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十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 想想做做 第1题
2、想想做做 第3题 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 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一、学情分析
二五、二六共有学生125人,有一半的学生学习有自觉性,上课认真听讲,能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书写漂亮规范,喜欢读书,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一些,作业要靠督促完成,书写不够规范,主要是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力差。不过我有决心有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去,为高年级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习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现有状况,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到学期末使多数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基本改掉小动作、乱说话的.不良习惯。
2、使学生会动脑、敢发言、能表达,基本能根据题意、图意完整地叙述解决问题。
3、使学生学会操作,并通过操作真正理解算理,并且能熟练的说算理,提高口算速度。
4、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并且做到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
5、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展讲。
6、养成认真书写、按时完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既能学会操作,又能在操作的基础上熟练的说出算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使学生在快乐中在快乐学习,在快乐中体验。
2、把好学生关,努力去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家庭作业辅导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并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得到家长工作上的理解和配合,使每个孩子的学习都能落到实处。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鼓励更多的学生大胆展讲。
4、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反思的习惯,学生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认真的倾听、思考,结合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并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平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八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38+91=329659+306=965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连续进位加法;2、学会验算。
预期效果:生活要有目标有方向,学习也一样,要有目标。
你们有信心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最出色的表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究计算方法
任务呈现: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自主学习:
1、估算结果并交流
展示:
(1)445最接近450,298最接近300,因此,445+298≈750也就是说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大约共有750种。
(2)把445看成400,把298看成300,所以445+298≈700。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大约共有700种
自主学习: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方法:
(1)列竖式计算。
445
+298
733
学生介绍计算过程: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5+8=13,在个位上写3,并向十位进1;十位上4+9+1=14,在十位上写4,并向进位进1,;百位上4+2+1=7,在百位上写7。
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2)简便运算的方法。
445+298
=445+300-2
=745-2
=743
学生说想法: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因为看作300多加了2,所以后面要再减2。
任务二:探究验算方法
任务呈现:这道题算得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么?
自主学习:交流方法。
展示交流:
(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学生集体在练习本上算,指名板演。
298
+445
733
(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教师归纳计算方法: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反馈交流。
重点讲评第3题,提问:百位上的数相加也满十了,怎么办?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啄木鸟治病(教科书第39页第5题)
(2)找朋友(教科书第39页第6题)
学生独立作业后,请学生说一说,在寻找两个数相加得1000时,有什么好办法?
2、结果反馈: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3、反思交流:同学们,你的收获大吗?把你的收获让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年共有学生52人,其中劣等生占三分之一。学生在学习了2~6的口诀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简单而又异于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三、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
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1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三、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六、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习惯、行为习惯不太好,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习。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一)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略)
第四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 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 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 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 6+7 个加个
50+40 十加十
300+200 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 百加百
50+40 十加十
6+7 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 先加百
=596+7 再加十
=603 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先加个
=403+200 再加十
=603 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方法,能用有余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余数与排列数的对应关系。
3、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用余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单、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1、猜水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玩猜水果游戏。你们随便报一个数字,我就可以说出数字后面是什么水果?你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我。
2、质疑激趣
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做到。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们都看过“熊出没”的动画片吗?森林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活动一:研究第16个水果是什么?
1、?出示水果(到第9个)
(1)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这些水果是以梨子、草莓、苹果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2)追问:第11个呢?
(生回答,大屏幕依次出示及完整题目)
2、出示例题
按照这样的规律,第16个应该是什么水果?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
追问:这样的规律是什么意思?
(2)猜一猜第16个是什么水果?
(3)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第16个水果是什么?
①同桌交流想法
②独立尝试解决
(把方法记录到学习单一上面,选择学具操作的同学把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
③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
(4)展示方法:
方法1:摆一摆
你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谁来说一说。
问:怎么确定第16个水果是什么?为什么每组摆3根?
方法小结(板贴:摆)
方法2:画一画
问:怎么确定第16个水果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最后一个水果不圈起来?(多余的1个,不够一组)
小结:看来画一画和摆一摆的方法很像,剩下一个,就是这一组里的第一个。(板贴:画)
方法3:算一算
投影展示:16÷3=5(组)......1(个)?(教师板书算式)
问:这个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板贴:算)
①
谁知道这条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3?
②怎么确定第16个水果是什么?(学生说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余数是1,说明第16个水果是一组里的第一个,所以是梨子。)
③验证结论。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发现了水果排列的规律,余数是1,答案就是每一组的第一个。
(5)优化方法
刚才小朋友用了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方法都得出第16个水果是梨子。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问:如果数据很大,比如第30个,100个呢?哪种方法更简便?
(在比较辨析中得出,第1、2两种方法直观,但不适合大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规律问题更简便。)
活动二:研究第几个水果是什么?
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还想研究第几个水果?
1、出示学习单2
我想研究:第个水果,
我的方法:
答:第个水果是。
答:第个水果是。
(1)独立完成
(2)四人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余数是2
投影展示1个余数是2的学生作品
问:你是怎么确定第20个水果是草莓?板书算式:20÷3=6(组)……2(个)
研究结果是草莓的还有谁?(举手)那你们的余数是多少?请把算式报给我。
指名位学生报算式,教师随机板书。
追问:研究的水果位置都不同,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引导学生得出余数是2,答案就是每一组的第二个,是草莓)
没有余数
①出示学生作品
老师还收集到这样的作品(没有余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研究第27个水果,方法是27÷3=9(组)
追问:这个算式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完)
师:你是怎么确定最后一个水果?
②课件验证结论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3、归纳总结,揭示课题
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3个一组排列的水果,你觉得他们的余数会有哪几种情况?结论是什么?(同桌讨论)那4个一组排列的时候,余数还有什么?5个一组呢??(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余数是几,表示每一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表示每一组的最后一个)
板书:余数
0
最后一个
1
第一个
2
第二个
几
第几个
补充课题:看来余数的作用可真不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位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用余数解决问题。(板贴:用余数解决问题)
三、巩固运用
小朋友们可真会动脑筋,小动物们想考考我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关:水果大揭秘
师:你们知道老师猜水果的“小窍门”吗?(这个游戏关键是看余数)
(1)找水果游戏是几个水果一组重复排列的?
(2)老师是怎样很快就判断出数字后面是什么水果的?
(3)老师来报几个数字,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水果?
2、第二关:报数游戏
6只动物轮流报数,
24号是谁报的?32号又是谁报的?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轮流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
(2)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挑战:报到32号时,吉吉和毛毛一共报了几次?
(1)独立思考并解答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许多数学的奥秘,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希望小朋友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板书设计?:
用余数解决问题
摆
画
算?……
16÷3=5(组)......1(个)
余数
0
最后一个
1
第一个
2
第二个
几
第几个
六、作业设计:
母亲节到了,小红要给妈妈穿一串手链,红珠子15颗,黄珠子10颗,蓝珠子7颗,请你请你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小红设计一串手链。
(要求:设计的手链要有规律,每种颜色都要穿,珠子可以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