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3)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4)万隆会议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5)会议中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6)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四.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标志性事件

  ***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性质变化

  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课: 民族团结

  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国防 (“两弹一星”——***、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核武器的发展

  原因: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答: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政府多次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国外扩散核武器,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过程:①1964 年10月,***爆炸、新疆罗布泊——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实现了导弹和***的结合

  ③1967年6月,***爆炸实验——继美、苏、英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

  2、“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过程:1970年 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入太空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地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生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解放军的发展: ①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②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③ 1966 年7月1日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成立

  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①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② 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③ 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意义:标志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4.两弹一星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精神.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

  1.时间:1971 年10月 2、会议: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二、中美建交

  1、过程: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的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②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③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4) 1979年1月1日,中国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意义:①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PS:当前中美关系以三个公报为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982年《八一七公报》。

  三、中日建交:

  1972 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PS: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归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补充:1、什么是“小球”?什么是“大球”?“小球转动大球”指什么?

  答:“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地球;意味着从“乒乓外交 ”开始,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并进入正常化阶段,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改变世界的一周指什么?答: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这一周。

  3.历史性的握手指什么? 答: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与美国总统尼克松握手。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1)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对内改革-----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率先尝试)

  2.形式:“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3.特点: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4.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5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8年);(最大)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补充:

  列举中国20世纪以来经历的三次巨大变化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邓小平 实行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 “杂交水稻之父” ,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2、1986 年 3 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内容: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能源、新材料七个前沿领域实施高科技与开发的革命。

  3.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4、为繁荣经济振兴科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 ”

  采取的举措: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 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 80% 。

  2)、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1977年底,高考恢复

  5、小说:20世纪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时》 《红岩》

  文学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1991年“五个一工程”实施:各省每年度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好文章。

  6、 第23 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获金牌 15 枚,名列金牌榜第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特色: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2).过程:A香港

  ①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决策

  ②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③ 1997 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澳门: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我国加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二)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简称过渡时期)1956——197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为副主席;决定把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同时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确立公元纪年法。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有确立国徽。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开国大典: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②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的新是指社会性质产生了变化)。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结论: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西藏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与中央谈判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总司令:彭德怀 目的:保家卫国

  (3)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

  (4)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6)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正义之战;②得到全国人民大力支持;③中朝军民的英勇奋战;④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7)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课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6月——1953年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在新解放区实行。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意义: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