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化学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三化学学习四个小妙招
妙招一、使用记忆本,强化记忆效果:
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对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记忆本”进行记忆。要求每个学生各一个“记忆本”,随时把要记忆的知识,记在上面,带在身上,随时翻阅,反复记忆。
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记”下要记知识:
(1)记下规律性的知识:
如:稀释浓H2SO4时要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过滤操作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焰色反应中钠呈黄色,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显紫色。Al、Al2O3、Al(OH)3均可既与强酸反应,又与强碱溶液反应。Fe2+与Fe3+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e3+遇到Fe、Cu等可被还原为Fe2+,Fe2+遇到Cl2、溴水、酸性KMnO4等可被氧化为Fe3+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这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2)、记下特殊的知识:
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如: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有H2产生。铝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2NaOH+2H2O=2NaAlO2+3H2↑。Fe3+遇到SCN-时溶液变成血红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Fe3+的存在。SiO2可与HF反应生成SiF4,从而用HF来刻蚀玻璃。CI2与Fe反应生成FeCI3,因CI2具有强氧化性。铁、铝在常温下,遇到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氟与水的反应、***的性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等等。一定要特别注意。
(3)、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
如:盐类水解的知识点,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老师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话知识“谁弱谁水解,谁强谁显性” 。活泼金属可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氢之前金属可与酸反应置换出H2,而氢之后金属不可与酸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检测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检验SO42-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等。
(4)、记下容易忘记的知识点:
如: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生成HNO3和NO。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与Ca(OH) 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NH3,干燥的NH3用碱石灰。检验氨气常用湿润红色石蕊试剂,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常用铝盐与氨水反应制备Al(OH)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元素周期律、酸碱盐的相互转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征反应等等。
例如:去年我教高二4个班的化学,学生人数很多,基础又特别的差。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了,压力非常大。没办法,只能迎难而上,我就是采用记忆本的妙招,来强化记忆效果。结果是成功的,人均分92分左右,合格率100%。
妙招 二、精练“母题”,强调变化,重视方法,以一当十:
目前的考生逐渐走入了一个“多多益善”的误区。如果我们备考的时间是无限的话,那么“多多益善”似乎是对的。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既然时间“有限”,而真题“无限”。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考生的宝贵时间,经过几轮的反复比对后挑选出来的经典题目,这些试题更具有代表性,即具有“母题”的功能特性,作为母题,在精辟讲解的基础上拓展、提高和深化,发散、延伸到子题,并通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迁移,触类旁通,使每个知识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实现网络化、结构化,体现章节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以一当十、以少御多的目的。
如何精炼“母题”呢?首先是“一分为多”。因为母题往往是由多个层面的小题综合而成,故当遇到一个“母题”,首先应该分析清楚,他由几个什么小题组合而成。
第二:要分析清楚“考什么”? 也就应弄清楚该题出自哪个章节知识,从而及时回顾相关的内容。
第三:认识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每个小题依次解答然后合而为一,即整体解完。
第四:寻找变化。要从知识层面、技能方法层面分析,找出该“母题”可能变化的形式,熟悉“变式一”、“变式二”等。通过这一步一步的分析,总结。即可以完成“母题”一类题的解法和记忆。这样通过精炼“母题”,达到熟悉该类题的特征、基本解法、变化趋势,从而记住一题,即可熟悉一类。
今后当它无论何时出现,以什么便式出现,学生都能认出它来,至少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在精炼“母题”时, 学生通过问题,回头巩固知识。又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这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可见精炼“母题”可以做到以一当十,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浓NaOH(aq),第二份足量的HCl(aq),如果放出等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粉质量之比为( )
A. 1:2 B.1:3 C.3:2 D.1:1
解析:首先该题,由Al与NaOH反应和Al与HCl反应两个小题组合而成。考Al的重要化学性质,出自必修1的第三章知识。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方法一(计算法):略。方法二 (推断法):不论是与NaOH(ap)反应,还是与HCl(ap)反应,均是Al失去电子:Al-3e==Al3+,还原产物都是H2,则都有如下关系:2Al——失6e-——3H2 。因此,虽然两种反应不同,但是只要放出H2的体积相同,消耗Al的质量就相同。(答案)D(点评)推断法比计算法更为简捷,省去了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麻烦。
变式一:用Al箔包装4.6克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25ml水中,完全反应后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 收集到2.24L气体(标况)
C. 溶液变红 D. 将Al箔在反应后溶液放置表面有气泡产生。
变式二: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
A. 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
妙招三、科学把握学习的“五环节”:
专家们发现,因纯智力问题而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少之又少, 90%以上都是因为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积习已久,才导致高考失利。高中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五大环节,少了哪一步都会影响知识的学习效果,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稳扎稳打才能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生学习的方法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据教育家调查发现,多数优秀生的学习都抓住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预习: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等老师上课时重点听这些。
课前预习的方法: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找到本节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4)、发现问题,准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课。有意思的解决问题。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听课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听课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听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思。只听不思,那是傻听,只思不听,那是走神。听思结合,同步进行,才叫会听。听到的与想到的相契合,想法就得到了印证;听到的与想到的相矛盾,就要进一步去听个究竟,弄清到底为什么。思而不得,听不明白,就不能轻易放过。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会记。听用耳,思用脑,而记则要动手。合理地利用笔记本。
(3)、作业: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好数理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统计结果表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99%与此有关。做作业前,认真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对于不熟悉的知识点要及时回读深问,将遗忘的知识补上,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才进行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能并举的目的。
(4)、复习: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
①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针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的好。
②复习中的尝试回忆。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③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④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复习。例如学生在背诵古文时,让学生看几遍以后就试着背,比用全部时间来回地读记忆效果好得多。在复习外语单词时,采取听、说、读、写多种方法比单纯用一种方法要有效。
(5)、总结: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总结,我指导学生从两个反面进行总结。
第一:学到了什么知识,重点、难点。
第二:如何运用本节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比如烯烃这一节,我们可以大致按乙烯的结构、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
以后,每一节都按这个模式。这样,每天都总结,记忆的效果就好。知识点就记的牢固。
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地把化学学好的。并且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五环节”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更主动,更有计划性。他们越学越爱学,越学兴趣越浓,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例如:我以前教高一331班化学时,针对学生刚进高中,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有限,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不成熟,我就引导他们 节来进行。刚开始时学生不太适应,后来慢慢的在学习方面显示出了效果。每次大考、小考331班成绩都比其他班高出很多,还受到了校长的表扬。
妙招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层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么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为此学生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例如:对于课堂上学生听不太懂的知识点,课后就可以及时请教课外阅读资料,它是你的第二位好老师。对于课堂上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也可以通过再看课外阅读资料,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做题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丰富你的知识面,因为其中有很多知识,书上没讲,或者讲的过于简单,但高考又往往要考或者要求知道。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我个人认为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本课外阅读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每年的教学都是如在完成的,学生们的收效都很好。
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