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
一、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新入职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患者的医疗工作,待疾病治愈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二、空气消毒
普通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特殊区域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应采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物体表面消毒
诊疗区域内的物体表面如治疗台、床头柜、床栏等应每日清洁消毒。
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应增加消毒频次,可采用含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消毒湿巾擦拭。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四、消毒药剂管理
医院应根据不同的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
消毒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严格按照消毒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浓度和使用方法。
五、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
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不合格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六、患者管理
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
患者住院期间,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
对有特殊感染风险的患者,应进行重点管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午睡起床后要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5、小儿桌高度应符合要求。流通,阳光充足。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服装整洁,幼儿被褥专用,被罩、褥单每月清洗一次。如发现有尿床者,其床单、褥单(被罩、棉套如有尿湿)应随时更换。被褥床单至少每两周日光曝晒一次。
4、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5、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6、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及所有医疗活动场所。
三、消毒隔离措施
环境消毒
(1)各科室应保持室内清洁,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地面、墙壁、门窗等表面应定期清洁消毒,可采用含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
(3)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重点区域应加强消毒,每日至少进行两次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
(1)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镊子、注射器等,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等。
(3)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专用容器内,避免再次污染。
物品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枕套等物品应定期更换,污染后应及时更换并进行清洗消毒。
(2)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工作帽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3)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专用容器内,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人员防护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护目镜、穿隔离衣等。
(3)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种必要的疫苗,预防感染。
四、隔离措施
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隔离病房应设置明显的标识,限制人员出入。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五、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其消毒隔离意识和技能。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cm2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须保持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日更换。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负责监管。
1、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衣服、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2、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每周高压灭菌2次,消毒液定时更换,浓度符合要求,注明灭菌日期、开启日期和时间、负责人姓名。
3、各诊室、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换药室、注射室、、无菌器械敷料室、隔离观察室、传染病房、供应室等均有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每月做空气微生物监测1次,监测达标有报告及登记。
4、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5、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6、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7、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8、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焚烧。
9、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10、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用后消毒。
11、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12、隔离单位
①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②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③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④隔离患者用过的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浸泡。
⑤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⑥传染患者应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外出。
1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要灭菌,用过的敷料焚烧。
14、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15、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隔离措施。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方法,确定消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剂消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处理后备用。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cm2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须保持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日更换。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负责监管。
看过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的人还会看:
一、新生入园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入园。
二、新生入园前进行家访了解疾病史、传染史、过敏史、家庭史和生活习惯。
三、新职工必须持体检合格证明,方可就职。在职职工每年进行体检一次。
四、幼儿连续一个月缺勤,返回时必须重新体检,方可进园。
五、幼儿患传染病,返回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期,并进行体检合格方可进园。
六、幼儿每年年测量身高、查血色素一次,每年全面体检一次,每年检查视力一次,龋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