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总结(实用四篇)

小学学习总结(精选4篇)

小学学习总结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十天的“国培”学习即将结束,在两位班主任王廷杰老师和邓雨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度过了非常充实而又快乐的十天,小学体育国培总结反思。在这十天里,通过各个专家的教学引领和各种案例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事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体育的关心和支持,本次培训我认为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本次培训要求高而严,所有行动听指挥,统一活动,上好每一堂课和做好研修日志,通过十天的学习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专家引领,明确目标

在培训过程中,我从教授专家的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通过学习,明白和更新了小学体育教师职理解,提高对学生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岗位的工作责任感,明白“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去贯彻实施新的课标,如何去理解、分析和操作,没有优秀专家团队的引领,我们在许多知识的领域都是门外汉。

一、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通过网络评论交流,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这些老师深刻独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对如何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充满了自信心。十天的学习中它不仅能使们一线的教师有机会聆听专家讲座,更重要是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经过观摩名师示范课,听课评课、小组讨论、让我们每一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到整个培训过程,并且踊跃发言。把一线体育教师的心声予以表达,以利于更好的学习与研讨。

三、教学井然有序,班级家庭化

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互动评论、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会互通信息,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争取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知识。说实在的,我每周上十六节体育课加上其余繁琐的工作都没有培训这么光荣,这么辛苦,有时感觉身体有点消化不了。

然而在两位班主任的带领下,组建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实行自主管理,建立学习共同体,不仅调节身心,增进四海之内皆朋友的友谊,而且让我培训班紧密团结,亲如一家,为各位知识的提升添砖加瓦,倍感温暖。

四、因而制宜,努力探求

我相信,只要我把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智慧持续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关注做好每一个细节,我必定能体验到屈明老师所说的内心的充实、踏实以及由此产生的幸福感和自由感!相信体育工作者“为了学习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学习”会满载而归,利用所学的各项专业知识吸收精华,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思索,努力创新各地方的大课间活动,做好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突破,教师要寻求变化和创新,靠的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正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鲜活,要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但是单单有学习精神是不够的。只“学”不“研”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要真正的行动起来,进入“研究”的状态。用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我们做教师的,要不断的学习着,研究着,行动着。一个优秀教师除了具有学习精神、实践精神之外,还要有反思精神。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渴望与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继续探究的动力。

小学学习总结 篇2

20xx 年3月26-4月1日,我们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17名教师和三位校领导在区教育局教研室朱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团进行为期七天的挂职学习,学习时间虽短,却收获颇丰,下面我谈谈自己这几天的感受。

一、领导、教师热情友好

3月25日晚8:50一下火车,我们就受到了西湖教育集团章校长和黄校长的热情接待。一路上,章校长为我们当起了导游,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娴熟的讲解一下拉近了我们和他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我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所有顾虑。在挂职学习期间,学校的老师见到我们总会露出微笑,让人心里感到温暖。每当我有向他们请教的地方,虽然语言不是太通,但他们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即使是杭州市民、公交司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情好客。

3月26日,我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喜悦,一份期待,来到西湖小学开始挂职学习。位于西子湖畔的西湖小学,校园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浓郁。在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我始终用心去看、去想、去交流、去汲取。

二、学生:朝气蓬勃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充满朝气,一进校园感受到的是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天真的眼神,在孩子们身上看不到丝毫的疲惫与厌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老师给孩子们的大多是充满爱心的肯定。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在西湖小学教育集团俨然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理念,深入任何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并不是做给我们看的。正像指导老师周老师所说的,孩子是需要不断赞赏和激励的!

三、环境:优美而又恬静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空间,它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学校的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西湖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大厅到走廊,从办公室的布置到各个教室的环境布置,到处体现人性化、艺术化,使得学生在优美而又恬静的校园环境中逐渐成长。

1.教室布置各有特色

要想改善学校的环境,就要从教室做起,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可以说是学生在校时间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只有教室布置富有美感,才能让学校和班级的各类文化和活动载体富有情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空间流连忘返。西湖小学的教室不多,教室里的学生也不多,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教室布置的各有特色,有用盆景来美化教室,有养金鱼的玻璃缸等等。有年级特点,有班级特色,各个班级还有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旗,悬挂在教室门前。教室里除一些必要的评价栏外,其他地方留给学生,有画,有照片,有手工制作,形式多样,处处显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育人理念。

2.走廊文化风景独特

西湖小学的走廊布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老师们把孩子们的个性照挂在了楼梯的两边,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还有学生的手工作品、美术作品以及学生的一些奖状更为走廊增添了几分色彩,使整个走廊弥漫着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课堂:轻松精致且富有智慧

在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挂职的一周内,听的最多的就是周老师的数学课。周老师在教学中重视的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习能力,开发孩子们的思维。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周老师都尽可能多的留给孩子们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孩子们去想,去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汇报时,周老师让有不同意见的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的他只是一个聆听者,直到孩子们确实遇到困难时,他才引领孩子们一同探讨,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这时的他才是孩子们的老师。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轻松,愉快,聪明,大胆,大部分时间是他们在说,在讲,在交流,在帮老师解决“困难”,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不时传出孩子们快乐的笑声。

四、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学习期间,我们参加了语、数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教研组长根据区里和学校的相关活动安排组织的说课比赛。由教研组长定说课课题,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准备充分,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个环节都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听完他们的说课,整个教学过程就好像我亲自在课堂听了这节课一样清晰。我还参加了数学教研组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几何画板使用》,足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师业务水平培训的重视。

按照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安排,我们一行5人,每人得上一节公开课。经过一个晚上的精心准备,第二天,认认真真地上了一堂课,上完后,我马上向指导教师请教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周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课堂教学,认为我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解决问题。而后,他指出了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还征对我的问题,提出了改正的方法,态度是那样的中肯,完全是在和我探讨交流,而不是批评指责,让我既佩服又感动。丸丸玩具

一周的名校挂职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的思考远远没有停止。学校的硬件设施是我无法改变的,但我有一样可以改变,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做一个让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好老师。

小学学习总结 篇3

用了三个星期时间,但所有的学习还仅仅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但所有的思考还是流于表面现象;用了两天的时间写了八千字的总结,但所有的表达还是这样的轻描淡写不尽人意,好在来日方长,所有的积淀都来得及慢慢回味,仔细品评,慢慢吸收,当一切的学习转化为积极的能量,我可以说,学习是如此完美的过程。

感悟静安: 静安区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学校,教学楼楼体以橙色为主色调,下方青砖配色,上方冠以白色,古朴雅致,清新亮丽,拱形门窗,欧式风格,于无声处静静诉说着学校近百年悠久历史,创始人陈鹤琴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个人经历,使这所学校虽历经风雨,魅力不衰。走进校园,悦动廊随处可以看到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教室前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手抄报;走廊里,孩子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候,主动给客人带路,周到细致;操场上,“绳彩飞扬”的花样跳绳让人眼前一亮……初到静安,感受静安,感佩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教育工作做得精致!

校长印象:在校长座谈会上见到了张敏校长。这是一位身材高挑,笑容亲切,衣着得体的知性女子。初入视野其睿智大气、铿锵优雅的作风就深深吸引了我,成为我眼中海派文化和上海精致教育的形象。座谈会上张校长就学校历史,办学理念传承,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并详细回答了我们就学校教科研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工作的理性和人文性俯仰可见。

(一)学习善思考

虚心学习的重要性几乎人人都懂,但真能付诸行动,并始终坚持的不是太多,在虚心学习中又能独立思考,将学到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外化为实践行为的则更少,张敏校长恰恰是这样一个人!从张敏校长的成长经历里可以看到,她当教师时是这样,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这样。众所周知,大凡虚心的人,渴望学习的人,一定有内在的驱动力,有着对人生和事业的挚爱和追求,张敏校长也不例外,对教育事业以及对自身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是她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坚持学习的内心源泉。

她注重学历进修,厚实底蕴。她边工作边上大学,30岁读本科,40岁再读华师大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华师大的研究生准入门槛比较高,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望而生畏的,而她却迎难而上,凭自己的实力考进去了,认真读了,还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

她喜欢大量阅读,广泛汲取。书报、杂志,她都有阅读、浏览的兴趣和习惯。读书成了她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了她汲取生命营养,激活工作热情的源头活水。

她参加各类培训,拜师学艺。在静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拜毛宗范老师为师;在上海市优青培养和静安区名校长工作室培训,拜张雪龙校长为师;在静安区教育拔尖人才培训,拜上师大教育学院夏惠贤院长为师;在上海市名校长基地培训,拜卞松泉和蔡忠铭校长为师;在第一期长三角名校长培训,拜众多的教授专家为师......

她善于交流,广纳博收。无论是本区的、本市的,还是外省市的;无论是大校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她都能谦虚有加,主动交流。她不仅走出去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名家、校长、教师交流,还把校门打开、把教室门打开、把经验宝库之门打开,欢迎来自各方的同行前来观摩。她常说:“我总是要求自己,在读懂别人的同时看清自己,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充实自己,在实践尝试的同时突破自己。”

张敏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谦虚好学,她总是能从身边形形式式的人身上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她总是能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和盲点,她总是能把别人的优秀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去。她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她的勤奋思考,她的学习并不止步于对理论知识的生搬硬套,也不满足于对前辈教师的观察模仿,她在把各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内化于自身知识系统中时,不断思考着:这些知识的优势是什么,怎样使这些知识为己所用。乐学是成长的动力,而善学则是成长的加速器,张敏校长正是具备了这两个成长的根本因素,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上海教育领航者。

(二)教学重教研

上海市教科院于20xx年曾出版过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案例研究》。这部书选取的典型人物有:语文特级教师、上海杨浦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老师;儿童教育家、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李吉林老师;上海市首批十大教育功臣、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德育名师基地主持人黄静华老师等19位研究型教师。年轻的张敏校长则是其中的一位,还是当时小学入选的仅有一位。

一切结果的产生都有它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张敏校长早在1992年7月,即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与教师们走上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用18年的时间,先后实验了三个课题,即:“学会参与研究”、“实践、研究、反思——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实践研究”、“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自己的实践行为,具有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学习型领导研究让他们终身受益。

张敏在课题研究中常常能总结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她知道课题研究第一要抓住课题研究的魂,围绕课题的目标,做到常思考,即用课题思想去指导每一节课;常对照,即对思想与行为,本阶段与上阶段要作比较;常修正,即丰富新的发现,去掉不切合实际的内容。第二要把住课题研究的脉,就是要理清并把握课题的脉络,做到:理思路,即理清课题的基本框架和线索;选实例,即选择最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寻问题,即追问为什么,发现新问题;找对策,即找出并比较,更有效的方法。

更为可贵的是,实践研究成了张敏工作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她力图将这样的方式和习惯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她要通过课题研究带领教师走上实践研究之路,驶上成长发展的快车道。

(三)发展有规划

学校要制定发展规划,校长要有办学思路,已是许多年来的要求了,但真能制订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科学而又现实的规划,不是容易做到的,真正把这件事自觉地、认真地去做,并作用于办学实践的校长目前还不是太多,而张敏校长做到了。

张敏校长到一中心小学不久,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她广泛开展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同时,主动走访退休教师和退休的校级领导,征求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以后,提出了“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在改革进程中发展”的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价值引领,让发展愿景成为共同追求;内外开放,让学校文化呈现多元精彩;弘扬正气,让专业发展成为自我需要;课程改革,让减负增效成为教育现实;打造品牌,让传统特色成为新的亮点。

不难看出,张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思考和设计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结构比较完整,能注重分析与定位、理念与主题、方向与目标、框架与内容、策略与方法。二是把握比较准确,能力求处理好规划与计划的联系和区别、目标与指标的联系和区别、思路与思考的联系和区别、要点与重点的联系和区别、特色与特长的联系和区别。三是品质相对较高,能尽可能地让理念与内容融合、现状与发展结合、目标与行动切合、概念与概念缜合、特点与特色吻合。四是程序比较规范,能很好地发动全体教师包括家长参与讨论、学校班子的反复研讨、聘请专家作论证引领。五是实施比较扎实,能关注规划与每学期学校计划和各部门工作计划联系起来,将工作总结与计划、规划的实施结合起来,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结合起来。

如今,教育部颁布了校长专业的六项标准,第一条就是“规划学校发展”。张敏无疑是一位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准和能力的校长。事实告诉我们,集思广益的谋划运筹,能让校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断地高明起来。

(四)管理抓关键

张敏作为校长,她尽可能地要让理念落地,让目标达成,让愿景实现,应该说这是校长办学能力和管理艺术的集中体现。这与她能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支点,以教研为关键,以教师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的运行策略分不开的。她认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因此抓课程教学的改革;她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因此抓教学教研的有效;她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因此抓教师素养的提高;她认为,学校一切工作都要由管理来推进,因此抓学校管理的优化。总之,她能在系统中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能将这样的逻辑关系变为全体教师认识和行动。

在静安一中心小学,张校长研究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理论,形成了“五指课程”的结构体系。将原先的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做了一定的修正和完善,形成了健康课程、社会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阅读课程。而且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进行了分类和统整。整个课程体现了“活教育”的思想,服务于“现代小公民”的培养。

“一个人的历史是由自己的行动来书写的;一个人的地位是由自己的作为来奠定的;一个人的事业是由自己的奉献来铸就的;一个人的口碑是由自己的素养来赢得的。”张敏校长的成长历程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验证吗?

——-静安一中心小学挂职锻炼一周工作梳理(学访日记1)"> 教师印象:来到静安一中心第二天,我们一行四人被安排在年级组随年级组备课组长许青老师和学科组长胡艳老师学习。刚到组里,正巧赶上了六位语文老师的集体备课。我们认真聆听并做了详细记录,从整个活动过程看,静安一中心的教学工作重视整体成效,她的理念是,个别老师的好成绩不代表学校成绩好,而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最低成绩在哪里,哪里才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所在,基于此,其集体备课的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就显示了团体共同发展,集体进步的导向性而不是流于形式。(集体备课工作框架:第一步一人主备,从学校资料库提取资料借鉴,写出书面教案做好课件;第二步,集体备课会,主备教师发言介绍思路,方法及具体内容,于会教师聆听并随时质疑,集体交流意见;第三步,形成最终教案。第四步,各班依教案上课,第五步,基于课堂实践,再次完善教案,存学校资源库,)在三周的共同生活中一中心三年级组的六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的敬业爱生、团结协作、认真钻研、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想起秋风里范老师为我们拦出租车的热情;想起利用课间十分钟时间还在跟学生交流思想,顾不上喝一口水的许老师的敬业;想起区语文教师教研会上就作文教学研究课题侃侃而谈,让我们大受启发的胡老师的善思;想起虽退休返聘,但依然踏实工作,谈起自己的学校话语里满溢着上海人特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老教师的优雅;想起组织学生参观“南京路上好八连”军营时,与学生手拉手一起前行的年轻教师们的青春激情……我深深被这个充满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的教师团队所感动,是啊,爱事业要爱得纯,爱学校要爱得深,爱学生要爱得真,爱同事要爱得诚。

“一个人的历史是由自己的行动来书写的;一个人的地位是由自己的作为来奠定的;一个人的事业是由自己的奉献来铸就的;一个人的口碑是由自己的素养来赢得的。”如今,静安区一中心的老师们以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作为,自己的奉献,自己的素养,赢得了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习者的尊重。回味静安一中心学校,老师们的形象,怎么能不让我敬佩和学习呢?

课堂印象:听模范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周学习的核心内容,走进三年级6班教室,孩子们已经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书桌上放着课本、文具,静待老师了,师生问好之后,徐老师开始讲课,《威尼斯的小艇》在人教版教材里出现在五年级,而沪版教材则出现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讲读课文中,作为一单元首课,三年级六位语文老师已集体备课,形成了最终教案。从徐老师这节课课堂模式看,老师的授课思路一直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展开,由重点词语中的重点字到重点词语;由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到重点语句;由重点段落里的重点语句到重点段落,指导学习,环环紧扣,衔接自然,体现了老师对中年级阶段课标要求的准确把握;和学习内容的合理分隔,自然融合。尤其是重点段落的指导朗读环节,老师的语言点拨,神态引领,都能看出作为一名模范语文教师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夫和循循善诱的职业素养。加之多媒体设备的先进,教室环境布置的温馨细致,以及学生作业本上工整得得书写……处处体现出上海教育的精致。

三周的学习中,胡艳老师的作文教学研究一直令我敬佩,她的《在多样化语文实践中促进个性表达》的研究课题颇能引起我的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得明确两个基本规律:

1、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2积累与表达结合时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胡艳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我看到了她对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

小学学习总结 篇4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说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很浓,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 要重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