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子商务调查报告(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和电商扶贫的政策机遇,坚持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积极推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了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和优秀示范网店,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新路子,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成立全县电子商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了电商协会和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电商物流协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政策》《xx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县电商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把电商扶贫纳入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免抵押、免担保及贴息政策,为电商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突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
一是开展网货研发。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建立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数据库和产品目录,鼓励、引导企业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五大系列,50多样网货产品。二是培育网货品牌。坚持把网货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电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商标授权共享办法,将贵清山贵清绿宝、xx瑰宝、贵清山特产、艾康中华沙棘、xx盐宝等多个品牌、商标授权县内各网店使用,扩大了xx县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提高网货质量。县质监、工商、食药等行业部门组织企业以条形码、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核心,为xx县所有网货产品建立统一的产品认证标识等身份证明。并开展了网货质量监督、产品认证等相关服务,保证了xx县农产品网货达到“三品一标”的标准,为农产品对接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规划先行,着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谋划,做到规划先行。近年来全县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意见、规划,提出了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产品研发与品牌推广等10大体系、10大工程,高起点、全方位对全县电子商务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二是抓服务,促进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三有一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6个,具备购物代办、流快递、网络技术、金融支付、网货包装“五位一体”服务保障功能,逐步建成了“三有一能”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通道,为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强化协作配合,积极培育新型业态
一是着力培育网店大军。注重调动各方面资源搭建电商发展的运营平台和技术平台,引导各从业主体发展电商,开办网店。截止目前,全县建成网店69家,并培育出xx县艾康沙棘、贵清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年药乡陇都岷药、高原贡品、陇特淘宝等一批运营良好的网店。二是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加强,积极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发展电商产业,并扶持重点县乡农贸商场开办电子商务,促进实体企业和电商相结合。三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结合xx县实际,探索发展PPP融资新途径,共建xx县电商物流公共服务项目;以xx县邮政公司为主体,成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社,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户”的电商发展新模式,增强电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仍然处于“低、窄、小、散、弱”态势,即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应用领域较窄、应用企业规模偏小、新业态零星布点、交易额总量偏弱,与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商基础薄弱,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一是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全面有效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无法杜绝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县、镇、村三级电商组织架构体系不健全,牵头管总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服务站功能欠缺,业务指导服务不够,县电商协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我县信息产业虽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与电子商务特别是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网络覆盖率较低、运行速度和质量不高、咨费较高等因素使得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农村公路户户通建设依旧没有达到全覆盖,硬件得不到保障。三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服务覆盖面小,而且快递单价偏高,企业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20xx年以来,我县虽然多次举办全县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对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电于商务应用企业、个体网店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人员、各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大部分人都是粗略掌握了解,缺乏实际操作,虽然通过初步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电商人才的匮乏直接使得发展电商后劲不足。
(三)电商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充分
一是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二是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是距离实现全县乡村服务体系全覆盖、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正常运营仍有较大差距。全县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品质量低、缺乏深度加工和标准化生产,网销额度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四)网货宣传研发乏力,电商品牌意识不强
一是网适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全县已组织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等系列产品,但是土特产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商品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二是资源整合不够,拳头效应不强,品牌开发相对落后。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分散,品牌杂而不一,“拳头效应”不明显。电商企业普遍对网适产品的品牌开发不够重视,不注重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网适产品包装简陋,品牌效应不强。三是宣传发动不够有力。全县上下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形式单一,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和途径了解不深,初级农特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较小,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大。
(五)政策扶持有限,资金投入不足
与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全县网商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个体网店由于受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总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多数为青年人,虽有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多入淘宝商城后,在运营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重重压力,需要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
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重点任务是夯实底子,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做好综合服务、人才培养、推介研发、示范引领等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成立县电子商务办公室,建立完备的工作推进机制。由电商办统一负责全县电商物流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推动和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各个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市场监管体系,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电商行为。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提升品质信誉,促进守法诚信经营,维护电商市场秩序。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实施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工程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夯实“县有中心,乡(镇)有门店、社区和村社有点”的仓储物流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县135个行政村构建集村邮政服务网点、村快递服务网点、村电子商务网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的服务新模式。五是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孵化中心、1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全县电商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物流等零成本开店运营服务。
(二)加大人才培养,强化技术人才保障
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有效整合人社、农业、扶贫和工青妇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强对电商创业群体、从业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开展电子商务技能、运营管理知识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知晓业务、会经营、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继续加强与淘宝大学等培训院校的合作,为全县及乡镇集中培训一批电子商务服务骨干力量。四是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建设奖励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发展较好的电商企业,以典型带动引领,切实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激发电子商务人才的创优意识。
(三)加强网货推介研发,全面树立品牌意识
一是要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监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及SC认证,对农特产品要进行产品分级、初深加工、精细研发、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解决农特产品上线销售的前置障碍。二是制定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科学、规划、系统的品牌战略体系,统一整合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把众多散乱的农特产品打造成“拳头”产品,切实增强品牌创造、培育、运行和保护能力。继续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沙棘、蚕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放养鸡和蕨麻猪等特色系列网适产品,进一步加大对xx县油用牡丹、井盐、山野菜、土蜂蜜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包装力度,突出地域特色,丰富网销种类。三是加大电商品牌宣传力度,灵活运用“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品牌宣传方面形成微博、微信网络宣传矩阵。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示范效应;加强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结合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借助电商优势,大力发展移动社交、新媒体、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培育电商大户,示范带动电商发展
一是继续坚持“电子商务+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户”的发展新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电商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周边小规模电商同龙头企业的对接、沟通,提高电商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户增收和特色农产品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有实力的电商企业落户xx县,对全县的农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和研发,实行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鼓励电商企业扩大服务规模,加强同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扩大服务面,延长产业链;四是制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配套激励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电商为主体、社会资金助力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加大对电子商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指尖经济”、“宅经济”等一批新名词和新方式已逐渐走进大众百姓日常生活并风靡流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于网络购物这种快捷、方便、高效、实惠的买卖交易手段,在网络上购买、推销商品并进行货款结算。由于我国现行税制及税法目前还没有针对网络交易税收问题做出明确的立法和规定,同时网络交易也难以简单区分管辖地域和课税对象。因此,如何对网络交易行为进行税收监督和征收管理,加强和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及法律体系,已经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和专家学者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网络交易的发展和现状
据国家相关部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已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xx年x月底,我国现有人口数量约14亿人,仅互联网络网民就达4.6亿人,其中网络购物用户约1.6亿人。也就是说,我国每3人中就有1位互联网民,每2.8位网民中就有1位在网络上购买过商品。从事网络交易的大小网店近1300万家,国内仅规模大的知名网店就有淘宝、易趣、拍拍、阿里巴巴、卓越、当当、百度有啊等几十家。也就是说,每35位网民中就有1位正在从事网店经营,其中不乏一人开多店者。20xx年我国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0xx年网络交易额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0xx年网络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有关人员研究得出,今后几年,我国网络年交易额将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递增。到20xx年,网络年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网络交易是通过互联网络传输技术手段,以实现和完成销售货物、提供服务并结算钱款的交易行为。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企业或个人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销售行为,只不过是经营销售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实体店铺经营方式,而是以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和信息化来实现和完成。如果没有相关符合条件的减免税政策和规定,那么对网络交易行为仍然应当依法征收税款。纵观近几年来网络交易额数据变化,网络交易的迅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税源空间和增收潜力,无疑可能为国家带来持续可观的巨大税收收入。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现行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制订于数十年之前,当时还未出现或兴盛网络交易这一新兴事物,并没有制订针对网络交易行为征税的条例和规定。因此,目前网络交易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真空空白和巨大漏洞。据保守估计,网络交易每年流失的税收收入至少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西部地区一个省份的年税收收入。网络交易额每年翻倍增长,而税收漏洞却是逐年扩大,网络交易税收流失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和解决。
二、网络交易的特点
二是支付手段电子化。很显然,由于地域广阔的原因,网络交易并不能像现实交易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依靠电子货币交易支付方式来完成,即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支付。目前网络交易通常使用第三方担保支付服务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支付系统等。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一分钱现金往来,钱款结算全部是通过电子化货币转账形式来进行和完成。
三是销售价格实惠化。网络交易和传统交易相比,不需要租赁或购买固定经营场所、不需要雇佣销售人员、无店铺租金水电暖等营业费用,并且网络交易面向的顾客群体更宽更广,消费价格弹性更大,因此网络交易商品的低价格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同一件商品,网购价格远远低于实体店铺销售价格,一般仅为实体店铺销售价格的5-6折左右。这也是吸引大量消费群体和交易额翻倍增长的重要原因。
四是购物方便快捷化。网络交易无时间、地域、天气、交通等因素限制,网店一天24小时开业,店主在家中电脑旁随时恭候顾客光临。顾客想购买的商品,网络上一搜索,成千上万家网店的此类商品信息全部一一列举。顾客可以根据商品价格、质量、卖家地点、卖家信誉度等选择最合适的交易商家,通过QQ交谈或直接留言。卖家如上线,当即回复顾客留言。买家通过网银完成付款后,卖家直接将商品通过邮寄、快递或物流方式送到买家手中。买家和卖家均足不出户即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非常适合现代年轻人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网络购物受到大众消费群体尤其是青年消费群体青睐的重要原因。
三、网络交易对现行税收制度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一)现行税务登记与之不相适应。现行税制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需要有固定经营地址和法人代表,并且要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然而在网络交易中,服务器域名和网店网址以数字化、抽象化和虚拟化形式存在,经营地址看不见、摸不着。任何人只要注册一个网址,就可以开店经营,甚至一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址、开多家网店。这些都不需要有任何完整的登记信息资料,而且注册信息可以随意被经营者修改、变更或删除,税收征收对象难以固定化和常态化。使用传统征管手段并不能对网络交易信息实施有效监控和跟踪。因此,网络交易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登记管理和照章征税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二)现行课税凭证消失。传统的税收征管是建立在各种规范的凭证、账簿及报表基础上的。纳税人依据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依法使用各种报表凭证。做到“证、账、表、票”齐全,以便税务机关审核检查,并据此依法征收税款。而网络交易全过程都是电子化无纸化操作,没有任何纸质票据和报表,所有单据和凭证都是以电子化数字化形式存在并进行传递,使得传统税收征管所依赖的最直接课税实物凭证在网购环境中消失。而且电子凭证可以轻易修改、删除且不留痕迹,加之经营者可自设多重密码保护,税务部门很难收集和掌握经营者的真实交易情况,使经营者有了更为便利的偷漏逃税客观条件。
(三)常设机构概念问题。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在某一国家境内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经营场所,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作业场所等。按国际规范,企业只有在某一国家设有常设机构,并取得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所得,才可以认定为从该国取得所得,从而由该国政府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进行征税。而网络交易超地域跨国界的特性,使传统常设机构概念运用性受到严重限制。国内消费者或厂商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交易购买外国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外国销售商却并没有在中国境内出现,我国并不能对外国销售商进行征税。反过来,中国销售商向外国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按规定应当要对其销售行为征税。但是,由于涉及到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等一系列问题,同样也难以解决。
(四)课税对象模糊不清、难以确定。网络交易改变了商品的固有实体存在形式,使许多销售对象被转化为数字化、抽象化讯号在国内或国际间互相传递,从而使原有课税对象的性质和身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定。税务部门在对某一课税对象征税时,有形产品与信息服务难以区分,无法准确判定其适用税种和税率,导致税务征收的混乱。
(五)客户身份难以确定。按照现行税制,判断一种商业行为是否应课税,与客户身份密切相关。比如,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和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些活动都必须查验客户身份。如果将传统的税收原则应用于网络交易税收管理,则本来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很可能冒充自己出口,并据此骗取出口退税,或是通过隐瞒商品的真实消费目的而逃避进口关税。对目前网络交易来讲,无论是追踪收付款过程还是收发货过程,都难以查清供货目的地国家或购买方的身份,从而无法确认应征税的贸易究竟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税收行为是本国税收还是国际税收,是依照我国税收法律还是国际税收协定来执行,网络交易行为使传统的税收制度运用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六)现行税务稽查失去基础。现行税务稽查工作离不开对发票、账簿、凭证、报表的稽核检查。而网络交易具有无形性、隐匿性、虚拟性、全球性、快捷性等特点,整个交易过程都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税务机关很难确定其交易数量和收付金额。无纸化操作和匿名处理交易,使税务稽查失去最直接的纸质凭证基础而无法追踪。而电子交易记录又可以随意修改删除且不留任何痕迹或线索,收集网络交易相关信息变得困难重重。这样,就使税务稽查部门陷入无账可查、无处入手的尴尬窘境,使传统税务稽查工作失去基础。加之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交易者可以轻松使用加密技术隐匿有关交易记录和金额信息,使税务稽查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七)税收管辖权范围模糊不清。税收管辖权范围指一个主权国家政治权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税收管辖权并不统一,有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有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的,也有地域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相结合实行的。但不论实行哪种税收管辖权,都坚持地域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网络交易的超地域跨国界特性,对准确判定收入来源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容易使各个国家在税收管辖权问题上发生争议,造成国际税收纠纷。
四、制订网络交易税收制度的原则
我国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对于网络交易引起的税收问题,应当持谨慎保守态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我国的财政利益,结合国情进行调研,形成适合自身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在制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时,既要确保国家税收收入不受损失,又要保护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应当在鼓励、引导和扶持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税收原则:
一是以现行税制为基础原则。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目前网络交易额占全国贸易零售总额的绝对比重还相对较小。因此,应当以现行税收制度为基础,针对网络交易的特点,对现行税制做一些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做既不会对现行税制造成太大冲击影响,也不会产生太大财政风险。
二是税负公平原则。从本质来说,网络交易与传统贸易都是商业销售行为,只是交易形式和载体不同。因此,在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上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并且尽量避免国际间的双重征税
三是简便高效原则。在网络交易中,税收征收成本应当尽可能缩小和节约,避免额外税收负担,促使市场经济有效运转。既要充分考虑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采用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征收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又要充分考虑到纳税人缴税的低成本。
四是适用性原则。在制订网络交易税收制度时,应当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一方面,要以我国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和税收征管水平为前提,确保税收政策能够被准确有效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又要力求将纳税人利用网络特点和漏洞进行偷、逃、避、骗税的可能性和风险性降低到最小。
五是前瞻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网络交易的流程和面貌,因此网络交易税收管理必须具有超前性,结合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水平的发展前景来制定税收制度,以保证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操作性和权威性。同时,还应与国际有关法律法规接轨,谋求全球税收战略的一致性。在维护我国税收权益及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消除国际间不正当的税收竞争行为,避免操作上的不可行性和国际间的重复征税、合理避税现象的发生。
五、建立和完(砥砺奋进的五年 大型成就展观后感:砥砺奋进走向辉煌)善网络交易税收管理的几点探索
一是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交易税收制度。我国目前对网络交易税收问题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索建立网络交易税制,与现行已有的税制形成一整套完整税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新的网络交易税制应当涉及到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支付方式、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纳税主体、纳税期限、课税对象等方面,以便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留有痕迹、全球统一的网络交易电子轨迹。
二是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联网和信息共享。网络交易全过程的完成涉及到银行、网络运营商、物流运输等各个部门,税务机关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联网和信息共享,并实现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及时反馈,随时掌握经营者注册网店信息变化、资金动向、商品流向等详细信息,为网络税收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和详细的第一手基础数据信息。
三是研发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交易的出现与发展,使原有税收管理信息手段远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应当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税收征管科研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加快税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针对网络交易的步骤、流程、关口和特点,研发一套类似于金税工程或ctAIs征管系统的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内置链接于税务机关的部门网站之中,以方便经营者随时登录办理涉税事项。该系统应实现财政、税务、银行、国库、海关、网络运营商等多部门集成联网,信息共享。具备税务登记、网店注册、户籍管理、交易监控、计征税款、扣缴入库、票据打印、统计查询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功能,使税务机关对网络交易活动的税收征收管理全面实现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四是将电子税务登记密码作为注册网店的必备条件和前置关口。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税务机关无从对其真实地域和业主信息进行有效查找或跟踪,依靠经营者自觉办理税务登记并申报纳税更是不切实际。因此,应当将电子税务登记密码作为注册网店的必备条件和前置关口,即类似于网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IcP备案或通信管理局的增值电信业务电子经营许可证。经营业主必须事先登录税务机关网站内置链接的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详细的电子经营登记信息(包括网银账号),完成电子税务登记。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内嵌入加密技术,自动生成一个包含以上登记信息内容的唯一电子税务登记密码(或注册文件)。经营者在注册网店时该税务电子登记密码作为必录项目,必须录(读)入后才能注册成功。一旦该网店注册成功,与注册使用该电子登记密码相对应的服务器域名、网店网址、IP地址、网银账号等相关信息即刻与税务机关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相关联。
五是网络交易行为纳税期限按次计征、即时扣缴。由于网络交易的灵活性和实时性,传统意义上的按月或按季纳税期限显然已不符合实情。经营者在注册网店时其网银账号信息已经与税务机关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相关联,一旦该系统监控到店主网银账号中有资金流入(即收到买家付款),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即刻自动计算扣缴税款并上解入库,同时将扣缴税款信息和动态密码发送至店主手机或e─mail中,店主可随时登录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输入收到的动态密码,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销售电子发票或缴纳税款电子完税凭证的网络远程打印。
六是提高税务人员网络应用水平和业务素质技能。电子商务交易的飞速发展使税收征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偷逃与围堵,避税与反避税,时刻进行着技术与人才的较量比拼。税务机关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现代科技投入力量,提高硬件先进程度和软件智能程度。同时,加强对税务人员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税收业务精、网络操作强的高水平复合型知识型人才,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网络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现代电子商务交易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七是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交流,完善国际税收协定由于网络交易涉及到全球性贸易活动,表现出超地域跨国界性特征,因此也引发了诸多国际性税收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与协商来处理解决。为防止网络跨国界跨地域交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一方面要关注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税收对策,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协作,共享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深入全面掌握纳税人通过网络的跨国界经营活动,以便防范偷、逃、骗、避税行为,维护国家的正当税收权益。
总而言之,网络交易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和风靡,给税务机关如何征收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促使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公平、合理、操作性强的网络经济税收体制。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网络交易制度,扩大网络交易规模,提高网络交易金额,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展望未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税收必将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整体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区商贸兴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解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我局专门组织内贸科相关人员,以实地调研和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增长加快。
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房地产交易等,但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特别是淘宝、阿里巴巴等类似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XX区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发展。XX区现有的4家规上竹炭制造企业就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并且销售业绩喜人。其中民心炭业专职员工15人,主要负责淘宝天猫,淘宝c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卓越网、京东、1号店、交博会等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xx年销售金额2100万元;现代炭业专职员工1人,20xx年在阿里巴巴诚信通的销售额为300万人民币;净力竹炭专职员工6人负责淘宝净力竹炭科技旗舰店和阿里巴巴诚信通,20xx年销售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2、企业对电子商务投入少回报快。
在现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虽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大。据统计,半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为3万人民币左右一年,采用营销业务人员兼管的形式对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建立、维护等操作,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普遍在50万人民币以下,对于这部分企业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或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另半数企业采用专人专职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投入为15万人民币左右一年,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都在300万人民币以上。由此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关系的,投入越多,享受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带来的订单销售回报越多。总的来说,我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处于平稳发展期,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处于观望状态,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顾虑,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传统的例如广交会参展等营销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3、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显现。
对20xx年累计出口额在100万美金以上的22家外向型企业调查发现,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7%。其中贸易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于厂家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撤出了电子商务市场;14家生产企业也仅有6家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b2b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据统计20xx年销售额,尤尼威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泰钢木制品有限公司为100万美金;卡恩电子有限公司为40万美金;申华纺织有限公司为3万美金;其他2家没有具体的数据。对12家绿色食品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仅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5%。其中原点食品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金额为500万人民币;三童食品和刘家香食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诚信通有50万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从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的影响了其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有序竞争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我区网购行业创业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在规模上开始涌现年销售1000万元级的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商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二是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同步,我区的网商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网商主体普遍规模小、资本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需要加以呵护和培育;三是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入淘宝商城后,在商务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加以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四是淘宝商城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b2c模式的主流,其发展取向更加有利于鼓励实体型制造加工企业“触网”,通过网上营销,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有条件的制造加工企业主辅分离、上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XX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位于XX区东迹大道310号,由浙江金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运作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目前衢州地区首个综合类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8月份将开始正式开张营业。建成后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以电子商务为主导,是一家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平价物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三)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根据《XX市本级外贸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对我区外向型贸易企业有电子商务补助政策,20xx年度,区内33家企业申请了36个电子商务补助项目,5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的企业网站建设项目。二是根据《XX市XX区人民关于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XX区政发[20xx]35号)19条:对服务企业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实行电子管理、电子交易,其硬件及配套软件实际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重点支持商贸企业或专业市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网上交易,对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当年信息设备实际投入5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行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网上交易额纳入本地统计且税收缴纳在本地的,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80%奖励给企业。目前还没有给予补助。三是相关部门还有类似对于电子商务的补助措施但是未成体系。
二、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虽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电子商务。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也有的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
(二)缺乏较成熟的区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依附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专业网站;小部分在区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衢江农业信息网、衢江经贸一点通有产品宣传和网络连接;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好梦来集团、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净力竹炭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区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亟需完善。
从全市范围来看,XX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我区也只有部分不成系统的补助扶持政策。企业急切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帮助,同时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上有长期持续性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对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显著。此次调查,结合企业提出的建议将对下一步我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建立电子商务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二)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按照“指导激励为主,政府宏观规划,企业积极主导”的理念发展电子商务。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尽快研究出台XX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与当地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加大电子商务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应用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区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我区电子商务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育、留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适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育相关储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待遇等为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XX区注册的物流企业有36家,虽然数字可观,但是经过了解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配送基地普遍不在区内,所以造成了看似百花齐放其实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局面。所以要进一步稳定规模物流企业,鼓励做大小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拥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支撑体系。
(五)加快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
一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业务。二是凭借XX区的造纸、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粮食、生猪、柑桔、毛竹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拥有一批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专业性电商服务企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建设特色产业行业网站群。鼓励我区组织建立专业商务网站例如竹炭网、机械销售网、二手车买卖网等。
(六)大力发展网商创业楼(园/基地)。
从调研情况看,缺少专门的创业场所,是目前困扰我市网商群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实际而言,由于大多中小网商目前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过高的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其进入商务楼宇发展的一道障碍。同时,网商的经营场所往往需要集“办公、仓储、包装”于一体,这也与目前大多数商务楼宇的办公条件不相符合。对此,我们建议:一是以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为率先试水,探索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二是允许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培育发展网商创业园/基地,以此向中小网商提供价格相对较低的创业场所,集中规范发展;三是对于网商创业楼(园/基地)经营管理者、入驻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奖励,以调动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具有“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等特性。为关注新业态,了解常州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近日,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企业电商发展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共获取115家有效样本)。
一、行业发展迅猛
1996年,中国电子商务之路启程,常州电商也应运而生,1999年,阿里巴巴进入到常州,到现在常州电商行业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史,期间也涌现出了“第九大道”、“淘常州”、“贝尔地板”、“棉先生”、“顶呱呱”、“米素壁纸”等常州本土的淘品牌,其中,一些已经消亡,一些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但也有一些仍在蓬勃发展。
1.交易额年增长近五成。市商务局统计资料表明,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520亿元,同比增长48.2%。全市形成了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武进西太湖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品牌电商的集聚区。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常州市排名2016年中国“电商百佳城市”第28位,位列江苏省前列。
2.主要交易平台增速迅猛。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常州17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9.9亿元,同比增长88.4%;电商平台交易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共8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家。
3.常州主要行业纷纷触网。常州市的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主动“触网”,利用互联网再造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2016年常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装备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四海商舟公共海外仓获评省级外贸新业态试点,阿里巴巴“一达通”落户运营,“华贸通”平台入驻企业超过390家,实现进出口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倍,列全省同类平台前列。
二、“小舢板”特性突出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务业态,和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需要人数不多,年轻人占主导,“小舢板”特征突出。但电商技术更新快,营销模式更迭迅速,风口变化较快,导致部分企业的电商部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企业电商部门员工的结构和企业发展紧密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电商部门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占比为68.2%;从平均年龄结构看,25-30岁是主力,占比为58.3%,30-40岁占比为26.1%,25岁以下占比为10.4%,40岁以上占比仅为5.2%。企业电商员工流动率较高,调查资料显示:每年流动20-30人占比为35.7%,流动10-20人占比为34.8%,流动30-40人占比为12.2%,而流动5人以下的仅为13.9%。
企业电商发展迅猛,但竞争压力大,淘汰率高。调查资料显示:就从事电子商务的年限而言,43.5%的企业为2-3年,29.6%的为4-5年,1年以下的占比13.9%,运营5年以上仅占13%。
2.企业处在电商运营初级阶段。经过20余年的发展,常州企业电商进入深化创新阶段的仅占受访企业7.8%。调查资料显示,6.1%处在起步阶段,20.9%的处在初步采用电商销售阶段、31.3%处在调整使用阶段、完全接受电商的占比为19.1%、对电商进行常规化管理占比为14.8%。
面对互联网经济,常州企业互联网战略意识还不强。调查资料显示:44.3%的企业有战略计划,但尚不完善;正在计划的占比为29.6%,有计划的占比20%,6.1%的没有计划。
3.营销模式以B2B、B2B+B2C 为主。调查资料显示:从营销模式看,目前常州企业主要是采用B2B+B2C模式、B2B模式,占比依次为38.3%、31.3%。采用020(线上和线下联动)模式占比为13%,B2C模式为10.4%,采用F2C、O20+F2C占比依次为5.2%,1.7%。
从营销手段看,企业自营占比为33.9%,委托第三方贷运营占比为35.7%,采用分销占比为20%,采用自营+分销占比为10.4%。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与传统经济无疑,同样以盈利模式制胜,创新盈利模式是成功的关键。当前,常州企业从事电商活动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现大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一)自身技术流、信息流把控不强
1.自主运营能力不高。从利用的平台看,以完全外包给电子商务服务公司、自建网站或平台为主,占比依次为43.5%和41.7%。14.8%受访企业利用的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
从技术力量看,76.5%的聘请专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指导,仅有23.5%的没有聘请,依靠自己技术力量。
2、个性化产品服务较少。制定产品与顾客的需求更加吻合,顾客满意度更高,产品细化、服务定制化是市场细分的极限化,是互联网时代下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查资料显示。80%的受访常州企业电商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20%的提供是部分个性化定制产品。
3、自有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业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从企业角度讲,高效的物流体系能更好促进企业电商发展。常州企业电商部门自建物流体系比例不高。调查资料显示:50.4%的受访企业是采用运输仓储公司物流,34.8%的采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13%的是自建物流体系。
(二)重视不足,运营面临不少困难
1、电商运营环境有待改善。调查资料显示,受访企业认为电子结算不畅、网上企业信誉难以识别、价格竞争激烈、上下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不足是目前常州企业从事电商遇到的主要问题,占比分别为39.1%、29.6%、25.2%和5.2%。
2、自主运营能力存在短板。常州的企业以实体企业为主,尤其是制造业,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传统式的管理,接受互联网这种新商业业态意愿不强、能力不足,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调查资料表示,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有电商业务流程不合理占比依次为23.5%、11.3%和0.9%。
3.电商人才缺失是一大制约。电商发展创新根基在人才。调查资料表明,企业目前最缺的电子商务人才依次为运营策划、技术开发和维护、物流管理、信息资源分析、采购管理、网络推广、产品经理等人才,占比依次为37.4%、23.5%、20%、19.1%、13.9%、7.8%和3.5%。
从培养人才角度看,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电商瞬息变化的能力不足,调查资料显示:受访的企业认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占比最高,占比为47%;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占比为40.9%;认为“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毕业生强”的占比为32.2%。认为“能够很好胜任工作的毕业生”的占比仅为27.8%。
四、多方合力“扶上马送一程”
1.改变传统企业经营思维。常州企业以经营传统企业的思维来经营电商,造成电商发展“水土不服”。调查资料显示:适应竞争、降低成本和扩大销量是企业开展电商活动主要原因,占比依次为47.8%、40.9%和36.5%。电商作为新业态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在掌控足够的流量资源前,不宜过多考虑成本因素。
2.建立独立电商决策运营机构。龙道电商和优智数据负责人认为,常州制造业产品好,竞争力强,在产业链和研发领域有优势,线上销售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批层次过多,不适应瞬息万变的线上风向。例如审批一项网上推广活动,部门层层审批,前后历时一个月,而线上爆款商品风头已过。建议成立独立的电商决策执行机构,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电商营销提供更好地政策信息支持。
3.完善电商发展环境。互联网经济是虚拟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信用体系、支付安全是促进电商发展必要条件。调查资料显示:受访企业建议政府完善安全支付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信用体系、制定电子商务法规,占比依次为44.3%、33.9%、27%和17.4%。
4.引导行业抱团发展。立足常州产业实际,按上下游企业搭建平台,抱团错位发展。调查资料显示:受访企业建议相关行业协会搭建行业(区域)平台、组建相关电商行业联盟。占比依次27.8%、21.7%。
5.大力引进储备人才。龙道电商负责人建议,企业要加大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投入,尤其要对入职的员工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培训,只有舍得在人才上的投入,才能获得创新的持续动力。
按照市委书记王锐同志指示要求,11月21日―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明泰,副主席逯克宗和秘书长王小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电商协会的负责同志,深入到秦州、麦积、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六个县区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电商企业,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赴陇南市成县、礼县学习考察了电子商务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我市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逐年提高。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530多户,网店6450多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9.6亿多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其中农产品销售额4.2亿多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20万元;建立县级电商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2.6%,其中贫困村服务点78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5.6%。
(一)电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县区相继成立电商工作领导机构,组建电商协会,实行“市上总指导,县区总负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其次,市、县区制定了鼓励、指导、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协会助推、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等方式培养、扶持电商,服务电商,促进有实力、有潜力、有能力的电商健康、快速发展。近三年来,省、市投资8500多万元,用于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建设工作。
(二)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一是以天水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天水商城”、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县区、示范企业为主体,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为基干,以天水在线、天水生活网、农昕花牛、森美易购等本土电商平台为补充,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二是作为电商孵化园的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入住电商孵化企业36户,天水66号文化创意空间入驻文化虚拟创客24家。三是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融合,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内部区域网,开展线上线下的商务活动和在线信息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县区建立电商中心,乡镇建立电商工作站,行政村建立电商网店,农户建立微博、微信直销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组、农户的电子商务网络,催生了“烟铺模式”、“清水模式”,开启了助农增收的新渠道。
(三)电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已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了《关于加快全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奋斗目标。二是物流快递覆盖率不断提升。全市24个快递品牌取得经营许可网点187个,辐射全部城区和113个乡镇中的91个,覆盖率80.5%,一至十月快递投送量2425.57万件。保税物流、专业物流、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等不断涌现和发展。三是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不断改良。全市实现了空白乡镇网点全覆盖和2941个村级行政村智能支付终端全覆盖,各银行及金融机构通过建设改造ATM/POS网络,大力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电子银行业务,打通了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渠道,为更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保障。
(四)产品品牌培育不断推进。一是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全市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区标志证明商标8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16件,天水市知名商标80件,国际注册商标2件。二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商标注册、统一品牌经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活动,全市累计创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产地33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个。秦安县先后推出注册了“桃跑计划”、“秦妃蜜桃”等自主市场品牌,推动电商与农产品培育融合发展。
(五)培训宣传工作不断深入。一是人员培训持续开展。加强与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构建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培训体系,面向全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人员培训;各县区积极采取苏宁模式、电商示范、电商夜校等形式,对各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工作人员、企业法人、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电商创业青年、网店店主、电商运营人员等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2017年,全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培训1.5万余人次。二是宣传推广持续发力。天水日报、天水在线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全市电商发展情况;拍摄《丰收在网》微电影,宣传电商精准扶贫;开展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花牛苹果等视频行动;邀请天水籍名人潘石屹、郭霁虹、袁丫丫分别代言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清水青皮核桃;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国内著名的30家网络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清水电商扶贫?果真厉害专场,县委书记代言为果农卖苹果,引发了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清水苹果成了“明星果”。通过大范围、宽领域的宣传推介,政府重视、企业主导、个人参与、社会支持的电商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电商政策服务不够完善。一是各县区缺乏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联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电商发展仍然停留在企业自由发展的阶段。二是电商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相关部门、行业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统计制度。三是市、县区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商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四是电商商户数量多、规模小,固定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不能取得有效担保,难以取得信贷支持。五是县区商务部门属挂牌单位,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工作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缺乏支撑。
(二)电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一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电商活动仅限于收集行业信息、发布企业产品信息,获取定单、完成线上交易的能力较弱。二是传统特色产业电商运用层次不高,基本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家电、家俱、五金、机电、建材等传统批零市场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独立网店较少。三是大型电商企业、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型企业欠缺,电商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较弱,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村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规模小、竞争力弱,配套设施较差,物流配送成本较高;部分乡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电商网店利用率不高。五是跨境电商对税务、海关、结算等环节的对接要求较高,由于缺乏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员运作,发展迟缓。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从政府电商管理部门到电商企业,从市、县区电商中心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一些经营主体虽然开办了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农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招聘电商专业人才;县区电商中心缺乏指导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图片制作、包装策划、创业技能、营销理念等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市、县区主管部门缺乏与电商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散在广大农村,交通不便,处于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二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保险、防破损的需要,土特产品包装费用较大,加之物流服务费用偏高,达到网络零售价值的25%―40%,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据高不下,制约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三是物流冷链仓储设施设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设施设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引起交易纠纷。四是保障“双十一”等购销旺季的物流基础条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普遍存在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策划营销等环节,缺乏精深加工,基本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大部分没有统一生产的标准,如五谷杂粮、蔬菜、土鸡蛋、土蜂蜜、中药材、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缺乏专业、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客户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也不便于网络上打造天水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三是缺乏统筹运作。天水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核桃、花椒、特色小吃等,但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包装策划等,没有形成集群效益。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适时召开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大会,审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调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或分析会,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需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三是建议利用天水商贸城现有可用设施,研究、论证、建立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参与和推进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障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五是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六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予以落实。七是借鉴陇南市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总结归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持、媒体助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拓展电商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和加快市、县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乡村站、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电商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积极发挥市、县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电商协会作用,帮助电商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和孵化壮大,为名特优新尖农产品、工贸产品、文化旅游等产品加大网上推广,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推进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微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线上店、线下店、微店融合打通,打造三店合一模式。四是鼓励支持商贸流通、工业、旅游、文化、农业等传统行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传统型向电商型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网络化制造和网络化管理等新业态成长。五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鼓励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天水设立分支机构,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培育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七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商场、企业、市场、农村、社区、景区“六进”工程。八是鼓励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海外仓”,增强对外贸易的实力和水平。
(三)加快构建物流网络。一是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科学规划建设天水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在物流网络建设上的共享衔接。三是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在乡镇、行政村联合设立配送站点,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乡镇为基点、村户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商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结合全市果、菜、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生鲜冷链物流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
(四)积极培育电商品牌。一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申报认证;围绕畜产品、种植产品、旅游工艺品等土特产品,挖掘深层次产品文化内涵,统一策划、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品味和知名度,实现产品地域化、特色化和唯一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和标准园创建工作,把产业技术标准明确到每个个体、每个田块,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享平台。二是积极培育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电子电器、雕漆玉器、机械制造等强势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优质知名品牌,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三是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甘肃著名商标”;支持“中华老字号”、“甘肃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五)加强统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统计、工商、物流、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沟通和协作,多渠道、多层次收集电商统计数据。二是规范统计口径、范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方式,形成互相支持、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深入研究探索统计渠道建设的有效方式,坚持点面结合、科学确定代表性样本,兼顾其他数据来源渠道,形成各方数据互补、统计工作与电商行业管理工作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导。一是积极开展电商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天水师院等院校、相关部门培训中心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为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农村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头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点,培育发展网店、网商、供应商;定期开展电商知识下乡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实用的电商培训,帮助广大群众逐步树立电商思维,掌握网商技能;主动与知名电商企业、大型电商平台、专业院校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聘请专家顾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网上销售人才。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强化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研究制定宣传策划,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群体,宣传家乡的特色产品,邀请知名人士担任产品代言人,扩大宣传效应;举办、参与各类电商论坛、研讨会、展示会、展销会,推进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