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学

  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学?

  1、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仅仅是第一步,必须通过反复实践,严格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掌握方法发展到养成习惯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加以培养。既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又能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

 

  3、更新教法,重视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汇贯通的。教法对学法有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好的教法会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反之重视学法的培养,也会促进教法的更新。

 

  4、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模仿性强使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小学生的各种习惯,起始于模仿。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教师在讲课时,要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在解题或演算的过程中,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最后认真检查验算。

  批改作业或板书时,要坚持书写工整美观,格式布局合理……这一切都会给学生良好的影响,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一个从少到多,有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

  同时也是有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引导和要求。

 

  5、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6、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7、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8、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年级的数学课怎么教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初期,以及知识学习的成长阶段,需要经常与自然和社会接触,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化、体验化、探究化等生活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教师在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突破教材和时空的局限,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生活化元素的引入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实激发其数学探究热情。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知识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小云去超市购物,需要买三支铅笔、一盒彩笔、一个文具盒和四个本子,其中铅笔每支1元,彩笔10元一盒,文具盒需要15元一个,本子每个2元钱,小云妈妈给了她100元钱,请问买完所有东西后还能剩下多少钱?”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获取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其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强化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成长。而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完成相关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无疑是不可替代的,相比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毕竟有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数学生活化教育中的正面效应。客观来讲,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强的生活性,父母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与提升。

  例如,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时,教师在新课讲解结束后,可布置如下作业:“同学们回家后,可调查每个家庭成员最爱吃的五种水果,并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以作业的形式提交。”这种问题需要家长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数据,并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最后由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探究过程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学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2.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3.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的数学

4.二年级数学教学个人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