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精选5篇)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xx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12名医生、12名护士,设置病床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XX市中医院康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20xx年XX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医院占地面积狭小,无发展空间,康复医疗业务用房不足
2、我院无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也招聘不到此类专业人员。
3、康复医学专业设备不足。
4、目前只能开展中医方面的针灸、推拿、按摩和物理治疗项目,不能规范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医学治疗。
四、今后打算
1、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我院的建设业发展规划,建立真正意义的康复医学科。
2、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康复医疗学科。
3、加大设备购置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我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重点解决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难点问题,我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集中利用三天下午的时间,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专项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进行了考试。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制度、转诊制度等。
3、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
5、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6、针对临床用血,我们重新进行了培训,力求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7、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8、医院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积极整改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1、我院采取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环节,并且对门诊抽血室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2、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有咨询台、有便民门诊,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有电话等。
4、采取流程改造等方式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了预约挂号和诊间预约服务,方便广大患者就医。
5、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对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随时检查服务用语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临床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有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通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定期收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设立自动查询台,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五、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创先评优、道德讲堂学习活动。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我院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让医务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做好正确的舆论宣传,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
曾田镇卫生院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东南部,主要为曾田镇居民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服务区域内有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户籍人数21063,现常住居民共有12691人;卫生院职工共26人、公建卫生站有9间,村医11名,其中蒲田村委会、银坑村委会没有村医进驻。现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从6个方面汇报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受资金、技术、人员的影响,服务辖区内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基本未实行,省定贫困村(玉湖村、蒲田村)得到上级技术支持有医疗智能包,但是使用频率较低。
二、家医签约服务难点及困惑
家医签约服务难点主要是既往的诊疗方式观念难以转变和人员技术缺乏导致的。
三、基本医疗、基层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院全面实行基本医疗与基层药物制度,但是由于辖区内的卫生站绩效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未能直接进行医保结算、清算,所以未开展基层药物制度。
四、人员培训及梯队建设需求情况
1.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业务能力较低,需要增强培训提高自身能力。
2.临聘人员待遇低导致招聘难度大,特别是医生岗位缺口大。不利于人员梯队建设。
五、信息化推广使用及涉及卫生站建设的其他事宜
1.信息化推广使用需要上级的设备、资金、人员培训的帮助。
2.卫生站建设存在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能力有所滞后需要加强培训。
六、评估“互联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水平的效果
1.简化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同时有利于诊疗资料的储存、调用。
2.减少了纸张等资源的浪费。
20xx年,在县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强化内部管理,重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成绩
1、医院基本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自从医院整体搬迁至老中医院后,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计委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得到快速发展,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医院新成立了中医康复科、碎石科、口腔科等一批特色专科,还添置了CT、DR、数字胃肠、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从自身发展和病人考虑,在短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住院部,极大改善了病人住院条件。
2、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改变我镇预防保健工作滞后的状况,我院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现如今又在门诊楼后面新建一幢预防保健综合楼,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框架结构,预计年底投入使用,预防保健综合楼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变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长期滞后的局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经过我们一年来的多方努力和艰辛付出,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镇已经完全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有6个卫生室,分别为、,其中去年还通过了省级示范卫生室验收。、卫生室建好并正在装修,、卫生室建好但未装修,我院正在和镇区政府协调解决问题和矛盾。
3、医联体建设成效突显。今年,我院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重要举措,积极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定期邀请县医院名医专家到我院坐诊和查房,开展疑难病会诊和新技术、新技能及医疗安全等培训。目前,已经形成了每周都有县级专家来我院服务的良性机制,极大方便了社区群众就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截至6月底,共开展专家坐诊55次,就诊患者1359人次;开展下村服务4次,服务对象321人次。
4、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和妇女病“两癌”筛查工作。抽调卫生院精干医技人员组成体检小分队,由一名分管院长带队,深入到全镇21个居村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全程历时22天,已体检了11个村居,共体检2244名老人。由医院妇、内、外科医生组成的妇女病“两癌”筛查小组,历时42天,完成了全镇6500名妇女的“两癌”筛查任务。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8898份,建档率86%,抽查档案合格率达80%。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35次,公众健康咨询5次,免费发放健康宣教资料94850份,资料入户率100%。为1247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免费接种一类疫苗23502针次。为13439名0-7岁儿童提供规范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率99.8%,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31.0%。为1186名孕产妇提供规范健康管理,产后访视率94.9%。为2726名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为7922名高血压患者、2607名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2次面对面随访及1次健康体检。共登记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19人,规范管理414人,规范管理率98.81%。1-6月份,共登记报告传染病136例,报告及时率、处理率均达100%。发现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或线索0例,协助开展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安全、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巡查43次。为1810名老年人、1995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率分别达50%以上,服务项目记录齐全。今年共开展20个村的签约工作,共签约对象42697人,其中高血压病人8511人,糖尿病人2607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720人。
6、严格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绩效考核新机制。今年,我们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并结合自家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院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试行,严格按照月度考核兑现,根据数量、质量、业绩、群众满意度4个方面综合评分,取得了较好效果。
7、医疗业务及收入显著增长。今年1-6月份,完成门诊量29016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83.60%;收治住院病人1155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187.31%。截止6月底,业务总收入534.24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01.42%;其中诊疗收入(不含药品)1-6月份372.1万,比去年同比增长240.00%。
8、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集中网上采购。今年1-6月份网上采购药品金额比去年同比增加120.73万,药占比控制在38%以内,与去年同期下降20.66%。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心。
9、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医院成立安全工作领导组织,对职工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二是加强安全管理,维修和更换灭火器、应急灯各一批,对全部监控探头进行维护和调整,确保监控不留死角。三是上半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次,不定期检查6多次;定期对产科、B超等重点科室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对职工和病家反映的问题及时作出答复,绝不拖延时间,确保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五是认真处理委交办的来信、来访事件,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非正常上访事件。
二、存在问题
1卫生专业人才缺乏;
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工作
1、狠抓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把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学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腐败行为,远离回扣,廉洁从医,努力打造清正廉洁医院。
2、强化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突出医疗服务质量主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管控,在定期进行考核督查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环节上,注意对工作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医疗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3、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明年所有村都要开展,确保全镇签约率达60%。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实行全镇村组100%全覆盖。今年年底,确保全新的数字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投入使用,届时将一改我院儿童预防接种条件简陋滞后的局面。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引进紧缺人才;另一方面改变人员技术落后局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培养现有的医务人员,通过人员外派进修学习以及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合作的形式进行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培养适宜技术人员。
5、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积极与县市级医院联系,寻找合作的项目,镇区形成特色专科,带动医院医务的发展;计划发展的特色专科有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普外科、碎石科等。
6、按时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认真贯彻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快速推进标准化建设步伐,年底前确保预防保健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所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7、重抓创建评审工作。下半年,卫生院争取通过省级示范卫生院的创建评审验收,并确保1-2个卫生室通过省级示范卫生室验收。
8、确保业务收入稳中趋长。下半年,确保医院业务总收超过上半年,全年突破800万元。药占比控制在36%以内。
基层医疗单位要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结合实际,立足岗位,认真履职。为此,市人民医院提出以“质量为本,安全为先,服务至上,促进医院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履职促发展,优化服务比贡献”为目标,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广泛参与、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的原则,精心设计体现时代精神、符合个性要求的活动载体,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创有目标,争有方向。
一、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上争先创优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是解决患者病痛的根本措施,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医院始终牵着这个牛鼻子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开展优秀科主任评比活动。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科室综合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要素,广泛征求意见,多渠道进行测评,确保把业务精湛、管理有方的科主任评选出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二是开展优秀青年医生评选活动。通过业务练兵、技术比武、演讲答辩等方式,选拔20名优秀青年医生进行重点培养,力争通过五年有针对性的培育,能成才、挑大梁。同时开展优秀护理管理人才选拔工作,全面提升护理水平。三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科研课题和“三新”项目(即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为抓手,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激励大家大力开展科研活动。今年共遴选了60个“三新”项目,20个科研课题。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建设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开展项目合作,同国内大医院进行技术合作,借用先进技术和人才为铜陵服务。四是开展科室管理质量互评。组织科主任、护士长采取随机抽取被检查科室的方法,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评分,评出10个优秀科室,以利进一步推进核心制度的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同时建立了医疗质量定期巡视巡查制度。
二、在抓安全措施落实上创先争优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医院始终把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是狠抓医疗安全。在抓医疗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了医疗风险金管理制度,凡是岗位不尽责、懈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或医疗纠纷,视情况扣除风险金;建立责任追究制,凡是因态度和责任引起的纠纷或医疗事故的,除承担部分赔偿外,还要进行纪律处分。建立了行政和医德医风联合查房制度,全面解决被查科室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现场答复,从快解决,为医疗一线服务。二是强化生产安全责任。建立生产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岗责分明,人员到位。建立生产安全周报制度,每周科室负责人都要着重检查一遍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整改,把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建立全院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全面掌握状况,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用电用火用水安全,都在检查之列,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在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就医环境上创先争优
强化服务宗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做到用心诊疗,用情服务。一是以患者需求为目标,优化门急诊流程。加强导医、助医管理,设立导医先锋岗,切实为来院就医的患者提供到点到位方位指示,努力做到为老弱残和农村病人提供陪医服务。实行领导带班、相关科长科员值班制度,实行二级导医方式,确保院看病办事都有明确指向。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增设预约电话和简易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门诊。三是实行夏季提前半小时开诊制度,方便广大群众就医。医技部门实行弹性工作制,缩短辅助检查报告时限。加强大型设备检查的预约管理,确保门诊病房病人按预约的时间得到检查。四是强化管理,提高门急诊服务质量。完善首问、首诊负责制,并严格加强督查;增加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的普诊次数,使广大患者挂普通号就能得到专家的服务;完善门诊急诊会诊制度,确保如需会诊,必须联系好会诊医生,并有工作人员指引或陪诊。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确保患者来到之前,医护人员已经就位,做好施救准备。五是加强出入院管理,创造条件实行一站式服务。
四、在谋划发展上创先争优
发展是永恒主题,没有发展就没有医院的未来,就难以承担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的责任。结合“十二五”规划,积极谋划医院发展路径。一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尤其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激励广大职工积极、主动为医院发展献智出力。严格控制药占比,杜绝过度医疗,切实减轻广大群众的医疗负担。二是加快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力争到20__年全面完成。改扩建工程是市委的健康工程、民心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广大群众分享的重要体现。工程竣工后,医院床位增加到1600张,将极大地改善门诊、住院条件,有效解决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三是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扩大医院规模,抢占医疗市场。建设南部城区医院,契合江南集中区建设,规划300亩建设西湖新区医院,服务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