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简洁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这一学期,我们在市县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教科为教育服务,教科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为切实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而认真工作。现将本学期做的有关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1、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了扎实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反思是感性的,研究是肤浅的。所以我校教科室脚踏实地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理论,尽最大的能力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为此,组织了读书活动。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给每位教师下发了《没有威吓的教室》和《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组织教师读好这些书籍。教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做好摘录。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标准解读,定期下发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材料,由各组长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加强理论学习并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勇于研究。
2、本学期我们聘请了县教师进修学校许主任来校作“创新课例”的讲座。为了使全体教师对讲座进一步地消化吸收,促使自己观念的转变和行动的改进,组织了有关讲座和案例的设计与分析,形成了部分资料。
二、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活动。
1、对我校已有的市级课题“农村少先队工作的评价研究”做好了结题工作。已经顺利结题。成果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2、本学期对县立项的“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基本结题。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接着由我室认真制定了研究方案,然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方案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课题辐射到各学科中去,各骨干教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子课题。其他同志的个人“十五”课题都已经圆满结题。
3、为了深入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各学科开展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要求骨干教师结合自己制定的子课题开好一堂研讨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课题的研究,并组织教师评课、说课。这样使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是产生问题的地方,要解决问题就得进行研究。
4、我们还开展了以“新课程背景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题的系列沙龙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那里有我们遇到问题时的困惑,又有我们智慧火花的闪现。
三、撰写日记,提高反思能力。
1、积极开展“135模式”的行动研究,要求全体教师撰写教育日记。一学期来,全体教师均能按要求完成,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字数不少于300字的反思。由我室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反思,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写出了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反思日记,期末我们出好了一期教育日记专集。。
2、抓好论文的撰写工作。以“教海探航”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并组织评比,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选送一些优秀论文参评。
3、做好期末学科专题总结工作。按惯例每位教师在期末上交教科室一篇学科专题论文,我们将利用假期择优选送一些论文及时帮助投稿。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差得很远。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要继续努力,力争创造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为创建特色的实验学校做出贡献。
形成了“菜单式”后续评价前移教学评价机制工作;加强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参加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提炼联合体教研成果等工作。现将本期工作从研究成果(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三个方面逐一总结。
一、教学督导机制的建立
主动配合教导处成立了机构;实施了课堂教学督导。使课堂到岗情况有好转,初步实现了教学督导目标。从课堂教学督导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章程和制度细化;形式较单一;队伍威性不够部分教师不够理解;待逐渐趋于常态化。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宣传力度加强;评价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公正公平加强。
二、全面实施集体备课
逐步形成流程框架(分散—集中—分散---实施---作业反馈--反思---记录整理—电子教案)老师基本接受集体备课这种形式。从调查和现场观察看存在如下问题:备课准备不充分有待细化落实各环节(准备什么一定要具体);备课资源的共享形式比较模糊;星期五备课,平时正常教研活动时间反而没事做;老师缺乏资源建设的意识,急需带头示范指导。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教学督导组全面检查教师的提前周备课准备环节(检查预案,代替教案检查);教学督导组全过程参与教研活动。在条件好的学科组尝试实施备课资源包(记录学生的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注意教学智慧的积淀和传承);整合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
三、重新启动了校级骨干教师评选考核机制
形成了校级骨干教师考评制度,有梯次的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本期评选出14名校级骨干教师。但骨干教师在学科中的学术作用不明显,个性特色不明显,缺乏领头鹰。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理论学习加强,创建交流平台(网络、交流发言)勤于笔耕,建立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机制。
四、积极配合教导处召开教学工作例会
形成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形成了一种常态工作习惯。但缺少主动交流、任务色彩浓。建议改进为工作例会每月一次。
五、修订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制定形式
改学期计划为月计划,使计划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但有拖沓现象,计划总结脱节,总结提升效果不明显。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教科室计划、教导处计划先与教研组、备课组计划来制定;制订表格(计划、总结一张表)通过表格引导组长们实现教研内容、形式、手段的变化。引入教组、备课组考核评价,逐渐调整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实现年轻化,信息化。
六、配合学校各处室启动教师评价研究
学校管理层就集体捆-绑制达成了共识,触动了学校的实质性工作。向教师的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挑战。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行政推动团队考核促进同伴合作交流,改革分配制度。
七、配合教导处基本完成了教学业务工作体系重建
整和了教导处和科研室的研究力量,重新梳理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体系,形成了扁平管理的雏形,学校领导接受了评价机制前移的思路。教学业务工作体系重建,创设了教、科研互相督促监督协作的机制;明确清晰了学期工作思路和重点;督促各部门处室及教师工作,为教师评价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推动过程中,部门协调性待加强,思想不够统一,有一定内耗;两种文化(求稳、求变)的冲击,对学校行政制度执行力提出了挑战。扁平管理的真正实施可以为沟通提供平台,融恰干群关系;重树干部队伍形象和威信,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行政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是否会被老师接受(有效果才最有说服力,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理顺部门职责,协调各职能处室,落实职责;引入部门工作考核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落实行政全过程参与学科教研活动。
智慧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应该是一种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生活;它应该是一种方式,优化我们的办事效率;它应该是一种组织,健全我们的工作集体。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重点走了以上三步:组建了教育科研协作小组,抓实了课题管理工作,改革了管理方式,夯实了学校的文化阵地,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凝思想,理论建设促升华
学校课题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课题研究是教师思想的落实,课题成果是研究理论的总结,学校注重了课题的申报、管理和总结。
1.做好吴江区课题申报工作。学校在吴江区年度课题申报中做了前程管理,过程辅导和人人过关三项过程。首先在校级年度课题的基础上进行选拔,其次邀请吴江区教科室领导进行课题辅导,最后教科室全体成员采用包干制的形式对每个课题进行修改。过程管理抓得细,申报成果比较明显,72个课题有53个获得通过,其中舜湖校区40个课题通过x个,成功率为x%。吴江区级课题的申报成功,为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管理开辟了良好的平台。
2.国家级课题顺利结题。12月129日,薛法根校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结题评审会在盛泽实验小学举行。课题以丰硕的实践成果,严谨的理论建构,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了评审会的高度评价。
3.优化学校精品课题建设步伐。根据省精品课题评比要求,学校确定了“小学伙伴德育研究”作为预备项目,做好省精品课题和教育成果奖的准备工作。
4.抓好课题的管理工作。学校主课题工作有效推进,完成网络化管理工作。教科室继续做好大市以上课题网络化管理月报工作,每月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管理。学校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课题,做好课题的辅导和申报工作。
5.指导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多位教师走进“思进小学”,并且全程跟踪辅导课题活动。该校设计的课题“旨在提升教师导——练能力的行动研究”有序推进。
6.理论成果是课题建设的成果,也是学校智慧教育的办学成果,建议整理出版智慧教育系列丛书,系统保存学校的研究成果。
二、组建教科协作组,做好研究的衔接人
学校科研工作要落地,仅仅依靠教科室的人员是不够的,需要组建中间者,做好“二传手”。学校通过协作组建设,全面推开学校的重点工作。
1.依靠区教科室和学校管理部门,改革教科组织和管理考核机制,出台管理方案,初步拟定了《教科协作组章程》,并且校园公示。
2.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确立协作组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内容。
3.开展协作组动员会议,组建协作组,完善管理网络。采用自愿申报和组织推荐的方式,组建了14个协作组,涵盖学校教学、德育、体育、科研等方面,并颁发了聘用证书。
4.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活动。每个协作组申报研究规划表,制定研究任务,由教科室人员分项目管理,一次考核成员的研究成效。体育、教科项目的研究有序推进。
协作组如何落实到具体部门,指导具体工作,如何推广发布,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优化。
三、改革教科考核方式,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教科室改变考核方式,积极发挥科研指导作用,推出教师“五个一”考核细则,帮助教师获得切实提高。
1.改革教科考核方式,对教师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学校通过“五个一”考核,改变考评内容和标准。以“一项微课题”为总领,要求教师在一学年内完成“一堂公开课”、“一次微讲座”、“一篇高质量论文”、“读一本好书”、“一张优质的试卷”,全面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科室成员对每个教师的课题采取人人过关的形式进行修改,并全校公示教师课题目录,让教师明确了学期工作目标。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活动。
本学期继续通过整体策划和有效推进的方式,促进教师整体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组织了精彩的读书活动,邀请了省基教所等专家来校指导青年教师读书,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各个校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师论坛活动,南校区的“南风杂谈”、舜湖校区的“杏坛论语”活动点亮了教师的思想火花。整个校区全面推开“微讲座”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师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晒一晒”自己的研究活动,形成人人搞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学校文化建设,积淀教师教育经验
学校教科室是教育经验的孵化器,是学校教师教育声音的传话器,是上级各项教科活动的组织者。教科室做好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推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1.做好校刊校报的编撰工作,本学期编撰校刊3期,期末上送区教科室。每月末做好教师论文、教育科研信息的整理,推送相关杂志和部门进行发布。做好《年鉴》的编撰工作,给学校年度工作“归档”。
2.本学期教科室组织了多项由江苏教育报刊社、教育学会、教研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教师在省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35篇。3位教师获教海探航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集体奖。四篇文章分获省五四杯、管理征文、师陶杯、杏坛杯一等奖。
3.做好教育科研宣传工作。本学期推出了教师博客信息发布活动,以此促进教师的日常化工作。做好学校的对外宣传介绍工作。
五、为教育科研再发展谋划
教育科研下学期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重点抓好江苏省精品课题申报和教育成果奖的设计工作。
继续推进教科协作组建设。
推进教师的“五个一”考核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校是一所创办于1902年的历史悠久的农村中心小学,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要发展必须依靠科研,“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共识。三年来,我们支塘中心小学正按照“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21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成市内一流农村中心小学”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切实加强教育科研,以此催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一、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形成网络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始终是一把手亲自抓的工程,校长们都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尤其是现任校长沈黎明同志,更是科研成果斐然,几年来,发表获奖教育教学文章计有国家级11篇,省级11篇,苏州市级14篇,曾被评为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常熟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在他的规划下,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组长由他亲自担任,成员由分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正副主任组成,下面还有兼职教科员32名和一大批有志于教育科研实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较强的教育科研队伍和较为合理的网络,在此基础上课题研究任务层层落实,科研工作长抓不懈。
我们承担过的研究课题中有的已经结题,并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我校参与研究的课题“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省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级课题“制定小学语文、数学学习标准及其教学质量监测”该课题结题后又滚动向纵深发展,引出苏州市级九五课题“目标教学分层递进研究”,这课题结题后其成果获常熟市“九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省级课题“在活动中加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常熟市“九五”课题成果评比三等奖。圆满完成“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1999——20xx)阶段性各项实验任务,阶段性总结获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江苏省陶研会“十五”立项课题“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导,实施和谐教育研究”(20xx.1-20xx.12);苏州规划办十五立项课题“教师群体建设校本化研究”(20xx.1—20xx.12);国家级“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20xx.6—20xx.6);苏州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实施语文教学开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该课题已是第二轮实验,(20xx.1-20xx.7);江苏省级“‘做中学’的内容与方法研究(课内外)”(20xx.5-20xx.6);江苏省中小学第五期重点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20xx.11-20xx.12);江苏省级“在活动中加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研究”(20xx.6—20xx.2);江苏省级“和谐教学的实践和研究”(20xx.6-20xx.12)。“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导,实施和谐教育研究”为学校主课题,其余七个为子课题,科研课题网络已形成。
二、丰富活动、注重实效、推进研究
我们充分认识到“科研兴教”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这主阵地上,我们围绕课题经常开展研究探索。每学期都开展各种校内竞赛活动,如“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竞赛”和“教学每月一得征文竞赛”等活动,就上学期,教师上各级课题研究公开课达31堂。并通过外出借班上课和承办市级课题研讨活动来推进课题研究,三年来,语文创新教学、科学识字、做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任务型英语等多个课题,向全市展示了14堂课题公开课。苏州市级九·五课题“目标教学分层递进”参加了九·五课题成果评比,并获得市级二等奖。省级课题“在活动中加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研究”顺利通过了市级九·五课题结题验收,并参加课题成果评比,获市级三等奖。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比赛获等级奖、正规教育杂志发表的科研论文国家级27、省级33、大市级21(其中3项为规划办组织)。出刊了第16—30期《支小教研》、2期《常熟教育科研》,编辑了校庆文集《春华秋实》。学校被评为首批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江苏省和谐教学实验学校”、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学校、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的实验基地、首批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实施和谐教育”
为我校总课题,在03年通过了省专家组的开题论证。我们多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课堂的和谐等几方面全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及时向市主管部门做好了阶段汇报工作。教师的一批论文在各级获奖或发表,其中校长的一篇课题论文发表在《生活教育》杂志上,孙丽月、归晓燕的论文发表于《姑苏陶苑》杂志上。同时我校于20xx年4月23日承担了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小教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与会代表观摩了支小冷冰、盛晓红和归晓燕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代表们对支小《落实陶行知思想,构建和谐教育》课题研究下的课堂教学深为赞赏。
苏州市级规划办“十五”立项课题“教师群体建设校本化研究”,已接受了苏州市规划办的立项课题中期验收,并得到了验收专家的充分肯定。在课题研究以来初步构建了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面向新世纪的中青年教师群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青年党员5名,有多名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构建了一支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平均年龄35.5岁,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2人,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主要领导参加常熟市名校长培训班的学习;重视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岱丽萍老师还被省教育工会评为帮困助学先进个人;重视继续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本科学历占6%,大专学历占62%,支塘镇级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占30%以上,普通话测试、信息技术考核和英语大专第二学历培训,及教师的其它校本培训工作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实施名教师战略,三年中新培养常熟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常熟市级教学能手10人。
苏州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实施语文教学开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承办了课题教学研究活动,向全市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两位教师上了两堂公开课:四年级〈在大海中永生〉、六年级〈林海〉,多次开展课题论文评比活动,多篇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现在,已作好了结题准备,研究成果汇编成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三本专集。
省级课题“做中学”的内容与方法研究(课内外)该课题主要在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发展研究,实验工作正常有序。有二篇论文在年会上书面交流,有一篇活动设计在苏州市级获等级奖,一篇论文在江苏省课题学术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有七位学生在省科技比赛中获等级奖。及时进行了中期评估,并向全市上了一堂借班公开课。
江苏省级和谐教学的实践和研究(20xx.6-20xx.12)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学科教师均有人为课题组成员,围绕“和谐”,学习了许多相关理论,组织教师收看各阶段的和谐教育典型课例。教师们特别是课题组成员已能自觉运用“和谐”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课题整体上从学习生态环境、教学内在机制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初步构建了“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明确目标,主动探索”、“评价分析,质疑解惑”、“分层指导,各自发展”的和谐教学课堂模式。课题组成员撰写的1篇发表于《班主任》,1篇课题论文在省课题年会上获一等奖,中期报告获二等奖,
3篇在省课题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5篇获三等奖。另外还有三篇课题论文在省级以上获等级奖,为了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在校内组织了以“和谐教学”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论文评比活动,获奖论文结集出刊。及时进行了中期评估,并在市级课题工作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学校成功申请江苏省和谐教学实验学校记者站。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20xx.11-20xx.12)上学期承办了市级研讨活动,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嫦娥奔月》,受到了与会领导同行的好评,张清运校长向大家作了课题研究工作汇报。
省级课题“在活动中加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研究”。该课题已是第二轮实验,初步形成了识字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套识字活动课方案。向全镇、全市上了课题公开课《我们一起过节》、〈识字5〉,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好评。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识字量的测试,实验班平均识字量比对照班多155.5个。有八篇论文或活动设计在市级获等级奖。在教育部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评比中,我校有四篇论文获三等奖,七篇教学设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市级“科学识字”中期评比中,我校有九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奖,其中五篇为一等奖。课题组长的《有效开发儿童少年学习潜能的途径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在省级评比中获二等奖。20xx.12教育部“科学教育.科学认读”子课题组、江苏省小语会“科学认读”研究中心授予课题实验学校。
国家级课题 “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
制作了两个版面参加苏州市课题验收,圆满完成“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1999—20xx年)阶段性各项实验任务。随后,又与课题总组签订了六年的课题研究任务。现正在进行第二轮实验。在实验中继续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等,并通过左右手合奏促进左右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为了与国际接轨,把英语引进课堂,实行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ENGLISH走进电子琴课堂》一文在市年会中书面交流,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优秀教案评比”,两位实验老师分获二、三等奖。实验成果报告在苏州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实验测试情况分析发表于〈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通讯〉上,另有两篇课题论文在省级获等级奖,三篇论文分别获苏州市二、三等奖,1篇文章发表在《苏州教育》20xx年第一期上。实验老师参加了实验项目学校课堂教学优秀课评比,获苏州市三等奖。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批准列为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有九篇课题论文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等级奖,学校获集体奖。
三、立足课题、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教育科研工作离开了理论学习,很容易陷入蛮干、盲干的状态,只有有了理论的指导,才能保证实验的有序和高效。因此,为了更好地搞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先后为教师添置了《素质教育丛书》、《中小学教育科研知识、方法、技术》、《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南》、新课程标准丛书、陶行知教育思想丛书等书籍,组织学习、摘抄、讨论,多年来坚持中青年教师每学期摘抄10篇以上,这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础。
要把教科研工作搞好,必须有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抓好教研组、课题组、兼职教科员三支队伍建设。我们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究,
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课题论文评选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每个中青年教师都要上。人人都能参加苏州规划办十五立项课题教师群体建设校本化研究。我们结合苏州规划办十五立项课题“教师群体建设校本化研究”,以分类推进、群体提高、动态开放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活跃、敏锐、进取等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老教师及现有骨干教师的示范托举作用,加速锤炼出一支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激发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在校内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学校劳动分配实现与业绩、贡献挂钩,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倾斜,全面实施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修定了《常熟市劳动分配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配套的《教师工作奖励方案》,该分配方案充分发挥劳动分配的激励功能,强化考核,注重实绩,真正做到按劳取薪,拉大差距,优绩优酬,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分配机制。
三年来,我校多次承办常熟市级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展示公开课14节。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比赛获等级奖、正规教育杂志发表的科研论文国家级27、省级33、大市级21(其中5项为规划办组织)。培养了两名省级师德标兵,10名常熟市级教学能手,4名常熟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常熟市级学术带头人。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20xx年度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渗透“关注世界、关爱生命”理念,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围绕创适合每一位孩子发展的教育,全面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着重营造学校学术研究氛围,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文化,探索课题研究整合模式以及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特色教研组,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文化
根据我校五年发展规划(20xx、8-20xxx、7),教研特色化是我校发展目标之一。新型校本教研文化的特征是“学校是学习型的组织;优良的校本教研制度;民主、开放的校本教研氛围;先进的学习、工作、研究方式;教师是研究主体、课堂是研究现场、学校是研究机构;具有影响力与传承性”。而校本研究组织是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主体。本学期,我们重点对学校研究组织进行一系列的创新,除优化课题组(类似子课题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小组)、教研组(鼓励特色教研组建设)形式外,还设置名师工作室、省级教坛新秀(中学高级教师)沙龙,定期开展活动,如读书活动、研讨活动、座谈交流活动、外出学习取经活动等。由于教研组是校本研究最基本和最经常化的单位,因此,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教研文化的主流。
为此,我校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并以之为突破口促进新型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我们要求每一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还要努力做出本组的特色。每学期进行校本教研特色教研组评比活动,把教研有特色的教研组进行评比与宣传并给予重奖。
各教研组根据组情探索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四年语文组的滚动焊接式,一、二年语文组的名师导引式,三年语文组的互动、互帮、互促式,数学组的“魔鬼训练”式,英语组、音乐组的课题分解式等,科学组的“我行我素”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段数学组开展魔鬼训练式教研活动。每周活动,观摩一个课例,开一次研讨短会。组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关起门来就是一家子,凡是研讨,都要尽量丢弃那些客套话,少谈优点”大多是富有批判性、建设性的意见。于是,每次课后的研讨会上,大伙见仁见智、畅所欲言,没有权威、没有话语霸权,尽管声音再刺耳、争论再激烈,却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火花的碰撞。研讨会上,执教老师必须是“厚着脸皮”、“面不改色”地接受大家的“狂轰滥炸”几个回合。研磨会后,必须再反思、再改进、再次实践,这种戏称“魔鬼式”的训练也成了实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教研组已初步形成了新型校本教研文化。
本学期,各教研组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形式,并出现了新一批特色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学期总结研讨会上,各教研组的特色建设获得了市教研院麻晓春副院长的好评。本学期,二、三、四、五语文、高段数学、英语、音乐教研组被评为特色教研组。
二、开展学术节活动,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每年一届的学术节以“搭建教师成长舞台,营造学术研究氛围”为宗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届学术节在去年首届学术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充实,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并适合各个层面教师的参与。
学术月起讫时间为20xx年3月22日——20xx年4月31日,历时久,有利于学术研究氛围营造的持久化、经常化。其中“校教师优质课评比”项目为教龄满3年以上的、年龄35周岁以下的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校教学新星评比”项目限定教龄在1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未曾评为县(市区)级教坛新秀以上的教师参加,从而让各个层面的教师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教科研论文评比”项目和“受欢迎星级教师评选”项目则面向全体教师,前者是对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一大检阅,后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人格魅力诸方面的整体考验。所有项目的初衷均是通过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习惯与研究状态的形成。
其中,论文评选共收到论文118篇,经专家组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18篇,二等奖31篇,三等奖35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经专家认真评审,评出一、二等奖24名;评出张晓柳等18位教师为校第二届教学新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0日—12日,我校特聘教科研顾问中央教科所江明研究员来校讲学掀起了学术节气氛的高潮。她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等作了全面的指导,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我校教师的研究能力、激情也由此空前提升、高涨。
本届学术节与上一届不同的是,新增加了“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交流”项目。我校白莉莉校长在本学期初就对学校发展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并提出了“名教师培养”战略。根据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佳发展”的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三、五年发展规划。教科室则对之进行目标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有所为。4月16日,周璐、华建文等16位老师对自己个人发展规划与其他老师进行了交流和发言。发展计划交流让每一位教师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并使自己的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感与方向感。
另外一个别开生面的项目是开展“受欢迎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在校长室的主持指导下,教科室着手设计操作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对全校126名第一线教师所任的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印发问卷10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9000多份。此举是我校教师评价改革的一部分。通过调查,对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摸底,开辟师生、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另一个渠道。同时,学校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进行反思。评价不是目的,仅仅作为促进教师对自身进行了解和改进的手段,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三、加强课题管理,整合校本研究
为促使学校的所有的工作都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最佳发展”办学理念,学校确定《创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总课题,以之整合学校的校本研究,让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促使学校形成学习化组织,形成现代学校文化,提升教师素质。
1、落实课题申报。教科室于本学期初,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性质与组内教师组合的特点申报本课题的子课题,形成研究序列,使教育科研融入到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之后,各教研组上交了子课题申报表格,教科室对子课题申报情况进行分析,对相似的子课题进行归总,要求申报教师组成研究小组,以创新群体研究方式。然后,要求教师结合各自的学科拟订个体或小组研究方案,教科室对各小组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审核与指导。并将质量很高的子课题方案申报省、市级课题。如《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尝试》申报市规划20__年度“基础教育”课题、《科学——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申报市教科规划20xx年度“青年双百”课题等。经市教研院评审,05年共有5项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学校又组织人员对今年申报的《创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进行评审选定其中14项课题,把之列为校级课题。
2、抓好课题的资料建设。各级课题立项之后,教科室注重建档工作,我们给每项课题一个档案袋,把课题的申报表、实施方案、参考文献、课题立项通知书作为原始材料。本学期初要求老师写出本学期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小结或阶段性报告。平时定期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对教师的个人课题资料进行检查落实,校内资料做到全面系统,每个小课题资料都力求健全,个案追踪材料、研究资料力求“原始化”。
3、加强过程管理。没有过程的结果显然很难立足。再者,过程性资料是结题报告撰写的依据。而目标管理有助于研究目标的达成。本学期,教科室着重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目标管理。教科室举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例会,敦促教师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在学术节期间,邀请江明研究员与各课题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在研究中的困惑,江明研究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指导与点拨。同时,教科室、教导处深入课堂,对子课题的研究是否落实到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对过程性资料的获取途径、真实性进行审核,要求并指导教师积累课题研究原始性资料。
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即亮点),是教师良知与综合素质的试金石,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藩篱。也是我校三年级开设的必修课。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新型学校文化,教科室在校长室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对新课程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展开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设置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
成立由教科室牵头,包括教导处、政教处、大队部、年级组学科教师、班主任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大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科室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大组为主体。大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召集大组其他成员定期研讨课题的实施、监督年级组的工作。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师资配备制度。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2)项目责任书制度。根据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小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活动项目,并与教科室签定《项目责任书》,教科室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3)教师工作量制度。根据具体情况,给综合实践活动大组成员每周增加一、两个课时工作量。
(4)教师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5)教师教研制度。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年级组每周安排1课时开展教研活动。
3、开展校本培训与研究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与研究,保证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监控。
(1)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其它相关资料。
(3)定期举行各种研讨会,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4)通过实施中的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4、加强过程管理
明确分工,加强合作。校长室对课程实施进行全程协调、监控。教科室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协助年级组、大队部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在具体实施期间,年级组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教科室则进行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本学期,我校各指导师均完成了一个以上活动指导。所有指导师基本上熟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内涵与操作流程。特别是林日红老师,第一个吃螃蟹,在同伴和教研员的帮助下,通过反复上启动课,由不知所措到豁然开朗,亲历成长过程,最终在杭州召开的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展示联谊会上获得了兄弟大市的一致好评。还有的`老师则反映说通过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更加透彻了,上起其他课更加轻松了。
总之,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0xx年在认真完成县、街道教科室安排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加强对学校主导课题的指导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全面提高教育科研在引领教师成长、实现学校发展和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重要作用。
一、加强培训促成长
1.转变看法,激发教师科学研究的动力。
教科研是教学发展的关键,组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学习与教科研相关的内容,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科研观念,增强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教育科研的研究。
2.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强化教科研成就体验。
在教科研培训让教师进行教科研方面的学习,深入的学习科研的理论知识,展示的开展科研研究,创新科研方式,提高科研效益,让教科研能够引导学校和教师集中精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帮助教师掌握科研规范,让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有效的进行。
教科研立项指导专题会议帮助教师学会怎么立项,怎么研究;教科研过程性指导会议更是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理解、去研究;教科研结题会议指导帮助教师在结题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准方向。这些理论性的学习对教师的选题、过程落实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资料的搜集等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使得更多的教师在研究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成效。
3.指导教师正确选题,学会选择自己适合的课题研究。
选好研究题目和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思路是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质量的基础。我校针对如何选题、怎样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做了相应的指导,让全体教师能够理清研究思路,根据课题指南选择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立项前可以通过专题报告、面对面交流、个体跟进等措施帮助教师确定研究选题,提高选题质量。根据县教科室的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基本的流程分解和方案编制的基本方法。通过报告、个别指导和提供范本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画好流程图和编制研究方案的基本方法。完善审核的要求、反馈与跟进指导措施,形成有效的课题审核和指导机制,确保立项课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强化教师的研究价值。
在教科研研究中,制定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制度,将立项、审核通过、结题等都依据制定的教科研奖惩制度将教育科研量化结果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评估中,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奖金的奖励。
5.丰富的教科研配备材料,帮助教师提高教研素质。
学校购置了大量有关教科研书籍,《教育》《当代教育科研》、《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山东教工》《班主任之友》等。学校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后的反馈帮助教师在教学方面全面提高。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努力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教师。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鼓励教师们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学习,QQ群、博客、云平台等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二、重视教师培养,提升教干教师素养
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科研团队,这是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高效落实各项管理要求、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人才智力保证。我校在已有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完善各项培训、培养机制,充分做好教研骨干团队培养、优秀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
1.提高教科研骨干教师的科研素质。
科研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教科研骨干教师的理念、认识与落实力度决定着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水平。我校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组织我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学习,以及组织的科研现场会和专题研讨会,以开阔眼界,掌握基本的科研管理策略。重点指导做好科研规划、完善科研制度、提升学校办学经验等工作,以进一步扩大教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影响力。
教育科研的开展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参与,利用教育科研搭建的平台也能够推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这既是教育科研本身的职能,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将王绪珍、王英、吴海员、张雪岩、陈海燕等老师作为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骨干教师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等提升教科研方面的能力。
2.抓好课题的过程性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的规范化。
我们加强过程指导、理论服务和经验提升,探索小区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规律,充分发挥主导课题在我街道科研课题工作的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加快成果的形成过程,更好的发挥主导课题的作用。
三、完善过程管理,提升管理体制
1.以学习促反思,营造学习型学校。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课程改革的能力。依托学校先进的网络条件,以课题为桥梁,组织教师继续加强对各科课程标准及各研究课题相关资料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要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读书札记,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
2.以课改促科研,有效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充分发挥课题的龙头作用,将课题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科促教研。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本着“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的原则,本学期,我们将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科研力度,规范课题管理。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在校本教研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学期,根据教育局课题管理要求,我校在科研方面人人参与了小课题的研究,可推的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就是:①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在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②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做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
教育科研是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将永不止步,建设更专业更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回顾上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经过了繁忙又充实的一个学期,科研工作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也有条不紊深入开展。除了紧抓学校的常规和特色的科技与环境教育工作,学校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将课题研究与科研课题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发展。现对学期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特色教育活动
1、协助教务处抓好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的研究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由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寻找课堂的有效和无效环节,并针对这些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每月将推门课评定列入绩效考核,以此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期初,在大队部的协助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技小制作”评比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作品的科技含量相较上学期也有所提升。
3、4月请到著名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高衡老师到校,对本学期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将开展的课题研究进行论证,会前老师们对如何命名课题以及开展课题活动的设想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因此在与高老师展开探讨的过程中,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良好轻松的科研氛围,老师们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研究课题,为今年申报27届创新大赛做好了积极的准备。3、4月中旬,高老师定期为全校教师进行了科普讲座“全球气候变化”和“科学养生”,拓宽了老师们的科学知识面和科技视野,为科技辅导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有了专家的引领,老师们才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科技辅导员在周三的下午带领学生积极认真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第一次走进科技课堂,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实验,启发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也变强了。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学习后,在生活中拓宽视野,关注民生热点话题,环境保护话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
4、去年我校被认定为西山区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后,五年级师生均认真开展了知识产权学习活动。今年4月,在西山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我校受邀参加活动,由区领导授予了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的匾牌。本学期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按照学期计划有目的、有步骤顺利地开展起来,活动成效明显。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请到了云南省知识产权局范严生秘书长对我校五年级师生进行了知识产权教育讲座,普及了知识产权的知识,形成鼓励发明、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师生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6月底,西山区知识产权局领导到校进行中期检查,在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后,提出两点建议:补充知识产权教案,完善手抄报展板,并提出今年验收的相关要求,这更加让我们提高紧迫感,在后续工作中及时补充和完善档案。
5、4月底组织学生参加昆明市首届“滇池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阳光2队荣获滑雪机器人比赛一等奖,阳光1队荣获机器人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参加昆明市第26届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2个获一等奖(机器人滑雪比赛)4个获二等奖(2个机器人滑雪比赛,2个机器人基本技能比赛)。优异的成绩使我校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实现新的突破,也为我校在青少年中开展电脑机器人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3月底,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第五届创意大赛在昆明的启动仪式,我校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小小发明家虽然大都已经毕业,但是科技创新小组的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展现出了阳光少年的风采,博得了现场省内外来宾的好评。
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项特色工作,常抓不懈,为了提高学校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指导能力,让老师们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学校3月请到了昆明市教科院徐建老师在全校进行创造教育的讲座,同时请到全国创意大赛专家讲师团金敏、韩同欣老师为全校师生进行科技发明、创造教育讲座,老师和同学们都认真笔记,纷纷与专家探讨在科技教育中的经验与难题,现场专家与老师积极互动,科技氛围浓厚。
5月,科研处组织师生参加20xx昆明市科技周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创意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太阳能小车装饰拿到一、二等奖,2个队绿地图设计分别拿到了一、二等奖,3个学生的思维导图获三等奖,2个教师的思维导图获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优异的成绩不仅来源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更多的还是学校领导对科技活动的重视和支持。
7、5月,昆明市20xx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在晋宁县隆重启动,我校有幸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授牌仪式,由昆明市相关领导对我校科技创新实验室进行授牌。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动力,在学校以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自觉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孩子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3—5年级科技创新小组的15名同学,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每周四下午在科技创新实验室里开展以保护滇池为主的实验研究活动。本学期研究的小课题为《滇池古树保护难问题调查》,4月底学校请来昆明市环保组织绿色昆明的赵老师给孩子们讲授关于古树的知识,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收获颇多,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基础。科技科技创新实验室做到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每次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建立课题研究档案,保证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室。
我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引来了外界的强烈关注。本学期郑州市环保局、昆明市环保局地州学习组、西山区老干协会成员约150人,分别组队来到学校进行参观,对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给予了肯定和赞赏,通过交流和沟通,为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后续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8、5月28日,学校举行了十年校庆,科技活动作为特色工作对外界进行了展示,“百米科幻画”、“趣味科技”、“科学家故事竞赛”、“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这些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到场来宾和家长,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二、常规工作
1、我校把师爱进万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本学期继续开展师爱进万家家访活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2、学期期初和期末,为了使家校互动、联手教育的模式更深入地开展下去,我校分别召开了家庭教育协会会议,针对学校热点问题与家委会委员进行座谈,听取家长意见,有侧重点的解决家校问题。
3、本学期学校统一使用了新版本的家校联系册,为了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增加了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部分,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并且积极及时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科研处每月抽查各班级使用情况,列入月考核。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形成了特色,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此外,我校教师继续用互教通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联系效果较为良好。
4、每月组织党支部、大队部、团支部、工会攥写并上交“阳光简讯”,并发布在西山教育网,做好学校信息上报工作。每月抽查和评定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帮助学生逐步完善档案。
5、兴趣班(田径队、篮球队、美术班、机器人班、合唱队、科技创新班)每周都固定时间,积极认真开展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记录,注重资料收集和归档,期末上交科研处。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一年级的成长档案袋还没有找到整理归纳的方法,档案袋内容几乎空白。二年级的档案在低段中做得很有特色,科研处须为一年级提供范本,引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2、本学期未能及时做好学校信息上报工作。由于平时工作繁琐,信息收集不够及时,影响发布学校当月相关的活动,今后在工作中需要注意提高效率,保证学校简讯的时效性。
3、教师在参与科技教育活动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普遍不够重视平时的积累,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还不够扎实,因此科技成果质量还不够高,如何落实平时工作以及提高师生的科技素质是今后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在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区教体局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业务校长—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分包教研组,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校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坚持执行单周星期二下午的专题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单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教研活动,期期有重点,次次有主题,人人有见解。双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
2、认真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教研及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主持人“五落实”。对于组内开设的、校内组织的常规课、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人人参与听课、组内评课,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每学期,教师听课人均在20节以上。
3、每学期,加大教学调研力度,采用听、看、测、问等形式,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学校领导听课不低于32节次,评课不低于20节次,准确把握了教学动态,了解到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学校为教师订了相关的教学杂志供教师借阅,使教师有书可看,有感而发,为撰写理论笔记、论文、随笔打下基础。教师们积极撰写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1000字。
我们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领悟。我们提倡教师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
2、自我反思制度。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建立一支具有教科研意识的师资队伍,自我反思是促进个体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一篇有针对性的反思。可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独特见解等,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学校还在9月底举行了教师基本功——教学反思比赛,通过交流展示,扬长补短,提高自我反思的质量。。
3、每学期,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及业务培训工作,本年度达100余人次。
4、抓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有步骤分层次开展,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傅的指导,加上徒弟的努力,青年教师在备、讲、说、评能力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冯琼阁老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卫东区送课下乡活动,她朴实的教学风格,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全体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丹老师获得市实验优质课一等奖。
三、开展常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指导,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了解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教师一起研究对策,实施有效教学。
本学年,学校开展了新课程研讨课、集体备课公开课、外出学习汇报课等。
每次活动教师们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各教研组也积极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课堂上,教师们都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精美的课件、独具特色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每天下午,教导处专门组织教研组人员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议,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显示了浓厚的学研气氛。
2、积极开展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鼓励广大教师先认真通读《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材,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发挥电教信息员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信息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信息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
3、我校是省书法实验学校,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大力推行汉字规范化,提高师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努力营造“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氛围。在实践中,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为学生练字时间,要求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开展书法讲座,举行书法教学实验观摩课,每周定写字指导日,购置硬笔书法教材、练字本,举行写字大赛等等。书写美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教导处根据当前学生计算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上半年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各年级速算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为教师的教学起了促进作用。
5、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在教师中树立质量意识,我校每年初都要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会议由教导主任主持,各任课教师对上学期期末检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校领导从总体评价、成绩与进步、问题与思考等方面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就成绩与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对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发利用教材,20xx年3月19日下午教研时间,教导处特邀教研室王峰涛老师前来我校,作教科研讲座。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讲座。
王老师就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讲座。教师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认真做了笔记。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和王老师就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王老师非常热心地回答了教师们咨询的有关问题,教师们都认为这样的讲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月1日上午,市、区教研室有关人员一行十人,在市教研室梁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就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随堂抽听了五位教师的课,课后与授课教师互动交流,对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抓实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7、为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家校携手共同教育好学生,5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了毕业班家长会。会上,教导处郭银平主任先就如何家校携手教育好学生,从四个方面对各位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是毕业班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我校对毕业班工作十分重视;三是毕业班面临的困难与压力;四是对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各任课老师就学生近段的学习状态与表现和家长们进行了沟通。这次会议,为增进家校双方的了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步入理想的中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引路,科研强师兴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每学期初,在教导处的引导下,各教研组都从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教科研工作初见成效。20xx年2月,我校又被评为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五、一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惠海燕老师主持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市级二等奖,王会娜老师主持的《低年级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市级三等奖,王月军老师主持的课题《教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获省级三等奖。另有两项课题被确立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课题在市级立项。王丹、冯琼阁老师获省级课件评比一等奖。
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良好的平台,今年有两位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八位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有极大跨越,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和比赛。活动前,在业务校长的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反复听评,不厌其烦,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李晓燕老师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王月军老师获省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张燕老师的课被评为省级体育示范课。冯琼阁、王丹老师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陈明芹老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田红霞、冯琼阁老师代表区教体局送课下乡,获得好评。李晓燕老师参加了区英语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冯琼阁还代表市教育局去鲁山在观摩培训活动上作课。
六、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加强学校同外界的接触。
2、提高广大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
3、学生的书写要各年级、各教师还要行动起来常抓不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今后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上下功夫。
总之,我校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真正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