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设计院实习报告总结(精选9篇)
9月初入我在本公司老大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邮电设计院实习。
我被安排在进门左侧第一个座位,是个十分具有压力的位置,无时无刻得与陌生人“正面交锋”。
以下为1个月内的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天,小谷老师给我们布置第一个指令,让我们修改需出版的图纸,本以为十分简单的工作,没料到就这排查,修改机械般的工作竟一直做到我们离开,可想,不是技术含量把人压的喘不过气,而是工作量把人压的麻木。所以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基本就是在修改出版图纸。
几天后,由苏克兄带领我们进行第一次实地勘测,让我们对实地勘测有了个框的概念。
勘测的具体步骤可分为:
1.确定项目位置,记录四周路名
2.在项目位置外围,找外井盖。外井盖可分为(信息井,联通井,用户井)
3.确定项目内的机房位置,步测机房位置与外井盖的距离(单位米),机房需隔间。
4.如是新增机房,需测量机房长高,机房大小最好为6m2-10m2,小于15m2,挂载空调外机位置,排水方式,需画机房草图(此步骤需与业主协商)
5.如是固网机房(已有设备),勘测是否需新增设备(机柜大小为600*600),一般来说需新增传输设备。
6.取电,分别可以从配电箱,或配电间取10千瓦280伏电,不能附接,独立供电,且馈线距离最好为120M小于150M。(需与业主协商)
7.确认光缆传输方式,微波,直放站,GPS,光纤拉远。
8.光缆传输途径,架空,顶管,或使用用户井。(此步骤需与业主协商)
之后几天,由马兄和倪同事分别带我勘测几个不同类型的机房。
1.已有设备机房,传输问题
2.新增机房,设备安放,开门方向,供电馈线距离问题
3.公用机房,安装空调问题,空调外机挂载问题
4.宏站机房审查
最后几天,由马兄给我们介绍机房设备分类,安放,与如何画图纸。机房内有以下几个设备
1.传输设备
品牌可分为华为,诺西(联通只采购他们2家)
光钎接入,微波(需在楼顶确定宏站方向)
2.信源设备
BBU+RRU
2G为BSC,3G为RNC
起到放大设备功率的设备为
DEP近端机,REP远端机
3.供电设备
可从配电箱或配电间取电,10千瓦280伏
4.接地设备(无具体介绍)
5.空调位置,与空调外机外置,空调用电规格为3P或2P
6.走线架,距离为3M(从下至上)
7.打一些必要的孔(无具体介绍)
实地勘测结束后,就是回设计院画机房图纸,由于实习时间紧迫,所以未来得及出图。
以上是1个月在上海邮电设计院,实习总结。
总的来说,在短短的1个月里,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机房构架,内部设备,总体规化等,相比较自己公司着实充实许多。但话说回来,还有很多需学。
写在前面
20xx年7至10月期间,我在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实习。公司大概80多人的样子,属于中等规模。公司有主要设计部门有产品研发部,建筑设计部和景观设计部,其中建筑设计部和景观设计部每个部门有4个设计小组。平日里公司员工一起在一个租用的大厂房空间办公工作,方便员工与员工,高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我被公司安排到建筑设计一组进行设计实习,在实习期间,除了跟老板有面对面的沟通外,也跟其他组(包括景观组)的成员有一些接触,对他们说的跟设计有关的话语也深有体会,也对专业建筑师需要的素质有一些许了解。现就其中的一些话语来总结一些我的设计院实习。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识
“拿到一个方案,你必须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么样?”
这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部丁总说的。丁总负责整个公司内部日常事务,并负责建筑设计方案创作。他喜欢和员工在一起,特别是我们这些实习生。实习生一拨一拨的来了又走了,但他的个性依然不变,就是特别地喜欢跟实习生在一起做方案、讨论方案。每当一个新的设计任务那过来,他就会让我们实习生单独做方案,他来评说。同时他也会做一个方案,然后一起交流。每个项目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漫长的时候如遇到大型住宅小区,几十万平米的小区,分期而建,至少也得一两年。短暂的如一些投标,或者一些委托设计,也就一两周,甚至一两天。但不论是大型小区也好,小型投标也好,委托设计也好,总会有设计开始的时候,也会有设计结束那一刻。
老总说,拿到一个方案,你必须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么样?其实他讲的也就是方案的前期工作。方案的前期工作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要对方案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般来说每个方案都有一个甲方委托的设计任务书,这个任务书上所包含的信息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出发点。但是仅靠这个任务书上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对任务书上的内容进行深化,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最原始方案的形成过程,因为在深化任务书的同时也就对在整个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一个初步的回答。所以,建筑设计前期工作也不只是收集资料那么轻松。在前期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大概有,对方案基地的分析,对基地周围整个环境的分析,找到设计的出发点,找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资料收集困难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到现场观察,照相,然后对资料进行汇总。通常,这个过程会以一个前期报告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跟同事们一起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步的方案设计中解决问题。然后就是方案的设计过程了。这是方案形成的关键过程。也许在最开始方案只是在思考中,但这个阶段就要求我们动手动脑,讲方案表现出来。手绘方案草图是必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个时候老总不会打扰我们,会让我们自由发挥。草图过程后,又会有一轮交流会,对每个方案进行剖析简评,找到设计的突破点。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方案。方案过程是漫长的,也许直待到出施工图甚至是施工图纸后还有改方案的。方案的设计有不断反复的过程,即便是这样,最后的方案也不是最完美的,而只是最合适的。方案的初步设计中或许会用到电脑,手工模型等工具来推敲方案。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工具,这在我所实习的公司用到的时候很多。几乎每个方案都会有模型,有的方案甚至好几个模型。这个设计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实际的方案的东西,公司一般形成一个幻灯的文件,方便大家在一起讨论总结。这之后形成的方案已经有一定的可行性了,但还需要深化。深化的方案会形成一个方案文本。这个文本可以用来更甲方交流,也可以公司内部交流。但这都还是初步设计过程。然后便是方案深化过程。方案的深化过程意味着方案基本定下来了,可以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了。施工图设计在我所实习的公司是用跟方案设计不同的人来进行的。这样的安排合理性有待商榷。尽管是不同的人来进行,只要有团队意识,一般也能顺利完成。这样,一个大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也就是这样。我在公司实习期间,还听了一设计成果回报会。公司的老总陈总(董事长)对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的总结。也就是说,对每个已经设计完的方案,还需要重新在脑袋里面过滤一次,及时总结方案中的足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少犯错误。有时候方案的设计往往会因为甲方的意见重新再做,中国的建筑行业里面,甲方甚至超过建筑师对建筑方案进行总体控制。所以方案往往不是一轮两轮可以做完的,有的时候会做很多轮。更有甚者,在做了很多轮后,甲方自己拿出一套图来,然后说照着那套图做就行了。所以说建筑设计的过程不是直线性的发展过程,有的是曲折的无规律可循的一个过程,充满了反复,充满了否定。我们在设计中要保证,最后的结果却是明确的,清晰的。
对专业分工合作的认识
“现在老板要求我们化施工图的也要学着画建筑方案,每样都要懂一点。”
这是我们一组负责施工图的王工说的。王工和另外一位张工负责一组的施工图设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包括建筑部内部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包括建筑部跟其他部门的合作。我所在的公司方案设计过程和施工图设计过程是由不同的人来承担。公司分了4个建筑设计小组,每个小组里面有两名负责施工图设计。但最近公司的新规定是负责施工图的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参与到方案设计中来,同时方案设计人员也要参与到施工图的绘制中去。相互学习,相互渗透。除了组内部的分工合作外,建筑部跟景观部,结构部,设备部,暖通部,电器部也有密切的合作。跟景观部的合作主要是方案阶段建筑设计的场地绿化景观设计部分。有时方案催的急,这部分工作就交给景观人员去做了。这样的结果也有收效很好的,也有没有效果的,有的时候景观部设计的绿化场地拿过来还得经过建筑部改,或者干脆弃用,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跟其他部门的合作也非常密切,一个成熟的项目不仅仅包括建筑设计,而且包含了其他的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电器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有时候会给设计带来约束性,需要建筑师认真对待。在我实习期间,曾见过结构部的人过来跟建筑部的人沟通,调整建筑设计方案。我的室友是搞建筑电气的,曾跟他说起建筑电气的事情,他说搞建筑的(主要是方案设计)图要是画的准确,拿到他们那儿去他们很省事,用不着麻烦改图层什么的。所以说最后所形成的成果往往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毕竟还是要回到专业上面来,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专业问题,整个设计流程才会少走弯路。在中国建筑行业还有特殊现象,那就是本来是整个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被层层细化,有很多外包公司,专门负责建筑设计中的某一项。如效果图公司,专门做效果图,建筑动画什么的,跟他们之间也应该要有合作意识。设计小组内部也有明显的分工,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强项,比如有画总平好的那么他在设计中负责总图的绘制设计就会多一点,有户型能力很强的那么他在设计中就专攻户型方面,也有立面造型能力很突出的在立面造型的时候就多分担一些责任。但是如果分工太明显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段工(户型能力很强的一个同事)说,去年公司没有分组的时候,那时候来一个项目,大伙儿都分着干,干总平的就负责总平,干立面的就负责立面,那样做事确实很快,但是把建筑师的个人素质给降低了,长久下去,干总平的可能立面造型方面就会弱下去,干立面的呢,总平方面又可能又会弱下去,所以整个公司的人力没有得到化得锻炼,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所以个人的综合专业素质,综合专业知识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
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
“建筑师就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解决的却不仅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问题。”
这是在实习的最后一天,丁总给我们实习生做的一场专业知识培训上讲的话。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节奏。建筑学学生课程作业和实际建筑设计工作有很多的不同,而一个的不同就是实际,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的成图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得有理有据,都得让甲方心服口服。一名“专业”建筑师有处理各种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一个从学校刚出去的本科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建筑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每个建筑设计人员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都会体现到建筑设计当中来。进入设计院,所要处理很多关系,设计师,客户,用户,立法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群有形成了来之外部和内部的一些约束,有基本的约束,有形式上的约束,有实际问题的约束,也有象征性的约束,种种的约束都是向着建筑设计本身来的。一个专业的建筑师所面临的就是平衡这些约束之间的关系。这里,设计师是指我们自己,以专业眼光来看待的建筑师自己。客户一般是甲方,投资方,不一定最终住到房子(建筑)里面去。而用户呢,是最终享受房子(建筑)的人。
在中国,最终享受房子的人却不能直接决定他所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一个建筑师来化解这些矛盾,找到平衡点。最为国家的立法者,对建筑设计制定了种种的规范,这些优势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另一方面,这些人所带来的对建筑设计的约束也是多样的。基本约束是方案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方案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如何跟外部环境相融合等等都是基本约束。而实际约束形式约束则是基于方案的基本约束之上的,引伸出来的约束。这些约束要求设计者考虑实际的问题,最终着落到形式处理上去。种种的约束需要一个专业建筑师去平衡,而一个建筑设计就是去寻找这些矛盾体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的办法。成为一个专业建筑师,需要灌注在个人的成长中去。大学的建筑专业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大学的学习可以形成学习如何去学习的能力。专业建筑师的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进入设计院,更需要多方位的学习。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是一个建筑学学生的归属,这是跟大学很不一样的一片天地,在这里所面临所解决的是实在的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矛盾,便成了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进入设计院并不意味着就成为了一名专业建筑师,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多看书,多学习,多接触实际工程,成长得也就越快。当到达一定时候,就会拥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而这个时候正如丁总所说,基本上算是一名专业建筑师了,可以独自完成一些方案的构思,可以独自找到解决各种人群,各方面约束的能力。
对设计表达的认识
“一个好的建筑师画的草图每一根线都要清楚,都要有意义。”
在一次画方案草图的时候丁总说到。草图是建筑设计表达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专业”建筑师来说,有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表达习惯。建筑不是靠口头上说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上去。建筑设计的表达手段有多种方式,手绘表达是一个设计师需要掌握的一种最基本但有时最重要的变大方式。手绘表达方式简单明了,可以反复修改。可以最快速的将思路表现出来。手绘表达往往是其他表达方式的依据。通过手绘,将头脑里面关于设计的东西快速呈现,这种呈现又不断被思维反映,然后又不断修改,最后手绘方案成型。经过讨论,可能又会有新的手绘方案。计算机表达是当今建筑设计的流行表达方式。无疑,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建筑计算机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服务建筑设计的软件也有不下十几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借助电脑,建筑师可以讲心中的方案以理想方式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最完美的。计算机能做的远不是人们的思想所能及的。电脑表达方式也只是一种表达手段而已。刚实习的时候曾惊叹于公司员工们的熟练的快捷键,他们用电脑表达的时候,操作很熟练,这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手工模型的制作丰富了表达手段。实习期间我做过多起方案的手工模型。个人感觉,手工模型对建筑的体块关系表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建筑的体量关系可以用建筑手工模型清晰表现。模型的制作过程也是建筑设计的推敲过程。我所在的公司在方案阶段很注重模型的表达,模型也是跟客户沟通的重要手段,光靠表现图是不行的,那样始终是在一个平面上来表现三维体,模型是实在的建筑的等比的缩放,这样能使客户或者是设计师直观的对所要建的建筑有一个总体印象。另外口头表达也算一种建筑设计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对其他表达方式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候再完美的表达图也需要用口头语言来衬托,口头语言对一个专业建筑师来说是必备的素质,在讲诉方案或者实际意图的时候,光用图纸手段是不够的,根据现场条件通常还需要语言作为补充。在我实习期间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中,我感受到,口头表达最直接的可以讲一个建筑设计的亮点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好坏决定了这个方案的成功与否。在公司实习的日子我曾今参与了一些立面设计到最后效果图的表达的工作,限于中国建筑设计的怪现象,我们公司的效果图也是让效果图公司来做的。建筑师设计好方案,效果图却得拿到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去做。这样设计师首先得跟效果图公司有良好的沟通,不同人的审美情趣是不同的,同样的方案,拿到不同的效果图公司可能会是不同的效果。于是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产生了脱节。我当时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交流,就是不断的跟效果图公司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再表达出相应的效果出来。
对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应用能力
“有些规范不一定要你背下来,但是要你知道在哪儿,要用的时候以便随时查到。”
这是在广州生物岛三期投标标书制作那段时间张工说的。张工是研发中心的技术顾问,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工也做方案,他有很多方案方案据他自己说一贯用“擦边球”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来。所谓的“擦边球”便是根据方案本省规范的限制,如限高多少,退道路红线多少,然后形成建筑轮廓的原始体块。这样的方案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方案一定是符合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的。由此,也可以得出建筑设计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中所应该得到重视。12年深圳将率先出台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这就意味着深圳在以后的设计中,绿色设计建筑设计将被强制的纳入到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去。种种标准和规范是国家强制性的,方案再漂亮再丑陋也得满足(至少在我们国家是这样)。这种种的标准和规范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立法者的意见。来自立法者的约束对建筑设计来说是强制性的,没有改动余地的。因而也很容易成为钻空子的对象。深圳本土建筑师总结了若干的“偷面积”的发放,钻的也就是规范的空子。(尽管深圳本地还有不同的规范条例,限制所谓“偷面积”)钻规范的空子,也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发生的必然。而作为一名建筑师在设计中为了钻空子而钻那就不好了。段工就说过,在设计当中,没有必要刻意去偷面积什么的,好的设计师应该不是以偷面积等钻规范的空子来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这些是一个专业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也是在设计中需要去平衡的外部基本约束。一名专业建筑师应该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规范条款,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建筑设计的前提也是建立在对建筑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的清醒认识之上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善于运用规范或者标准。规范和标准不是建筑设计创新的敌人,在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造型,一个好的空进意向,也许会跟某个规范产生冲突,这时候要正确处理规范标准和建筑设计的关系,不能让规范标准成了设计的障碍,也不能光想着方案而忘了规范和标准。
对相关知识的作用认识
“评标的人一看没有节能设计,可以说这个标就废了。”
张工在建筑技术方面是行家,对一些辅助建筑设计的小软件也是运用自如。这句话是那天他正用生态建筑大师(ecotect)对广州生物岛三期投标作生态分析的时候说的。建筑设计师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和建筑节能等等都是一个建筑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这些综合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对建筑行业的喜爱。这些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专业建筑师需要学习的。
我实习期间,在一个商业街的立面设计中,最开始考虑的就是用钢框架加大面积玻璃,结果我们组组长林工(一组项目经理,组长)给我说道了造价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最后的设计尽量少用钢材,以大面积的石墙来取得广告效果的同时也减少造价。建筑材料的运用可能会跟建筑的结构,节能等发生联系,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中,还要注意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建筑造价的问题。建筑的这些普通的问题是在学校里面想得很少的,即使想到了也没有真正去考虑到实际造的时候的造价。建筑节能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深圳已经有专门的建筑节能设计蛙跳团队,他们运用生态设计软件,专门进行生态节能设计。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一旦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落成后能耗就会维持在一定范围,一座节能建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反之则可能是一个长期负担的财务包袱。深圳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的推出将深圳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推上了新的日程。在广州生物岛三期的投标设计中,就很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生物岛位于广州,主要用来修建用于医药生产研发的一些厂房或者研发中心,所以对节能要求较高。在设计中从不同的方面考虑了节能设计,如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绿色能源系统的应用,还有节能设备的选型等。
写在后面
在整个实习期间,我的总体感受是,设计中一定要多交流,不懂的一定要问,要及时跟同事交流你对设计的看法,设计中用各种综合手段变现自己的设计思路,除了要应对规范上的条文外,也要注重方案本身的创新性。另外节能设计也是方案设计阶段要考虑的重点。跟其他相关专业积极配合,遇到问题要及时改正。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跟同事们交往,打成一片。有时候一个项目的设计周期有节奏很快,以至于并不是每个周末都有休息时间,往往会加班。偶尔有多余的时间,我便到深圳一些出名的建筑区实地参观,如去大芬油画村的美术馆,去深圳市图书馆和市民中心等。学习建筑不光是看书上的,更重要的还需要亲力亲为,多去实地,才能感受真实的空间氛围。其实整个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写会发现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个人能力的增长也会很快。多做一点,也就会多学到一点。建筑设计中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20xx年X月X日,我怀着一丝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踏入了华电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接待我的是王经理,人挺和气,一番寒暄过后,他便给我介绍起了公司的情况以及给我安排的工作。公司刚成立不久,许多工作也是刚刚步入正轨。
之前我和公司已经有过沟通,在了解了我的实际情况后,安排给我的工作是计算机管理与维护。介绍完公司的情况,王经理又把小林介绍给我,原来他现在在公司就做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小林也是刚进公司,年纪和我也差不多,所以对我很是热情,也没什么架子。还没等我问他工作安排,他就指着桌上的电脑,笑着说道:“来吧,我们开始工作吧。”于是我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目前的工作是给公司组建局域网。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在学校学过一些,加上之前也曾在寝室和同学一起组过局域网,所以对这项工作我是充满信心。我来之前小林还没想好到底如何组建局域网,于是现在就和我商量起来。电脑十二台左右,要求只是进行文件的互相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讨论下来,最后决定通过集线器来连接各台电脑从而构成星型网络。
我们舍弃了购买交换机的想法,虽然交换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更好,但是因为公司目前只需要组建十多台电脑的小型局域网,对于数据的处理要求不高,暂时也不会需要共享上网,一段时期内公司也不会进行大的扩展,而且通过集线器组建的网络成本较低,也比较方便。
为了布线的方便,我们也向领导提出了适当调整办公室的布局,同时也把组建局域网的构想做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同意。我们罗列了需要购买的物件的清单,设计好了办公桌的布局,测算了一下需要购买的网线的长度。接着,我们买好了集线器、网卡、网线等需要的设备,办公室的布局调整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就开始组网了。
首先给每台电脑都安装上了网卡,之前已经定好了集线器的摆放位置,接着用网线把每台计算机的网卡和集线器相连,我们购买的是十六口的集线器,足以应付目前这十二台机器,多余的接口可为将来增加的计算机所用。通过集线器以及网卡上的指示灯可以来判断是否已经连通。各台电脑连通之后,接下来就进行软件的设置了,我们添加了一些网络协议,给每台电脑设定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且设置了工作组,便于以后的访问和查找。
对于每台电脑进行有序的数字编号是必要的,这将方便今后的管理。对于连接打印机的电脑也进行了单独的设置,已使得其他机器能通过该台电脑进行打印的操作。进行到此,我原本觉得应该大功告成了,再接下去的试用阶段,一切都很顺利,我心中忍不住一阵高兴。
可是没高兴多久,问题便出现了,原来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可以访问98操作系统的机器,但反过来就不行,这也是事后才得出的原因,当时我只是认为造成不能访问的原因可能是网卡或是集线器、网线的问题,或者就是设置里的问题,于是赶紧换接口、换网卡,忙活了一阵还是没能解决。
当时我也是很焦急,回家静静的思考,才想起可能是操作系统不一致的问题。后来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果然印证了我的想法,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原来需要在操作系统下先设置一个用户帐号,98系统下的机器只要凭此帐号就可以登陆机器了。如此一来,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公司的局域网终于是架设完成了。
局域网架设完成后,使用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几天后,有同事说他的机器不能打印,时好时坏。我尝试着重新给打印机装了驱动程序,还是不能打印。之前能用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我也是不得其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那位同事的机器里的网卡驱动程序安装,重新设置了一番,结果行了。
我虽然松了口气,心中还是有些疑虑,实在是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第二天,那位同事又说电脑不能打印了。我一时没了主意,难道还像上次那样重装驱动程序?显然那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不经意的看了一下网卡的指示灯,没什么问题,是正常状态的绿灯。但突然我又想到了集线器,我一看集线器,果然有一个接口的灯是红色,表示未接通状态。
我一查,这个接口的线果然就是连着那台电脑,换个接口一插,还是红灯,又试了几次,时好时坏。看来是这根网线的问题,接头的接触不是很好。于是换了根网线,问题就解决了,电脑可以正常打印了。此后,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看来实践中有些问题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或许是这次实践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当然,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小林也是第一次组建局域网,开始他心里没什么把握,我的到来自然是帮了他不少忙。但我毕竟只是来实践的,小林可是承担着工作的压力的,但他工作时的认真态度实在是令我感到敬佩。做计算机管理维护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问题有大有小,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充分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真负责耐心的态度是很难出色完成工作的。
忙完了局域网的架设,工作也就轻松了一些,日常一些小问题也是很容易解决的。领导对我和小林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做计算机管理维护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公司各个部门的同事,所以和人打交道的机会也比较多。一般说来,对方都是有求于你,态度都比较友善,能够立刻解决问题,自然皆大欢喜。有时可能一时解决不了的,和小林讨论一下,看看相关的资料,也能尽快给予解决。
所以工作时彼此都很和善,加上小林工作的认真态度,也使我在工作中自觉地认真负责起来,所以总体说来工作得较为顺利。与同事交流多了之后,我开始不再只是帮助解决一些计算机的硬件问题,有时一些软件的问题我也会帮忙。对于一些常用的软件,包括办公软件我平时用的也比较熟练,所以也就尽可能的给他人一些帮助。当然对于工程设计的一些专业软件来说,例如autocad,我可是一窍不通了,不过乘着工作空闲的时候,我还是自己学了一点,也算是这次社会实践的一个额外的收获了。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工作结束了。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准备。虽说这次所做的计算机管理维护工作并不是公司运营中利益攸关的,但也是相当重要的,是对公司正常运作的保障。事无大小,自己都倾力而为,在这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韧劲。相信此次的社会实践会对自己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前,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是正式工作前的一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锻炼我们动手能力的大好机会,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在设计院实习的一个多月中,我获得了不少的心得认知和感悟。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感惭愧,自己虽然在学校苦读三年,但对于即将从事的这个行业仍有诸多无知,许多法律和规范在脑子里都是那么是似而非,很多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先前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导致理论迅速被遗忘,实际工作水平也不得提高。吸取到这个经验之后,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必定会学以致用。另外,我也学到了做任何事都要严谨,遵守规范,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并且要符合甲方的建议,万不可像是在学校那般随心所欲地画画。规划设计的建筑最终都要在生活中施工,在图纸上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就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画图的时候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对待,丝毫马虎不得,并且画图要美观得体,让人赏心悦目。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开始的时候,突然面对如此多的陌生面孔,我觉得不太适应,因而显得比较胆怯,同事之间缺乏交流。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技术。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好比是一张张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平时的交流中,前辈们也会时不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这份关爱让我很是受用。尤其是公司里的一位老专家,在看我们的图纸的时候总是很认真的把一些细小的不合规范的东西指出来,以便我们改正。总是耐心的解答规范上的一些要求,以及规范这样要求的原因,甚至很多时间帮我们去翻规范,然后再解释,令我们这些晚辈在敬佩之余又多了份感动。
在规划设计院的实习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实习期间,我用到了多款软件作为开展工作的工具,甚至一些我还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电脑软件,都有机会让我碰上了。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操作使用电脑软件就已经达到学习目标;而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能够快速熟练地运用和操作各种电脑软件才能够满足工作上的要求。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规划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对于这次实习,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习时间较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足以对规划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第二,参与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没有涉及规模较大,业务繁杂的大中型设计;第三,对于课本学习内容有所遗忘,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不知如何解决。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会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料,多关注一些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培养认识的超前能力。此外,要多加注重言语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这次的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进设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从20年12月3日起来水规院实习,至今已经将近两个月,但毕竟时间较短,因此所做的工作有限。但在这些有限的工作体验中,让我大致清楚了水规院的基本情况,对建筑所的业务范围、工作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和各位领导前辈的谈心、交流以及工作中和各位同事的配合也让我体验到这个团队的实干、合作、轻松、友好的工作氛围。
短短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颇多,因此个人也觉得有必要认真总结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并规划20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协助结构组同事编写沙特达曼港技术规格书中钢结构部分《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of Buildings》,之前的实习经历中并没有涉外项目,因此对于技术规格书可以说闻所未闻,好在自己的英语底子不错,加上颜工的耐心指导,终于完成了任务。
以后的实习经历让我了解到水规院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是涉外项目,编写技术规格书的工作可说是必不可少,结构设计也要依循国外的相关规范条文,图纸的绘制也要以全英文标注。这对我来说颇感新鲜,但由于自己对英语比较喜爱,因此我对以后的工作感到兴奋和充满期待。此外,和一起集中的其他专业的同事们朝夕相伴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我感受到了同事们的热情、耐心和认真。第一份工作收获还是很多的。
接下来做的是受同事委托进行黄骅港三期工程中T3-2和T4-1两座机房的Sap建模分析工作。由于研究生期间我的主要分析工具是ABAQUS,该软件在构件和节点层次的有限元分析方面优势较为突出,而我对于Sap软件虽有所了解,但并未使用过,因此这项工作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因此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尽快地熟悉软件,同时积极寻求同事们的帮助,其中同事田磊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之前实习单位的同事们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这使得我很快建立起了两座机房的模型。虽然最终由于其他原因这项工作暂时被搁臵了,但是借此机会我初步掌握了Sap软件的建模、分析方法,同时我也了解到该软件是结构组极为常用的分析工具,可以说掌握并精通Sap是非常有必要的。果然,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便要用到Sap进行建模分析并出技术规格书了。
我的第三个实习内容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港项目中一个简易加油站的设计工作。采用Sap结合PKPM建模计算,然后采用Tssd绘图,虽然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但是由于之前并没有做过钢结构框架的设计,并且对于国外规范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对于参数的取值、对于需要在图纸和规格书中需要反应哪些内容并不清楚。期间多次请教同事,他们都耐心帮我一一解答,最终初步完成了这项工作。
以上是我将近两个月以来的主要实习内容,感受到一些困难和压力,但更多的是收获。每一项工作内容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挑战,可见对于一个菜鸟来说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在接下来的20年,我将结合结构所的要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认真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和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对实习期间在工作和生活上指导、帮助过我的单位领导和诸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也借助这个机会预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xx年7至10月期间,我在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实习。公司大概80多人的样子,属于中等规模。公司有主要设计部门有产品研发部,建筑设计部和景观设计部,其中建筑设计部和景观设计部每个部门有4个设计小组。平日里公司员工一起在一个租用的大厂房空间办公工作,方便员工与员工,高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我被公司安排到建筑设计一组进行设计实习,在实习期间,除了跟老板有面对面的沟通外,也跟其他组(包括景观组)的成员有一些接触,对他们说的跟设计有关的话语也深有体会,也对专业建筑师需要的素质有一些许了解。现就其中的一些话语来总结一些我的设计院实习。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识
“拿到一个方案,你必须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么样?”
这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部丁总说的。丁总负责整个公司内部日常事务,并负责建筑设计方案创作。他喜欢和员工在一起,特别是我们这些实习生。实习生一拨一拨的来了又走了,但他的个性依然不变,就是特别地喜欢跟实习生在一起做方案、讨论方案。每当一个新的设计任务那过来,他就会让我们实习生单独做方案,他来评说。同时他也会做一个方案,然后一起交流。每个项目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漫长的时候如遇到大型住宅小区,几十万平米的小区,分期而建,至少也得一两年。短暂的如一些投标,或者一些委托设计,也就一两周,甚至一两天。但不论是大型小区也好,小型投标也好,委托设计也好,总会有设计开始的时候,也会有设计结束那一刻。
老总说,拿到一个方案,你必须清楚这个方案基地在哪儿,环境怎么样?其实他讲的也就是方案的前期工作。方案的前期工作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要对方案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般来说每个方案都有一个甲方委托的设计任务书,这个任务书上所包含的信息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出发点。但是仅靠这个任务书上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对任务书上的内容进行深化,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最原始方案的形成过程,因为在深化任务书的同时也就对在整个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一个初步的回答。所以,建筑设计前期工作也不只是收集资料那么轻松。在前期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大概有,对方案基地的分析,对基地周围整个环境的分析,找到设计的出发点,找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资料收集困难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到现场观察,照相,然后对资料进行汇总。通常,这个过程会以一个前期报告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跟同事们一起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步的方案设计中解决问题。然后就是方案的设计过程了。这是方案形成的关键过程。也许在最开始方案只是在思考中,但这个阶段就要求我们动手动脑,讲方案表现出来。手绘方案草图是必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个时候老总不会打扰我们,会让我们自由发挥。草图过程后,又会有一轮交流会,对每个方案进行剖析简评,找到设计的突破点。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方案。方案过程是漫长的,也许直待到出施工图甚至是施工图纸后还有改方案的。方案的设计有不断反复的过程,即便是这样,最后的方案也不是最完美的,而只是最合适的。方案的初步设计中或许会用到电脑,手工模型等工具来推敲方案。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工具,这在我所实习的公司用到的时候很多。几乎每个方案都会有模型,有的方案甚至好几个模型。这个设计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实际的方案的东西,公司一般形成一个幻灯的文件,方便大家在一起讨论总结。这之后形成的方案已经有一定的可行性了,但还需要深化。深化的方案会形成一个方案文本。这个文本可以用来更甲方交流,也可以公司内部交流。但这都还是初步设计过程。然后便是方案深化过程。方案的深化过程意味着方案基本定下来了,可以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了。施工图设计在我所实习的公司是用跟方案设计不同的人来进行的。这样的安排合理性有待商榷。尽管是不同的人来进行,只要有团队意识,一般也能顺利完成。这样,一个大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也就是这样。我在公司实习期间,还听了一设计成果回报会。公司的老总陈总(董事长)对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的总结。也就是说,对每个已经设计完的方案,还需要重新在脑袋里面过滤一次,及时总结方案中的足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少犯错误。有时候方案的设计往往会因为甲方的意见重新再做,中国的建筑行业里面,甲方甚至超过建筑师对建筑方案进行总体控制。所以方案往往不是一轮两轮可以做完的,有的时候会做很多轮。更有甚者,在做了很多轮后,甲方自己拿出一套图来,然后说照着那套图做就行了。所以说建筑设计的过程不是直线性的发展过程,有的是曲折的无规律可循的一个过程,充满了反复,充满了否定。我们在设计中要保证,最后的结果却是明确的,清晰的。
对专业分工合作的认识
“现在老板要求我们化施工图的也要学着画建筑方案,每样都要懂一点。”
这是我们一组负责施工图的王工说的。王工和另外一位张工负责一组的施工图设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包括建筑部内部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包括建筑部跟其他部门的合作。我所在的公司方案设计过程和施工图设计过程是由不同的人来承担。公司分了4个建筑设计小组,每个小组里面有两名负责施工图设计。但最近公司的新规定是负责施工图的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参与到方案设计中来,同时方案设计人员也要参与到施工图的绘制中去。相互学习,相互渗透。除了组内部的分工合作外,建筑部跟景观部,结构部,设备部,暖通部,电器部也有密切的合作。跟景观部的合作主要是方案阶段建筑设计的场地绿化景观设计部分。有时方案催的急,这部分工作就交给景观人员去做了。这样的结果也有收效很好的,也有没有效果的,有的时候景观部设计的绿化场地拿过来还得经过建筑部改,或者干脆弃用,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跟其他部门的合作也非常密切,一个成熟的项目不仅仅包括建筑设计,而且包含了其他的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电器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有时候会给设计带来约束性,需要建筑师认真对待。在我实习期间,曾见过结构部的人过来跟建筑部的人沟通,调整建筑设计方案。我的室友是搞建筑电气的,曾跟他说起建筑电气的事情,他说搞建筑的(主要是方案设计)图要是画的准确,拿到他们那儿去他们很省事,用不着麻烦改图层什么的。所以说最后所形成的成果往往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毕竟还是要回到专业上面来,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专业问题,整个设计流程才会少走弯路。在中国建筑行业还有特殊现象,那就是本来是整个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被层层细化,有很多外包公司,专门负责建筑设计中的某一项。如效果图公司,专门做效果图,建筑动画什么的,跟他们之间也应该要有合作意识。设计小组内部也有明显的分工,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强项,比如有画总平好的那么他在设计中负责总图的绘制设计就会多一点,有户型能力很强的那么他在设计中就专攻户型方面,也有立面造型能力很突出的在立面造型的时候就多分担一些责任。但是如果分工太明显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段工(户型能力很强的一个同事)说,去年公司没有分组的时候,那时候来一个项目,大伙儿都分着干,干总平的就负责总平,干立面的就负责立面,那样做事确实很快,但是把建筑师的个人素质给降低了,长久下去,干总平的可能立面造型方面就会弱下去,干立面的呢,总平方面又可能又会弱下去,所以整个公司的人力没有得到化得锻炼,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所以个人的综合专业素质,综合专业知识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
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
“建筑师就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解决的却不仅是业主和住户之间的问题。”
这是在实习的最后一天,丁总给我们实习生做的一场专业知识培训上讲的话。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节奏。建筑学学生课程作业和实际建筑设计工作有很多的不同,而一个的不同就是实际,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的成图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得有理有据,都得让甲方心服口服。一名“专业”建筑师有处理各种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一个从学校刚出去的本科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建筑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每个建筑设计人员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都会体现到建筑设计当中来。进入设计院,所要处理很多关系,设计师,客户,用户,立法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群有形成了来之外部和内部的一些约束,有基本的约束,有形式上的约束,有实际问题的约束,也有象征性的约束,种种的约束都是向着建筑设计本身来的。一个专业的建筑师所面临的就是平衡这些约束之间的关系。这里,设计师是指我们自己,以专业眼光来看待的建筑师自己。客户一般是甲方,投资方,不一定最终住到房子(建筑)里面去。而用户呢,是最终享受房子(建筑)的人。
在中国,最终享受房子的人却不能直接决定他所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一个建筑师来化解这些矛盾,找到平衡点。最为国家的立法者,对建筑设计制定了种种的规范,这些优势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另一方面,这些人所带来的对建筑设计的约束也是多样的。基本约束是方案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方案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如何跟外部环境相融合等等都是基本约束。而实际约束形式约束则是基于方案的基本约束之上的,引伸出来的约束。这些约束要求设计者考虑实际的问题,最终着落到形式处理上去。种种的约束需要一个专业建筑师去平衡,而一个建筑设计就是去寻找这些矛盾体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的办法。成为一个专业建筑师,需要灌注在个人的成长中去。大学的建筑专业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大学的学习可以形成学习如何去学习的能力。专业建筑师的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进入设计院,更需要多方位的学习。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是一个建筑学学生的归属,这是跟大学很不一样的一片天地,在这里所面临所解决的是实在的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矛盾,便成了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进入设计院并不意味着就成为了一名专业建筑师,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多看书,多学习,多接触实际工程,成长得也就越快。当到达一定时候,就会拥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而这个时候正如丁总所说,基本上算是一名专业建筑师了,可以独自完成一些方案的构思,可以独自找到解决各种人群,各方面约束的能力。
对设计表达的认识
“一个好的建筑师画的草图每一根线都要清楚,都要有意义。”
在一次画方案草图的时候丁总说到。草图是建筑设计表达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专业”建筑师来说,有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表达习惯。建筑不是靠口头上说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上去。建筑设计的表达手段有多种方式,手绘表达是一个设计师需要掌握的一种最基本但有时最重要的变大方式。手绘表达方式简单明了,可以反复修改。可以最快速的将思路表现出来。手绘表达往往是其他表达方式的依据。通过手绘,将头脑里面关于设计的东西快速呈现,这种呈现又不断被思维反映,然后又不断修改,最后手绘方案成型。经过讨论,可能又会有新的手绘方案。计算机表达是当今建筑设计的流行表达方式。无疑,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建筑计算机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服务建筑设计的软件也有不下十几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借助电脑,建筑师可以讲心中的方案以理想方式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最完美的。计算机能做的远不是人们的思想所能及的。电脑表达方式也只是一种表达手段而已。刚实习的时候曾惊叹于公司员工们的熟练的快捷键,他们用电脑表达的时候,操作很熟练,这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手工模型的制作丰富了表达手段。实习期间我做过多起方案的手工模型。个人感觉,手工模型对建筑的体块关系表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建筑的体量关系可以用建筑手工模型清晰表现。模型的制作过程也是建筑设计的推敲过程。我所在的公司在方案阶段很注重模型的表达,模型也是跟客户沟通的重要手段,光靠表现图是不行的,那样始终是在一个平面上来表现三维体,模型是实在的建筑的等比的缩放,这样能使客户或者是设计师直观的对所要建的建筑有一个总体印象。另外口头表达也算一种建筑设计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对其他表达方式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候再完美的表达图也需要用口头语言来衬托,口头语言对一个专业建筑师来说是必备的素质,在讲诉方案或者实际意图的时候,光用图纸手段是不够的,根据现场条件通常还需要语言作为补充。在我实习期间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中,我感受到,口头表达最直接的可以讲一个建筑设计的亮点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好坏决定了这个方案的成功与否。在公司实习的日子我曾今参与了一些立面设计到最后效果图的表达的工作,限于中国建筑设计的怪现象,我们公司的效果图也是让效果图公司来做的。建筑师设计好方案,效果图却得拿到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去做。这样设计师首先得跟效果图公司有良好的沟通,不同人的审美情趣是不同的,同样的方案,拿到不同的效果图公司可能会是不同的效果。于是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产生了脱节。我当时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交流,就是不断的跟效果图公司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再表达出相应的效果出来。
对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应用能力
“有些规范不一定要你背下来,但是要你知道在哪儿,要用的时候以便随时查到。”
这是在广州生物岛三期投标标书制作那段时间张工说的。张工是研发中心的技术顾问,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工也做方案,他有很多方案方案据他自己说一贯用“擦边球”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来。所谓的“擦边球”便是根据方案本省规范的限制,如限高多少,退道路红线多少,然后形成建筑轮廓的原始体块。这样的方案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方案一定是符合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的。由此,也可以得出建筑设计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中所应该得到重视。12年深圳将率先出台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这就意味着深圳在以后的设计中,绿色设计建筑设计将被强制的纳入到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去。种种标准和规范是国家强制性的,方案再漂亮再丑陋也得满足(至少在我们国家是这样)。这种种的标准和规范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立法者的意见。来自立法者的约束对建筑设计来说是强制性的,没有改动余地的。因而也很容易成为钻空子的对象。深圳本土建筑师总结了若干的“偷面积”的发放,钻的也就是规范的空子。(尽管深圳本地还有不同的规范条例,限制所谓“偷面积”)钻规范的空子,也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发生的必然。而作为一名建筑师在设计中为了钻空子而钻那就不好了。段工就说过,在设计当中,没有必要刻意去偷面积什么的,好的设计师应该不是以偷面积等钻规范的空子来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这些是一个专业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也是在设计中需要去平衡的外部基本约束。一名专业建筑师应该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规范条款,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建筑设计的前提也是建立在对建筑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的清醒认识之上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善于运用规范或者标准。规范和标准不是建筑设计创新的敌人,在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造型,一个好的空进意向,也许会跟某个规范产生冲突,这时候要正确处理规范标准和建筑设计的关系,不能让规范标准成了设计的障碍,也不能光想着方案而忘了规范和标准。
对相关知识的作用认识
“评标的人一看没有节能设计,可以说这个标就废了。”
张工在建筑技术方面是行家,对一些辅助建筑设计的小软件也是运用自如。这句话是那天他正用生态建筑大师(ecotect)对广州生物岛三期投标作生态分析的时候说的。建筑设计师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和建筑节能等等都是一个建筑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这些综合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对建筑行业的喜爱。这些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专业建筑师需要学习的。
我实习期间,在一个商业街的立面设计中,最开始考虑的就是用钢框架加大面积玻璃,结果我们组组长林工(一组项目经理,组长)给我说道了造价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最后的设计尽量少用钢材,以大面积的石墙来取得广告效果的同时也减少造价。建筑材料的运用可能会跟建筑的结构,节能等发生联系,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中,还要注意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建筑造价的问题。建筑的这些普通的问题是在学校里面想得很少的,即使想到了也没有真正去考虑到实际造的时候的造价。建筑节能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深圳已经有专门的建筑节能设计蛙跳团队,他们运用生态设计软件,专门进行生态节能设计。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一旦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落成后能耗就会维持在一定范围,一座节能建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反之则可能是一个长期负担的财务包袱。深圳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的推出将深圳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推上了新的日程。在广州生物岛三期的投标设计中,就很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生物岛位于广州,主要用来修建用于医药生产研发的一些厂房或者研发中心,所以对节能要求较高。在设计中从不同的方面考虑了节能设计,如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绿色能源系统的应用,还有节能设备的选型等。
写在后面
在整个实习期间,我的总体感受是,设计中一定要多交流,不懂的一定要问,要及时跟同事交流你对设计的看法,设计中用各种综合手段变现自己的设计思路,除了要应对规范上的条文外,也要注重方案本身的创新性。另外节能设计也是方案设计阶段要考虑的重点。跟其他相关专业积极配合,遇到问题要及时改正。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跟同事们交往,打成一片。有时候一个项目的设计周期有节奏很快,以至于并不是每个周末都有休息时间,往往会加班。偶尔有多余的时间,我便到深圳一些出名的建筑区实地参观,如去大芬油画村的美术馆,去深圳市图书馆和市民中心等。学习建筑不光是看书上的,更重要的还需要亲力亲为,多去实地,才能感受真实的空间氛围。其实整个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写会发现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个人能力的增长也会很快。多做一点,也就会多学到一点。建筑设计中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20xx年迎着春节的缓缓而来在岁月的长河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作为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的一年,在一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收获颇多,当然这些收获要归功于我的老师们、领导们和同事们。在此表示感谢。
我于20xx年x月x日进入公司,在公司近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中收获了不少知识,现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努力改造思想,做好工作性质的转变。学生时代已经结束,走向社会的我改掉了往日懒散的状态,自进入设计院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地学习变电设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充实脑袋放在首位。团结同事、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对于刚刚接触变电所设计的我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有幸成为公司设计部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中,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部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下,认真学习电力设计知识,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供电工程》、《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电力设备选型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电力工程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
展望临近的20xx年,我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处于何种环境中,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
证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要认真改正存在的缺点,加强学习,多虚心求教,多动脑思考,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工作水平能有质的提高,为我公司多做贡献,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
总结人:
20xx年x月x日
20xx年7月1日到20xx年8月26日期间,我有幸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实习。虽然仅有短短的50多天,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让我对设计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了解,也让我对自我的未来有了新的定位。我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的实习总结:
第一、待人真诚,勤学好问。我刚到的时候,和办公室的同事都不认识,环境陌生,再加上对工作未曾了解,所以开始觉得不太适应。之后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向同事请教,他们会很乐意和我交流,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指导帮忙我。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并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在此我也感激那些热情帮忙我的同事们,无私的指导我,为我供给相关资料,在我有错时及时指正,帮忙我成长。
第二、踏实做事,不眼高手低。刚来的时候,经理没给我安排什么任务,要我自我先看看院里已经做好的项目的图纸,照着画图,了解下他们自我院里制图的一些规则细节。本来一开始我积极性很高,可干了一两天图纸就觉得没意思,不怎样想看了。其实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才发现,经理要我看图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只是看图照着画图,可是从中确实能发现很多小问题的,比如每个设计院都有他们的出图专用的图框和字体,这个都是要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由于一开始并没有去做好这些工作,这些都给我之后的绘图带来了必须的麻烦。
第四、严守规范。做实际项目不一样于在学校,它牵涉到施工、经济效益、安全等实际问题,设计过程中不能想当然,必须得严格遵守规范。在院里听过武汉市基坑设计专家袁内镇的一次讲座,袁高工的讲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规范”二字的重要含义。作为新手往往不怎样重视规范,所以,我得多抽时间给自我补课,时刻坚持严肃的态度。
第五、不急功近利、做事条理清晰。年轻人刚到工作单位时往往会表现急躁,这是正常的,但切记不要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我可能会使自我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办公室有些前辈做事很讲究条理,他们遇到问题会一步步去解决,而不是惊慌失策,这就是经验的体现,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0_年7月初,我开始了自己在北京市维拓时代建筑设计院八所为期三个月的建筑设计院实习。这是大四暑假内进行的一门课程,也是五年建筑学课程计划内唯一的设计院实习课程。由于当时还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我一心想在设计院做出一些比较新潮、招人眼球的方案以放到最后总结的作品集里。然而,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设计院的运作方式及设计思路比我想象得更加严格、更加脚踏实地。在实习其中,无论是从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做方案的原则上,我都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之外的知识。
首先就是一个角色上的转换。在学校做设计的时候,每个人往往都会习惯设计院虽然是个异常繁忙的单位,但对于实习生或者新员工来说并不是这样。新员工往往是研究生刚毕业,如果接不到任何方案设计或者施工图时,上班时就常常处于空闲状态。这也是我刚到实习单位的困惑——没有人找我帮忙设计或者画图,从早到晚在办公桌前坐着无所事事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当然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毕竟作为一个学生,一个还没有真正毕业的学生,还没有纯熟的手法来处理拿到手的任务。其实到实习单位之前就已经想得到,现今的设计院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院里不会拿真实的项目来给实习生练手,而正式的员工也没有很多的时间来为你实习生讲解这讲解那,所以说没有什么事情做也就说得通了。
来这的前两星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两周以后,最终还是副所长金所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酒馆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金所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所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可以说会有学长给你活叫你做,有时候给别人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有时候别人给你个小区让你用PS处理,这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学到PS也是当务之急,在这段实习的过程中,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关键是学习和请教,不会的有高手在,大部分都是精英。在我们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图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Up来画效果图来表现一下,所以在这不会3D可以,但一定要会SketchUp, 这也是方案表达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都是画图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关键要不时的学习,在设计院有好多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用看书来提高自己,总之学到东西就行。
开始的时候方案本来是进行一个茶馆的设计,师傅给了我一个其他人已经大概搭建成型的cad方案图,让我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由于图纸本身不是自己绘制的加上有些位置画的很是粗糙,又由于本着尽量做好的目的,我改起来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没出两天领导告诉我甲方希望将进深加宽5m,由原来的13m增至18m,这种情况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出现。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随便更改方案意味着原方案的柱网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各种功能空间都要跟着进行调整。同时对于原方案的立剖面也不能用了,需要重新构建,可以说改后的方案虽然形体上和原方案区别并不大,但是它其实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方案了。
好在由于平面图本身改动没有伤筋动骨,改起来倒也不是太费劲。可是之后甲方的一个要求又令我有一些摸不到头脑。作为一个北方的建筑,南侧可谓最佳朝向。原方案就是秉承这种理念将主出入口设在了北面。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甲方要求将方案整体调转180度,调整后就变成了南向的出入口,而大量的包间则不得已的变成了不好朝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平面图被甲方认可了,这是对我这段时间工作的肯定,虽然也没做什么。。之后就可以继续完善了,那么就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立剖面的改动。可以说这部分确实不容易进行。由于进深由13m增至18m,原立面很和谐的构图不得不被打破,并且需要往里添加新的元素来让这5m融入立面之中,但是我最为一个实习生并不能把我的思想强加进去,我需要的是想出合理的方法来符合原设计的风格,能在师傅的指导下做出一个风格基本统一,尺寸基本贴合的18m立面就是相当不错的。
这就是真正工作后需要面对的,对于我们来说去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能在这种情况下学到一些本领就更难能可贵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助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可以锻炼我的思考,积累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思考和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
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设计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积极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但是对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够积极主动以及他们交流的有限性,成为了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失败教训的一部分。
第一次到公司实习,刚来的时候心理很没底,不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实习几天后发现,与同事相处并不难。当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你就要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在这里,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要以诚待人。
这次的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进设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经理和同事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教会我怎样用快捷键,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经理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短短几个月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感谢前辈们对我的教诲,这次实习除了在专业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之外,我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事们友好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怎样与结构、水电专业的人沟通协调。亲身经历和熟悉了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开阔了眼界。和设计所的同事在一起,我感觉到非常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就像是朋友、老师和长辈一样的帮助和指导我,我内心非常地感谢他们。总之,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从专业技能到为人处事,都真真切切的在现实之中得到了提高。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四个月下来,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学的知识太少太少了,专业性的知识只接触个皮毛,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的是。
在设计院这段时间,充分的让自己了解的,更全面。通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间接的了解一些规范、控规方面的内容,以前只是理论上研究,现在在设计院通过图纸,实际的工程去接触,别有一番味道!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设计工作的结构师、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设计的认识。不过令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够主动积极,引致在工作时产生困难;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
在设计院实习的最后一周,回过头来看看,虽然真正能做的到的工作基本没有,但是确切的讲这三个半月的时间还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的,起码对于设计院的工作状态有了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在闲暇的时候自己照着教程学习了一些建筑学学生应该掌握的软件也是小有收获。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的经历对于我今后的生活还是大有帮助的,一度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的实习最后想想也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我也用心的去完成了一些工作,这就足够满足的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脚踏实地才能走出自己的天地。虽然我在设计院仅仅实习了三个月,其间也只系统参与了一个设计项目,但是与在校园之内所学的东西不同。前几天读了田光中一的《设计的觉醒》的书评,看到一个读者这样写: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田中一光作为设计师的一生,那就是,这两个“理想”间的距离,度量着田中一光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就生动地呈现在了本书中。确实,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所拿到的每个方案都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限制着我们的设计,从设计任务书中的建筑指标到甲方的层层要求。一味按照自己心里理想的设计做方案是不可行的,可是只要还有做出好设计的理想,建筑师就可以在困难的条件下尽自己所能,做出好的设计。以设计的理想促成理想的设计,这便是作为设计师全部努力的意义。
最后,感谢维拓时代设计院给了我宝贵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