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社会上逐渐流行起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不仅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工作十几年的人也开始考虑对自己进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并求助于一些职业咨询公司、应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来辅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但他们面临两个问题: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通用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测评悄然兴起,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不少网站、杂志、报纸上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职业测评,诸如“星座看前程”、 “刷牙看个性”之类,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在传媒上看到的大多数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测评,只能将它们当作娱乐,如果把这些测评游戏太过当真,仅凭此就草率下决定,难免会被引入歧途。
天津市北方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部经理高级人才测评顾问张新表示,对许多人来说,职业测评还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准确地说,职业测评是一种心理测验,它通过心理学、测量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手段对人的能力素质、个性特点等基本心理特质进行测量与评估,帮助测试者进行定位,并提供职业发展建议。科学的职业测评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严格的程序编制,同时,必须符合信度、效度和常模这三个条件。
可见,职业测评与报纸、杂志上经常见到的心理测试题有很大的区别。测评工具经过许多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大量分析,将经验加以抽象,并进行反复检验,对人的描述和评价比较全面。而那些心理测试题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严谨的数据做支撑,科学性不足。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进行职业测评,求职者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的了解,对适合自己的岗位特质、工作特质的理解,认识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择业范围。但职业测评并非物理测量,我们不能苛求它的精确性,只能作为求职择业的一个辅助手段,在此,测评专家提醒大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摒弃“测评无用论”和“测评万能论”,客观地看待和应用职业测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职业发展。
日前,在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才测评基地,记者做了亲身体验,看看自己是否“入错行”。
记者选择了“职业生涯设计测评”这一项进行人机对话。坐到电脑前,一旁的职业指导师提醒记者:“深呼吸,放松。”然后,电脑界面显示“请真实回答以下问题,本系统具有较强的测谎功能”、“测评时同一问题可能重复出现多次,这是系统需要”等注意事项。
职业生涯设计测评一共有100余题,答起来并不难,比如:“做一件事前,你是准备一下还是边干边想?”、“在一个团队中你通常是提案者还是执行者?”、“你是否偶尔会想到一些坏得说不出口的事?”软件界面左下角,一个倒计时钟在统计答题时间;每题考虑时间超过3分钟,软件就会提示“请注意答题时间”。
由于事先不知道题量有多大,在非a即b的答题选择中,记者以感觉为准,只稍加思索就作出判断。不到20分钟,记者交卷了。职业指导师在服务器上收到答卷后,将“中国地质大学人才测评基地测评报告”打印出来,记者拿到的报告是“职业能力特点”和“职业性格特征”两份结果。
在“职业能力特点”报告上,电脑先以柱状表的形式,从语言能力、数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10个方面对记者一一打分。结果记者各项数值参差不齐,其中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在前三位。在表后的特点描述中,报告说,记者“善于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词、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较强,善于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向别人介绍信息”。
在“职业性格特征”报告上,记者的得分比较有趣,在变化型、重复型、机智型、严谨型等11项指标中,劝服型得了满分10分,而服从型仅得0.5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性格特征描述中,报告说,记者“喜欢设法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一般通过谈话或写作来达到”,“在紧张和危险的情境下也能自我控制和镇定自如,不易慌乱,能很好地执行任务。”
随后,职业指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黄金波主任与记者共同分析了测评结果。他说,从测评结果来说,记者的语言、文字、交往能力突出;性格方面,一般倾向于边做事情边做判断,而不是等事情的结论出来以后再做判定,综合两方面的特点,记者目前从事的职业是比较合适的。对于以后的发展,职业指导师认为,记者应当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也可适当考虑从事企业的团队管理或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先来看案例:
某企业CIO,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工商银行从事系统开发工作,了解银行信息系统;
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在某咨询公司从事信息化咨询工作;
现在在某准备上市公司做CIO。他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继续在该企业做;
二、到其他企业做CIO;
三、去做信息化咨询顾问;
四、做IT治理专职培训师
田老师的建议:
通俗点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弄明白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高的薪水、更多的陪家人的时间、更大的名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地所要走的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设想都很宏大和美丽,但那一条路是最可能达到自己目标的,为了走到目标的方向还需要准备那些资源、经验、知识和技能?
在本案例中主人公的描述中,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对自我的剖析:个人最擅长的是什么,最乐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是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喜欢与物交流,是喜欢“跟陌生人说话”还是在熟悉的人群中才能感觉到自然、自如。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原则:你的职业选择必须能够发挥你的优势和特长,而不是相反。我们的教育体制总是在告诉我们要弥补自己的缺陷,但如果在工作中仍然是这样,那么一生都会生活在弥补自己缺陷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够完美、不够优秀,很难拥有快乐的一生。所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再深入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利用什么工作的,了解那些工作是自己不用下很大功夫就可以比别人做的很好,而那些工作即便自己投入十二分的努力也才能达到平均水平,对于前者是我们应该发挥的,对于后者的工作从长远来看我们尽量避免从事。
案例的主人公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十三的时间了,在工作、生活和实践中一定对自己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可以更深入的分析一下自己,从而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擅长做的工作,可以利用一些性格、职业倾向测试的工具(例如九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也可以采用一个我们称之为“求求你表扬我”的方法,找十个以内你熟悉的人(夫妻、上司、下属、了解你的朋友、师长等),让他们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优势并对其描述,通过别人的描述你能发现原来你没有发现的特质。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了解自己以后,其实你也会大致明白你看中的是什么,如果在更高的薪水、更多的陪家人的时间、更大的名声之间选择,你选择更高的薪水可能证明你更注重金钱的激励,你如果选择家人,职业生涯规划专题可能你是一个更注重家庭和工作和谐发展的人,如果你选择名声可能意味着你更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目标是利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方向。
从大的方面说,人们都追求快乐、幸福、财务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职业就是实现你这个追求的工具和途径。如果你是一个在熟悉的人中间才能感觉自在的人,那我就建议你一直做某家企业的CIO,因为CIO与一个企业内部人沟通的时间远远对于他跟外界沟通的时间。但企业内部也容易滋生公司政治,你要去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如果你更愿意“跟陌生人说话”,那你可以选择做咨询顾问,与CIO相比咨询顾问接触更多的陌生人,与在企业相比可能更超脱一些。
在案例主人公的规划中,第一和第二个选择是相同的。既然是规划一定是关注较长时间段的目标,所以在xxxx做CIO还是换一家企业做CIO都是一类问题,基于中国的发展环境,主人公十内流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许公司没有给你提供你需要的更好的空间,或许你不在符合公司发展了的需求。如果确定自己的目标是CIO,那么个人一定会去更能发展自己、有更大空间的地方。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更愿意做什么。如果你选择咨询顾问可能就意味着出差,家里的小孩怎么办?如果你选择做CIO可能就会局限于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如果你天生就是喜欢新鲜的人,那可能对你也是一种折磨。当然还有薪水、人际关系、行业前景等等问题。
在选择的时候,除了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外,必须注意一点:每个人的价值在于他提供的服务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你必须去平衡这个关系。例如你要做IT治理培训顾问,即便中国只有五个人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你是其中之一,但市场需求很少怎么办。你是否有耐心和毅力促进这个市场成熟,这意味着可能有好几你的收入会明显减少。如果做一个信息化的咨询顾问,这么多相关机构人们为什么要找你,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的是定时传播、共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建立个人品牌。
第三
个问题是,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需要如何去准备。不能执行的规划就是一纸空文。为了实现你的职业目标,你一定需要“时刻准备着”。
如果确定了要去做CIO,而且要做中国跨国公司的CIO,那你需要补充的知识、技能、经验是什么,缺口在那里,如何快速的去学习。外语是不是流利、是不是了解国外的文化、国内的信息化和国外的有什么区别,你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何变化。如果你想做咨询顾问,有那些需要再提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同事和高层管理者眼中,你是否还是一个“搞技术”的,为了扭转这个印象,你需要更多的了解CEO、CFO的语言,你需要更多的从财务、成本、市场的角度去学习,需要掌握他们的语言,为了做这个你有那些计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你需要做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的缺口分析,并能够明确每一块该如何提升,这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你的规划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再床上”!
给案例主人公的建议:
一、继续做CIO(包括现在在xxxx和将来的其他企业)。
CIO这个职位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我们发现现在我们从事的高价值的工作大都是围绕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展开,所以这一块的需求在持续的增多,中国企业需要那些既懂公司核心业务又懂IT实现的人。如果主人公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仍然是CIO,那么xxxx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xxxx处于上市的前夜,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从一个私人公司到企业IPO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一定能有一个快速、长足的成长,所以建议主人公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专题在岗位上成长和发展自己。即便将来跳槽到其他行业和企业从事CIO的工作,当前的工作经验积累都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务。
二、做信息化咨询顾问。
笔者认为单纯的培训师价值不大,因为培训的知识来源必须是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的土壤,培训师可能不需要五时间就会被“掏空”,所以个人建议主人公可以将IT治理作为咨询顾问的一个方向,在咨询实践中也会有许多培训的工作,这样咨询和培训相结合,知识的实践和传递相得益彰才能长久。在这个选择上,建议主人公注意自我的个人品牌创建和推广,因为咨询顾问提供的服务较虚,所以这个阶段品牌的作用更加重要。
三、其实主人公还可以有许多其他选择,比如自己创业,充分利用对企业信息化需求掌握比较充分,理解某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的特点开办咨询公司、软件企业都是可能的选择。
也可以考虑将来读一个博士的学位,到高校的相关专业做专职的教师。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校里面一定需要对现实很了解、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授、副教授。当然,这一切选择都是在主人公分析自己的优势、目标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是人穷其一生在思考的问题。案例中主人公的规划更类似于一个三五内的个人工作计划选择,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主人公需要深入的去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