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公司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预算(或利润计划)可以说是控制范围最广的技术,因为它关系到整个组织机构而不仅是其中的几个部门。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预算管理制度范文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 会计 预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公共财政改革以来建立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科学,在规范单位支出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国家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这一制度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得不到应有重视。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普遍不足,单位进行预算主要是为了获得资金,所以资金一旦到账,预算管理也就止步不前了。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方面,但是事业单位却忽视了这三方面的有效衔接,使预算管理无法发挥最佳效果。
(二)预算编制过程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普遍存在质量低、方法落后的问题。首先,预算编制不够客观和缺乏统一性的标准,财务人员不能本着严谨、客观的态度进行预算编制,其主观理解的作用过于凸显,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重缺失。其次,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实际中往往仅根据上年的基数简单的乘以一定的比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没有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和评价,最终导致事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单位因预算过小而造成资金缺乏,阻碍事业发展;事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的单位因预算过大而资金大量浪费 。此外,预算编制还存在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不再单纯依靠预算内资金,而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不足。 这一问题也将导致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准确与科学。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起点,如果不能做到准确科学,必将影响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效果较差。
预算执行后,各单位普遍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缺失,这就造成预算执行得不到应有重视,执行力度普遍不足,执行效果普遍较差。预算执行人员对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比如资金是否使用于相关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超预算支出,资金使用是否有结余等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人员在预算执行时缺少约束力,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单位虽然存在预算效果考核的制度,但是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严重。
(四)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效地监督控制机制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极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监督还十分不完善。对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预算监督措施,例如客观严谨的预算执行结果考评机制、预算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不应是形式上的内容,而要切实地贯彻到现实工作中,使其发挥充分的监督作用。预算监督应当贯穿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有效控制、促进作用。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实施有效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应该在事业单位重整和完善预算管理程序,有人提出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一系列过程,将有助于事业单位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和监督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展开,最终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单位财务的优化。
(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依靠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完善预算管理流程。首先就是预算编制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预算编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本单位具体状况、行业状况、历史情况、对未来的预测、国家财力和政策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等等,所以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要进行全面调研,系统分析,综合测评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其次,科学的预算编制还要求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并配合以有效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体系,在财务预算期末,对单位以及内部各部分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考核。考核的指标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关键要适合本单位实际,并且保证可操作性。第二,要建立一套客观、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约束预算管理人员的行为,以便充分履行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包括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效果。第三,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考评与激励机制。不仅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将执行过程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及领导身上,而且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预算执行人员积极性。
(四)加强培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应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同时,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要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并及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财务人员还要有廉洁自律的品格和高度的岗位责任感。
(作者单位: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注释:
朱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财政金融。2012年10月下。
李佳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企业研究。2012年11月,第22期。
【关键词】 现代医院 全面预算 管理 制度 思考
一、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现状
因为现代的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的落后,现代的医疗机构大多数都继承着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虽然在上级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下,现代医院也在进行年度预算工作。但是,很多医院领导对于年度预算工作重视度都很低,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大多数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科负责,而医院的财务科大多数都是敷衍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了,这也就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医院只有软约束,没有真正地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医院内部控制有效的、重要的方式,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
所谓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指医院以其他数量形式以及货币形式所反映出来的关于医院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所有的各项目标行动计划、经营活动以及相对应的措施数量进行一定的说明,并且把医院资源配置以及目标,以其预算的形式对其进行量化,最终使其能够很好地将医院内部过程或者活动总称进行实现。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象主要涉及到了物、人、财等等各个方面,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度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的考评等等,它们在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这一体系中都应该以目标、责任等等形式进行系统的出现。根据现代医院的管理职能和经营目标,现代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预算、工资投资项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业务收入预算以及科研预算等等。其中,财务预算主要包括:基金变动情况预算、业务收支预算以及资产负债表预算等等。
三、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权力机构
预算委员会是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权力机构,预算委员会主要由其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临床科室的负责人组成,并且坚持效率、全面代表以及权威的重要原则,由医院的院长担任主任一职,由医院的副院长担任预算委员会副主任,由总会计师担任预算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医院的预算委员会主要的职能就在于:指导和协调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定期的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听取;初审医院年度决算报告以及预算草案等等。医院的预算委员会还要进行预算委会办公室的下设,预算委员会办公室主要由医院的信息科、基建科、总务科、人事科、办公室、护理部、医务科以及财务科等等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来组成,预算委员会办公室日常机构设置在财务科,其主要职能包括:第一,初审医院的年度决算,并且提出奖惩考核的建议,报给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批;第二,向医院全面预算委员会提交医院的全面决算、预算的方案;第三,监督和调查分析医院预算的执行情况,向预算委员会做出书面的报告;第四,对由于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亿元预算方案调整的初审,报告给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批;第五,对医院年度全面的预算进行初审,并且提出一定的建议,报告给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批;第六,进行预算全面预算指导思想、目标以及方针的草拟工作。
四、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原则及程序
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编制程序主要是以业务预算作为基础,这里所说的业务计算是指医院总的住院量和门诊量等等,由医院的各部门、各科室进行各自预算指标的制定,并且进行层层汇总,由自下而上这一方式来进行医院总预算指标的确定,最后,再由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自上到下的审批以及下达执行。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禁止因循守旧
进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完全的以历史情况来作为未来和现在评判的主要依据,比如说,医院的某些部门和科室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仅仅是简单的以过去的年度日常支出作为预算编制标准,这样做能够为一些部门进行故意扩大日常支出最后获得最大支出预算标准提供一定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来将这种倾向扭转过去,否则,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有可能成为效率低下、掩盖懒散部门的保护伞。
2、不能一成不变
虽然,医院在进行全面预算制定的时候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那些情况进行了预算,并且制定出了与之相互对应的应变措施,但是,医院的全面预算工作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总会或多或少的无法预见一些问题的发生,所以,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时,要对医院的预算进行定量、定期的检查,如果预算到的那些情况已经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就应该对预算进行一定的调整,或者再次进行全新的预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而非被预算机械的约束住。
3、切忌将医院的目标模糊化
如果一个现代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仅仅是因为热衷于使部门自身活动按照预算规定进行严格的执行,进而忽略了该医院总体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错误的目标置换。本着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要使医院预算能够更好的将医院整体规划目标很好的体现出来,其次,我们还必须要适当的进行预算控制度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预算具有相对应的灵活性。
4、防止过细过繁
如果现代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极其琐碎的支出也要进行细微的规定,那么,一定会使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自身应该拥有的自由,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对医院经营管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现代医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并不是越仔细越好,过繁过细的预算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使医院授权名存实亡。
五、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考核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在一定时间之内进行管理经营法规性的文件,必须要对其法定性、严肃性进行强调,全面预算只要经过制定,就不能够对其进行随意的更改。在具体的对其执行的过程中,医院必须要建立起月度预算刚性控制与年度预算柔性控制进行有机结合的预算考核与控制体系,并且对预算管理实施分级责任的控制。
我们必须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差异的分析进行完善,要对其有利与不利因素、主要与次要因素、主观与客观因素等等进行分析,自下而上的将预算考核指标进行滚动调整,对还没有达到预算目标考核的对象实施一定的惩戒措施。并且考核工作也应该分层次,通常情况下,成本中心主要对成本费用节约额、降低率以及降低额进行考核;投资中心要对投资报酬率等等指标进行考核;利润中心要对利润率以及利润额完成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现代医院作为执行一定职能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实体,由于医院自身具有的社会性比较显著,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医院考核指标进行设计,其考核指标设计工作不能够仅仅限制于以经济指标作为考核中心,其行风建设、医疗质量等等也必须要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考核评价的指标,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最大程度上对广大职工积极性进行调动,以便更好地对医院整体的目标进行完成。
六、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议
1、医院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医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在现代医院中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要从医院的管理层做起,医院的管理层可以通过医院的职工大会、医院的周会以及医院职能科室会议等等多种形式将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往下进行渗透和辐射,做到由点及面,由上到下,不断地对各部门各级全面预算管理观念进行强化,并且将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最终使现代医院全员都能够达到一定的共识,把这项工作作为最为日常的工作来进行。
2、将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
在过去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中,其预算编制的方法单一,通常都是将传统的医院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采用,主要包括增减量调整预算法、定期与算法以及固定预算法,并且,从普遍情况来看,通常都采用上年完成数加上增长率这一模式,然而,现代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零基预算法、动态预算法以及弹性预算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行都比较少,并且其进行预算的程序缺乏一定的效率,预算编制过程也过于松弛。执行预算符合率也偏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的预算项目太多,不同预算项目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业务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业务发生规律和特点来分别的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进行编制,但是,我们必须要逐渐的将上年基数加本年因素这一老办法进行改变,逐渐的使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来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七、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现状,其次从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权力机构、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原则及程序、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考核评价以及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议这五方面对现代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思考。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之中去才能够发挥理论自身的作用,因此,本文主张将该理论应用到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吕力琅、文志林、李龙根:绩效目标对医院预算管理的作用探讨[J].中国肿瘤,2006(9).
[2] 郝云莲、齐庆祝:目标导向的医院三级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6).
[3] 黄庆耀:新时期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刍议[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19).
[4] 朱士俊:学习管理评价指南,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9).
[5] 李信春: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内部效益分配[J].中国医院,2003(4).
[6] 陈碧婷: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3).
[7] 李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的关键点[J].中国卫生经济,2010(2).
关键词:冶炼;预算管理制度;路径选择
1铅锌冶炼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铅锌冶炼企业面临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和铅锌价格持续降低的不利环境,急切地需要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铅锌冶炼企业要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铅锌冶炼企业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铅锌冶炼企业的员工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据有关数据显示,铅锌冶炼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只占全体职工的8%,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极其缺乏。第二,铅锌冶炼企业员工的预算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员工因为工作量不同、对预算的认知程度也不同,使得他们参与预算工作的积极性表现不一。另外,企业职工重视生产轻视管理,重视现场轻视分析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们参与预算的积极性。第三,铅锌生产的料比可能会随着原料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增加,铅锌冶炼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1]。
2实施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企业高层在推动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才能顺利开展预算工作。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是铅锌冶炼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要求企业有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对于铅锌冶炼企业来讲,管理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工资管理是否规范、购销合同执行是否合规都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因此,铅锌冶炼企业首先要梳理企业内部流程,确保员工的权责分明,内部流程清晰。其次,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流程、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控制铅锌冶炼企业的成本指标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铅锌冶炼企业要加强成本分析的工作。第一,铅锌冶炼企业要做好计划成本,尽量使原料的计划价格接近市场价格。第二,铅锌冶炼企业要建立成本分析小组,具体为生产部门经理担任组长,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经理作为组员。铅锌冶炼企业要坚持执行成本分析周会制度,每周都要将回收率和单位电耗等生产指标统计出来,并将每周的生产成本和计划成本作对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成本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是企业开展预算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铅锌冶炼企业一定要做好成本分析[2]。铅锌冶炼企业在做好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的财务部要将企业当年的固定费用整理出来,并根据企业往年的情况,运用流动比率分析法、速动比率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多种财务分析法预测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除此之外,当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和生产规模发生巨大改变时,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及时调整预算确保财务预测信息准确。铅锌冶炼企业如果能做好财务预测工作,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将极大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变化的调整能力。
3实施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
倘若铅锌冶炼企业能够很好的完成制度流程、成本分析和财务预测这三方面的基础工作,那么铅锌冶炼企业可以在预算工作组的组织形式、突出重点的内容形式、定期分析的工作形式和以鼓励为主的工作评价这四个方面开展预算管理的工作。预算委员会,具体如下:预算委员会的主任由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财务总监和生产部门的副总经理担任,其余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但是全员参与可能会达不到实际目的,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在综合考虑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后,可以在企业的预算委员会下设若干小组,比如采购组、销售组、考核组等等。每组都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每组的成员完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预算分析报告等工作。通过小组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预算工作,还可以将具体的责任落到每个部门。预算虽然能将企业的资源系统化,但是在开展之初可能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因此,铅锌冶炼企业要以经营主线为重点内容,重点梳理企业生产工作组、费用工作组、销售工作组和采购工作组的工作,集中精力开展预算工作。其中,销售工作组要重点分析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规模,采购工作组的重点在于分析企业生产原料的市场价格,生产工作组则要重点讨论如何在市场价格下计算出最佳的用料计划比率,费用工作组也要重点解决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规模将费用预算的控制到最低[3]。预算报告是进行预算分析最基本的依据,由于铅锌冶炼企业的原料配比、原料的价格、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客户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预算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铅锌冶炼企业必须要坚持定期分析的工作形式,要不断发现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如何解决差异的方法。铅锌冶炼企业在坚持定期分析的工作形式过程中,要考虑到各工作组的特殊性,比如,采购工作组和销售工作组以及生产工作组每个星期都必须要开一次预算差异分析会,其余的工作组可以每个月开一次。在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也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产生的,也可能是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铅锌冶炼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时,要严格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工作评价制度,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的预算人员明确他们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假如在实施预算管理制度之初就用工作绩效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企业员工的工作,这不仅会打击他们参与预算工作的积极性,还会使预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工作评价制度时,铅锌冶炼企业的管理层要坚持做到轻视工作的结果、重视企业员工参与预算工作的工作态度。另外,铅锌冶炼企业的管理层还要将工作评价的重点放在企业员工的分析能力上。
4结语
综上所述,铅锌冶炼企业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企业管理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塑造企业管理文化过程中,铅锌冶炼企业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另外,铅锌冶炼企业的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打击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夯实基础,预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所以需要铅锌冶炼企业前期扎实的数据和制度的管理基础来支撑。
参考文献
[1]旷晶。浅议铁合金冶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J].财务与会计。2013.(02):60.
[2]旷晶。浅议铁合金冶炼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J].中国总会计师。2013.(01):124-125.
[3]宋凤轩。孙颖鹿。我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运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6.(40):4-9.
对高职院校实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对学校合理地规划使用、分配、筹措办学资金,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专门人才与为经济发展服务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客观上要求在校际间高效配置和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并建立一种适应高校需要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效益最大的发挥。将财务预算科学化管理,遵循预算的制度性,逐步完善高职院校预算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学校的预算管理责任。
(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行筹措资金,“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以政策支持争取生源作为一定的优势,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要想提高学校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其同类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实力。高效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学校自身强化内部管理,在如今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生存能力,而且还保障了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使高职院校收支活动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了保障,使高职院校进行合理定位,比如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校企(校)等多方面合作中,提升高职教育的市场竞争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增量预算法是大多高职院校采纳的主要预算方法,并将其作为制定费用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可是增量预算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存在着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根本没有有效地调动起各部门的积极性上面。与此同时,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对于上报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模糊不清的表现,更有因为依据不足对测算不够准确的表现等。目光短浅,并没有考虑学院的长期发展,从而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更阻碍了预算本来作用的发挥。
2、忽视收入预算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侧重点往往只是对支出预算的编制,忽视对收入预算的编制。”[2]学院统一编制收入预算,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二级单位,导致其忽视收入预算的重要性,没有以认真的态度进行认真收入预算,特别是对忽视创收收入的预算,二级单位截留大量的事业收入,造成了学院年度收入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的局面。
3、存在着预算超支的现象
许多高职院校一是缺乏实际的预算计划,要求不够严格,二是每一年中特殊情况较多,造成几乎年年预算超支的现象产生。
4、预算指标时效性差
高职院校的各部门,有时候在每年的5、6月份才收到年度预算指标,可是此时当年已经开始了半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以内,很多财务业务已经开始运行,在每年的开初,预算监管不力,预算管理没有时效性,甚至是失去了预算本来的用途。
(二)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1、对支出预算执行监管不力
按照相关规定,“预算一经确定,非经规定程序不得进行随意调整。”[3]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运用之中,一部分领导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按照程序走,使用资金随意性大,这种行为就会造成开支混乱,预算变更次数无法得到控制。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预算,单单只进行简单的总控制,特别是对二级单位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不到位,以致于出现各部门互相挪用资金的状况,预算的严肃性得不到重视。
2、预算执行管理落后,缺乏信息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预算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是以简单手工抄写及人为监督为主。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最开始是通过手工辅助账遴选出具体的中取得,再从计算机中找出相应支出的实际发生额,采用手工加减的手段,具体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这样,下属各部门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了解和掌握不够及时,“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和及时调整。从而致使其工作量较大,效率却低,无法满足目前高校财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4]
3、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力
高职院校主要精力用来应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没有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对预算下达后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预算总结分析不到位,决策者根本无法准确及时的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补救。
4、缺乏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对财务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贯彻不力,也就是造成预算目标不能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考核时,考核方则常常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去评价被考核方,比如怕影响同事关系,被考核方总是为自身开脱犯错,寻找各种理由,过于关注对客观因素的解释,从未从主观方面去找原因。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未被纳入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之中,造成预算管理工作出现赏罚不分明的现象,每年超支现象根本没有得到控制以及惩罚当时部门,对于节约预算支出却没有奖励的举措。
三、预算解决方法
(一)将预算管理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地预算管理制度,主要针对高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后的财务活动开展也将“有法可循”。比如对预算编制原则、方法、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算执行及预算调整形成一整套的制度管理,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二)对预算进行科学编制
首先,要放弃过去单一的预算方式,特指的是“增量预算法”,采用增量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有机结合的预算方法。人员经费采取增量预算法,对于人员经费,采用固定的人员固定的金额标准;部门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以年度内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的程度为依据,测算支出预算需求的具体数目;高职院校的专项经费则采用滚动预算法,以轻重缓急为依据,并结合学校本年的实际财产,将急需、可行的项目纳入优先考虑的范围,当然专项项目还得提供可行性报告经过审查才予以通过。
(三)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监督机制
1、分析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形成分析报告
学院各二级单位都必须对本季度预算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特别是针对每年都预算超支的情况,找出出现超支的原因;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同时各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写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报财务处监督执行。
2、要建立健全预算考评机制
学院应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考核之中。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收入完成情况、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等。预算年度末,财务处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由财务处会同审计处及相关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考核意见,建立绩效挂钩、责权利相一致的奖惩机制。
(四)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一经批准,财务部门就应当把其当成一种制度去严格执行,不仅要进行总量控制,也要进行分项控制。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开支范围和金额的规定,审核各项支出,特别是招待费、电话费、交通费等费用,必须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年度内确实需要调整预算的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五)将预算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已经遍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预算管理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利用。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对预算管理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用一种适合学校情况的财务软件系统进行管理。预算一经领导批准,及时将批准的预算按项目名称、金额输入到该系统中,自动生成表格栏,通过该系统后台,可对整个学校、七个系以及行政部门的预算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注意资金的走向,一旦特殊情况,及时像财务处领导以及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
(六)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
预算管理的主体必然是人,所以预算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只有提高预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应当对学校财务处的两个部门包括计财科、资产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管理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一)能够为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奠定基础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由过去简单的资金收付转变为资金的筹措、适当的投资决策以及相应的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财务性质的巨大转变对会计工作内容及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相关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不仅能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能够与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性质相匹配,为企业财务性质的优化及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看出,实施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是企业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EVA值。
(二)能够实现会计预算管理有效程序化
目前实行的会计预算管理主张程序化管理,主要通过会计工作人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而将所要预算的指标进行慢慢分解,并使相应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而对于会计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化管理,对企业拥有的资金进行详细计算以及合理的预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管理程序,使企业高层的管理工作人员明确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有效避免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困难现象
企业内部从上至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节节相扣,无论哪个部门由于资金缺乏而造成的工作失误都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而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资金并对现有资金进行预算,可以合理地分配资金,避免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作用。另外,实行会计预算管理还能使企业内部的资金得到很好的周转,确保每个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不仅可以有效衡量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弥补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而实行企业会计预算政策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利用净资产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使用于发展企业自身经济的资金的有效率大大提升。
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各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比如,收支状况日趋平衡;资金预算较为准确;违纪现象日益减少等。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整体经济体制以及企业间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预算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危害。经过众多专业人员研究,目前有关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管理的“松散性”较大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经济水平并不容乐观,而且存在诸多令人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导致这类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会计预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许多企业集团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至今尚未建立完整、健全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有的企业虽然规定了相关制度,但都只流传于形式,导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金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对资金的管理及其不严密,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松散、去向不明,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现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债务和收支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较低
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大部分企业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打开国内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都应当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由于会计预算自身的局限性,现行的有关条例并不能提供该方面的完整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此同时,企业的净资产率的计算也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夸大企业可支配的财政金额、造成债务与收支不平衡等现象都会涌现出来。
三、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思路创新的构想
恰当的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该企业经济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会计预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该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创新,提出合理、可行的构想。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力度,确保该工作的有效进行
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任何工作有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大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确保收支平衡。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强化监督力度,及时提出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对现有的会计预算系统进行升级处理
通过对现如今各大企业的会计系统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现如今使用的会计预算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预算模块、工资标准预算模块、企业成本预算模块等构成。但是这些模块的预算方式还需要进行改进。譬如在工资模块这方面需要根据新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进行调整,将职工的工资、奖金、年终津贴、养老、社会保险费等都纳入职工薪酬模块中,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维护员工合法利益的同时也方便企业对自身的资金开支做出一定的预算。会计预算系统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相关管理人员与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在这一方面的重要程度。只有在多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会计预算准则才能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最终实现保护国内外贸易,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地位的目标。总之,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体制的制定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使国内企业更多地走向世界,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对现有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创新,并提出新的构想,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上缺乏自主性和战略意识。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个别企业出现以来,开始发展比较缓慢,效益也不明显,到21世纪初期,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直至近几年预算管理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阶段的需要。就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众多企业在经过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阶段调整后,已逐步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责权分明和管理科学的阶段上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经验还是不足,很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和精髓认识不够,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很快,我国的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方面暴露了很多问题。
二、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尚未对全面预算管理给以足够重视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企业的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这样不仅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而且很容易使预算工作出现差错,也容易使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沟通,从而产生矛盾,导致信息的沟通与工作经验的交流也会产生障碍。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脱节
企业战略规划通常是对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分析和选择,而预算编制则是企业短期目标的分析和预测,最终目的是要在战略规划的时间段内通过年度预算的累积实现战略规划目标。很多企业对这二者的关系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仅仅认为预算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而战略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所以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没有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出发,只注重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企业长期的经营目标。
(三)企业的预算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预算组织体系,它将有效地验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并且保障预算管理各个环节有效顺畅地运行。健全的预算组织体系应包括决策机构(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组织机构(各级财务部门)、执行机构(各责任中心)、监控机构(各级财务和审计部门)、考评机构(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分散的,其预算的范围还没有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导致企业预算的目标制定、考核与监督不能有效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企业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后,要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确定预算指标,要有长远的规划,但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通常都急功近利,目标短视,编制方法单一,编制过程不严谨,各部门不协调等等。在实际工作当中,编制预算时,仅编制年度预算,不进行详细地分解,不利于日后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预算编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而这两种方法都是假定以往发生的历史数据是准确的或者相对准确的,掩盖了以往资源使用的浪费和效率低下,导致资源不合理使用的延续;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与现金预算等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各自为政,各部门只为完成自己的目标,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五)预算考核不力,管理责任不明确
预算编制完成后,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大监控力度,并可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预算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但目前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预算执行过程中互相推卸责任,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追求完成单纯的财务利润指标或短期的利益,偏离了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在预算考核时普遍存在着考核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考核部门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标准不公平,奖惩制度不合理,管理责任不清晰。从而损害了职工的积极性与耐心,不认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最终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全员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这是全面预算管理能否有效实施的基础环境。首先,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企业领导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从头至尾都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协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各项指标的编制,都离不开业务部门的测算,因为他们是预算执行的主要负责人,对预算指标最有发言权。
(二)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通常是以年为单位规划企业的短期目标。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该以战略目标为基础,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使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使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有很多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企业适时适当地对预算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预算是经过企业领导多次商议和全员参与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并以企业文件形式下发,必须保持严肃性。
(三)完善预算组织体系和预算标准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各项配套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企业应建立健全如上所述的预算组织体系,明确各个预算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保证预算的决策、日常组织、执行、监控和考评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预算指标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应设置非财务指标,并加以考核;在预算分析时,不仅要注重数字分析,即将实际成本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同时还要考虑经营环节的其他方面,考虑对企业的作业过程的控制,注重业务和作业管理的分析。
(四)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有很多种,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确定预算、概率预算等,企业应结合各个预算项目的经营活动规律和管理特点,确定每个预算项目最合适的方法,并对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例如固定预算适合固定成本费用预算,弹性预算适合变动成本费用预算,增量预算适合影响因素简单和以前年度基本合理的预算指标,零基预算适合以前年度可能存在不合理或潜力比较大的预算指标编制等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以利润为导向还是以成本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找出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方法。
(五)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业绩控制系统,并且有效地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预算考核与奖惩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各个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将个人的利益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挂钩,明确管理责任,有效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在我国多数企业引起了重视。预算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各部门必须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控制,预算编制的作用是为过程控制提供标准,预算的效益要靠严格执行过程控制来实现,同时为企业薪酬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前进中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海林。现代全面预算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梁星。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政投资评审,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设计图纸、概算、预算、施工合同、施工过程变更签证、决算进行评价审查的行为。
第四条财政投资评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节约、廉洁的原则。
第五条县财政部门是县财政投资评审的主管部门,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具体业务由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
第六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
(一)财政预算内、外各项资金安排的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以及上级财政部门委托评审的基本建设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维修、改造项目。
(三)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包括政府直接融资的项目,国债转贷项目,企业或单位负责融资需由政府筹资偿还和出台收费政策偿还的融资项目,政府以国有资产产权或使用权置换等方式安排的项目。
(四)使用科技专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
(五)其他与财政有关的建设项目。
第七条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及项目变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情况。
(二)项目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建设管理制度情况以及县政府出台的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三)项目概算、预算、决(结)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四)项目单位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情况。
(五)项目招标标底的合理性。
(六)材料、设备定价合理性及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情况。
(七)需要评审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财政投资项目评审采取对项目设计图纸、概算、预算、施工合同、施工过程变更签证、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或者单项评审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项目评审额度以有关部门批复的项目计划或者年度投资计划确定的建设内容和投资额为依据。
第十条评审机构评审程序:
(一)工程审查程序指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员从事预决算审查工作应当遵守执行的程序。
(二)县属重点工程按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查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1、所有财政投资项目的变更签证必须由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员现场监督认可并签字后方有效。
2、跟踪评审人员对跟踪项目实行随机确定并每月一轮换。
(三)建设工程项目预结算资料一律由建设单位送达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不受理施工单位送审。送审资料由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指定专人登记、审查与保管。
(四)评审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工程项目预决算资料,审查任务由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统一抽签安排。
(五)所有工程项目预决算都严格实行三审制度。
(六)对预算审查项目,评审人员应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财政节约资金,合理化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的,可按节约的资金额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查实行主审负责制,主审员通过抽签接受任务后,必须尽快熟悉工程项目情况,验收所有资料,如发现遗漏,要及时告知评审中心通知建设单位补齐。
(八)主审员对工程项目和预决算初审,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政策规定和省、市定额规范标准及县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并深入工程现场,组织复查验收,核实工程量。在现场勘查时,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并作好现场勘查工作记录,以备存档。
(九)主审责任人初审完毕后,必须出具初审简报,就工程慨况、初审结果、主要核增核减因素作出说明,交复审责任人和中心负责人,该资料必须存档。
(十)对工程预决算审查实行全封闭管理,任何人不得对外泄露主审人员所审查的工程项目名称及实际审查情况。初步审查结果未出来之前,施工单位人员不得进入审查办公室,以免影响审查工作的公正性。同时对于结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两组人员异地封闭审核,审核工作同时进行,然后对两个审核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确保审核结果的真实性。
(十一)二审责任人经过抽签接到工程预决算初审全套资料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初审结果全面复核。对于复审率为±2%的,在提取工资的同时对一审人员另外实行奖励;对于复审率为±5%以上一次的不计取工资,二次的给予就警告处分,达到三次的予以辞退。
(十二)三审实行主任会议定审制度,出具三审评价结论。
(十三)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查结果形成后,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审。在对审中有争议的问题,交定案会三方集体讨论决定。
(十四)评审中心负责人根据评审评价结论主持召开定案会,定案会由主审员主讲,复审员补充。工程预决算审查定案,要贯彻“依法求是”的原则,力争一次到位。定案会形成会议记录并存档。
(十五)主审员根据定案会结果,出具审查报告。报告要求严谨翔实,言辞精炼。审查报告由评审中心负责人把关签发。
(十六)定案结论实行公示,公示地点为建设单位和评审中心醒目位置公示时间为五天,公示结束后再履行签字盖章手续。
(十七)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查报告和整套资料,由主审员及时整理,统一交评审中心归档保存。
(十八)工程项目实行抽查制度,建立抽查审核咨询公司库,由县财政局分管负责人抽选20%-30%的项目,同时在抽查审核咨询公司库抽选公司进行审核。
(十九)工程项目实行审计制度,由县审计局抽选20%的审查项目进行审计。
第十一条评审报告包括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内容、评审结论等内容,其中评审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
(二)项目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情况。
(三)项目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
(四)评审确定的项目概、预算或决(结)算投资额,概、预算执行情况,审减、审增投资额的,应当分析说明审减、审增的原因。评审结论应当作为财政部门核拨款项、建设单位办理结算和交付资产的依据。
第十二条评审机构进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组织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保证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建立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评审情况,认真收集和保管评审资料。
(三)不得向被评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在接受项目评审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预算的审查应在工程招投标前25天送达,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予以审核。
(二)建设单位的施工图审查应有评审中心人员参加。
(三)按要求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供投资评审所需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四)对评审中涉及需要核实或者取证的,应当向评审机构说明情况,提供资料,不得隐匿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
(五)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收到评审初步结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由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盖章签字。逾期不签署意见的,视为同意评审初步结论。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一)项之规定,评审机构作出的评审结论可能不真实、不准确的,由县财政部门责令评审机构重新评审。
第十五条经评审发现项目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财政法规的,由财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评审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税收收入分法不科学
这种分类当中,明显存在着一个逻辑错误: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就能涵盖所有的收入了,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收入分类呢?
1.非税收收入的分法不符合国际惯例。国际上一般按收入形式和收入来源来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来分,分为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国债收入、规费及其他收入;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亚种: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按收入形式分,国际惯例中没有非税收收入的分法。
2.不符合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从政策学角度来讲,财政收入分类应该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主要反映财政收入过程中不同的征集方式以及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二是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标准,主要体现作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从何取得,并反映各种来源的经济性质及其变化。而我们只有在按是否是税收收入分类时,才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如果是按收入形式分类,也分出税收收入这一类,那就采用的双重分类标准。采用双重标准进行分类,这是分类学上的大忌。
3.非税收入的分法含意不清,不便于理解。非税收入从字面上理解,应该理解为“除税收之外的所有收入”,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中的非税收收入只包括了部分非税收收入,这便让人很费解,同时很容易混淆。到底哪些应该归入非税收收入,哪些不该归入非税收收入呢,让人感觉无法说出一个归入的理由。要强行从制度上归入,而不从科学的分类方法上归入,总会使人产生一种被强迫的感觉,也不便于非专业人士甚至是专业人士进行理解。
二、如何进行分类改革
有人认为,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广泛使用非税收收入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明确的内涵,但是,既然是进行改革,就要摒弃缺陷、弥补缺陷,就要彻底地改掉这些不科学的分类。再说,虽然财政部门熟悉这个内涵,但是,更多的人不熟悉、不理解。改革要做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要做到越来越科学,要做到越来越明晰,所以,不能按收入形式这种标准来分类时,也分出非税收收入这一类。
1.分类要与国际接轨。这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非税收收入的分法肯定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当然,也不是我国的具体国情,虽然我们有非税收收入的说法,但是,它并不代表一定要这样分类。我们以前所说的非税收收入,其含义也就是除了其他几类收入之外的收入。在新的收支分类中,非税收收入表述的实质其实就是其他收入。
2.分类要科学。我们是进行改革,改革当然是要越来越走向科学化,要符合分类学,要遵循单一的分类标准。同一层次的分类中,不能再有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的同时,还包括其他的类别,如果还有其他类别,就不再是单一的分类标准了。不是单一的分类标准,我们就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定义,也无法准确地去理解分类内容。
3.分类要明晰。分类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记忆和理解,而不是使人理解起来模糊不清。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从意义上理解,就包括了所有的收入,这时如果我们还有其他的收入,比如债务收入、转移收入等,就无法让人明白到底什么是非税收收入了。明晰的分类要求有一套完整而又层次分明的分类体系,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层次了,此时再加上其他分类,就有层次不分明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