的读法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写好了,有谁愿意来尝试读一读这个算式。生:24.3333333…
师:其实应该这样读二十四点三,三循环【请两个学生读】
师:你会读了吗?能把第二个算式读给你同桌听听吗?
师:谁来尝试读给全班同学听。生:零点八五四,五四循环
师:通过我们刚才准确的计算,我们知道谁爬的快些吗?【蜘蛛要爬得快一些。】
6、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有时候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
7、循环小数的简记
师:其实啊,循环小数除了这种表示方法【手指着】,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请你自己认真仔细的阅读。
8、总结循环小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学到了像24.333…,0.85454…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出示课件】那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呢?
师:请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分享【同桌讨论,全班分享】 【板书小数部分】
9、小结:通过观察这两个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循环小数”。【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那你能迅速通过第一关的考验吗?
(一)第一关:“超级小神算”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1÷2= 1÷3 = 1÷5= 1÷7 =
(二)第二关: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三)第三关: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141 5926 5358…是循环小数。()
2、 0.282828是循环小数。()
3、 9.0526526…是循环小数。()接下去一位是()。
(四)第四关:刚才我们观看了动物们爬比赛,海里的动物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呢!出示:
1、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第五关拓展:
1、
2.8.236236 …小数部分第8位上是数字几?第50位上是数字几?四、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除得尽吗(循环小数)
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
73÷3=24.333···(米)9.4÷11=0.85454···(米)
《除得尽吗》教学反思:
《除得尽吗》是新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中的一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循环小数。为了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并求出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个情境贯穿始终,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思如下:
优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新课标倡导: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手、动脑从生活中感知体会理解,更有利于学习的学习。我以学生熟悉的比赛引人,结合书中的情境,创设了两只小昆虫在网上晒自己的爬行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以比赛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开课你喜欢看比赛吗?设疑引入,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比赛?动物王国要举行各种比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自主交流。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教研专题。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这节课我没有直接呈现教材的情境图,而是让学生在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整叙述之后,提供时间列式,学生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在提供时间尝试计算,计算中发现规律。
3.本节课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时教师及时引导,也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注重训练学生讲题,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整节课也体现了我本学期我的研究课题,教会学生提问,可以说一举多得。
⒋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本节课我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认真审题及书写要规范等多方面的习惯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书写姿势,相信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⒌练习设计形式比较多样,由易到难,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
⒈这节课预设不到位,没有备好学生,估计不足。
⒉课堂上教师有反馈,由于时间有限,有点着急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的不够,反馈做得不是很到位。
3、由于重视学生讲题,导致练习没有完成。
改进:
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⒉用心研究教材,教法,充分挖掘教材的情境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好学生,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⒊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成绩。
⒋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关注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⒌关注学困生,课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做好个别辅导。
内容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式”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3题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已掌握小数的意义,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垫定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并为互助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思,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策略:
1、 教师只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平台。
2、 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方案所要体现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 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应的学习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开路”
在班级博客上,开辟栏目“预习导航”,下设自学提纲:
1、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2、说一说4.75这个小数的意义,并说一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3、这是我们三年级学的小数计算题,你会列竖式计算吗?相信你一定行!
5.2+3.4= 5.2-3.4=
4、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有疑问吗?把你的疑问发表在“质疑问难”日志里。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刚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预习、自学提供了认知的基础,相信学生也有这个预习的能力。教师事先通过班级博客及学生的回帖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预案,并适时对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夯实旧知、了解新知,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而进入课中学习。)
二、课中:“研习筑路”
(一)找准起点,导入新知。
教师打开班级博客,点击学生提出的疑问。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愿在结束这节课时,问题的主人都能收到满意的答案。
(二)展开活动,研创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击相对应的问题。)
3、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列式,教师有意识的板书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3.4-2.65
4、师:观察这些算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揭题: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问题从学生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根据主题图提问,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就为学生对于接下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因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
5、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组员的计算方法及为什么这样算得理由,教师巡视,看是否有竖式错误的,及时将错例收集,等会儿全班一起“诊断病因”。
(3)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列的竖式,并说一说他们组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及阐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解题方案。(可以从小数的意义方面加以解释为什么数位对齐;或者还可以是用元角分的知识加以解释数位对齐)
(4)如果其他学习小组还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做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习及在班级博客中与大家的交流,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是迫不及待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的,教师就适应这些学生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平台 而且学生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儿童化,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5)教师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
(6)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请允许我对你们提几个问题,能接受挑战吗?
A,这样列竖式可以吗?说说你的高见(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到的错例,可能是数位不对齐的,而是末尾对齐的;也可能是结果中没有点小数点的;还或者是竖式中没有写加号的等等)
B、和是8.15,百分位上的5是怎么得来的?(不是把4.75百分位上的5落下来的,而是4.75百分位上的5与3.4百分位上的0相加得来的。)
追问:3.4百分位上添0的依据。(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B、�
再次强调:1、数位对齐,2、从低位加起。
温馨提醒:别忘了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7)教师规范的书写整个计算过程,边述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即使学生的讲解都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教师的示范还是不能缺少的,规范的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
(8)师: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完成了一次挑战,有信心和能力接受接下来的挑战吗?
6、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还有困难可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
(2)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他们组解决方案,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意见。
(3)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边说边板书规范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再次形成正确的认识。
7、探讨“试一试”
(1)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独立计算。
(2)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说说化简后的结果和化简的依据。
(设计意图:在4.75+3.4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点考虑,后面3个练习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加以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8、总结和归纳
师:大家通过合作探索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恭喜你们。在这段探索的历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组交流,再整体交流。
(设计意图: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算法逐步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练习,运用知识
把练习题设计成“砸金蛋”的游戏活动,每个金蛋藏着不同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教材第48练一练第1题
(练习目的:(1)整数与小数相加,特别注意数位对齐(2)注意连续进位;(3)明确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层次二:(1)精灵诊所(即错例分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或者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例。
练习要求:学生具体说明每一个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2)温馨提醒(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点)
(设计意图:学生好多都在玩奥比岛或摩尔庄园,精灵就是他们的宠物,它们很熟悉,很亲切,这样为枯燥的计算添加活跃因子)
层次三:口算,即练习八第1 题。
练习要求:当学生基本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算式。同时请口算既对又快的学生介绍口算的经验。
层次四:解决实际问题,即练习八弟3题
练习要求:(1)请学生读图,了解图上信息(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题策略,优化方法。
层次五:“挑战极限”。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3 43 564
□802 □ 52 □26
1102 482 304
练习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寻求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帮助,然后交流解题策略和方法。
(设计意图: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练习没有新的呈现方式,学生是难以有积极性的。基于这点考虑,我把所有的练习按练习的层次以砸金蛋的方式呈现。学生说要砸几号金蛋,教师有意识的按练习难易层次砸蛋,展开练习活动,给课堂掀起又一次教学活动的高潮)
(四)解答疑问。
打开博客页面,出示学生预习疑问,可以解答的逐一解答,还不能解答的课后上班级博客继续交流、探讨。
三、课后:“实习养路”
师:别忘了这两位孤独的使者:3.4+2.65 3.4-2.65
师:你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把你的计算方法上传至班级博客,并简单写上你的解题感受,说说与课堂中的练习题的异同点。我对你们十分有信心,期待在博客中的相会与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性的实习活动,增智培能,开阔视野。又涉及学生体悟生活、复习旧知、自学新知等下一节新课前的活动,开始新一轮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列竖式) 3.4-2.65
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课中,教材创设了蜘蛛和蜗牛两动物爬得快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它们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循环小数。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你知道吗”中呈现的。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生做拍手游戏
师: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下面请跟我一起拍手(先拍一下手,再拍两下手)。
2、你能接着画下去吗?
(出示:△△○△△○△△○△?????)
师:你知道下一个将画什么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我发现上面的是2个△1○个依次出现,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游戏的形式。在缓和学习气氛的同时初步感受什么是依次,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循环小数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蜘蛛3分钟爬行73千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千米,它们谁爬行得快?
师:如何可以知道它们谁爬行得快?怎样列式?
生1:可以比较它们的速度。
生2: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来计算,蜗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来计算。
2、解决问题
⑴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算式进行计算。
⑵边做边思考:
①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问题?
②这两道题里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
③你们如何表示这样的商?
3、汇报交流
⑴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11:我们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73÷3的余数始终是1,商始终是3。
生2:那你们这道题的商的横式是怎么写的?
生1:73÷3=24.33…。
生2:为什么写省略号?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应写几个?
生1:写省略号表示除不尽;重复数字我
(生依次汇报)
⑵认识循环小数
师:观察这两个商,想一想:这两道题和我们前面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生1:前面的计算题都能算得完,这两道题除不尽。
生2:这两道题的商中有数字依次重复出现。
师:像24.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谁能说一说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
(生说,师板书:依次、不断、重复。)
(设计意图:以计算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对“除不尽”、“商中的小数部分有些数字重复出现”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
4、举例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你能说出一个循环小数吗?
生1:0.11…
生2:8.1212…
生3:5.4444
生4:这个不是循环小数,它到第四个4后就没有了。
生5:9.52765276…
生6:这个数的小数部分有4个数字重复出现也是循环小数吗?
……
师: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小数部分分别从哪一位开始有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发现:循环小数中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同学们在自己举例中,不断交流、争辩,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完善,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课堂中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基于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循环小数的例子,并就所举的例子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更清晰、完善的认识循环小数。)
5、自学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法。
学生看书第16页的“你知道吗”,自学循环节及小数的简便写法。
6、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师:对于循环小数我们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24.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24.33,0.8548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854…≈0.85。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知道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慢,蜘蛛快。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10÷9、2÷4、14.2÷11、0.4÷9、1÷7、5÷6
3、猎豹是动物中的短跑冠军,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照这样的速度它平均每分钟能奔跑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本质特征的理解和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那些认识?
五、布置作业:
第16页的2、3题。
六、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像24.33…、1.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
24.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24.33
0.8548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854…≈0.85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300-120+25×4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
计算300-(120+25×4)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第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做练习十一第7题。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整理条件和问题,在小组里讨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不同的解题方法。
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的依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小数。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
(进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做P110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