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语言教学教案大班反思【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
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材料、绘画工具等。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
二、打开幼儿用书观察。
提问: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
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真让人纳闷。
三、倾听故事《颠倒世界》。
1、播放故事录音《颠倒世界》
提问: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四、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情吗?
五、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六、绘画:颠倒世界
1、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不必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
2、你讲我猜。引导幼儿猜测同伴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活动设计背景
诗歌《太阳和月亮》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形式简单,语言多重复易于小班幼儿理解,记忆。为了让幼儿理解“太阳出来了”与“……醒来了”、“月亮出来了”与“……睡着了”的关系,我设计运用两段不同性质(热闹、宁静)的音乐来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热闹”与“静悄悄”,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让幼儿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及白天与黑夜的不同。为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创编,设计了让幼儿带上胸饰和头饰进行诗歌表演的形式,以摆脱创编的单调、枯燥。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掌握诗歌对比的写法。
活动难点:尝试简单的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课件。
2、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四)感受音乐的性质,体验白天的热闹和黑夜的静悄悄。
⒈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白天,很热闹的;一段是黑夜,静悄悄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⒉听音乐:《欢乐颂》和《摇呀摇》
提问: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⒊小结:第一段音乐好象许多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出来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游戏。热热闹闹的,是白天。第二段音乐好象小朋友、小动物都睡着了,静悄悄的,是黑夜。
㈤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欢乐颂》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摇呀摇》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延伸:
用《太阳和月亮》的格式创编诗歌。
附: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树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草睡着了,
小花睡着了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本节课准备充分,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只是在幼儿创编表演时,教师应该提供动物、植物、人物的卡片,这样创编的诗歌更接近原诗歌的结构,使幼儿的思路更广阔。幼儿在学习朗诵诗歌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诵白天和黑夜,让幼儿充分表达出白天与黑夜的不同,感受朗诵诗歌时应该注意运用语言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活动目标:
1、能按图片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并讲出故事的发展过程。
3、学习掌握猴子的基本动作,喜欢模仿猴子表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4、认真倾听音乐,能随音乐变化进行表演,与同伴友好合作,在舞蹈中能用表情,眼神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老爷爷,猴子头饰若干,音乐磁带,贴绒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图1、图2、图3,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片,提问:
(1)老爷爷去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2)老爷爷怎么说,怎么做的,小猴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真着急,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你能不能帮老爷爷 想个办法。
3、选择幼儿办法中一种进行完整地讲述。
4、(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第4幢画面,能帮老爷爷想出不同的方法来
(2)请部份讲述故事,提醒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5、活动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大胆讲述大胆想象的幼儿。
活动延伸:
舞蹈:“猴子学样舞”
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前一节活动的故事,与一位一起表演,猴子学样舞。
2、(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提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猴子学样提醒幼儿认真倾听音乐。
3、(1)幼儿学习猴子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
(2)老师作老爷爷,小朋友作小猴子,幼儿集体表演,猴子学样舞
(3)幼儿分组表演,提醒幼儿表演前商讨好谁当老爷爷,谁当小猴子
(4)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模仿猴子的动作
4、(1)活动结束,教师评价,表扬认真表演合作的幼儿
(2)讨论:这个舞蹈还可以怎样表演,更有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材简解:
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然而虽然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理解"我"就是"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设计这个课题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比较,由外及内地发现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及兴趣爱好的异同,从而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目标预设:
1、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积极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及兴趣爱好的异同,从而充分了解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重点:
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难点:
在实践体验中,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设计思路:
1、内容源于生活选材主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老师在平时对幼儿的交流、喜好的关爱中,了解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抓住幼儿所关心的热点,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2、环节循序渐进活动的环节安排是从外观到思想、情感的层层递进,在理解不一样的外形特征,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动作、不一样的喜好的顺序过程中帮助幼儿整合已有的经验,表达现有的经验,并为获取以后表现个性能力的内部独特性提供了基础,追随幼儿的兴趣,不断创造、探索、感知的平台,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学过程:
一、不一样的外形特征组织幼儿观察人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二楼的多功能厅有一面大镜子可以看到大家上课的样子, 现在我们就到镜子前照一照,看一看,我们每个人有什么不一样?
二、不一样的声音
1、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同时藏在屏风的后面,每次都由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一句话,小朋友就要猜出他是谁。
2、每个幼儿说一句不一样的话。
师: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说一句不一样的话,最好是能把话说得完整又优美,这句话能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又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并且老师要把你们说的话录音,大家可要想好一点哟。
三、不一样的动作1、静态动作师:我们都知道人的的身体有很多部位:比如手、脚、腰、头部,请小朋友分别用手、脚、腰、头做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看谁做得最逗人。
2、动态动作师:刚刚我们做的是静态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移动的动作,比比看谁的办法多、动作美。
四、不一样的喜好
1、说说自己的喜好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人不一样的外形特征,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动作,小朋友想想看人还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喜好,或者说最喜欢的事或物。
(每一位幼儿都为有自己的喜好而骄傲)
2、了解老师的喜好师:有谁知道老师的喜好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说对了,你们都太了解老师了,其实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延伸:
幼儿与老师互相留影纪念师:一转眼小朋友都快大班毕业了,老师太舍不得你们了,现在老师最大的喜好就是与你们合影,小朋友可以做你最喜欢的表情、动作,老师非常愿意与独一无二的你作纪念。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的:
1、学习故事,了解情节,明确动物分房子的要求,通过给动物分房。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力。
2、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准备:木偶表演、幻灯片、人手一套分房图片、固体胶、一幼儿表演虎王
过程:
一、创设情景,由虎王入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哟,谁到我们班上来了,是虎王,虎王,你到我们班上来有什么事吗?
虎王:嗨,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二栋楼房,一栋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栋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只好请你们小朋友来帮忙,想请你们帮我想出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想办法吗?
师:小朋友都愿意帮虎王想办法,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有哪六个动物参加分房,它们向虎王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分房子》。
看完后提问:有哪六个动物参加分房的?(个别回答)
师:它们向虎王提出了许多要求,老师听清楚了,讲给你们听听,看我讲得对不对,不对的地方请小朋友帮助我,好吗?
三、老师边操作幻灯,边讲述动物提的要求,加深对主要内容的印象。
四、边提问边操作幻灯,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
提问:
1、 首先是谁提出的要求?老鼠提了什么要求?
从老鼠年轻、灵活,上下楼梯很方便这句放你认为老鼠适合住几楼?
从老鼠提的另一个要求不愿和猫住在一起,猫听了怎样骂老鼠的?猫和老鼠都不愿住在一起,现在老鼠住在红颜色的房子里了,那猫应该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
2、 老鼠和猫提完后,是谁提的要求?大象提了什么要求?从大象很重会把楼房压垮的这句话中,你认为大象住几楼合适?但是大象也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起,你们想想大象住什么样的房子合适呢?(集体扮演大象,学大象的语言)学说句子。
3、 公鸡提了什么要求?
如果公鸡住在红房子里,那狐狸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
4、 最后一个是谁提出的要求?乌龟提了什么要求?
从乌龟说的话里你认为乌龟住在几楼比较合适?
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想动物提的要求,使幼儿形成完整的印象。
六、幼儿动手分房子,向虎王汇报分房结果。
1、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动手分房
2、 互相交流分房结果
3、 讲评分房结果
4、 向虎王汇报分房结果,鼓励幼儿提出各种合理的分房方案
七、结束:小朋友帮虎王想出了合理的分房办法,虎五高兴得和幼儿一起跳舞,然后虎王去森林给动物们分房子。幼儿送虎王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仔细听辨录音的声音,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激发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叫声。
2.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又快又好地说动物,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已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并对部分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有一些了解。
2.物质准备 录音机、录有动物声音的磁带,各种动物名称字卡、叫声字卡若干,动物头饰、拼图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讲述:这是谁的声音?
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辨别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动物发出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有不同说法的幼儿)
(二)游戏 找动物。
指导:再请幼儿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动物声音请幼儿随意拿动物名称字卡或叫声字卡到活动室周围找相应的动物图贴上,边贴边能大胆、流利地讲述。如:这是小鸡叽叽叽,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咕咕叫的是白鸽,白鸽的毛雪白雪白的。(激发幼儿根据动物声音、外形特征等进行描述,表扬说得快、说得多、说得与众不同的幼儿)
(三)发散性思维讲述 森林里的动物。
指导:请幼儿说说森林里还有那些动物,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叫的,它们的外形、叫声会给人怎样的感觉。(鼓励幼儿说得越多越好,说的范围越广越好)
(四)创编讲述活动 森林里的动物怎么啦?
指导:让幼儿重点听几种动物的叫声,然后根据动物的叫声、形象特征、活动特征来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创编故事。如:森林里有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出来了,它慢悠悠地边走边看,正在找食物呢。忽然,它昂头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原来它看见了一只兔子。(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讲述的情节离奇、丰富的幼儿)
(五)表演活动 动物联欢会。
指导:
1.请幼儿听音乐进行大胆想像,用身体语言来表演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
2.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自由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借助了孩子们所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受音乐旋律的美。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学会安静认真地倾听,并能在欣赏过程中想象音乐形象,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有效的强化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并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大胆用肢体表现音乐形象。整个活动都以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串成一条主线,孩子们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很自然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2、学说绕口令,练习发清“板凳”、“扁担”、“绑在”等词语。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绕口令内容。
4、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说绕口令。
2、难点:能快速、清楚的朗诵绕口令。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自制的板凳和扁担,板凳和扁担的小图片放进椅套内,课件,小椅子两把为一组,响板。
2、知识准备:知道板凳宽了坐的人就多。
活动流程:
1、热身游戏数蛋数灯。
2、借助玩具了解用处。
3、我说你做趣味练习。
4、两人一对自主学习。
5、利用动画突破难点。
6、激发兴趣反复练习。
7、以小见大感悟道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点数鸡蛋和台灯。(一个蛋、两个蛋……,一盏灯、两盏灯……)
2、展示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板凳和扁担,了解用处。
问:这是谁做的?用什么材料做的?(肯定幼儿真会动脑筋、手也巧。)
问:板凳有什么用处?(可以一物多用,踩时注意安全。)什么样的板凳坐的人多呢?(宽的板凳)
问:扁担有什么用处?(那么小就知道帮着家里干活了,真懂事啊!)
二、展开
1、游戏《我说你做》。
玩法:先请两人上前示范,再请全体幼儿两两一组边游戏边练习,最后请两人上前展示(越说越快,增加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比较板凳和扁担。
(1)问:两个小朋友比一比,板凳和扁担在长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学说: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2)两人互相练习,你说上句,我说下句,然后交换。
(3)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3、观看课件,发现扁担和板凳之间的故事。
(1)问: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说: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2)集体练习后,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4、欣赏教师的示范朗诵,了解什么叫绕口令。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段叫绕口令,绕口令是把一些绕口的词放在一起快速的一口气说完,很有意思很有趣。但是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去试着说说板凳宽的这个绕口令,一边练习一边就能找到答案了。
5、激发幼儿兴趣,合作练习大胆展示。
(1)伴随rap节奏进行练习,增加说的乐趣。逐渐加快速度增加难度挑战,激发男、女小朋友比赛的愿望和热情。
(2)问: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
小结:下功夫、不放弃,功到自然成。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肯定能成功。
三、结束
1、全体幼儿上前给客人老师展示。
附:绕口令《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活动反思:
绕口令在我们班级之前上过一次,小朋友都尤为的感兴趣,课后也经常找老师比赛,一起比比看谁说的速度快又清楚。针对小朋友的兴趣以及年龄段的特点,我选择了《板凳和扁担》这节课,此首绕口令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只有两个词比较拗口,而且也比较简单,念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性,幼儿的兴趣很大。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这为最后的比赛环节奠定了基础。活动中我给小朋友们出示的板凳和扁担,生动形象,这样就比我为小朋友们准备的一边是汉字,一边是图示就更加易懂。而且朗诵的时候不用两边看。活动中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请小朋友们说说你觉得哪句比较难念的,然后找出来一起练习巩固。这一环节避免了重复的对已掌握的的词句的朗诵。
当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实物教具扁担和板凳,小朋友一看到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很大。其实不用到也能开展。还有在让幼儿比一比扁担和板凳谁宽、谁长的环节中,幼儿并不是很会比较,都需要老师的引导。
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幼儿学会了绕口令《板凳和扁担》,个别幼儿在字、词发音上还有点提高。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让幼儿加快速度的来学念绕口令,他们也颇有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发准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齿清楚准确流畅地朗诵绕口令。
2、了解绕口令的句式特点,感知绕口令的韵律和节奏。
3、感知绕口令内容的趣味性,体验同伴合作朗诵绕口令的有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音调准确,语言流畅。
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活动准备:
图片背景、狗猴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理解内容:狗和猴河里的小桥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这天从桥东走来了一只狗,从桥西走来了一只猴。他们走着走着,刚走到桥心,"哎哟"狗和猴头碰头,撞到了一起。这可吓坏了他们,他们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几步回头望了望,猴跑几步也回头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还是猴怕狗呢?
师:老师把这个故事改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师快速朗诵绕口令)师:和平时听到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速度更快)
二、理解绕口令,梳理句子
1、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儿歌叫做绕口令,让我们再仔细的听一次,狗和猴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再次朗诵。(慢速)问:你听到了什么?追问,能用儿歌中的话来说吗?(幼儿回答,老师借用图谱理解绕口令内容)
3、师朗诵。完整呈现图谱。
三、尝试朗诵绕口令
1、看图谱,朗诵绕口令(师大声)师:我们看着图谱把绕口令念一念。
2、对字音进行引导,再次朗读。(师小声)师:刚才孩子们都能完整的朗诵出来,真棒。请看这一句······一定要念准了,我小声你们大声。再念一次
3、(解决刚才遇到了困难)拍手慢速朗读一次师:请小朋友们小手拿出来,边拍手边念绕口令。1234准备开始(老师起节奏)······
4、拍手快速朗读一次(没发准的字音可再次纠正)师:表现不错。如果再快一点你们行吗,我们来挑战一下。小手,1234准备开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诵师: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吗?1234准备开始······
四、手指游戏师:我们把它改成手指游戏,一起来动一动我们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龙游戏
1、请你们和我一起接龙游戏游戏:我念前半句"桥东走来"你们念后半句"一只狗"。我们来试一次,准备开始。
2、加大难度:我念一句:桥东走来一只狗;你们念一句:桥西走来一只猴。小手,准备开始。
六、表演
1、合作练习师: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戏练习儿歌。练习的时候可以玩手指游戏和接龙游戏。
2、分组表演师:请你们表演,其它几组认真听,他们念得怎么样?
3、评价师:(选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朗读得怎么样?(一组比一组要求可以更高)
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家长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我对原作品进行了分析与修改,并结合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将一些比较拗口的话进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这首绕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爱的动物“狗”和“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活泼有趣地描写了两只动物相对过独木桥在桥上相遇的情形。特别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几步望望狗,狗跑几步望望猴。”比较诙谐生动地写出了两只动物可爱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让狗还是狗让猴”。
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动态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而手指偶的运用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参与表达表现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又开阔了我对开展民间文学活动的视野,绕口令是民间文学活动中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与长处,自由灵活地传情达意,不仅能锻炼孩子发音清晰准确、口齿灵俐,从中也渗透了品德教育。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表演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2.鼓励幼儿进行大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述。
3.懂得只有爱动脑筋、从小学好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磁带
2.太空场景
3.VCD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薛老师为你们带来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
问:太空中有什么?你们想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吗? 那怎么去呢?(激发幼儿想象)
有个小朋友他也想飞上太空,他会怎么去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诗歌欣赏
(一) 完整欣赏
问:你听到了什么?(辅助提问:我想干什么?)
(二) 前三段欣赏
教师表演前三段,问:我都飞到哪里?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 情境表演
引导幼儿学说诗歌中的问话并进行情境表演
(四) 难点解决(目标3)
1、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事例
2、观看火箭发射返回的动画片
(五) 欣赏第四段
激发幼儿向科学家、宇航员学习的斗志和信心
三、结束
带着自信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在朗诵诗歌上,我的语气还不够柔美,导致孩子在念诗歌的时候也没有加入优美的语气,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活动的环节过渡上还不过自然,任需努力。还有幼儿在创编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方便幼儿更好的学习。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我要将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错误慢慢改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对话,尝试用语言及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音频《百鸟朝凤》、故事 《老鼠嫁女》视频、各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导入:播放敲锣打鼓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喜庆的气氛。
师:听了这个音乐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听到这样的音乐啊?(幼儿自由回答)
播放喜字图片引导幼儿这是结婚的音乐。
师:是谁家在办喜事啊?(边说边出示老鼠女儿图片)原来是老鼠家在嫁女儿。新郎会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故事吧。
2、基本部分
⑴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都有什么呀?故事里讲的是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啊?(师幼互动)
过渡语:有的小朋友刚才可能没有听清楚故事,所以不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再去听一听吧!
⑵分段讲述
①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谁家在办喜事呀?老鼠爸爸想把女儿嫁给谁啊?神气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或表演)
师:那到底世界上最神奇的是谁啊?让我们往下听故事吧!
②讲述故事第二段关于太阳的部分
提问:老鼠爸爸去找谁了?他对太阳说了什么?太阳自认为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人,为什么?(师幼分角色对话,然后个别幼儿对话,这里反复练习几次对话,为表演故事及下文做铺垫。)
③猜测老鼠爸爸找乌云、大风的情节。
提问:接下来老鼠爸爸去找谁呀?(乌云)他会对乌云说什么呀?乌云又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幼儿进行迁移、联想讲述。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猜测大风与老鼠爸爸的互动情节。)
请幼儿代表进行讲述。
④教师从“老鼠爸爸又去乌云”讲至“看见老鼠我就害怕”。
提问:最后老鼠爸爸去找谁呀?围墙是怎么说的?
讨论:老鼠爸爸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认为世界上最神气的猫咪吗?
过渡语: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⑤讲述故事至结束。
提问:结果怎么样了?老鼠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教师小结:哎!老鼠爸爸明明知道自己最怕猫咪,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呀!不懂脑筋,真是一个——老糊涂。(让幼儿理解“老糊涂”这个 词。)
3、结束部分
完整听故事视频
提问:⑴你们老鼠爸爸应该把女儿嫁给谁?为什么?
⑵你从哪里看得出这个故事幽默有趣的?
4、进行角色表演,加深体会。(老师当对白人,幼儿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故事形象,供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老鼠嫁女》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娶亲”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语言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