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 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 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 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 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 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面对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时,被评价者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因此,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评价被评价者真正掌握或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即是运用的这一原理。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
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 “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因此,我们说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直接测量。
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传统的纸笔测验中,测验往往独立于学习活动,这导致了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
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
表现性评价区别于传统测验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既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传统纸笔测验则一般只是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而难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如,做选择题时学生是真正掌握了知识还是凭猜测选出了正确答案,这个过程无法判断。表现性评价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记录学生能够做什么,还要记录学生是如何完成一项任务的,而且更关注后者。表现性评价认为观察“过程”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科学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或创造性的方法出现等,因此评价“过程”比评价“结果”更有价值,并且在表现性评价中常常有对过程进行评价的相应标准。所以,既评价结果又评价过程是表现性评价的又一特点。
4、有多重评估功能
表现性任务一般较复杂,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时,总会不同程度地涉及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积极思考,因此,通过表现性任务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高级智力技能。另外,实际设计的表现性任务中,很多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成,这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也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享等。所以,表现性评价有多重评估功能。
5、主观评估
与传统评价的另一个明显不同就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观性。传统测验的很多题目都有客观的答案或较客观的评估标准,评估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扫描仪。而表现性任务一般很少有唯一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而且,往往有多种行为表现或问题解决方案都可以被评定为优秀。这就需要依靠评价者的经验和智慧来进行评判,所以,评估的主观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不足。
表现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所用的测量任务的类型不同。所以,表现性评价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下面我们就介绍设计表现性任务的原则和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