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论文的总结_工作总结(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首先我们肯定要选着一个自己熟悉的题目,且要准确
有句话说的不错,看菜不误磨刀工嘛。毕业论文写作都是一样的道理,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题目,在写论文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选题的时候,我们不关熟悉就可以啦,还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一定的创新,也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考验。在选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论证,有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确定题目。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没有谁会一气呵成,不关有还是没有,反正我是不信会有的。我们只有面对困难,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信念不坚定,不敢下手,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经过深思熟虑,跟访考虑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2、思路清晰
题目确定了,我们就题目进行深入的论述证明,要确定好思维导图,这样就会有明确的条理。毕业论文写作,思路决定你的写法,是按什么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我们可以列出论文的各级标题。
3、论点要言简意赅
毕业论文写作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论文下级标题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体现,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要做到导师看了你的纲目,就知道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不要把自己观点藏起来,别人都看不到,谁知道你写的什么?
4、论据要充分
毕业论文,重在论证。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举例子进行论证,只要是发生过存在的,都可以用来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5、合理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
叫借鸡下蛋,也就是说借势,让自己论证有着坚实的后盾。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般要遵循一个原则,引用了人家的论点,就不能引证人家的论据,引用了论据,就不能引用论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要在论文中标注出来了,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但一定要有下注,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具体到页码,不然很容易有抄袭的嫌疑。一般在引用中,不能出现大段的引用,最好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才能通过论文查重,不然你没标注,就会检测出你的论文是抄袭的,所以标注很重要。
7、论文的总结范文
在新年前夕终于把毕业论文草稿搞定了,也许是这段时间最值得高兴的事儿。论文写作大约花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从开学到十一,我完成了原来提纲的前三章,共计三万多字。之后屁颠屁颠的给老师看的时候很悲惨的被驳回重写。十一假期结束以后,痛定思痛,重新修改论文大纲。中间经历过一段非常纠结、痛苦的时间,实在无法下笔写下去。但是,仍然坚持了下来,我想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论文草稿字数共计七万五千字。在我看来这已经非常多了,谁曾想今天拿给导师看的时候,他拿着打印稿,看着我,随意的说:“才这么点啊。”我滴脑门儿顿时滴下了三粒汗珠。
论文的失误地方有很多,而且写的很干,与我原本想的洋洋洒洒上万言大不相同,磕磕绊绊的有的没的。按照习惯,现将论文总结备案如下:
1、在写作论文之前,资料一定要准备充分。对于原始文献资料一定要滚瓜烂熟,比如我写南北朝道教造像,一定要把南北朝道经的目录先整理出来,伪经要先挑出来,不能作为参考资料。还要把道经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开来,以兹进行线性对比,更能让你对某些词汇有一定的敏捷性。如此才来由此及彼,进行广泛性的探讨。对于图像,一是要找考古报告翻阅,编号;二是要对图像的细节部分做到烂熟于心。如此方能掌控图像特征。
2、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暂且放下,该干嘛干嘛。我论文中遇到过很多坎,很多时候都越不过去,不要老纠结于一点。写吧,只有写才能让论文更加丰富。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一路写过去,一路改过去才是正常情况。
3、资料的积累不是正道,只有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出奇制胜。在我开始写作论文的时候就不愿意落入俗套,想要尝试以多个视角去阐述问题,当然,事实上我是做的不够的,但是只有做了才知道行不行。
摘要:中国的识字教学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中就有体现科学汉字观的六书分析法以及主观性较强的俗形义分析法。本文主要从字理的角度探讨汉字教学的方法, 并提出了两种不同方法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字理; 俗字源;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一个汉字具有一个形体, 代表一个音节, 也往往代表一个词。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 不仅是书写单位, 也是语义单位。所以,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一向重视对“字”的分析, 强调“字”的学习, 认为识字是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基础, 体现了“字本位”的理念。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 其内容是教学生识别、书写并运用汉字,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对汉字的科学认识,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识字教学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吸收
我国有悠久的识字教学历史, 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了识字教学, 《周礼》讲:“天子八岁入小学, 十五岁入大学”。“小学”学习的内容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其中“六书”是“小学”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这里“六书”的内涵并不是六种造字法或结构类型, 应该属于古代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教育学科, 具体内容涉及汉字的形体来源、功能分析、类聚关系、用字法则等, 是构成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系[1]。
识字教学自周朝开始成为官方认定的基础教育学习内容之一, 系列的教材便应运而生。早已失传的《史籀篇》是最早的蒙童识字教材;秦代“书同文”在大规模整理文字的同时也注重字书的编写, 先后编有《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以后《急就篇》成为了最流行的识字教材;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 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更是影响广泛, 流传至今。这些识字教材内容多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及道德规范养成, 兼具教育和教化的作用, 形式上采用韵语, 教学手段强调诵读。代代相承的识字教材为识字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 在识字量和字种的选择方面确立了科学、适当的标准, “秦三仓”共收3300字, 《急就篇》收字20xx个, “三百千”收字共计2708个, 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收字20xx个, 可见古代识字教学的识字量基本维持在20xx~4000之间。陈黎明等对“三百千”用字的流向进行了考察, 从2708字次中统计出1474个字种, 发现这些字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3500字) 的有1235个, 也就是说“三百千”中83.79%的字到了现代汉语中仍然是常用字[2]。这些古今通用的常用字是汉语的核心用字, 这说明古代识字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社会基本用字。
其次, 传统的识字教学在“集中识字”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归类法, 按照部首归类、按照声旁归类、按照同义归类等; (2) 六书析字法, 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来进行识字教学; (3) 俗形义分析法, 不考虑造字动机, 仅根据汉字字形和个人理解来解释形义关系。
二、当前识字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教学思想下涌现出了众多的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 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各种传统及现代的教学手段交汇呈现于识字课堂。本文主要讨论有历史传承的理据教学法。
1. 利用传统汉字结构理论进行理据教学
自许慎《说文解字》开始, “六书”便成为分析汉字结构的主流理论依据, 被历代学者普遍认为是科学的分析方法。“六书”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不应仅限于汉字的学术层面, 在识字教学中也应充分加以利用。解释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起“形—义”、“形—音”联系, 可以有效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
(1)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理据教学
识字教学一般先教独体字, 然后教合体字, 根据汉字不同的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行汉字中的独体字主要来自于古象形字和指事字, 这类字中的大部分, 如“牛、羊、马、日、月”等变成了记号字, 对于这类字我们可以采用“溯源”的方法。“溯源”就是追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的形体源头, 借助古文字字形, 化抽象符号为联想性的象形符号来帮助学生记忆,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从汉字字形中直接获取汉字的字义。认知实验证明, 利用图像、联想的方法记忆汉字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如:“马 ”。会意字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件组合而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各构件进行分解, 了解各构件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其组合, 从整体上理解该字的意思。对于“以形会意”的字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进行阐释, 如: {家},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宀”像屋的侧面形, 读作“mián”, 表示房屋, 下面是“豕”, 即猪。现代汉字变得符号化以后, 很多形近字难以区分, 比如“即”和“既”是音近形近字, 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通过同形构件分析进行对比讲解。 {即} {既}都有相同的构件 , 表示食器, 面对食器表示将要吃饭, 扭头背对食器表示吃完饭。从字形上未然的“即”和已然的“既”一目了然。
(2) 形声字的理据教学
形声字从结构方面来讲是声符和意符的二元组合, 因而更能体现出汉字形、音、义结合体的特征。形声字的理据主要体现在声符的表音度和意符的表义度上。
声符系统历来缺乏整理, 有开放性的特点, 导致了系统的庞大及表音状况的复杂。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一方面从结构上分析某些形声字的声符, 另一方面又利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来注明读音, 如“跛……从足皮声……读若彼” (《说文解字》二下) , 说明在许慎的时代, 声符系统的读音已经产生分歧。现代形声字与其声符字的声、韵、调可分析出八种关系, 根据李燕、康加深研究, 7000通用字范围内的形声结构中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占37.51%, 仅调不同的占18.17%, 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声符是可以准确或者基本准确的表音的, 教学中可以利用声符的这一特点来认读汉字[3]。而且根据历史经验, 同声符字 (如:峰/逢/锋/蜂) 保留了大量的语音信息, 提供了字水平的语音线索, 有时比声旁字更能提供读音示范。
形声字的意符表示模糊的意义范围或者说义类, 一般来源于独体的表意字。如: {贝}, 像一种甲壳动物的外形, 因为其外壳美观、难得, 被古人认为是珍贵的物品, 后来用作原始货币。用“贝”作意符的字都与钱财或财富有关, 如财、账、贵、货等。 {阜}, 像山崖边的石磴形, 用“阜”作意符的字一般都与地势或升降有关, 如阶、降、陷等; {邑}, 表示人所居住的封国, 用“邑”作意符的字多与邦国、城市或区域有关, 如郊、都、郭等, 虽然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阜}{邑}偏旁混同为“阝”, 但是居于字左和字右的“阝”仍表示不同的义类。可以看出, 意符相同的字大都和同一事物有关, 反映了这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施正宇对3500常用字中的形声字进行考察, 发现意符有效表义度共为83% (含直接表义和间接表义) , 意符不表义的仅占17%, 可见现代常用汉字形声字的意符绝大多数对字义有提示作用[4]。我们将构字数最多的20个意符 (氵艹口扌木钅亻虫讠土月纟忄女竹足石王疒辶) 和个体表义度进行交叉考察, 发现构字能力强的意符表义度也相对比较高。
形声字在现行汉字中的比例高达80%,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音、义理据, 通过讲解声符、意符与形声字音、义之间的关系来提高识记形声字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形体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代汉字与古汉字在形、音、义方面都已相去甚远。隶变、楷化、简化都对汉字的构形理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隶变使汉字结构发生了变形和简化, 破坏了汉字原来的结构, 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象形特征。楷化增加了一些基本点画并规范了汉字的笔画形态, 对汉字构形理据的影响并不太大。简化是对汉字构形系统的一次大的调整, 简化后的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些字只强调了笔画的减少而没有顾及汉字的构形理据, 比如草书楷化之后的字“长、东、专、为、头、导、乐”等, 已经完全不符合“六书”的原则。也有的汉字简化过程中进行了理据重构, 仍然可以用“六书”的分析法进行教学, 如“灭{灭}、竈{灶}、宝{宝}、笔{笔}、尘{尘}、泪{泪}”等简化后都成了会意字, “补{补}、迟{迟}、偿{偿}、赶{赶}、惊{惊}”简化后仍然是形声字, 但是声符表音度更高。对这些建立在现代汉字字形基础之上的新“会意字”、“形声字”, 我们不需要一味从古, 应该探求和现行汉字形义联系更一致的诠释, 这种情况下以现代字形进行解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识记。
2. 利用“俗字源”教学
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了其形体结构的可解释性, 汉字教学中分析汉字形义关系、阐释字理的主要依据是“六书”理论。但是由于汉字数量多, 结构复杂, 机械记忆负担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俗字源”来解释汉字。“俗字源”在解释字形和字义关系时不进行溯源分析, 凭借个人想象和主观联想随意地解释汉字结构的形义关系, 其解释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汉字会有不同的诠释。
汉族人习惯了汉字的可解释性, 以形别义的习字心理早已固化。早在春秋时期, 就出现了对一些汉字形义关系的解释, 最早记载在《左传》里, 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 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 反正为乏。”
《左传·昭公元年》和曰:“于文, 皿虫为蛊。”
当时人们解析汉字字形不是为了文字学的目的, 而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哲理和政治主张, 解析的结果并不能体现汉字的构形本意, 很多说法甚至很是牵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保留了一些春秋时期解析汉字的例子, 如:
《说文解字》第一上王字下:“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说文解字》第一上士字下:“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这可以说是俗形义学的源头, 汉代用这种方式解释字形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所谓‘诸生’, 即今文经学家。他们表面上是要阐发先圣微言大义, 实质上要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 恐怕不需要古人的真实造字动机来束缚自己。另一种是所谓‘俗儒鄙夫’, 即一般教书先生……他们没有什么政见需要阐发, 只要教会学童识字就行了。这类阐述不反映任何政治见解, 且与古人造字动机不符, 但学童们却可以轻易记住。”[5]可见, 在中国古代, “俗字源”就在民间蒙童识字教学中予以使用了。
我们收集了一些教师教学中使用“俗字源”的例子:
早:日升到教堂的十字架上, 表示早上。
奶:一个拄着弯弯曲曲拐杖的女人。
春:三个人一起晒太阳。
宿:一百个人住在房子里。
哭:一个大人在哭, 两只眼睛都哭肿了, 流出了一滴眼泪。
丽:两个小朋友在两个并排的窗户里, 往外看美丽的风 www.baihua wen. 景。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俗字源”释义内容多贴近生活实际, 表述简单、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俗字源”用于汉字课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种形象化的阐释方法寓教于乐,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缓解机械记忆的压力。但是“俗字源”的解释方法放弃真正的字源, 不顾及汉字历史演变, 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这种方法仅根据汉字现在的字形结构做解释, 忽略了汉字结构的系统性, 夸大了汉字的表意性, 虽然短时间内有助于汉字的记忆, 但是长远来看大大损害了汉字的科学性。所以, 利用“俗字源”分析汉字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汉字教学中可以使用, 应该合理利用。但是对于一些构字理据弱化甚至丧失、用“六书”理论解释不了的汉字以及汉字的造字意图不容易被理解时, 可以采用“俗字源”解释, 但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只是识记汉字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科学的字理。而且要尽量控制此类解释的数量。目前用于教学的“俗字源”解释缺乏规范, 随意性强, 有的解释内容甚至离题万里, 如果使用频率太高, 会有损汉字系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所以, 我们建议对于那些构字理据尚在且比较容易解释的汉字, 应首选传统字理分析的方法来客观真实地阐释字理, 做到“信而有征”。“俗字源”解释汉字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汉字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形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或者依据功能理据, 或者依据形体溯源, 或者进行字形的分解。在此基础上, 如果我们能利用一些灵活的课堂技巧, 如字谜识字、韵语识字、游戏识字等, 就可以让汉字教学有理有据, 活泼生动, 系统高效。
参考文献
[1]李运富。“六书”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 20xx (1) 。
[2]陈黎明, 张晗。“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J]。汉字文化, 20xx (1) 。
[3]李燕, 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M]。//陈原。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1992 (4) 。
[5]李万福。谈俗形义学[J]。汉字文化, 1995 (1) 。
12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遇到困难,我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当困难解决了,我会觉得豁然开朗,思路打开了;当论文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后,基本成形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也在思考,毕业论文的完成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我即将毕业,即将走出可爱的校园步入社会的大讲堂,开始我的又一个新的人生旅程。那么,我应该记下一些东西,对我的毕业论文做一个总结,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12月,当我接到选题通知后,开始着手论文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要写哪方面的,而且这个范围要掌握好,不能太窄,因为写起来会有局限性,也不能太宽,不能是大家都写烂的东西,这样就写不出新意,很难有较高的突破了。于是我主动找我的导师钟静老师商讨我的选题,及时与她沟通。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几个备选选题范围内确定了幽默广告这个领域的,因为考虑到幽默广告确实很多而且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但真正认真研究它的却不多,因此,我确定了要写这个方面的。与此同时,我就开始了搜集资料的重要工作。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门收集有关
幽默广告的资料。我去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去西单图书大厦,去办理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卡,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搜集等各种方式方法,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认真对资料进行分类,理论的、实际的例子、图片等等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列出提纲,再与老师进行沟通。
1月,老师对我的所准备的资料基本满意,于是我们开始对论文题目的推敲。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并且结合我实际现有的资料内容,最终把题目确定为“论广告表现中的幽默策略”。确定好题目以后,我开始准备我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并在 1月11日上交了我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在1—2月的寒假期间,由于一些原因,与老师就很难见面了,于是我赶在放假之前又与老师积极碰面,把我的思路与具体提纲给老师审阅,并一起商讨,以便在假期中撰写论文。假期中,我按照论文的提纲,开始动笔写论文。在此期间,与老师电话或短信以及利用E-mail进行沟通。
在这个写作过程中,我的资料很多,但总是有些力不从心,开始还以为材料多才好些,可写着写着就发现,材料多却很杂,需要我去驾驭材料而不能受材料的限制,把思路局限了!所以,我就把我能写得都写上了,整个结构也稍显复杂,有用的没用的都罗列了,差不多写了17000多字呢。
的3月5日我就向导师提前提交了论文的一稿。我知道这个一稿的整体水平一般,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总觉得没有一根清
晰的思路。于是,我在一稿过后主动与老师联系,打电话说我的论文情况并且接受老师的修改意见。
通过与老师电话,对我论文的指点,收获不小。我开始了对论文的修改与二稿的再次写作。这次比较苦恼,因为一稿中的很多东西被否定了,我的思路又有些乱了,所以在写作上有了时间上的暂停??但我没有放弃,于是,我与同学、朋友交流,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并且对资料进一步收集与完善。另外,在三月份,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实习工作,于是,时间变得不够用。我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4月8日,按照导师的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我的论文二稿。老师对我的论文给予了肯定,基本满意,说还要给我的重点部分“动个小手术”就没什么问题了,并且再次给了我修改意见。我觉得从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我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启发我,给了我很多鼓励。
4月23日,我上交了我的论文三稿。老师对这次的修改很满意,说基本就可以了,正文中的一些小的地方再修改一下,论文的其他部分内容,如:英文资料及翻译、论文的封面格式等再进行补充完善,就没什么问题了。我的心长长出了一口气,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一点,觉得就像打了一场仗,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那种感觉。当然,至此,我知道还不是整个论文的完成,因为还需要答辩,还要有答辩老师的提问与意见,我的论文才能最终定稿。因此,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好好准备答辩,认真检查我的论文,更好的完善。
以上就是我写毕业论文的整个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很幸福。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导师,和我一起辛苦,一起感受汗水与微笑的幸福。
本科毕业设计历时两个半月,在这两个半月中,我能按照预期进度安排,按时按量的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初期,我复习了《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知识,查阅了《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设计中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设计后期,主要进行建施、结施图的绘制。设计期间得到了XX建筑工程学院诸多教师的指导和帮忙,在此深表谢意。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经过毕业设计,我复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工程师,应当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安全、经济、实用、耐久、美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研究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异常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研究一些细节问题。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规范是设计的航标,必须多思考、多体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理解,仅有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
相互学习,注重交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勤学好问,努力发挥团体的进取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团队的潜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程实践上,必须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四年所学而欣慰,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专业课学习时,老是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相差太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我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夯实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十分重要的阶段,我初步掌握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步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此再次感激在毕业设计中指导帮忙我的教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