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各企业加强管理的必要途径,电力企业亦是如此,和一般企业相比,电力企业所涉及的电能直接关系着国民生计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需求量仍在持续上升,为更好提供安全、稳定、绿色的电力服务,电力企业在新时期应寻求既快又好的发展手段,因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对人们生活、国家经济建设有着积极影响作用。新阶段电力企业竞争压力提升,因此对其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内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完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着眼于国内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出针对性完善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1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着客观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企业是我国基础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之一,处于长期自然垄断地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与世界管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相比,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竞争压力增加,加上电力体制的改革对各电力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从广领域来看,加强内部控制也是各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一套合理、科学、可行、切实的内控流程有着极强的必然性,目前内部控制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内控制度,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切身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需企业多层人员共同参与,包括董事会、不同层级管理员和企业普通工作者,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运营效果及效率,提高利润和营业收入,促进经营活动遵规守纪合法,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可分为两方面重点:①为内部财务会计控制;②为内部管理控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及配套细则的文件已经出台多时,要求电力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重点在于“管住中间、放开两头”[1],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核定,需要电力生产及运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
2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2.1内部控制含义及其体系构成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全员参与,目的在于提升经营效益,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真实性等目标所提供的合理保障过程。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及管理水平。分析内控体系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①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内控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内控的有效实施保障,而环境内容包括人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企业经营模式及风格、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才资源管理策略、权责分配等。②风险评估,这是风险管理基础。③内部控制活动,比如内控核对、授权、批准、职责分工、业绩评价、资产保全举措等,而从类别上可划分为检查型控制活动、预防型、人工控制型、管理层控制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控制型。④信息与沟通,一方面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工具开展工作,强化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多层面、多环节加强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共享。⑤内控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持续有效应用及评估的重要环节[2]。
2.2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分析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强化内控有利于整体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内控制度建设还能不断完善管理,预防漏洞,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清晰权责,禁止舞弊,维护企业利益;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可降低企业风险等。
3国内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3.1内控观念不强
电力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部管理与世界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仍有部分电力企业领导人员没能完全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或停留在各司其职,岗位分离的传统局面,企业局部控制重点仍是强化财务核算,没有树立起适应社会、经济、企业自身可持续成长、管理环境长远发展的目标,传统多为领域拓展式发展,并没全局、系统内控观念,致使持续性、长期性、动态性内控制度缺乏[3]。
3.2内控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是为人们提供电能服务的特殊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服务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电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还没有较明确的岗位职责,制度还处于不断健全过程中,归根结底是管理相关内控制度缺乏,因此造成了不规范、随意性等特点问题的发生。
3.3内控监督及激励机制不足
内控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分析发现许多电力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实际落实或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监督制度缺乏或监管不到位,难以起到有效控制效果。除此之外激励制度也同样重要,比如配套的考核制度、业绩评价、薪资标准等,对表现优异的工作者不仅应给予精神鼓励,还应适当给予物资奖励,增强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4]。
3.4风险评估机制缺乏或不完善
市场经济影响下,电力作为我国传统业也深受影响,市场竞争增加,外部市场不确定风险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企业压力增加,及时有效的风险评估必须立足于有效控制及管理,风险评估也是企业实现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行业为国家垄断产业,风险多集中在生产环节,经营管理风险少,风险评估机制缺乏,而目前外部环境改变,竞争加剧,可威胁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需迫切改变传统理念。
4探讨新时期下完善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意见
4.1提高内控和风险意识
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系统长期的工作,企业领导者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在企业经营、生产及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需在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普通工作者也应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及执行中,以促进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出现多种风险点,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人员同样应树立风险意识,把控风险点,做科学识别、分析、报告、处理等,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5]。
4.2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为更好发挥内控作用,首先还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使制度发挥出行为约束、监管作用,经营活动中立足于制度约束原则,需不断构建起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监管体系;同时做好事中控制,比如会计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涵盖部门不同岗位,做好财务核算,并定期、动态检查财务活动,及时上报;最后还应建立事后检查机制,强化事后监管,比如在企业领导带头作用下,可成立委员会,由公正、工作执行力强、责任性强的人员定期落实考查,设立各专业分委会,梳理各专业风险点,定期开展稽核、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成效和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体制,实现项目、资产从购买到领用到报废等的全流程闭环管控。
4.3做好对内部控制主体(人员)的控制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主体为企业工作人员,因为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效率。做好内控首先应协调好管理层,协调董事会、股东、各层级管理层人员之间的关系,相互间成立一套激励、约束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人员工作能力、思想状况等,因为内控人员出现工作差错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的问题,更紧密还和思想偏差有关,严重者可构成违规操作;做好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内控主体综合素质[6]。
4.4强化内控监督
电力企业和普通企业相比,生产、供电等结构环节众多,更显复杂性,拥有管理资产多,因此做好企业资产管理也是内控制度管理一大方面,比如账款、资金等非实物资产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强化人员职责,定期核算、检查,避免呆账、烂账现象的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应持续强化管理机制,清晰岗位权责,若是固定资产转移或报废等,需严格按流程进行,定期做好清点,保障资产安全。此外同时做好监督管理,比如定期审核财务报告、评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检查制度的科学性,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巡视巡查、各专项检查等,持续督促、完善,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5总结
市场经济环境下,内控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关键手段,在企 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受多企业重视。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强化企业管理,新时期也应紧抓内部控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供电运营模式,在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改变企业管理模式,促进转型,可以说提升管理水平已然成为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紧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鸿阳。论电力企业财务审核与内控制度建设[J]。经营者,20xx(11):252.
[2]陈海玲。探析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和制度建设方向[J]。企业文化(中旬刊),20xx(12):232,274.
[3]周红。浅析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及内控制度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3):91,92.
[4]张小菲。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及内控制度建设的实践[J]。农电管理,20xx(1):46.
[5]毛秀英。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xx(22):41~42.
[6]瑚成健。供电企业农电财务内控现状及制度建设[J]。西部财会,20xx(7):43~44
摘要: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房地产企业为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一个必然要求。基于房地产行业周期长、投资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强调对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于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房地产正处于一个产业升级和调整阶段,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下的风险因素、行业发展要求等方面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重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成为企业寻求发展和突破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房地产行业进程深度改革,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必然举措。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
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一般分为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经费收支控制三部分,其旨在保障财产物质的安全,实现财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降低企业会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客观来讲,完善、健全的企业会计内控制意义主要体现:1、安全、完整的财产物质管理结构体系;2、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3、高效、经济的经济活动;4、全面、完善的自律机制。在此基础上保障会计信息控制目标实施的规范性、目的性、效率性、效果性,以为管理层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会计收支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全面体现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作用和价值。
一、建立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
建立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都是从全局层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客观的市场环境而定的。
其一,合法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必须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要是行之有效、行之可行的;
其二,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渗透到财务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每一个细节,是全过程的、全面的、动态的;
其三,重要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在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以外,还需要突出重点,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监管,又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秩序。对于重要的、高风险性的环节要重点监管,严格的控制,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
其四,有效性原则。要求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定的目标要求,是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的和健康、良性发展服务的。企业内部员工应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严格的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五,制衡性原则。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岗位的设立、财务活动中权责的分配都应当符合客观事实,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相互之间科学、合理配置,既要符合内控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岗位要求明确、权责分明,在整体上协调统一。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突出优势,强调自身职能性。除此之外,对于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部分还应当保留权威性和独立性,要保障监督、检查的公平性、客观性。
其六,适应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要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体现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特点、风险状况,要适应企业内部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发展需求,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七,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而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在最终目标和要求上应与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是保持一致的。成本效益原则是内控制度在满足企业良性、健康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企业就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下重点改革内容。但从客观上来讲,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的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都使得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同行压力和挑战。房地产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不断变大。而且基于房地产行业本身资金消耗大、风险系数高、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对于会计核算与决策存在一定的“冒险性”,容易出现失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缺陷。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相比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本身就起步晚,无论房地产行业结构体系还是制度体系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借鉴性,没有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制定,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还较为单一、固化,缺乏系统性、流程化和执行力。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制度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方案和战略目标,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还未与企业发展达到有效融合和协调统一。
三是,内控环境的影响。
1、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缺乏操作性强、规范化特点的法律法规。
2、房地产企业内部体系的构建、内部制度的建立,不够健全、完善,缺乏实际可行性和效率性。
3、房地产内控管理计划操作性不强,内控工作者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关于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建立和改进资金风险防范机制,从经济、法律、行政三个方面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责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提高管控力度。实施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的监管,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能有效的降低企业收支风险。
2、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结构体系和制度体制,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战略目标,提高财务杠杆对资金筹备管理的约束作用和管控作用。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总体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总的来说,就是增强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和水平,使企业在面临外来风险和压力的过程中,能够找准方向,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和防范。
其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1、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过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
2、严格的按照审核标准和行为规划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综合能力强的审计队伍的需求。
4、结合企业发展策略和战略目标,使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能切实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增强其实用性、功能性和有效性。
最后,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1、实施对经营管理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开展细分化、层次化的管理,增强对成本的管控力度,提高成本利用率。
2、加大对会计内控管理力度,严格的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合理管理,合理的调配资源,以增强管理效果,降低成本消耗,提升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秀清。浅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2]林凌艳。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办法[J]。现代经济信息,20xx.
[3]徐应梅。浅议股份制房地产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xx.
[4]吕明。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J]。现代商业,20xx.
[5]杜天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盲区[J]。企业导报,20xx.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
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把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作为会计监督“三位一体”(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基础和核心,写入了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大法。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中关于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建立、健全农垦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集团内部的会计监督,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农垦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农垦企业集团,大多是在农垦(农场)局的基础上改制后建立起来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它在发挥农垦企业的总体优势,增强农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农垦企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企业形象,以及促进理顺体制、转移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一批经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农垦企业集团,在改制后已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能够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健全集团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各地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建立集团总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发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看,各地农垦企业集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显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与新《会计法》和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与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的挑战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机构不全,权责还难以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那样地分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本应分别履行公司的权力机构职能、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经营职能,从而形成权责分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组织机构。
二是政企依然难分,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农垦企业集团大多保留着农垦局的政府管理职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继续履行地域性的社区稳定职能,承担了社区经济负担的义务。要实现集团公司财富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不稳定则难发展,影响了重点目标的实现。
三是法人层次太多,容易造成失控。在农垦系统,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六个层次。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四是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监督不严。各地农垦企业集团虽不同程度地陆续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与健全和健康地运行尚有差距。从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到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在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还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五是考核不尽科学,奖惩未能对应。集团对子公司经理、子公司对其全资企业厂长的经济绩效的考核,还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容易出现能奖不能罚,负盈不负亏的不对应问题;容易出现盈利时强调个人作用,亏损时强调客观原因的现象。
(二)
针对上述现象,根据新《会计法》的要求,结合农垦集团的特点,就建立健全农垦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集团内部的会计监督,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贯彻新《会计法》的自觉性。
作为《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责任主体的农垦系统的各单位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会计法和财会知识,充分认识作为责任主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高带头贯彻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在学习、贯彻过程中,要突破部分领导认识中的误区,克服思想上的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例如:有的领导认为,只要我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就行了,工作这样忙,那有时间系统学习;也有的领导认为,我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等等。凡此种种,都是错误的认识。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充分认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只有通过全面的反思,才能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和单位自身各方面的危害性。从而,就能主动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的自觉性,通过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任用人员、健全制度、加强内控、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得到具体落实。
2、要理顺体制,转换机制,提高建立健全集团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农垦局改制为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后,在继续代理社区稳定的政府职能的条件下,可先进行政企分设、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离,为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创造条件。凡属于行使政府职能这一块的人员经费和用于医院、学校、社区基础性设施和社区稳定的必要资金,象上海农垦那样,由财政局核定拨款,交农垦局专款专用,为集团公司减轻社会负担。在此基础上,按照摸清家底、清产核资后的集团公司国有净资产,经财政、国贸部门授权后经营;集团总公司与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其全资、控股企业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出资人制度,集团总公司拥有对被投资子公司(或企业)产权代表的任免权、重大投资的决策权、财务预算审批权、收益分配权、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权和内部审计权等;同时,可比照江苏农垦,由集团公司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并比照试点企业集团,继续享受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的政策,用于弥补国有权益的不足;此外,还可象部分省市那样,经房地局、国资和财政部门批准,向农垦集团公司注入土地使用权,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核销历史遗留的不实资产,以利于农垦企业集团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搞经济、抓发展。
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求子公司进一步加大企业改制、转制的力度,减少管理层次,解决法人层次过多、搞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过少、注册资本总量小于实收资本、容易流失国有资产,以及债多、人多、出血点多等问题,真正按照市场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
此外,要按照科学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先进做法,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不相容职能相分开的内控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子公司、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指导意见,形成集团总公司内部、子公司内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体系和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保证管理系统循环畅通,实现集团总公司的战略目标服务。
3、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的力度。
当前,先要按照集团总公司本部(即母公司)的功能定位,完善组织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结构体系。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可通过招商引资、转让股权,由地方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股东代表和董事人选、监事会主席等方式,解决股东会与董事会合一,董事会中无外系统代表和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同级董事、经理层的经济行为不监督等问题。然后,要建立完善议事规则,明确“三会”和经理层的各自权限、职责。根据授权批准控制的要求,明确集团公司及所属子公司、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职责,以及相互协调配合的具体要求。对于重大的对外投资决策、筹资用资、贷款、资本支出,以及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资本经营、资产经营等重大事项,需经特别授权。对于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着眼于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经济效益的审计。对于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重点放在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如果制度订得齐全,而实际又不执行,也是徒有虚名。
4、要加强考核,兑现奖惩,严格实行内部会计监督。
在考核中,要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发展速度指标和运行质量指标相结合,以运行质量指标为主;非经济指标与经济指标相结合,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避免因发生重大失误而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因为即使实行奖惩对应的控制制度和风险抵押承包方式,实际上个人也难以承担重大损失)。在兑现奖励时,要留出风险留抵金,待任期终结审计确认绩效后,才能予以全部兑现。还要建立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和管理审计制度,及时释放风险,防止问题累积。
此外,还要切实加强会计监督,从财务、审计、监督部门的人员配备、素质,到会计监督的职能分工、阶段性重点的确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都要通盘考虑和—一加以明确。当前,首先要认真地对照《会计法》的要求进行自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整改;其次,要加强对子公司、企业的会计行为的监督、指导。整改和监督、指导的重点要放在会计基础工作上,从凭证的填制、取得、审核,到登帐、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各环节,都要把关守口。其中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帐凭证的编制是核算流程中的监督重点;同时要注重完善内部稽核、帐目核对、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的监督。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集团内部会计监督的自律性的基础作用,同时重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的鉴证性作用,并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就一定能促进农垦经济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